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再想想与此相关的一些事件,他们完全可以肯定,自家女帝肯定不是临时起意,而是早有预谋,所以在前些年,一直不准朝廷接受那些小国的示好与投诚。
如今那些小国联合起来,同时对大安的边境发起攻击,正好给了这位一个合情合理的理由,趁势公开这些不知已被盘算了多久的野心与谋划。
两位丞相在此刻无比清晰的意识到,他们这位女帝终究是帝。
虽因同为女子之身,会对天下女子的处境和命运心怀同情与怜悯,但是她的野心和壮志,尚在历史上的绝大多数帝王之上。
更重要且让人感到难以理解的是,她的胸襟与眼界,都无比的宽广,不仅在他们这些朝堂重臣之上,也在前人之上。
现在知道女帝真正的野心和目标后,他们甚至忍不住怀疑,这位早在多年前就开始筹建海上作战队,大力发展海军,是不是就是因为对方早就在打这些区域的主意。
可是那样的话,也太可怕了些,好在这是他们大安的女帝!
【作者有话说】
状态不大好,真的有尽量写了。
234
第234章
将自己对未来的打算透露出去后,柳明月也算是正式迈出了非常关键的一步。
上有所好,下必趋之,对朝中大臣们而言,几乎没有什么世俗偏好的女帝,让他们在此前想要投其所好,都找不到方向。
女帝这次的明确表态,完全相当于是主动为他们指明努力方向,各方势力当然不吝表现。
朝中大臣们,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都显得有些亢奋,一边想方设法的打听对手势力的计划,一边集思广议,反复斟酌自家的行动方案。
各方皆想方设法的调动自家掌握的一切资源,只为能尽快拿出切实可行的行动方案,好递交到宫中,让宫中那位能尽快下旨让边境停战。
毕竟边境的战争晚结束一天,就要多消耗一大笔的军资,边防大军攻占下的地盘越多,相当于是在与他们抢功劳,这怎能忍?
文官集团非常希望通过接下来的谋划,让当今看到他们能通过兵不血刃的方式,成功攻城谋国的手段,不要再持续抬举武官势力在大安的地位与影响力。
在他们看来,如今的大安,可谓是比从前的历朝历代,都要更加重视军队的建设,往各军投入的钱粮物资,更是多到了史无前例的地步。
尤其是那批由当今一手招募与组建起的海军,据说他们从当今手中拿到的补贴最多,明面上只有十万将士的规模,实际的人员规模与武器装备,远超这明面上的数据。
可是他们在先帝尚在世时,都不敢对宫中此举提出什么异议,如今更没有立场提出反对,只能争相表现自身的能力。
毕竟这些年下来,朝野上下的有心之人都已发现,不管怎样,只要有能力做事,而且能将事做好,愿意专心做事的人,不问出身哪个派系,或是没有家世背景与靠山,都能有机会获得提拔与重用。
柳明月早知道个人的力量有限,何况她本人并不是个有多聪明、多有心计的人,能集中众人的智慧,群策群力,一起做这件事,效率肯定会更高。
而各方势力在接下来陆续递交上的方案,也确实没让她失望。
如约下旨令边境停战的同时,柳明月在两位丞相的辅佐下,从那些方案中,挑出性价比最高,且最具可实施性一批,分别吩咐了下去。
边境多方作战,还能相继大获全胜,还都趁胜追击,攻占下敌人的一些地盘的消息,伴随着最新一期邸报,传遍大安境内各地,大安百姓一扫之前的担忧和恐慌,发自内心的感到无比欢喜。
战绩如此喜人的数场大捷,甚至将开朝前的那些接连不断的战乱,给百姓们带来的心理阴影,都给驱散一空。
因为百姓们这才真正发现,他们大安不仅富起来了,自家日子越来越好过了,还拥有实力无比强大,能给他们带来充足的安全感的军队。
收到来自民间的这些反馈,柳明月十分欣慰,她因自身的经历,对能够保家卫国的军队,总是怀着一些特殊的情节。
如今她在这个陌生的时代,因缘际会的当上了女帝,当然要重视国防军事的发展。
这种重视,除了武器研发、人才培养及大量的资源投入,还要帮助军中在民间树立起声望,让老百姓们也能意识到将士们的牺牲与付出。
郭锦秋出身于武将世家,知道自家的家族史,完全相当于是部帝王猜忌传。
深知自古以来,对历代帝王而言,战斗实力强大的军队与将领,往往都会遭受上位者的忌惮,无数名将都因功高震主而落得个家破人亡的下场。
在郭锦秋看来,她公公出身军中,因重情重义,在当上皇帝后,依旧念旧情,重视军中,还好理解。
可她婆婆这位出身于士绅大族的千金,不仅不嫌弃行武之人粗鄙,也不忌惮那些人的权势大,还如此重视他们,实在让人深感意外和不解。
从内心来讲,她当然很拥护自家婆婆的这些观点和做法,可是站在她婆婆所处的立场考虑,郭锦秋又难免对此感到有些担忧,使得她一直处矛盾而又疑惑的状态。
毕竟她这个武将世家出家出身的女儿,如今成了皇家的儿媳,还得以身处权力中心,见这件事告一段落后,才忍不住问道。
“母后不吝夸赞各军将士的功绩也就罢了,为何还要为他们扬名立望,如此抬举这些将士?”
柳明月知道对方在想什么,不以为意的随口解释道。
“各军将士为保家卫国,在前线不惧伤亡的英勇杀敌,才取得这些胜利,我们当然要给予应有的重视与赞扬,也应让百姓们知道,大安能有盛世太平,全仗边境线上有大批的将士们在为后方遮风挡雨。”
以郭锦秋的出身,当然知道这些事实,只是在此前,当权者压根就不愿承认,所以才有他们郭家屡遭猜忌与打压的那些家族史。
“可是母后这么做,难道就不担心吗?”
终于问出自己心中最大的疑问,郭锦秋感到松了口气的同时,又感到有些紧张。
“担心?”
柳明月看向对方道,“与担心军中将士们会功高震主,起不臣之心相比,朕更担心的是大安会重蹈前朝覆辙,再次被异族入侵,甚至落入被异族夺取皇位的境地,所以我们大安的人,都要永世铭记,一定要坚持强军原则,绝对不可再给异族留下任何可趁之机。”
看到柳明月那严肃而又坚定的目光,郭锦秋的心中莫中生出一股难以言喻的情绪,下意识回道。
“母后放心,儿臣记住了,大安一定要坚持强军原则,儿臣也会这么教导廷君他们,绝对不会再给异族留下可趁之机。”
柳明月点头道,“如此甚好,人的寿命有限,朕与先帝纵是竭尽全力,也只能为大安打下个基础,大安的未来,终究还是要靠后来者,这些基础原则,乃是我大安的立国之本,绝对不可以更改,也不可动摇。”
边境各军收到停战的圣旨,多少都有些不甘心,要知道他们这些边境驻军立大功机会不多。
这次好不容易赶上一回,在拥有绝对优势的形势下,还没打过瘾,就被要求停战,着实让人觉得不爽。
有些将领甚至忍不住暗自揣测,是不是宫中有所偏袒,或是担心他们太过势大,功高震主。
可是他们随后就在最新一期邸报上,看到女帝如何当朝嘉奖各军的功绩,以及朝廷出于热爱和平的考虑,要求边境各军在占据上风的情况下,尽快停战的解释。
在边境各军将戍防战打成入侵战后,朝廷突然高调提出热爱’和平‘的概念,着实让各军将士都深感荒谬。
可是不管怎样,女帝与朝中重臣们在邸报上,都不吝用溢美之词,夸赞各军战绩,甚至还不惜公开部分战争细节,好让人们知道各军的艰辛付出,所展现出的态度,着实很具有说服力。
西南大营中,曹副将拿着邸报,一头雾水的看向自家顶头上司。
“大统领可知宫中到底何意?一边下令阻止我们趁胜追击,一边又在这份民间邸报上,对我们大夸特夸。”
另一位将军先接过话道,“不管宫中到底是何意,依我看,总归没有恶意,哈哈,没想到我老张也有受到陛下的亲口嘉奖,而且还登上邸报,与大统领一起名扬天下的这一天!”
尤统领有些无奈的抚额道,“目前看来,确实跟老张说得这样,宫中非常认可我们这次的战绩,也不吝嘉奖和表彰我等,让各军停战,应该有军费支出方面的考量,短短数月,多处边境同时起战事的耗费之大,大家心里应该都有数。”
说起这个,在场众将领都不得不表示认同,与邸报上所说的’热爱和平‘相比,他们更相信是多边作战的耗费太大,让朝廷有些吃不消。
毕竟他们身为当事者,比谁都清楚从备战开始,朝廷与宫中都分别为他们的提供了多少钱粮和物资,那是史无前例的多。
也正因此,他们很能理解朝廷和宫中的相关压力。
“唉,真是可惜了,像这样的仗,我老张打一辈子都不腻。”
怎么可能腻?一边有异常丰厚的军资支持,一边仗着己方的精兵利器,百战百胜,简直是他们这些将领在此前做梦都想像不出来的美事。
曹副将忍不住感慨道,“唉,现在想想,这次能有机会打上这么一场,已经是朝廷与宫中鼎力支持的结果了,早在发现对方是提前勾连好了,同时在我们大安边境挑起战事时,我还以为朝廷为打几处,拉拢几处呢。”
张将军迅速接过话道,“对、对,我老张原本也有这个担心,没想到咱们女帝陛下比谁都有魄力,竟然不惜代价的支持我们各军一齐迎战,还让咱们都过了个大肥年,哈哈。”
说起这件事,在场众将领都忍不住笑了起来,他们西南大营的将士,确实过了个肥年,不管是从战功上讲,还是从过年的物资待遇上讲,都能称得上是过了个肥年。
尤大将军有些无奈的看着麾下这群将领,嘻嘻哈哈的就这个话题展开讨论,比着吹嘘自家拿了多少人头,俘虏了多少人,这段时间过得有多滋润。
“行了,召你们过来,是担心你们对停战一事有情绪,看来你们一个个的都挺想得开,这样最好,已经打下来的地盘,肯定从此就属于我们大安的了,大家商量一下驻防事宜。”
曹副将道,“大统领,像这样被强行要求停战,我们肯定有情绪啊,不过是想到您说得有道理,这仗继续这么打下去,朝廷和宫中也确实吃不消,咱们不得不理解着点儿,我还盼着陛下能迟早将水泥官道修过来呢,到时候回京,就能骑车回去了。”
众将领纷纷附和,张将军有些不解的问道。
“骑马多好,你为啥惦记着要骑车回?靠两条腿自己蹬轮子,多累啊。”
尤大将军则目光犀利的看向对方,“你小子哪来的车?又在惦记老子的车吧?你休想!”
曹副将被戳穿心思,有些底气不足的强撑着回道。
“大统领莫要小看人,陛下向来大方,既然说了要隆重犒赏各军,赏赐的奖品里边肯定会有车,凭末将这次立下的战功,应该能有机会得辆车吧。”
尤大将军这才脸色稍缓,他最珍爱先帝在时赏他的那辆车,自己平日都都舍不得常骑,结果手下这群将领逮着机会就要借去过把瘾。
不过还没等到他开口,就见厅中这群将领已经为了那还没影的奖赏,开始争了起来,争得面红耳赤,都认为自己最有资格被嘉奖一辆车。
柳明月当然不知道,已经上市多年的自行车,依旧是许多人梦寐以求的宝贝,宝贝到能在数千里外的边境大营中引起纷争。
不过她此刻正在接见冶炼作坊的高管事,原以为对方是来交付她于前段时间下的订单,没想到竟有意外之喜。
“真的造出来了?可曾进行过动力测试?相关数据,可能达到预期目标?”
高管事满面红光的回道,“陛下放心,工匠们已经进行过多番测试,确定相关数据都能达到预期后,属下才敢前来禀奏。”
柳明月难掩欣喜的点头道,“好、好,这可真是个大好消息,你们辛苦了,朕一定会重重有赏,有了这蒸汽机,不仅我们的船可以航行得更快,交通也能变得更为便捷。”
高管事闻言,笑容凝在脸上,有些不解的问道。
“据目前的测试结果看,这蒸汽机确实可以装在船上,起到类似马拉车的效果,增加船只的航行速度,不过还请陛下示下,如何能让交通变得更便捷?”
面对这个问题,柳明月不禁有些语塞,可她兴奋之下,失言在先,只能尽量圆回来。
“朕听说,有一种可载许多人的车,就是用这种蒸汽机作为驱动力,行驶速度远在马匹之上,只要不缺燃料,就能日夜不休的行驶。”
【作者有话说】
235
第235章
时机
这事儿真是越来越不好解释了,好在她现在是大安女帝,不用担心谁会逼她给出个解释。
“虽然朕的初衷,是希望能将这蒸汽机用在船上,提升航行速度,但是从这蒸汽机的性能上看,朕认为,它应该还能运用于更多方面,至于具体可以运用到哪些方面,就需通过你们的实践论证了。”
虽然从她拿出蒸汽机的设计草图,到正式制作出蒸汽机,冶炼工坊共用了近六年时间,但是柳明月相信,这个时代绝对不缺善于发现与钻研的人。
有了蒸汽机,知道蒸汽机的性能后,在如何运用方面,她就不打算再多干涉了。
毕竟她是因为专业原因,对历史早期的蒸汽机等机械设备有所了解,但她毕竟不是机械专业出身的工科生,所能提供的草图太过粗糙了些。
而且她所知道的也只有这些比较古老,具有历史研究价值的这些早期机械结构,并不熟悉后世的那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