苏茵茵眼尖,大眼睛不敢置信地盯着哥哥的手。
是因为她吗?
苏茵茵从爹爹怀里挣脱出来,小跑向哥哥,直接抱住哥哥大腿:“哥,对不起。”
茵茵为什么道歉?
苏显抱起妹妹,根本不接话。
苏家夫妇还未开口,夫子先一步替自己最好的学生解释:“这肯定不是苏显的错,是不是那些学生逼着你写课业了,说,都是谁,一定会好好罚他们!”
助教嘴角抽搐。
这也行?
您不看看,谁敢为难苏显啊。
夫子一拍桌子:“老夫知道了!你知道要转学,学费高昂,所以在赚读书的银资吗?”
啊?
苏显迷茫。
他要转学?
夫子叹气:“实在是我教不了你,若换个厉害的夫子,你这两年内,必然考中秀才。”
“若实在负担不起这些私塾的银钱,再等两年也可以。”
苏茵茵搂着哥哥脖子,只有她知道原因,她好像又给家里添麻烦了。
替人写作业的事揭过。
苏副使,苏娘子着重了解转学的事,不过两人先支开孩子们,不让他们操心费用的事。
他们两个疼爱孩子,既然知道如今的私塾已经不合适,必然会想办法转学的。
问题在于,那些私塾的费用确实高昂,每个月至少五两银子,还不说想要考秀才,需要许多书籍。
毕竟是举人坐馆,私塾中学生也少,教的更为细致。
房间外面,苏显苏茵茵兄妹两个坐在石头上,默默等家长出来。
苏茵茵垂头丧气,头抵在哥哥手臂上。
小小的笔袋蹭了蹭苏茵茵的小手。
“看看,喜欢不。”哥哥苏显性格沉闷,此刻笨拙逗着妹妹,想让她开心。
苏茵茵当然喜欢,不看就知道自己喜欢。
因为这是哥哥买的。
苏茵茵拉住哥哥的手,少年人的手还有些肉肉的,手指中间带着写字留下的薄茧,其中有一块红红的,明显是昨晚弄的。
苏茵茵轻轻吹了下,声音闷闷的:“对不起哥。”
“傻妹妹。”苏显揉揉妹妹的头,又给她整理好,“你是我妹妹。”
“而且,这次不能让别人抢先!”
别人?
哥哥怎么突然燃起斗志了。
十一岁的哥哥苏显认真道:“别人有的,妹妹也要有。”
苏茵茵摸不着头脑。
哥哥在干嘛啊。
苏茵茵拆开笔袋,里面是一支漂亮的诸葛笔,笔杆纤细,正适合三岁的娃娃用。
一般来说,只有富贵人家的孩子,才会在两三岁接触笔墨,故而这个年龄段可用的毛笔,都是上等货,最便宜的也要三两银子一支。
三两,哥哥一晚上写了三十份课业?
苏茵茵更心疼了,抱着哥哥的手,眼泪差点掉下来。
苏显则道:“平日他们求着我,我才写,便宜他们了。”
苏茵茵破涕为笑,揉着哥哥的手,又有点想哭。
从房间出来的苏家夫妇好气又好笑,看着女儿手里的毛笔,哪能不知道怎么回事。
苏副使一手抱一个,故意板着脸:“回去就挨打。”
“不要打哥哥。”苏茵茵立刻道,“爹爹打我吧。”
苏副使哪舍得打人,两个小孩靠在一起,他宝贝还来不及。
回家的路上,苏茵茵把笔袋捧在怀里,怎么看怎么喜欢。
不过哥哥的斗志到底哪里来的啊。
苏家门口,李锐渊手里提着一个小书箱,无论从大小还是规格,都是小朋友所用的。
里面所有文房四宝,全都是李锐渊精心从父皇库房里挑选。
他今日课业结束之后,立刻去扒拉库房,总算选出满意的东西,马不停蹄赶来。
但是苏家没人。
他敲了好几次都没人。
“原锐!你今天不是要上学吗。”
苏家四口回来,一眼就看到门口的小门神。
苏显冷笑。
他就知道!
有人要抢他的妹妹。
这么好的妹妹,只能是他的。
苏茵茵的话让李锐渊立刻抬头,李锐渊眼神不变,却在她紧紧捧着的笔袋上停顿。
“恰好路过。”
李锐渊紧握手里的精致小书箱,往苏茵茵手里塞:“送给你。”
那个破笔袋,肯定不如他的!
苏茵茵震惊,小手根本提不动这么重的书箱,好在李锐渊及时发现,赶紧提稳了。
“里面是适合你用的毛笔。”李锐渊一一介绍,“还有这个墨,很好洗,弄脸上也不会脏。”
这下不止苏茵茵震惊,苏家夫妇同样诧异。
他们两个一看就知道,单书箱便价值不菲,不要说里面的笔墨纸砚更是上乘。
这哪能要。
“这太贵重了。”
不等苏家夫妇拒绝,苏茵茵立刻道,又举了举手里的笔袋:“我已经有合适的笔啦,我哥哥给买的。”
说着,苏茵茵拆开笔袋让原锐看,美滋滋道:“好看吧。”
李锐渊想说不好看,却不能让小宝宝难过,只能随便嗯了声,然后把书箱往苏家门口一放,扭头就跑。
他身后的仆从跑得更快,根本不给反应的时间。
苏副使有心想追,却又觉得追个小孩,会不会被当人贩子啊。
苏显直接道:“他肯定还会来,下次还给他!”
妹妹都说了!
更喜欢他送的!
小书箱被放到苏茵茵的房间里,等原锐再来的时候还给他。
笔袋则被她放到靠窗的小书桌上,明显会经常使用。
这个房间是她还未出生,家人就准备好的,租房子的时候,便想过给她留一间。
虽然现在还没住进来,但里面东西一应俱全,全都她的东西。
小书桌是新买的,正适合她的身高,旁边架子上,则是她这几年的玩具。
苏茵茵东摸摸西看看,确定每一样东西都碰一遍,最后在干净柔软的床铺上躺着。
自己的房间哎。
上辈子直到离开人世,她都没有自己的房间。
这辈子不仅有了,还有好多好多礼物。
今天晚上,要不然自己睡吧?
苏家夫妇完全不知道,女儿已经想自己单独睡觉了,正想办法躲着儿子女儿算算账。
为何要躲着他们?
谁让这两个太聪明。
儿子读书好,话少却早慧。
女儿更是小机灵鬼,什么算数在她脑子里过一遍就有答案。
若让他们知道家里银钱不够孩子读书的,肯定会偷偷省吃俭用。
这会两人都在自己的房间,苏家夫妇终于敢算账目了。
苏副使的岁俸是固定的,每年十二石麦,折银五十七两,加上银钱三十六两,共计九十三两。
每个月到手七两七钱左右,再加上兵马司给的补贴,差不多是八两银子。
银钱说起来不少,每个月却要给出二两的租房费。
在汴京租到二两四人住的宅子,都是托兵马司的福。
家里的花销,家里老人的看病等等,一个月能留下一两银子算不错的,多数时候,这一两银子还会被借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