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明月头也不抬的回道,“岂止是您,我这位小姑子在此前虽然发现了,但也没有意识到啊,这么多年以来,我对大嫂的印象,就是她很精明,记性特别好,知道的特别多。”
所以不管是之前的原主,还是柳明月,只会在出宴人多场合时,请她跟在一边做提点。
直到柳明月决定要组建稽查司时,才想到让这位给发挥一下长处,帮忙负责稽查司的具体事务。
这是份不公开的任命,连她与皇上身边的人,至今都不知道稽查司的具体负责人是哪位,可见这位不仅擅长刺探别人的信息,同时还很擅长保护自己的秘密。
“还是皇后有魄力啊,要不是你敢用她,她这身本事就要被埋没在内宅,消耗在那些家长里短的小事上了,你也看看,稽查司这回又立大功了。”
【作者有话说】
143
第143章
争吵
确实立了大功,看完秘奏中的内容,柳明月若有所思的回道。
“臣妾记得,这西河省的总督韩沐晨,还曾在年前得过您的嘉勉,在平日里的请安折子里,总会事无巨细的坦诚自己都做了哪些事,有何得失,极其谦恭的样子,他的眼皮子底下出了这样的事,他总不能毫无所知吧?”
皇上不以为意的回道,“这就得看他愿不愿意知道了,他的手下出了这么大的纰漏,他在近两日最新呈上来的折子中,依旧是一幅岁月静好的样子。”
说起这个,柳明月忍不住叹了口气。
“咱们是真难做,一边担心下边人的折子里奏报什么坏消息,一边也怕这样的,已经出了坏事,还盘算着家丑不可外扬,想要捂盖子,依臣妾之见,尽快从大理寺和督察院中调人,下去走访私查吧?”
皇上点头道,“嗯,朕觉得你这个走访私查的建议很,咱们完全可以将它常态化,而不只是像现在这样,在已经出事后再派人去调查。”
柳明月明白他的意思,就是要组织几支巡查小组,让他们不定期的去各地巡视,达到震慑地方、防患于未然的目的。
“陛下的这个想法当然是好的,只是就目前而言,咱们得用的人手不足,若是派下去的人不是真正能办实事的,发挥不出应有的巡查作用,不过是虚耗经费而已。”
说起这个,皇上也不得不承认。
“朕总觉得朝中官吏数量太多,需花费的那一大笔俸资,多到曾让曾朕与户部一再发愁,临到需要用人时,才发现真正得用的人没几个,可见朝廷拿着大笔的俸禄,养了多少不干实事的酒囊饭袋。”
柳明月笑着安抚道,“陛下不必动气,如今不已经逐步好转了吗?有银庄做支撑,极大的缓解了朝廷用钱的压力,陛下自己的内库如今也终于攒下了一笔。”
皇上点头道,“这倒也是,不过这西河私自加征苛税一事,我们必须要尽快查清楚,不能让事态扩大与恶化。”
他与皇后的确有心打算要动一动士绅阶层的优待,可是他们还没来得及拟定出可行方案,就有人先行一步,直接开始实施了。
若他们也是像他与皇后这样,为江山社稷考虑,才做这样的事,就算主导此事的官员有违规犯纪的地方,皇上也会对其高看一眼。
可是那些人拿着人家的把柄,到处敲诈勒索,借机中饱私囊,这个性质就严重了。
他们可不想看到自己的相关计划还没来得及实施,就因受那些贪官污吏的私心操作的连累,不得不被迫取消。
西河的事,尚且能在尽量不引人注目的情况下,派出调查组,但是往各地驻军发文,要求各地驻军举行比试,选取优秀的年轻将士进京接受培训的事,是没有办法避人耳目的。
毕竟这是一件关系甚大的大事,皇上也不打算继续瞒着,直接在朝堂上公开宣布要建军事学院的事。
“不管是此前的兵部上下挪用军资,还是平国公府与宁威侯府谋逆的案子,都让朕深感痛心与失望,如今就想吸取教训,让军中那些与朕一样出身寒微,不懂什么国法律令的将士,也要好好学会读书认字,不能让他们一直当个不识字大老粗,无意间做了违法犯纪的事还不自知。”
不得不说,皇上的这番结合自身经历,悲天悯人的感慨,非常具有说服力,洪少师率先出列道。
“陛下的想法很好,臣等也支持,不过陛下不必为此劳民伤财的另建学院,朝廷可以将从军中选出的优秀将士,都安排到国子监学习,那里有大安最优秀的饱学之士,能让将士们接受最好的教导。”
曲少傅与国子监的人都纷纷出列表态,“臣附议!”
兵部尚书钱裕却出列道,“臣反对!臣是军中出身,很了解军中将士的心态,他们绝对不会愿意跟着那些文人学什么之乎者也,若将他们安排到国子监,只会陛下的一番苦心白费,甚至还会引起将士们的反感和排斥。”
洪少师看向钱尚书道,“钱大人此言差矣,陛下也说了,挑选一批优秀的年轻将士进京,主要是为教他们国法律令,又不会教他们经典子籍,肯定不至于此起他们的反感。”
国子监祭酒赶紧跟着表态,若能接下这份培训工作,不仅能增强国子监的地位和影响力,还能让国子监多得一份经费,当然是件大好事。
皇上当然知道这些人在打什么盘算,想要趁机扩大他们士人在军中的影响力,他怎么可能会同意?
“对于组建军事学院的事,朕早有腹案,之前用来安置大招募参选者的庄子,本就是为军事学院准备的,如今已在继续修建剩下的建筑,要不了多久就能正式完工,诸卿应该知道,修建那座庄子的所有投入,目前都是由宫中承担,没给朝廷增加什么负担。”
听到皇上这么一说,朝堂上的众人瞬间想起,在宫中决定修建那座庄子前,皇后曾兴师动众的召去各部官员随行,一起去建庄子的那块地方巡视考察了一趟。
敢情是在这里等着他们呢?众的脸色瞬间变得精彩纷呈,让皇上看在眼中,乐在心里。
“老臣支持陛下建军事学院的决定,不过军事学院也是学院,依臣之见,理应归属礼部管辖才对。”
能拿到自家手上的好处才是好处,礼部王尚书更关注这个军事学院的归属问题。
这一年中,户部名下先是多了个银庄,后又多了支商队,还在沿海城市设立了海贸司驻地,兵部属下也多了支海军,工部更是接连拿到许多投入巨大的工事,在朝中的影响力大增,让王尚书看在眼中,急在心中。
如今好不容易有了这个机会,哪怕国子监其实也属礼部辖管,但王尚书还是对一所新学院更感兴趣。
兵部钱尚书则在瞬间对其怒目而视,“王尚书莫要听错了,这是军事学院,能进入军事学院学习的,是从各军挑选出的优秀将士,这是我兵部的事,与你礼部有何干系?”
王尚书义正严辞的回道,“陛下想让军中将士学读书认字,学国法律令,皆属推行教化之举,乃我礼部分内之责,岂能说是无关?”
礼部的其他官员瞬间表示附和,连之前还想往自家扒拉的国子监的官员在内,兵部的官员见状,当然是不甘示弱,双方瞬间当朝对峙起来。
两边人马,一边抓住‘学院’二字说事,一边抓住‘军事’不放,吵得热火朝天,大有恨不能直接动手的架势。
好在礼部的人还算有自之明,现在的兵部上下,都是军中出身,没一个是吃素的,站在朝堂上,仅那体格都显得比他们更具威慑力。
所以他们再怎么吵,始终都很克制,没有真敢动手,倒是兵部的官员,若不是被早有准备的其他大臣给及时拉住,早就开始上演全武行了。
因为在吵嘴方面,兵部确实比不上擅长引经据典的礼部官员,让兵部官员恨不得用武力强行让他们闭嘴。
皇上只在上面象征性的劝阻了几句,明显没有真心想要干涉的打算,才使得两方越吵越激烈。
因为皇上的这个态度无疑是在表明,让他们两部自己吵,哪方吵赢了,军事学院归哪方辖管。
毕竟这是一件没有旧例的事,归哪方都行,皇上擅自决定其归属,有偏袒之嫌。
对于兵部而言,一所用于培养将士的军事学院,若没能归属到兵部,他们绝对丢不起这么大的脸。
对于礼部而言,一所学院,哪怕是用来培训军中那些大老粗的,既然它叫了学院,就该天然的归属礼部辖管,兵部与他们争,完全是不识相。
朝中文官出身的人,基本上都支持军事学院归属礼部,因为是这他们文人阶层向军中扩散影响力的一个大好机会。
勋贵与功臣派系则都支持军事学院归属兵部,因为在他们看来,让那些文官来教将士们读书认字,相当于是让他们这些同样没什么文化的人,在对方面前矮人一等。
眼看随着两部支持者的相继加入,这场争吵变得更为激烈,但双方却是谁也说服不了谁,皇上只得真正出面让他们暂时休战。
“朕好像忘了提醒你们,你们现在争得太早了些,那军事学院从选址到修建,都是由宫中出资,它的归属权目前属于宫中,至于它在接下来到底叫大安军事学院,还是皇家军事学院,还需看你们的选择。”
此话一出,相当于是将一大盆的凉水当头浇下,让殿内众人都在瞬间冷静下来,目光灼灼的看向户部李尚书,这些极具侵略力的目光,吓得李尚书恨不得赶紧捂住自己的荷包。
即便明知周围这些如狼似虎般盯着他的同僚,希望他能给出什么答案,李尚书还是硬着头皮回道。
“臣觉得,叫皇家军事学院挺好,挺好的,还能让大家都免于争执,不伤和气。”
可他将话说得有多好听,周围其他人就觉有多不入耳,钱尚书瞪着他道。
“李大人,这可是我大安的第一所军事学院,到底叫哪个名字好听,你可要想好了再说。”
王尚书也赶紧附和道,“是啊,李尚书,建军事学院,乃是关系到我们大安朝廷上下的一桩盛事,你可不能仗着户部管钱,因小失大,坏了朝廷的大事。”
【作者有话说】
144
第144章
商讨
眼看刚刚还吵得差点当众打起来的两方人,现在都将矛头指向自己,李尚书态度坚定,毫不动摇,毕竟他应对这种场面的经验十分丰富。
“组建军事学院的事,完全是由宫中主导,叫皇家军事学院,乃是应有之义,老臣支持陛下的一切决定。”
皇上本在军中极具威望,如今又一力建起皇家军事学院,不仅能提武将与军队在朝廷与民间的影响力,也会更加强皇权在军中的威望。
若非目前还没有合适的机会,朝中有些势力很想在皇上与各军之间,添些龌龊和猜疑,岂愿看到皇权与军权之间的关系变得更为亲近和睦?
也就户部这个管着朝廷钱袋子的老家伙,整天只关心大库钱物的进出,满脑子只盘算着要如何减少花费,能省就省,别的一概都不愿操心。
“李大人,这军事学院相当于是兵部的国子监,是关系到江山社稷的大事,当然该由朝廷负责建造和管辖,哪有让宫中承担的道理?”
在场的大多数人都纷纷附和,若非皇上采取的是将事情都办得差不多了,才通知大家结果的方式,强行将军事学院落实下来,他们这些人,压根就不会让这件事通过朝议。
有许多大臣不约而同的生出一个想法,那就是,这就是宫中内库钱多才会惹出来的事。
若是在早前,内库的钱都被朝廷的重要开销给榨干榨净,皇上皇后绝对无法不动声色的谋成此事。
可是现在说什么都已经晚了,有了银庄,他们再去找皇上拿钱,皇上总用银庄打发他们。
眼看自己若再不同意,是要惹众怒的迹象,李尚书只好心不甘情不愿的黑着脸道。
“行了,户部会在与宫中商讨过后,再落实此事。”
知道这是李尚书被迫退步,如今只想与宫中讨价还价,好让户部少些支出的态度,众大臣这才见收就收,放过他。
这场热闹非凡的大朝议正式结束后,众大臣都有些身心俱疲,可是即便如此,李尚书顾不上回去休息,就在一群同僚的催促和注视中,带着手下前去勤务殿,只觉无比的苦闷。
在前朝时,皇后非必要不出声,仅面对皇上的压力不大,可是下朝后,他们这些人不管是被召见还是主动求见,将要面对的都是皇后。
比起皇上,皇后可难缠多了,更重要的是,皇后尤擅算数,跟她讨价还价,很难找到占便宜的机会。
在勤务殿的偏厅里,看到已经坐在那里的两位丞相时,李尚书并不觉得意外,还忍不住抱怨道。
“二位相公的口风是真严,建军事学院这样大的事,二位竟然一点都没让旁人知道,让老朽现在是毫无准备。”
崔相放下手中的茶杯道,“李尚书这话,可真冤枉了我们,你户部的人,好歹还能有幸参与一下军事学院的选址与相关费用的核算工作,老夫与何相,才是从头到尾都被蒙在鼓里。”
李尚书与户部众人都难掩惊愕的看向两位丞相,他们万万没有想到,这么大的一件事,宫中连两会丞相都没知会一声,就这么做成了。
何丞相故作不满的扫了眼众人,仿佛是在为自己和崔相挽尊般,满不在乎的说道。
“陛下和娘娘的态度很明显,这军事学院的事,与那海军、商队是一个性质,宫中有能力全部承担,咱们若想要,出于大义,宫中愿意让出来,咱们若不想要,这就只是宫中的私事,咱们这些外臣没资格过问,有什么好大惊小怪的。”
众人一想,发现事情好像还真是这样,皇上、皇后不过是想做事而已,朝廷同意,就算公,朝廷不同意,就算私。
李尚书忍不住叹了口气道,“都怪宫中太有钱了,才能一而再、再而三的这样搞,要是没钱试试?”
修建起那么一大座庄子的材料费用本就不菲,更别说宫中一向出手大方,给的工钱向来充足,为赶工期,雇用的人工也多,相关话题一度曾在京中引起热议。
听到这句抱怨,崔相忍不住失笑出声。
“李尚书应该庆幸,咱们能有幸得遇明主,还是位有钱还大方的明主,不仅将内库的钱都花在正地方,还没让户部出钱大修宫殿园林,要不然,李尚书才有得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