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资源帝谢双瑶
感谢互联网, 感谢非洲大陆的孤寂无聊!感谢我自己!
谢双瑶无比庆幸自己有将贵重物品随身携带的习惯,她在非洲听说过太多故事,根本不敢把稍微有价值一点的东西留在旅馆里。所以穿越时她的电脑包就在车里, 和港口的停车场一起带了过来——其实港口里有好几个集装箱都打着kilimall的LOGO,那是家非洲的数码卖场, 里面是各种配置的电脑、手机等等小物件,谢双瑶不怕没有电脑用, 但她的资料可全在自己的电脑包里, 除了那些现在已经没有任何意义的excel表格以外, 最重要的是她囤积的资料可全在里面!
是的, 谢双瑶恰好是有数码囤积癖的那种人,因为谢双瑶的工作性质,她从开始参加工作起,就长年累月在乡下活动, 网络自然也不像城里那么好, 囤积各种资料已经成为她的一种本能了,她来到非洲工作之后, 这毛病就变本加厉,更加恶化了。虽然云存储这概念很流行,但在非洲生活久了, 就知道没什么比就在自己手头的东西更实在。这地儿停电断网犹如家常便饭,基础设施和老家刚建国时差不多,太阳能电板基本是农场必备, 资料存在云端,需要的时候根本不能保证有网络下载下来, 再加上非洲的网速肯定不能和国内比较, 每次探亲回国她就和硕鼠似的, 这淘淘那淘淘,不把自己的十几个移动硬盘装满她是舍不得回的。
像是《赤脚医生手册》这种资料,就是她考虑到非洲的医疗条件,在国内就为自己下载好的,由于这种资料现在只存在于什么‘穿越人士必备宝典’类半开玩笑的包里,她索性就直接全拉了下来,结果下载完了一看,大失所望,这本手册里主要的医疗手段都是中草药验方,非洲哪来的中药啊!
一不做二不休,她索性搞了个医学院全套教材打包下载,又因为搜了半天才搜到提供教材类下载的网盘链接,心思一动,手那么一贱,虔诚感谢楼主后,她就把那个教材库全拖完了……
当时她是这么想的,过去非洲后肯定要和当地的国人打交道,很多华人老板是阖家在非洲讨生活,小孩也接出来,一个是父母子女长期分离总不是事,第二个也可以换国籍后回流考名校,这些孩子的教育其实是个问题,多点些教材教辅什么的过去,还有些网课资料,需要的时候让他们过来拷贝,不大不小也是个人情。还有些英文类教材,这里面的用心就不足为外人道了,听说欧美那边教材贼贵,不知道非洲这的高等教育是个什么情况,如果教材也挺贵的话,那,再从国内进点印刷机,嘿嘿、嘿嘿、嘿嘿嘿……
除此以外,还有什么《水力发电建筑物》之类的教材,那不也就很自然了吗,非洲也有很多小水电站,有华人的资本在背后活跃,谢双瑶也想给自己的农场划拉一个,免得只能依赖当地那不靠谱的电网……在非洲经营大农场,就像是经营一个半独立的小王国,需要的资料可多了,有备无患,有书至少有个基准来参考学习,也导致她回国期间看到什么眼睛都是绿的,看着什么论文资料都想往自己的移动硬盘里划拉。
感谢我这种囤积癖的性格,感恩自我!谢双瑶第一万次在心里崇拜自己,她存下的每个字节在如今的大敏朝都是最宝贵的财富。虽然大多数教材现在都还不到刊发的时候,还有一些乱七八糟的东西,比如给在非老乡带的各种经典影视剧啦(中年人有时就想重温98三国之类的),老电脑游戏啊,4399小游戏安装包集合什么的,她自己手机电脑里存的烂俗网文,什么《XX生存手册》、《XX重生手记》之类的(尽管她在做资源帝的过程中不知侵犯了多少版权,唯独小说的来源绝对合法,符合版权,支持正版),还有一些施法材料什么什么的……
这些资料可能永远都没有发挥作用的时候,但不论如何,她可以很有底气的说,如今的地球上她就是绝对的资源帝,仿佛百宝箱一样,不管是什么领域都能甩出一本教材,然后让雷郎中这样的精英人物虎躯一震、纳头便拜,越是善于思考,便越能发觉她执掌的这些知识有多么宝贵,比起来自行车这样的小物反倒是细枝末节了。
但,谢双瑶要做的事却也因为她带来的这么多资料变得特别的多,如果她只有一个人穿过来,别的什么都没有带,那么可能一辈子就只能做成一件事,比如消灭天花什么的,如果她带了物资却没带这些资料,那么最多也就是建立起一个独立的藩国,一辈子下来能灭绝天花,并且为现代科技培养一批种子人才就已经很了不起了。
但现在她有物资,有资料,谢双瑶觉得自己能办到的事情就很多了。现代社会,最宝贵的是什么?是信息!是信息的传递!她带来了这海量的信息,如果用玄幻小说的概念来形容,那就是把过往那个位面的气运都集中在了自己身上啊!她能做的,该做的预期值都要相应调高——谢双瑶是想做些大事的,不仅仅是因为她想,而且也因为她应该,她觉得这多少算是她的责任。
那么她最需要的就是帮手——不是那种封建忠仆家臣式的帮手,就没有什么自己的脑子,只知道忠心为主上办事的那种。谢双瑶之前搞农场的时候就知道,哪怕是七八岁的童工都有自己的小心思,人和人之间天差地别,靠简单的王霸之气、救命之恩进而得到某人的效忠是无法建立起新政权的,真正能做大的必定是能将所有人都囊括进来的制度,当然这种制度绝不可能完美,但只需要在争霸天下时能胜过其余竞争对手就行了。
如果她穿越在敏朝极盛时期,谢双瑶觉得她的对手肯定还是很强大的,但此时的敏朝已是气数将尽,对各地尤其是南方的统治,最大的力气都在于维持每年的漕运而已,而北方的势力虽然正在膨胀,但又受到了反复传播的鼠疫和小冰河期的制约,显然十数年内还很难扩张。在此时的帝国南方,边远县城统治已流于形式,让买活军这几年间得以不受控制地发展了一个属于自己的私码头。不过这样的局面不可能永远继续下去,随着买活军的逐渐壮大,迟早会进入到政坛人物的视野之中。而谢双瑶给自己定的目标就是,在第一次武力摩擦之前,要培养出足够多的帮手。
所谓的帮手,不是无脑家臣,而是接受了现代化的教育,习惯了现代化的思考方式,能够有资格阅读现代科学书籍,领会现代智慧,可以说有大部分现代公民素养,并且有能力把这种素养批量灌输到别人脑中的手下。谢双瑶手里有粮食,有药品,有武器,还有现代工业制品,这些东西可以轻而易举地说服旁人她就是天人降世,而且她也的确是有特异功能的——如果随身空间算的话,仔细想想,若是疯狂扩张的话,她完全可以成为白莲圣女之类的魔教Icon,在十年内把白莲教的势力往全国铺开。
但,然后呢?然后还能指望这些如痴如醉的白莲教徒去为她治理当地,传播连他们都不懂得的科学知识,甚至再造一个王朝吗?谢双瑶倒不是看不起魔教,尤其大敏朝便是从魔教起家,创始人和重臣都在魔教中扮演过重要角色,但这种争霸天下的传统开局并不中她的意,谢双瑶思索下来,这些模式的缺点只在于四个字:体制问题。
我陷思,定体问!这当真是体制问题了,谢双瑶也是考过公的,多少对官僚政治模型有一定的认识,她本能地意识到,倘若没有一批经过充分教育,拥有足够的积极性,能够不断自我学习的新式官吏,没有绝对忠于她,和她利益一致的军事力量、基本官僚阶层,没有一个能将帝国的绝大多数群体都囊括进来,并且和她达成大方向一致的利益分配体系,想要争霸天下或许不是不能,但最高的成就——也无非就是缔造又一个封建王朝,推广一些本来也会随时间逐渐扩散的科技成就,甚至因为她是女人,这个王朝的建立也许会功败垂成,又或许会比别的王朝更短命太多。
在工业革命即将到来的时间点,最后只达成这样的成就,那就未免有些太没意思了吧。不管别人穿越时面临的是怎么样的局面,谢双瑶既然Roll到了这个开局,就没打算止步于此,她没有隐瞒自己的身份,低调度过一生(是不是太浪费了?),也没有隐瞒自己的异能,而是慷慨地使用它们(有超能力而不装一下,岂不是如衣锦夜行?),而是用了十年时间,为自己初步培养出了数千名符合标准的‘活死人’。
这些活死人对谢双瑶忠心耿耿,不但是基于自身的理想还是利益,可以和谢双瑶充分交流,至少和他们说话不会让谢双瑶感到痛苦——试想一下,作为一个能开车能谈判,能做PPT,能下厨能读书写字能打游戏的现代女性,穿越到古代,哪怕是锦衣玉食的大小姐,身边所有的同性,和人说话时从不会直视你,永远含胸驼背,走路步幅是男人的三分之一,说话必须轻声细语,洗澡次数相当有限,盛夏寒冬都得缠着裹脚布……在这样一群人里生活,真能交到朋友吗?不会孤独出心理阴影吗?虽然都是女人……但除了性别以外有什么共同点吗?
更恐怖的是,这些行为规范也一样要求着你,甚至哪怕穿成公子哥儿,从妻子到婢女、乐伎,全都是这个鬼样子,真能和她们谈什么缠绵悱恻的恋爱吗?怕不是早就压抑得发了狂吧!而且就谢双瑶来看,这年代对男人的行为规范和社会风俗,有很多也不是现代人能忍受得了的,至少是谢双瑶忍耐不了的,她需要一群和她差不多的人展开交往,还好,有随身空间里这无数教材的帮助,这样的人群已逐渐形成,并且自发地向外扩散。
不论是许县还是泉州,有很多和买活军做过生意的人家都在索要买活军的教材,买活军慷慨地满足着这些要求,甚至是积极地向外散播。谢双瑶不知道这个时代有没有这样的说法,她本人深信这个观点:你是你所说的,你所看的,你所写的。当你掌握了买活军的拼音,买活军的数字,买活军的知识,那你就是半个买活军的人了。
雷郎中就是很好的例子,从泉州来到这里,一路上已经完成了自我教化,现在成了狂热的皈依者,颇有尽弃从前所学,朝闻道、夕可死矣的觉悟。谢双瑶倒觉得他不必完全扬弃自己的传统医药知识,毕竟在抗生素量产,现代医学体系完全建立之前,全国范围内的疾病处置还是只能以中药为主,买活军现在很缺雷郎中这种医生,愿意接受现代医学询证思想教育,并且将其和自己已有的医药知识融会贯通。所以谢双瑶颇为重视雷郎中,拨出了好几个工作日教导他实验规章,还翻阅了下手里有的教材,结合自己的科研经验,拼凑了一本《牛痘实验规范》打印出来。
这本手册主要是指导小组成员如何在实验中保护自己,如何设置实验组和对照组,如何进行保存种苗的实验,如何挑选毒性更弱的种苗等等。雷郎中如获至宝,仔细翻阅研习了无数遍,他有无数的知识想要向谢双瑶讨教,还有无数的典籍想要翻看抄录,比如《赤脚医生手册二》,但谢双瑶没那么多时间,只能应允他考过高级班,并且成功引种牛痘后,可以在买活军内谋个职位,届时能学的东西实在太多,他可以尽情随意挑选。
——她完全没想过对知识设限,至少是没想过对医学知识设限,只要是好的知识,向外传播得越远越好,谢双瑶的心很大,如果一切顺利,整个东亚将来或许都是买活军的地盘,尤其是那些大敏朝的疆土,能少死一个人,她将来就多一个学员,这都是力量!做大事的人心胸还是要放宽大一点好。
“我觉得雷轻还是有些不够沉稳,太投入医学了,统筹这块你要多帮忙,多观察,最好是尽快能总结出经验手册,这对咱们以后研发别的疫苗啊,药品什么的会有很大帮助。”她对连翘说,“像是你这次交给我的报告我就挺喜欢的,看问题看得很透彻,有许多实际的困难是事前的调研中没想到的,这些经验对小吃店在临县和彬山的运营都很有帮助。”
连翘是她很喜欢的一个帮手,也是让雷郎中动了凡心的黑里俏,她比谢双瑶大了一岁,是彬山难得的土著住户,不过彬山内部的派系斗争并不多,主要是人太少,要统治两县之地就得拧成一条绳,还要不断在各行各业吸纳新生力量。尤其是买活军已准备向许县扩张,可以想见又是一套班子的缺口,届时现在临县政府会有很多人留在本地,只有小吴等寥寥几人会跟着谢双瑶住到许县去。
“明白了,一定办好,您就放心吧。”这些买活军的女娘是谢双瑶最信赖也最依靠的力量,她们和谢双瑶说话的态度都很随意,“另外这批自行车,几乎已被定空了,连许县都有人家想买,我们能拿出来卖的不过也就是五辆而已,一辆两千两都挡不住,是否要更改策略,改为拍卖?”
连翘当然并不只是个在炸鸡店帮手的小喽啰,她在炸鸡店只是在调研这种新兴小吃店的运营模式而已,雷郎中一到,谢双瑶就通过无线电台传话,让她跟着雷郎中一起来临县负责牛痘开发,这也只是她手里管着的一件事,她还负责新兴奢侈品行业的调研——这也是集体智慧讨论的结果,买活军都认为占据许县之后,他们将会正式进入三省官僚的视野,所以很有必要提前半年便做好种种预案,而奢侈品正是他们准备的对策之一。
“拍卖吗?”谢双瑶想了下,“这个今晚的小会讨论吧,你和宋玉亭提了吗,我们想要番椒、甘薯、橡胶,他为什么都还没找到?欸,对了,我有个主意,要不就把购买权和贡献值联系在一起……这样吧,我会抽时间去云县一趟,到时候我们好好唠唠这个自行车的事,还有手表,他们难道不眼馋吗?轻便至极,能发夜光,材质也是前所未见……”
她说的是在国内已完全没人佩戴,仿佛电子垃圾一样漂洋过海来的塑料电子手表,和小闹钟什么的装在一个集装箱里,一个集装箱几万件这种东西,出厂价不会超过两元,一枚电池可以用几年的那种便宜货。还有很多配套的纽扣电池——其实这些纽扣电池可以给别的小工具供能,也很好用,但在这个时代,计时工具的价值相当之高,这箱电子表的估价还要比那些离开太阳能电池根本无法使用的电脑更高,至少目前更高。
“那个手表,是这样的,虽然您已经发给云县管理层,但据我所知,得到手表的人——”连翘承认也包括她,“无不视如珍宝,并不会频繁地使用,所以似乎还没有得到广泛的注意,而且这个的功能也不像自行车那么有开创性那么独一无二……”
她们一边谈话一边从医院出来,身边是不少前来就医的县民,甚而还有附近的乡民,都穿着橙红色的劳改工服——这衣服当然也被他们当做是最为体面的新装,尽管天气其实还不太适宜,是要留在进城时特意穿上身的。几个买活军的官吏匆匆从街角赶来,跟在谢双瑶身后,谢双瑶扫了她们一眼,“小红也在,怎么样,是查商户账查出猫腻了吗?”
小红也是满脸司空见惯的样子,“收到匿名举报信,也查出了账上的问题,有人做假账私卖蜂窝煤,应该是卖往许县。”
她微微笑了笑,“看来彬山铁矿又要迎来新一批苦役了。”
第30章 年后打许县
买活军内部当然不是铁板一片, 但贪污腐败、违法乱纪的现象还是相当罕见的,如果在同时代的其他政权中横向比较,廉洁指数应当稳居全球榜首。这主要得益于几点, 一,买活军内部对谢双瑶迷信般的崇拜与畏惧,二,人们在买活军的统治下能汲取到的超额利益, 三, 普遍识字带来的信息传递效率增加, 四,地盘较小管理成本低, 以及第五点,那就是谢双瑶带来的超时代的反贪侦查手段。
第一点自不必提了, 试想买活军这么一群彬山乱匪流民,吃了上顿没下顿, 地也不会种, 病也不会治, 房子也不会盖的这么一帮子人, 每天起来邻居家不是饿死人就是病死人,这么个环境下, 谢双瑶一个四岁的女娃娃把他们支使得团团乱转, 仙法一样, 地也增产了,病也不得了, 矿产也增加了, 十年下来, 从彬山出来, 连云县都是他们的了,码头都盖起来了,孩子们十年来长得膘肥体壮,又在谢双瑶的关怀下读书习字,成为父母辈想也不敢想的读书人……谢双瑶实实在在就是彬山百姓的再生父母,谁敢流露丝毫对谢双瑶的不敬,青头贼是敢拔刀和他们拼命的。若有人吃里扒外,挖六姐的墙角,哪怕是父母兄妹,也是当即翻脸,没有丝毫情面可言。
第二点,也很容易理解,只看临县的百姓便可明白了,在买活军治下,做顺民的好处无疑要比做反贼好得多了,那么像葛爱娣这样的村妇,一旦意识到了这一点,便会迫切又忠心地拥护买活军的统治。只要守法的成本比违法低,大多数人的选择都是明智的,买活军需要确保的便是守法的好处永远都比违法要来得多而已。而等到这些新民众逐渐融入了买活军的体系之中,他们对谢双瑶的拥护也就越发的虔诚,很快会转化为买活军一般的狂信者,自然也不敢做出任何有违法规的事,更会睁大眼睛,为谢双瑶监视着一切敢于破坏制度的恶贼。
至于第三点,普遍识字也给狂信者们带来了很强的沟通优势,识字了,人就聪明了,懂得思考,善于发现工作生活中的猫腻,也有了隐蔽的告状手段——拼音信总是人人都会写的喽,告状的成本要比以前小得多了。买活军时常都能收到告状信件,诬告的比例很小,有些明显恶意的诬告也会被惩处,目前来看,群众监督是很有效的手段。
第四点无需赘言,如谢双瑶所说,三县的地盘,这么一万来人的盘子,她还是能顾得过来的,至于第五点,这也是时代带来的优势,比如这些查账的手段,那些老账房肯定不知道本福特定律,任是假账做出了花来,也要在刘小红这样新一批审计人员的火眼金睛中落马:本福特定律,指的是度量数字在未经人工干预的自然状态下,呈现出的自然分布概率。在会计领域可以这么说,凡是真账必定符合本福特定律表,而假账则必定不符合,只需要统计数字出现的概率,便可知道掌柜又没有更改过账本,有没有瞒报盈利。
五点并行,在买活军的地盘下,想要作奸犯科、吃里扒外,难度还是很高的,但一样米养百样人,人多了,总有些胆大包天想要触犯法律的狂徒,买活军对此的处置非常粗暴严厉,凡是被抓,罪过大的杀头,罪过小的发往彬山,苦役至少三年!彬山铁矿正是由于这些狂徒的存在,始终源源不绝地有新血补充,保证了铁矿产量,所以在小红这些高管来看,查出蟊贼也不是什么坏事,否则买活军的矿工不敷使用,对外扩张的脚步说不定还要被迫加快,根基就扎得不会有这么稳了。
这一次查出的蜂窝煤走私事件,是临县在半年来出的第二个大案,第一个大案是私卖平价粮,当时自然是人头滚滚,主犯推到城外杀头,所有参与期间并且未曾主动告发的从犯,全都发到彬山苦役去。临县所有的粮油铺在那之后便由买活军统管,不再允许市场化购销,只能按买活军定的价格,统购统销,利润率控制在10%之下,买活军还要从中抽税,粮食贸易不再是暴利产业,只能差不多吃点理财利息。
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为了百分百的利润,资本家就敢……这样的利润率当然是东家无法接受的,临县有四间粮油铺,两间的东主就在当地,也姓徐,其中一家凭借自己在本地千丝万缕的人脉,以及在许县的亲戚关系,搞了粮食走私,事发之后现在城里乡间都已经没这家人了,当地百姓无不拍手称快——他们中许多都受到过粮油铺的盘剥。所谓车船店脚牙,无罪也该杀,这里的店对很多人来说,便是当铺和粮油铺,和地主一起,真不知造下多少罪孽,让多少人家流离失所、家破人亡!
另一家粮油铺的东家是徐地主的堂弟,自己也有一百多亩地,平日里吃相也较好,在徐地主苦劝之下,未曾轻举妄动,没有掺和进这件事里,算是平安落地,现在正在积极向买活军靠拢,全家人连四岁的小孙女都在积极读书上课。算是典型的富裕顺民了,坐收渔翁之利,生意好了不少。另外两间,掌柜的比较老实,都是外地东家的本钱——外地东家能在临县运营,一定是有些背景有些本事的,每年腊月,东家都会来人和掌柜、账房结算,今年因为临县的变故并没有来,买活军也没贪他们的利钱,开了条子存在买活军自己的钱庄里,东家来了可以凭条子提走,至于数额是否令他们满意,买活军就管不了那么多了。
这些东家都应该算是买活军的潜在敌人,不过谢双瑶并不在乎这些。买活军对敌人一向是碾过去的,他们能选择的只有自己的死法。比如许县的张家,粮油铺的走私粮,卖给的亲戚就是张家本房的老二,而煤铺昧下的五千斤蜂窝煤,也是悄然流向了张家煤山。
“其实原煤就是张家煤山产的,结果他们还要想办法走私买蜂窝煤回去,其实挺荒谬的,剪刀差呀!”谢双瑶把调查报告扔到桌子上,如此评论着,又掏出了葵花籽来啃,这东西生命力很旺盛,但在山区很难形成规模种植,买活军随处种了一些,榨油不太够,但炒葵花籽还是能供应的。“大家说说自己的看法。”
朱玉玉是负责侦办的高管,报告是她写的,此时补充说,“这些蜂窝煤他们还预备当做奢侈品卖到苏杭去,投石问路看销路,如果反响好,就准备高价向我们买技术。陈掌柜辩称他认为此举对买活军有利,所以自行其是,本人并没从中收取什么好处。”
“没好处就违法,脑子不好,更要罪加一等了。”这样的狡辩当然不会被采信,众人都笑了,连翘说,“我看此案可以大办、公审,让老百姓们都知道,买活军为了大家的福祉,放弃了到手的利润。”
大家都各有各的意见,马脸小吴不赞成连翘的看法,谢双瑶听着智囊团提供的多角度分析,心里渐渐有了主意,看向始终保持沉默的谢二哥,“二哥,现在县里多少兵?”
谢二哥在会上话一向很少,表现得也不太活跃,闻言直起腰说,“近三百。”
“你平时看着,临县这里有多少苗子可以当兵的?”
“五六十。”
买活军不是那么好进的,能当兵的不仅要身康体健,而且脑子要灵活好使,至少要中级班毕业。买活军的兵士吃穿住行也都要比一般的民众好很多,当兵在三县之外,一向被视为贱籍中的贱籍,最没有办法,最没有饭吃的人才会去当兵。但在三县的门槛则很高,若是一个人各方面都合格,但心术不正,也会被一言否决。而且买活军中的高层官吏几乎都有军旅经验,上马可持枪,下马能理政,这是他们的基本要求,就连最文弱的庄素一顿也能吃两个大馒头,善使飞刀,防身绝无问题。
谢双瑶说,“三百五,彬山可以再调三百五来,一个月内拿下许县,怎么说?”
谢二哥很镇定,不过听他说话就知道,他能领兵绝非只因裙带关系——当然要说全无裙带关系也不现实,上阵父子兵,谢家人掌兵最能让所有人都放心。“你要肯出山放一炮,二百都够了,再等半年,或许一百就够了。关键是后续配套能不能跟上。”
这也是买活军众人的认识,不管是什么秩序,只要新的统治者能带来秩序,要接手一块新地盘就会变得容易。谢双瑶点头说,“那这样,年前彬山调二百来维持临县秩序,再做一些准备工作,看看能否降低难度,年后如果工作做得顺利,那就你们自己去,如果准备工作不顺利,我和你们走,把许县打下来——”
她解释更改计划,提速吞并的理由,“现在看来,再等半年也不行的,许县和临县、云县都不同,那地方本来就比较繁华,势力更复杂也更大,像是张家,不会甘心服从的,他们在装死,等我们开价钱,同时也在从我们身上吸血,等半年许县和临县的联系的确会更紧密,但张家也会更强大,没必要等,现在打下许县是合适的。”
虽然已有了许多计划,而且谢双瑶之前定的时间点在更后头,但执政的变化总是比计划要更多更快,很显然蜂窝煤走私事件让谢双瑶看到了张家的胆量和能力,她已不准备让张家继续坐大。
与会者没有人提出异议,谢双瑶需要意见,但最终决策权显然完全属于她。谢二哥欠身说,“会后我去做计划书。”
买活军已有较为丰富的行兵经验,小规模战斗也是熟手,攻城战这还是第一次,但没有人慌张,他们都知道买活军必胜无疑。这不仅仅是出于对谢六姐盲目的崇拜,而是出于对事物的客观认识,买活军打下许县之战最大的悬念将只在于许县会死多少人。
“既然已经决定近期打下许县,那么就有很多计划要端上台面了,正好第一批高级班应当也是最近结业。”谢双瑶又从桌下取出了一叠文件发放,“我前几天写的,《买活军各级官吏录用条款》,大家回去看看,另外还有二十份,让人分别送到云县和彬山去,你们读完以后要在各自领域调研论证,形成书面报告往上汇总,可以参考询问活死人的意见。”
桌下其实根本没有地方能放这么一大叠文件,但大家对A4纸、铅字以及谢双瑶的本事已经很习惯了,并未惊呼。而是各自接过文件粗略翻阅起来,纸张翻动声中,连翘若有所思,“这制度……临县本地人想要当官从军,要么是等三年,要么是在被占领半年到一年,文盲率低于30%,并摆脱新占区的地位之后……这是在鼓励当地人扩张吗?把本地地主的利益捆绑上我们买活军的战车?只要尽早和买活军取得联系,事前预习课本,买活军入城后积极合作,变卖田地、宗族分家,并且鼓舞买活军向周边扩张,他们才能从民身变为官身……”
“你是真正能读懂报告的。”谢双瑶一向很欣赏连翘,不过她知道能坐在这张桌子上开会的人都不笨,真正愚笨的买活军现在都在城门口、操练场上站着呢。十年来充沛的营养和充分的教育,使得买活军中有一批子女的聪明才智被激发了出来,连翘是其中的佼佼者,但朱玉玉、马脸小吴、庄素以及谢二哥、陈大山等,都不是省油的灯。“这是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减弱我们即将遇到的抵抗,这是我的设想,但或许也会遇到一些问题,你们可以做做思想实验。”
她看了下自己的水果手表,“都快十一点了,这个会开了两小时!我宣布会议到此结束!”
谢双瑶开始期待地搓手,“下面开始试菜环节,走,连翘,上你的小店里去,让我看看你的炸串研发得怎么样了!”
第31章 炸串店的困难
在古代炸串简单吗?简单的, 只要有竹签、食材、铁锅即可,当然做得好吃不好吃那是另一回事了。但在古代开一家炸串店简单吗?谢双瑶穿越以前大概也会拍拍脑袋,心想这有多难, 但真正在开店时便会发觉,一家现代的小吃店,不论是麻辣烫也好、炸串烧烤也罢,背后实则都是数百年来物流业、食品工业从无到有飞速发展的成果在支撑。
先说麻辣烫,麻辣烫能称为麻辣烫,首先要有麻有辣, 不然水煮菜谁会花钱买着吃?这种东西吃的就是调料的味道,麻辣烫的普及,背景自然是花椒、辣椒、孜然这些调味品在现代社会的价格已经下降到平民也可以随意负担的程度, 还有十三香、麻辣粉、老干妈、花生酱……
这些让麻辣烫变得美味,从没什么吸引力的水煮菜蜕变为街头小吃的各色酱料,在此时的大敏朝都是妥妥的奢侈品,试想在买活军崛起以前,一般的百姓连青盐——杂质相对较少,但相对现代精盐来说仍是差得不知道哪去的盐都快吃不起了, 很多人家只能吃发苦的粗盐, 酱油、醋已是有些奢侈的调料, 这种情况下想要做麻辣烫生意?那价格恐怕是高到平民百姓完全承担不起,只能成为高档酒楼里的某道菜色, 根本就没有独立开店的资格。
港口她还没盘点清楚,但谢双瑶穿越前的那艘船上就有好几箱调味品,别的船应该也有, 这都是大厨在远洋航行中的必备品, 把这些调味品搜刮下, 她自个吃是够吃十几年的,但对开设小吃店一点意义都没有。这种大宗消耗品,如今只能在本地形成生产链,就连在远方有出产都不行,高昂的运费全都得添加进成本里,比如胡椒、孜然,现在也有,但都是当中药材用的,价格和白银差不多,想玩小烧烤这不是闹呢吗?想要把这两样香料的价格打下来,以胡椒为例,那首先就要拿下琼州,因为胡椒是热带作物,国内最大也最适合的产地就是琼州岛和琉球岛——然后还要有发达的海运业能将它运到港口,从港口往各地的道路交通也要通畅发达,降低运输成本。
——孜然的难度也不会比胡椒低多少,人家在国内的传统产地是西域,自古以来就是只能靠驼队丝路交通的地方,哪怕是到了几百年后,闹风灾时还得暂停铁路运行呢,谢双瑶拿下琼州都比拿下西域更现实得多。
麻辣烫和烧烤这种,注定只能是她和身边近人的小奢侈了,炸串是相对比较容易实现的小吃店,但要面临的问题也很多。首先面包糠就是个很大的问题,要打下面包糠的成本,首先必须要有价格廉宜的小麦和油——做主食面包未必需要太多油,但做面包糠的吐司却一定是需要油的,而且还以黄油为佳。
问题这就来了,黄油在此时的南方基本是不存在的东西,在荷斯坦牛和现代畜牧业普及以前,牛奶、黄油等等在南方都是很少见的食物,水牛奶产量比较低,而且有个保鲜问题在,平民百姓几乎没有食用奶制品的习惯,富裕阶层才能偶尔吃到酥酪,但因为奶制品腥膻味难免,也不是人人都能接受这种东西。越是文雅的人家,越是忌讳饮食上的异味,甚至有些南方姑娘连葱姜蒜都是不入口的。
没有黄油,那就只能采用猪油,而猪油在此时的用途远比食用油更广泛,它要做蜡烛、做澡豆……猪要长膘就不能只吃猪草,还要吃糠——以此时的贫民食谱来说,这就是和长工佃户夺食了,此时的猪还是本土黑猪种,体脂率远不如后世的杜洛克猪,猪油的生产效率比后世不知道低了多少,价格自然昂贵,谢双瑶只能设法调整食谱,减少吐司中油的用量,这已是买活军自带金手指,拥有高产麦种、跨时代育种技术,使得粮食产量大大提高,可以有足够的农副产品养猪的结果了!
土地单位产量是第一生产力,第一生产力的提高,使得谢双瑶才有资本去考量其余的细节,糠多,也有一些糙米可以喂鸡喂猪,低成本的鸡肉有了、猪油有了,接下来就该想炸物的油从哪里来了——这也是个大问题!
荤油炸东西,烟点低,容易发苦,家里偶尔炸一两次还好,要用来大规模商业运转就不是理想选择,而植物油则都多多少少会有腥气,并不适口,如豆油、麻油等,很少有人会以它们为烹饪炒炸用油,这都是有原因的。后世的炸串店用的都是起酥油,烟点高,耐煎炸,可以反复使用很久,如果质量管控不严格的话,一锅油反复清扫除泡除渣,可以用一两周都没问题。但起酥油是氢化植物油,这东西先不说健康不健康吧,那妥妥是工业时代的产物,超越了年代,谢双瑶变不出来,或许她那些资料里有提到氢化工艺,或许那些集装箱里就装了生产线的核心机器,但谢双瑶到现在也没时间彻底盘点翻译集装箱里的报关单,就清点出的物资里,能掌握用法的那些工具都和起酥油无关。氢化植物油这块至少现在谢双瑶是毫无头绪,压根就不知道该怎么开始。
起酥油造不出,买活军就造不出保质期足够长的蛋糕、面包,当然因为没有牛奶的缘故,这些面食本也将注定长时间内依旧是奢侈品,在炸鸡店上,谢双瑶只能转而考虑棕榈油,棕榈油是仅次于起酥油的选择——但还是那个问题,棕榈油它……本地也不产啊!琼州岛依旧是国内可能最大的棕榈产地,但现在那地儿穷山恶水,开化程度很低,一直以来都是流放犯人的地方,除了琼州布之外,没有什么值得和内地贸易的地方。这样的地方,谢双瑶寻思着把它拿下应该不费多大的力气,但她手里是真没有足够的人手,目前连福建道都没有走出,更别说琼州岛了。
炸鸡店是今年刚开起来的,但在最终开业以前,已经在谢双瑶的脑海里酝酿了至少五年了,甚至连炸鸡设备她都是有金手指的,就这样都很难——她想开炸鸡店,主要是因为发现船里有这么一批设备,一看就知道是K记、M记这种在非洲属于小资快餐店的品牌进的货(非洲本地人的炸鸡小摊很多直接用汽油桶改造),虽然是烧气的,但不知是不是为了适应非洲的环境,稍加改造就可以明火加热,这些现代工业设备很难完全拆解,因为目前的铁片刀和锤子什么的,根本无法实现对它们的再加工,还不如先利用起来搞生产,之后要发觉有更好的用途那再说。
有设备,有想法,也有鸡,但卡了油的脖子,一卡就是好几年,最后是为什么能开起来呢?那还是因为云县的码头建好了,半年后有胆大的西洋船只靠岸,这些弗朗机人在吕宋有很大的殖民地和种植园,他们跑了好几个来回,给买活军带来了香料和他们指名要的棕榈油,带走的是上等的绵白糖和精盐——精盐和绵白糖是买活军海外贸易的硬通货,这些盐糖回到欧洲之后,理所当然会作为奢侈品进行贸易,利润率几乎是可以和茶叶、丝绸与瓷器打平,甚至更高,毕竟虽然精盐比茶叶更重,但人们可以不吃茶,但三餐却都要吃盐。
终于有了棕榈油的加入,炸串店才算是凑足了开张的必要条件,谢双瑶对炸串店寄予厚望,并不只是为了满足口腹之欲,而是当成买活军往外扩张的一个窗口,在试运营期间派出连翘亲自在云山店负责,调研报告更是发给智囊团群阅,大家对试菜也都非常重视(并不是完全因为嘴馋,至少他们是这样说的),所以开完会也没有太多人溜号,大家都聚在了炸串店在临县的门脸里,有连翘指挥着把几盘备料端了上来。
“鸡胗、鸡心、鸡肠,这些鸡杂串,可以不用面包糠,事先用足了料酒、酱油、海带水腌制,再以精盐和茱萸来调味,腥味可以掩盖过去。”连翘在一旁介绍,“鸡杂的价格是很廉宜的,成本很低,而且对调味料的要求也不是特别高。”
基本上,只要是粮食产的东西,买活军这里都很充足,料酒就是廉价黄酒,本来也卖得不贵,买活军有很好的大豆种植心得,已经散布了出去,每年秋后冬天都会收购了做酱油、豆油,豆粕还可以拿去喂猪。买活军卖白酒,有时还向外买些料酒。谢双瑶点头说,“可以,原材料到哪里都能买得到。炸鸡翅这个,只能是冬天卖,而且只能在统治区域周边,有水泥路的城市卖。”
这是由于物流限制的缘故,炸鸡翅、鸡腿依托的是完整的产业链,城里有数家门脸,一间工坊专门备料,这是最理想的模式,异地给门店送料那就只能等冬天了。不过这一点并不是大问题,连翘补充说,“因为棕榈油也只能是我们给运,所以本来物流上限制就很大,这个没有太大关系。这个是炸猪皮,炸猪蹄,炸面筋、炸年糕、炸豆腐、炸芋头……”
总的说来,常备荤菜是以边角料为主,这是由于供应链依旧不稳定的缘故,素菜就丰富很多了,连翘给大家展示了一番,便开始捅炉子烧火,很快,那方型的炸篮里,深色的油就冒出了一个个小泡泡,但还并没有起烟,连翘把竹签子逐一放进炸篮里,“一次可以同时炸制20串是极限了,荤菜往往需要复炸。”
猪皮本就是炸过的,此时复炸了以后,很快起泡,发出一股销魂蚀骨的香味,连翘很快将其捞出沥油,等油沥干了以后,在上头各翻洒糖粉、盐粉,复合调味粉,谢双瑶示意大家分食,“其实撒糖这份虽然看似魔鬼,但入口松软酥脆,真的蛮好吃的,再加点盐试试看。”
只有她觉得猪皮撒糖很魔鬼,南方人很惯于吃甜口的荤食,糖与油混合在一起,是加倍的幸福美味。马脸小吴说,“如果能刷蜂蜜会不会更好?你发给我们的教材不是有养蜂指南吗?我寻思着可以用一两年的时间发展蜂蜜工业,蜂蜜现在外头卖得很贵呢。”
蜂蜜当然由古至今都是非常昂贵的调味品,至少是和白糖差不多贵——白糖在这时候也是很昂贵的,红糖相对便宜许多,但口感有所不如,谢双瑶解释说,“养蜂人要一直迁徙,而且蜜蜂越冬都是吃白糖的,既然蜂蜜和白糖价格差不多,那直接出产白糖会更合算。”
朱玉玉喜欢炸年糕撒糖,“我觉得年糕、芋头、土豆这些淀粉含量高的素菜都可以做成甜口,对我们来说成本很低,这是我们独有的优势,而且也是外面的老百姓最看重的点。反倒是那些下脚料的荤菜,就是平民人家也不太会公然引为嗜好,只有最底层的苦力、农民才会大嚼,但苦力他们不会来吃这种东西。”
“二哥你觉得呢?”
“如果没有我们买活军配套招工,这种小吃摊对卖力气的人肯定是很不合算的,他们追求便宜量大、管饱。炸货是以油旺香酥为招揽,自然是孩子、少年光顾的居多。”
炸年糕也端上来了,有刷蜂蜜的,刷酱油的,在油里炸出一个个小泡泡,其上是或深或浅的焦糖色,显得酥松可口,一口咬下,满嘴浓香,是米的甜味,油的香味,嚼动中毫不费力,却又并没有完全丢失掉年糕的嚼劲,让双颊传来一种满足的反馈——也不像是煮年糕那样一味的软烂,炸年糕从触觉、味觉、嗅觉几方面同时带来了愉悦,还有外头那层薄薄的酥脆的面衣,组合成了让人着迷的味道。
试吃者普遍的反应是炸年糕最佳,其余炸芋头、炸豆腐、面筋都得到了很高的评价,反而肉类普遍有个问题,那就是因为调味料不足的关系,虽然说不难吃,但也实在说不上有多么的好吃。
谢双瑶吃到最后忍不住拿出辣椒粉狂撒一通,再请大家品尝,这就又完全不同了,人们纷纷盛赞,辣椒粉在炸串中实在有画龙点睛的作用,能让炸鸡腿和炸鸡翅更加味美,也能拯救边角料的腥臊气,对能接受的食客来说,辣椒粉会让五味都更加鲜活,几乎无法想象离开它之后的饮食。“看,这就是辣椒的魔力,如果我们能收到辣椒的种子……”她真是悔恨为什么不在订单里加一份辣椒的种子!
大家都在埋头苦吃,只是敷衍地从喉咙里应和着她鼓舞士气的套话,连翘拼命地炸,时不时伸手拿过辣椒粉瓶子,往她自己的盘子里洒,虽然谢双瑶一再声明‘仙宫调料’也只是调料而已,但很显然人们一旦有机会还是想多沾沾仙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