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买活_分节阅读_第12节
小说作者:御井烹香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6.14 MB   上传时间:2024-12-17 19:12:59

  “非也,城里正招工,葛爱娣听说这消息,便进城应聘,做了个吏目!一日可得三十五文钱,因她是十村统考的第一,便免去笔试,直接录取。你们若是学得好,也可留心城里的招工考试,现在连吏目都是靠考试的,考上了便能去。”他究竟还是没有提到‘官’这个字。

  便是如此,也引起了一番极大的轰动,众人先是大惊,便连学生们也顾不得做作业了。随后便将于大郎团团围住,热切地询问葛爱娣的好运气,于大郎被缠得大半日才能脱身,嘴皮都快说干了,不厌其烦地重复,“不错,男女都可,已婚未婚都可,只要是村里人,有前些时日颁发下来的‘户口簿’,便能去参考,考上之后便可以做吏目了。”

  “你说多小?大约初级班毕业了便可去考,未听闻限年龄——但若只有个七八岁,只怕也是不成的。”

  “现在章程还未出来!待出来后自然要来村里贴皇榜的!”

  原本皇榜只到县里,连镇里都没有,但买活军来了之后,各村都有了皇榜,尤其是豪村这样人口数百的大村落,日日都来更榜,榜上除了大事之外,还有些县里的新闻,叫大家知晓。这吏目考试的事,于大郎也不过是吹吹风,将来自有皇榜登上,众人听及此,方才罢休,见村口来了买活军的干事,知晓是要换榜了,又纷纷拥了过去,围着问他们究竟要招哪些吏目。

  “非止吏目,连医院、学校、浴室、砖厂等等都要招人,都是发筹子的,今日榜上都有!不过只要初级班毕业的。”买活军的干事对百姓说不上多和气,但也绝不会呼呼喝喝,几条高高壮壮的汉子用身体在人潮里趟出一条路,“……是的,女工也要,女吏目也要,凡是招人都是男女皆要,有些岗位还只招女工!”

  众人又是一阵剧烈的骚动,于大郎立在人群外头,只见到了妇女们脸上的热切,还有那些回身招呼自家女儿、儿媳的面孔(当龄壮汉都去村外修路了),哪怕是最古板的人家脸上也无丝毫不悦,他亲耳听到乡民们用本地土话在飞快地议论,“一日哪怕是二十五文也好!”

  “孩子都三个月了,还吃什么人奶,喂些米粉罢了!”说话的婆婆主意正,又对儿媳妇说,“隔壁胡家的,她脚有毛病,自然不会进城,每日买她一碗奶,便给她两文又如何?!”

  做儿媳的怕还有些顾虑,和婆婆低声商议着,婆婆急得拍大腿,“一个女娘,命本就贱,你还忧愁什么,没将她溺死已是她的福气!”

  说到这里,她忽然一惊,像是想到了如今女娘也可进城做工——譬如葛爱娣便是个女娘,便转了话头说,“胡家的人很老实,你早起喂一顿,第二顿我便赶在她吃饭后过去,让她一来奶阵便喂了囡囡,这总好了吧?!”

  见媳妇似乎始终忧心,她气急了,“你不去罢了!老娘初级班也毕业了,成绩还比你好,老娘自己去!于教授,我三十五了,县里可收?”

  于大郎把一切看在眼里,微微发怔,未有说话,买活军的人已道,“收的,六十以下,考试通过,身体安康的,都可去上班。”

  又是一阵嗡嗡声,众人的热情快将买活军淹没了,于大郎借机逃窜出来,看看天色,已到了午饭的时辰,便拉了学生,叮嘱他们收好黑板,自己出村去寻太平。

  他的中饭是跟着修路队一起吃的,这是对老师的优待,因在乡下,自然是修路队吃得最好,大炉子里填满了蜂窝煤,上头几个眼,一口锅里烧了热水,随时舀出来兑温水洗手洗碗,一群汉子洗了手上的泥沙,拿过大碗,先喝一碗滚滚的汤,浑身的寒意似乎都化为热气从骨头缝里飘了出来。见到于大郎来了,都客气地招呼着,“于教授来了!”

  “碗就在那里!”

  众人轮班吃,这空碗是特意给于大郎留的,太平用滚水烫了好几遍,一见到他来就挤上前盛汤,今日熬了一大锅浓浓的骨头汤,上头一层油星,旁边放着韭花、蒜泥、茱萸,买活军的干事先用长筷子从锅里捡了一块大骨头放在碗底,又浇上热汤,于大郎加了大量韭花芹菜段,喝了一口大喊痛快,众人都笑了。“于教授是条汉子,和我们粗人吃得来!”

  一碗汤喝完,第三口锅里的面也下好了,冬日吃面好,又是一碗热乎乎的汤面,那面都用油炸过,一块一块垒在灶边,要吃随时加,棉条又劲道又细滑,香得能把舌头一道吞下去!于大郎连吃了三碗面,直吃得双眼发直,这才放下碗,太平拿去滚水涮了一下,自己盛汤吃面,和第二波的村汉一起吃饭。

  “于教授,听说今日六姐菩萨召见!”

  第一波吃饭的村汉过来和于大郎攀谈,他们提起谢六姐,语气已非半年前那般敬中有畏,而是无限的憧憬与敬仰,仿佛恨不能为六姐捧靴一般神往,于大郎不止一次撞见村里人私立谢六姐的生祠祭拜。

  “是你们村徐大发的娘子……”于大郎不得不把葛爱娣的事迹再说一遍,其实太平肯定早把话传给他们了,但村民们还是仿佛刚听说一般,哦哦地应和着,其中至少一半以上的汉子都流露出心动之色——于大郎就是他们的老师,很知道这些人的成绩,自然也知道他们家女眷的成绩,这些人里许多都没有可能考上城里的招工,明显是在为自家婆娘打听。

  “大郎,你可知道村里进城当奶妈的人家,自家的孩子都是如何?”

  回城的路上,太平便给已经服气的于大郎讲故事,“若能和今日你听到那徐大财家一般,将自己的娃儿托付给另一个养娘,那都是好的了,许多奶娘,她自己的娃儿留在村里,没个几年便是夭折了。做奶娘的,在城里吃香的喝辣的,却是一口都省不给儿女们吃,更别说和丈夫团聚了,便是这般,村里还有许多人家愿做奶娘,这是为何?无非是不做奶娘,一家人都活不下去了呗。”

  他面上的笑容似也带了几分感伤,太平或许是想起了自己的身世,他便是这般,自家实在养活不了,托了层层的关系,连身价银子也只要了一两,送入于家做童子的,来时已经七岁,记得家里的事了,于大郎望着他,心里忽然有些感伤:太平家里大抵也曾是很疼爱他的罢!

  但太平已经没有家了,于县令一家不久便来临县这里仕宦,他们离开老家一年不到,北方又爆发了大疫,十室九空,于县令一家也有许多亲戚死在瘟疫中,太平一家人全灭了门,只有一个二姐嫁得早,但也在瘟疫后不知去向。天地间孤零零的,便只有太平一个人而已。

  于大郎搂着太平,用胳膊夹了夹他的脖子,鬼使神差地道,“太平,你成绩也不错,怎么样,吏目招考,你也去试试看?我瞧着你不差!”

  太平显然一惊,但面上很快又现出了笑来,他还没有答话,身后已涌来几人问道,“于教授,太平不差,那您瞧着我们如何?”

  众人正纷乱说着,远方路上来了两个小点,走到近前一看,正是焦点人物葛爱娣,难免对夫妇二人都是一阵调侃寒暄,徐大发喜气洋洋,冲众人不断作揖,葛爱娣却风风火火,道,“不和你们说了!我要回村去,县里新来一批衣裳,极是鲜亮,又便宜!从来未见的花色——而且坚牢得很!再不去告诉大家一声,我怕被人抢完了!”

  说着,便将手里的褡裢往肩上一甩,迈开大脚,往村里疾步而去。

第23章 葛爱娣的新衣

  葛爱娣素来是胆大包天的人物, 虽是女子,却极有气魄,她那丈夫徐大发, 又是个耳根子软的,买活军来了之后,徐家如今倒能让葛爱娣做八分的主。葛爱娣想应聘当官,徐大发竟就真搁着一天20文的活计不干, 陪她往城里走一遭——单独让她进城倒还是不太敢的, 倒不是怕葛爱娣跑了,只是多少年留下的老规矩,不敢让妇女一人在村外行走。

  二人天未亮就出发,一路的忐忑不消多说, 好在今日无论如何都不会走空, 便是未谋到职位,也带了筹子来, 想在县城里采买些年货。吃食上无须多说,今年是丰盛的,村里自产的小食都有好些。葛爱娣是想看看棉花的价格,若是有了棉絮卖,便想着絮一床新被子, 再扯上布,换一套被面,并给家里老小做一身新衣服。临县之前商路不通,久已未有棉类应市,虽然隔壁许县便产棉, 但临县这里大多村民, 家中的棉被至少已有十年以上, 便是再怎么弹,在冬日的御寒效果也是越来越差了。

  前阵子和许县的商路通了之后,临县的粮食、铁器、盐巴,许县的煤、棉,都开始互通有无,棉布、棉絮有了供应,但价格依旧居高不下,因数量还是有限,而且也被县里的殷实人家争购——如今村里没了地主,自然比不上县里的人有钱了。葛爱娣是想着距离上回进城已有一月,只怕价格已落下来了,她叩门入衙以前都还在惦记着此事,在衙门里晕晕乎乎转了半日,又被叫去见了谢六姐,得了几句勉励,令她三日后来上工,一日35文等等,更是心潮起伏,走出衙门平复了好半日,方才去西门等徐大发。

  徐大发先是依着妻子的吩咐,到县里各商铺去探探价格,两夫妻约好了在西门见面吃早饭,葛爱娣到时,徐大发还未归,恰好人潮也多散去,她便在鼎边糊的摊子旁坐下,笑道,“味儿好鲜美!给我来一碗。”

  一碗鼎边糊是两文,比鸭汤米粉要便宜些——但里头是没有肉的,鸭汤米粉里时而有些鸡架、鸭架什么的,油星也多,鼎边糊味道更清淡,米粉调成糊状,在烧热的铁锅两边淋下,结块后铲入汤里稍煮即可,那汤头油星不多,切了细细的白菜丝、瓠瓜丝在里头,喝着却很鲜,鼎边糊入口即化,和米粉比,更靠近临县老辈人的口味。葛爱娣喝了一口便道,“加了干海带!”

  “干海带是便宜了,如今价格又降,皇榜上讲的,干海带泡水,煮菜时加一些便鲜,也要常吃海货,否则要得大脖子病呢。”出摊的老板也姓徐,三十来岁年纪,半年多胖了不少,拉起白巾一边擦汗一边讲,“你往东门去,有个云县海货铺,那里是最便宜的,货也正,又干净,极是好。”

  葛爱娣闻言忙谢过老板,又到一边摊头买了炸焦圈,这是面糊调的味,倒入模具中,放在滚油里炸,焦香油润,和清香鲜美的鼎边糊乃是绝配。炸焦圈的是徐老板的儿媳妇,呵呵笑道,“娘子好吃头。”

  这早餐虽无肉,但对农民来说却也奢侈,儿媳妇的话有些听头在里面。葛爱娣心道,“我将来一日挣35文,如何吃不得?”面上却不露,只一笑,又扬手招呼道,“官人,这里!”

  徐大发从远处匆匆走来,他却要吃米粉,端了一碗来,葛爱娣还为他要了两个焦圈,那儿媳妇便弹动舌头,发出‘嘚、嘚’的声音来,仿佛对他们的奢侈很看不过意似的,吃公爹一勺子敲在手上,斥道,“还不快多炸些圈子?一会上课又迟到!初级班都上了三次了还毕业不了!”

  徐大发闻言,便向着葛爱娣一笑,他们这些乡下人进城,原本处处都是怯意,如今反倒沉着多了,甚至还有些优越感:他们夫妻都是初级班毕业了的,葛爱娣说不定还有望从中级班毕业呢!

  “吃罢,一早走这样多的路,还不快多喝几口热汤?”他们早起只各自就着灶头的热水泡了半碗剩饭,拨了些雪里红配着,一早忙里忙外,肚子里早空空如也,徐大发听妻子这一说,忙不迭喝了两口鸭汤,又一气嗦了半碗粉,嚼了半个焦圈,将那圈子里沁出的油吮进去,方才心满意足地一叹,道,“棉絮有了,城里那弹棉花的铺子已重新开门,现在都按筹子算,一床八斤的棉被,含了工钱在,要一两银子,不含被面。”

  在过去的老时光里,棉絮也有六分银子一斤的,但工钱还要另算,因弹棉花也是技术活,并非人人都会。这些年银子不值钱,上次葛爱娣来,棉絮要一钱五分一斤,如今是跌价了,一钱银子一斤,八斤是八钱银子,再加二钱的工。葛爱娣听着点点头——被面自然是要另行筹措的,丰俭由人,这没什么说的。

  一床要价一两多的棉被,在普通人家,也是颇为贵重的财产,且要使用多年,葛爱娣本来也只准备做一床新被,给公婆睡了,公婆这一床便可换给儿女们,至于他们夫妻,只能睡儿女替换下来的那床最老最硬的棉被,而他们这里淘汰下的棉被,也可送给更穷的亲友让他们过冬。不过这价格说不上便宜,若是买了棉被,今年怕就做不了新衣了——这又有一点不好,葛爱娣三日后要来上工,若还穿以往那些补丁叠补丁的旧衣,恐怕难免被同僚嘲笑。

  两夫妻正在筹划年事,徐老板找了个空档也热心帮他们出主意,又得知葛爱娣已在城内谋了个职务,不免大拍髀肉,夸赞她满脸机灵,又嫌弃自家儿子儿媳都不够机灵,他这把年纪还要来出摊子谋活路云云。因听说了葛爱娣的顾虑,便忙为她支招道,“还是东门,买活军开了间衣裳布料铺子,把松江布贩来卖,昨日我去张望,说是今天到新货,你们可去看看。”

  二人听说此事,忙吃得快了些,徐大发吃了自己的米粉,连汤都喝光了,又把妻子剩的碗底扫空,抹抹嘴送了碗,称了声谢,便和葛爱娣一起,一路走一路低声商议,葛爱娣这时方把详情说给他听,徐大发闻知葛爱娣竟要入衙门为吏,也是又惊又喜,便拍板道,“那便扯布去,至少要先为你做两身衣裳。”

  因怕海味腥气,二人便先去了衣裳铺子,果然见到里头几个伙计正在拆着包袱,把一叠叠的鲜亮衣裳往下倒——都是从前未有见过的亮橙色,便是连丝衣都未有这么纯正的颜色。葛爱娣和徐大发在外头看了,唬得都不敢进去:若是丝衣,他们可不敢上手,农户的手何等粗糙,光是顺着一摸,怕都要勾了丝去。

  “便放心进来看!”里头那伙计是买活军的女娘,拿着那衣裳往外扯开,“你瞧罢,坚牢得很!你用死力都撕不开,若撕开了,我送你两套!”

  徐大发便乍着胆子摸了一摸,撕是不愿的——哪里舍得!但光是这么一摸,也觉得光滑坚韧,妙不可言,再看袖口,是一种从未见过的工艺,做得极窄小,但手挤过去之后便箍在腕上,转动之间无不如意。光是这做工想来便值得几两银,简直便是天宫仙衣!

  唯独一点,想来因为是□□之故,形制和常服不同,是上衣下裤做成的一套,便是女子大小也没有裙裳,还有些明显过长过大,想来仙宫众人必定是要更胖大许多,便连北方流民都难以比较。那女娘道,“买了大的也好,手巧的媳妇裁剪一番,便可给孩子们做一件了。不过这布极厚,很难走线,你们要思量清楚。”

  再一问价,不过是三百文一套,两身衣裳半床棉被!实在是太便宜!葛爱娣几乎失去理智,要倾其所有购买衣裳,那女娘却笑道,“这可不行,这是六姐给你们谋的福利,一人买两身最多了,还要登记住址姓名,你付钱了,翌日送货上门。”

  葛爱娣一听便知道其中道理的,便忙为家里买了八件——孩子们还不算人口,两夫妻与老两口,只能买八件,又挑了大小,扯了徐大发去买了两斤干海带,将所带去的筹子全都花光了,回来铺子里,好说歹说,以自己吏目的身份担保,先带了一件衣裳回村,与徐大发一路疾走,都是兴奋莫名。徐大发道,“带回这消息去,瞧村里还有谁敢说你!你若不当吏目,我们村可赶得上这么大的便宜么?”

  衣裳总是有限的,尤其是大码衣裳,早去一日,买到的机会便大了一分。葛爱娣想到那衣裳下地做活的方便坚固,脚下更轻快了几分,心念也是一动,又和丈夫商议道,“我三日后便要搬进宿舍,之后七日方才能回家一天,你不如趁早也在城里寻个差使,哪怕和徐老板一般,摆摊卖鼎边糊也好,将孩子也带进城里来——别的不说,在城里孩子上学都方便。”

  徐大发沉默有顷,方才道,“话是这么说,但家里的地,好容易这几年多打了些谷子,我一进城,谁来种?弟弟们年纪还小,只能算半个劳力,爹娘怕种不完呢。”

  葛爱娣是早想好了,闻言毫不考虑地道,“你傻么?前些年我们这里日子过不下去,你妹妹嫁到许县去了,哥哥跟老四一起去诸暨扛活,被东家看上留用做了赘婿,许县那里的日子不好过,妹妹嫁了个长工,能有什么家计?先让他们回来再说,便是哥哥,也可以托人去信寻一寻,听徐老四说,诸暨如今也乱的很,若哥哥那赘婿做得不舒坦,便回来种地也好些。”

  葛爱娣这般做,那便是要一门心思在吏目这条路上做下去了,徐大发则不免举棋不定,恐怕自家的田地没个明确说法,被兄弟姐妹占了去——还有那铁犁,刚买了没多久。葛爱娣见他这般,不禁冷笑道,“你想想,做吏目才入门便一日三十五,将来是多少?在家种地一年到头又是多少?眼里便只有你的犁!”

  徐大发无话可说,半晌道,“妹妹那里,托人带个话也罢了,哥哥那里又如何联络?”

  葛爱娣胸有成竹,“王举人便是从诸暨来的,总要往家里带信吧?托她便可,如今我和他们夫妻都在衙门做事,待我上工后站稳脚跟,便寻王太太托个人情。”

  其实她就算要去找王举人请托,徐大发也不会如何,虽说是不守妇道,但如今临县女娘哪个还把妇道放在眼中?更何况葛爱娣多年劳作,也无甚么姿色可言,二人合在一处过日子,挨了这么多年的艰辛,终于见到一点曙光,劲都是恨不得汇在一处使,听葛爱娣如此安排,也并无异议,又惋惜道,“若你家里还有些人口,也正好提携……哎!如今六姐来了,真是上天垂怜我等,只盼着日后再无瘟疫灾兵,六姐菩萨长长久久,永远不离开临县!”

  葛爱娣心里对六姐的感激,只有多没有少,只是她生性务实,已开始安排日后行止。刚一回村,立刻去寻村长,又给他看了衣裳,全豪村都轰动起来,倒把她的事忘在一边,葛爱娣乐得如此,在家收拾行装,又将儿女们略微安顿,两日后便提前入城找人报道,和徐大发一起,先分头去澡堂沐浴,又将包袱交给买活军,让他们去熏蒸除虫,自己往宿舍去,里外打扫,邻居认门,如此安顿了一番,第二日一早便进衙门报道上工,开始了自己的女吏目生涯。

第24章 葛爱娣吃肉

  以葛爱娣的阅历, 自然不知历朝历代的女官都是如何办事的,只能是依着买活军的规矩来,她原本就是乡间农妇,上工时见了衙门内是男女杂处, 也不吃惊, 便在谢六姐身边那买活军女娘小吴的带领下,找到了自己的办公桌——衙门自然也是重建过的, 屋顶有一格格的天井, 镶嵌的都是透亮的玻璃窗, 天刚亮,屋内便亮堂得很。房间里打横放着一排排的木桌,便如同葛爱娣这几日在城中闲逛时所见的课堂一样, 只是这‘办公桌’更大了些,且上头垒了许多册籍而已。

  “这是城内各商家的旧账本, 他们比较笨,现在还未学会新式记账法,许多小铺子还都记的是流水账,大铺子用龙门账的都很少!但现在六姐要从他们的交易里抽头, 便不能再让他们这样记账下去了,你们这批吏目在数学考试中都得了高分,从今日起, 早上有半日时间,由云县庄账房手下的弟子来宣讲复式记账法,学会之后,再分散到县中去传帮带, 教授账房采用复式记账, 凡是复式记账的账本做得好, 抽头可以酌情减少。”

  小吴一开口便让葛爱娣宛如吃了一颗定心丸,因她如今认的字还不是很多,只是拼音精熟,但她在算学上是有天赋的,非但初级班的算学学得很好,连中级班的课本都能看个七八成懂。论到学记账自然还有几分自信,只是心中还有几分遗憾——若是徐大发算学也好,也能入来做事,那便真是有了一门手艺,日后便是买活军败了,也可去他处求职。葛爱娣学记账,便只能是指望买活军长治久安,否则谁家会聘女账房!

  也不知是否有这一层考虑,屋里实在是女多男少,还有不少吏目看装束,家中光景并不差,此前葛爱娣听于大郎说起的王举人,他太太也在其中,手里拿了一册账簿正在凝神翻看。葛爱娣也不敢贸然提起私事,给自己打了一杯热水,忙也开始翻看桌上册子,果然都是各家的账册,有些用的还是苏州码子,葛爱娣也看不出所以然来。

  过了一会,庄账房带着两个女娘走进来,坐下来就讲道,“我们先来个摸底考,看看能教成什么样。”

  买活军实在是喜欢考试!两个女娘给众人发了卷子、算盘,众人便都埋头坐了起来,也不敢东张西望,卷子倒不难,只是数大,葛爱娣不会用算盘,做得就慢,满屋子里就王太太的算盘拨得好,滴滴答答好像一首歌,她做得也最快,不久便交了卷子。庄账房对她一笑,道,“果然是家学渊源,佩服佩服。”

  这考试没那样正式,王太太做好了,便和庄账房几人聊着闲篇,葛爱娣等人埋头苦做,又过了半个多小时也都交了卷,有两个吏目实在做不完了,见所有人都在等着他们,都是满面通红,其中有个女孩眼泪已盈盈,庄账房也不以为忤,道,“怕什么,不怕慢,只怕性子燥。和账打交道,要的是仔细。”

  她一边判卷子,一边在自己的手记上写着什么,不多时结果就出来了,满分100,葛爱娣得了89分,王太太95分,其余人各有上下,最高分反而是那个慢性子的女孩,竟得了满分。

  庄账房道,“这算学题以复杂四则运算为主,是中级班的课程,你们得分都不低,已有学做账的资格了。下面开始讲课,第一堂课我来讲,之后便是我的两个徒弟——你们可要仔细了,这小红是云县人,到我手下也就三年,已可以出来给你们讲课,你们可莫要让我小瞧了临县子。”

  此时各地乡党互相帮扶,乃是常态,其中不少吏目面上都现出不服之色,便连葛爱娣也生出了一丝荣誉感,庄账房道,“复式记账第一堂课,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座中众人虽然算学不错,但多没有丝毫记账的经验,课听得很费劲,上完了一个时辰的课,葛爱娣只觉得早点都消化了个干净,饿得头晕眼花,闻到庭院里传来一阵面香,不由得馋涎欲滴,果然不多久,外头便运了一筐包子进来,还有一桶热茶,众人忙都先出去在院中洗了手,回来领包子吃茶。

  这是雪里蕻青菜馅的包子,混了有蛋丝在里头,因舍得放猪油,馅料油润含汁,又有雪里蕻那发酵过的香气。乡下人家,原本连铁锅都无,炒雪里蕻也吃不上,无非是吃时蒸热而已,便是一样的材料,在城里也是别样的味道,雪里蕻放了荤油在热锅里一炒,香味激发,连着青菜,都比平日香甜了几倍,霜打过了之后,本就发甜,沾了油香更是适口。葛爱娣三口便是一个,吃完了还想再拿——又想给儿女们带一个回去,只不知道这合不合规矩,抬头正要张望同侪,便见到小红先生走来对她道,“你自己只管吃,不必也不能给家里人带,只要孩子们有学上,供应的点心便都是一样的。”

  又道,“方才我就注意到了,你不会用算盘,但交卷速度不慢,正确率也很高,可见数学上的确有些天赋,王太太的算盘使得好,你得空了多向她讨教。我这里也有本教材,一会取来给你,你可自学。”

  葛爱娣听她这话,将家搬到县城的心思便更炽热了,买活军在豪村最多给学员发点鸡蛋,哪有菜馒头吃!不过她的宿舍是二人间,别说男丁,连孩子都轻易不许往里带,想要在城里赁房又暂还没有本钱。再三衡量,只好多拿了两个包子,自己发力,仿佛要将孩子们的份也吃进去。

  那一筐包子本就多了几个,在场老吏目都未去拿,看来城里人的油水便是比乡下人足,小红先生倒是大方,也跟着多拿了一个,又对葛爱娣笑道,“也别吃太多了,一会发食困便不好做事了。”

  上完了这堂课,她们便紧接着去忙别的事,都是以登记造册,做账为主。葛爱娣这里是要负责验算买活军这几个月在十村的人工账,小红来教了一会,她便会了,又得了一本新造的簿册,上头已印好了格子,验算好了往右边里填相应的数字即可,左边一行则是事由,好在原本的流水账也是拼音和汉字并用,葛爱娣做了一个时辰的事,倒是又认了几个新字。这些数字都不大,她算得快,一个时辰已登好了一叠。

  因她对吏目从不了解,也就不知道自己做的工作和传统是否一样,无论如何,这都要比下地干活轻省得多,葛爱娣伏案做了一个多时辰,腰酸背痛,又听到外头打铃,是放午饭了,为买活军一向是管饭的,午饭自然也不例外。

  “走,吃饭去。”众人听到铃声,各自从案边起身欠伸,王太太第一个站起身,脚步匆匆便往外走,葛爱娣想跟上都来不及,还是小红先生招呼她,笑道,“刚多吃了吧?午饭更好,还有肚子么?”

  葛爱娣笑道,“也不怕您笑话,再来一斤饭也吃得下的,农户人家,只知道傻吃。”

  小红先生虽然是先生,人却很和气,闻言笑道,“再过几个月你来看看?买活军刚占了云县的时候,我一顿吃六个大馒头,我弟弟一顿能吃十五个,饿得太久,只知道穷吃,吃得太多,转头吐了又真觉得可惜,一边哭着一边扇自己耳光,怨怪自己糟践了粮食。”

  她说得生动,最是庄户人家才能明白,葛爱娣一听便想到过去那些忍饥挨饿的日子,眼圈不由都红了,小红又笑道,“当时庄账房便说了,这是苦日子过久了,以后的日子都在蜜里,我听着只是不信,如今方才明白——如今我一顿也就两个馒头最多了,油水足了,饭量也就跟着小了。你瞧这些吏目,他们刚进来时也比现在吃得多,过了几个月,如今菜馒头都看不太上了!”

  两人说着,便走到了食堂里,这食堂也是新建的,还拆了几间民房,把衙门给扩建了一下,一个大敞屋,挑得很高,但并不冷,派饭的地方冒着蒸汽,屋里人也多,百来号人都在排队,比军伍还严整,万没有插队的,葛爱娣看了一怔,小红低声道,“插队被抓了要扣钱。”

  她往后一比,葛爱娣便见到谢六姐也走了进来,排到队尾,她前后的众人都显得十分不适的模样,但也不敢给她让位置。葛爱娣不由咋舌,又觉得很不对劲——六姐这样高高在上的神仙人物,也和他们一起排队吃饭么!

  餐盘是早备好的了,都是木头刷了清油的漆,上头一格格的分了区域,众人排队到餐台前时,军士在后头一个个地发给,餐台里也是玻璃罩子,配着雪亮的钢桌,葛爱娣都不知道那叫什么,只觉得头晕目眩:这样值钱的精钢铁皮,竟然拿来做餐台!

  餐台上一桶一桶,装了有米饭和馒头,由君自选,往前则是菜,有大瓮的五花肉煮青菜、红烧鸡块、雪里蕻炒卤豆干、韭菜炒蛋,那红烧鸡块的汤汁很稠,发着油光,韭菜炒蛋里蛋多菜少,一团一团的在翁里堆着,葛爱娣望着只不断咽口水——怪道同僚们都不肯多吃了菜馒头,原来午饭有肉有蛋!——还有海带蛋花汤!

  餐台边上,还有一小碟一小碟的咸菜腐乳,但葛爱娣实在是吃太多咸菜了,对这些实在不感兴趣,那买活军的兵士把餐盘拿过去,挥舞着勺子,为她加了满满一盘菜,青菜最多,鸡块是掌心大的两块,还有一勺汤浇在饭上,雪里蕻又一勺,韭菜炒蛋也是掌心大实实在在的两块,又给她一碗汤,里头飘着满满的蛋花,葛爱娣捧餐盘的手都在颤抖,拿了木筷子、木调羹,和小红在那长桌前对面坐下,小红又指点给她看,“饭和馒头在那处也有,吃完了可以再装,吃饱为止。”

  她对这伙食的反应比较平淡,或是吃得惯了,葛爱娣素性也好强,极力压抑着心中的情绪,但第一口还是挟了鸡块,一入口便呆愣了许久,小红见了,也是心领神会,笑道,“我们买活军有百味随身,便是这食堂的大锅菜也做得比别处的大厨都好呢。”

  这或许是有些夸张了,但要说胜过农家菜,这是自然的,农家自古以来都是缺盐少油,又多年无铁锅,便是来了铁锅也还是以蒸煮为主——那铁锅炒菜,要好吃得多放油,徐大发家里虽然宽裕了少许,但都是过日子的人,又如何能舍得?便买了鸡也要拿来炖汤的,这样才能利益最大化,让众人都沾到腥味。这红烧鸡块,是乡间少见的做法,因酱油要多放,还要是老抽,老抽对农家实在已是奢侈品。

  但葛爱娣咀嚼着口中这鲜滑香嫩,咸中带了油香,嫩得一口咬下便有肉汁迸发的鸡块,半日方道,“这是鸡肉?如何便这般嫩了!”

  小红张望了下,道,“你运气不错,吃着鸡腿了罢。再者我们的鸡种,本来就是肉嫩油大,可不比本地土种要好得多了。”

  农家自然是不吃小鸡的,所吃的大多都是过了蛋龄的老母鸡,其肉坚韧塞牙,怎能和这种四十多天便屠宰的鸡相比?葛爱娣仔细咀嚼,不知为何忽地垂头擦拭了一下眼眶,哽声道,“不怕先生笑话,这是小女生来第一次吃到鸡腿,原来……原来鸡腿是这般美味。”

  她身旁有个女吏目也转头插话道,“不错,我等幼年时兵荒马乱,数年不知肉味,好容易安顿下来,已是婚配之年,买活军入城之后,日子倒是好了不少,但身为人妇,不过是吃些残羹冷炙,何曾吃过这样好的佳肴!”

  虽说买活军并不分割男女,但常年来的习惯,众人落座时,无形间都是男女分开,此时一桌女吏目都嗡嗡议论起来——县内的有钱人家就这么几户,这且不说了,旁的人家也不是日日吃鸡,便吃鸡,鸡腿这样的好物也要奉给祖父母、父亲、叔伯、兄长幼弟,出嫁之后更是如此,别说鸡腿,炖一次鸡,能跟着喝碗汤,吃些脚爪已是不错了,有时上桌慢了,一碗汤全没了,自己便只好吃些菜汤拌饭了事。

  要细说下去,倒也不是没有道理,给祖父母那是孝道,给父亲叔伯,那是因为他们在外能赚得饭食,在田地里也能做最苦最累的重活,吃得好些也是自然。久而久之,仿佛便建筑起了这样的认知,身为女子,除了那些大户人家的小姐以外,似乎是不配吃鸡腿这样好的东西的。

  但今日不一样了,今日这些女娘所吃的美食,全是自己赚钱挣得,一日三十五文,包了一餐两点——这全是她们为买活军做事换来的,堂堂正正,每一块实实在在的肉,都吃得堂堂正正,占足了道理!

  这些认识,尚且还不好意思说出口,只是在彼此的眼神交换中各自会意,她们中有些人还不太敢相信,这样犹疑着:‘我也配么?’,但看着身边的同伴,胆气便渐渐地壮了,甚至还有人说出了口。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616页  当前第12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2/616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买活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