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止是禁止不了的,但放任其传播却又做不到,因为在知识教传播较为普遍的地方,这些经过知识教的普及,开始读书识字,有了智慧的农民和百姓,突然间就变得非常桀骜起来了,从前安分守己,完全只是按照头人的话去做事的村寨,现在居然主动地聚在一起,和亲属们分析局势,痛斥着安南、骠国接连不断的内乱和战事,给他们的生活带来的困扰,并且顺理成章地得出了一个结论:既然知识教的神明谢六姐,她眷顾的买活军,治下的百姓生活得非常的安稳,军力如此强盛,他们的商船到处地跑着做生意,那么,信徒们居住的城邦,能否向买活军纳贡,成为买活军的宣慰司?
“安南沿海的城邦,除了还有一两个最繁华的港口,还在阮、黎控制之下以外,现在大多数都想去给买活军朝贡。”
行商们扳着手指,细数着沿海的小城镇,一个个拗口的名字从他口中跳跃出来——对这些城邦来说,给买活军朝贡也是朝贡,向阮、黎这些主子纳贡其实也是纳贡,南洋这一带,千百年来命运完全由本地土著自己做主的时候,已经不是极少了,完全就是没有,所有的当权者全都是外来人。
即便是现在,安南的阮、黎细数下来,也是外来的越人,或者可以说干脆就是越族化的汉人——本地真正的土著,几乎已经死完了,几千年前,中原南部的占人来杀了一批,后来南迁的越人又把占人杀了一批,再后来,从中原南部迁徙而来的汉人,落脚后逐渐熟悉了本地民风,和越人越来越像终于融合,并且顺理成章地发展势力,登上王位……他们早就习惯了被中原南迁的民族统治,那么既然如此,尊奉中原的政权又有什么不妥呢?这不是很正常的事情吗?
墙头草,两边倒,这就是南洋的常态,仫佬喵的长老们,也丝毫不觉得这些城邦的选择会损害到住民们的尊严,他们甚至还跟着七嘴八舌地议论了起来,“我们也去向买活军纳贡怎么样?这么看来,知识教给信徒的好处,远比官府要多呢!”
只要教人知识,并且免费给人看病,那么知识教给信徒的好处就是官府的数倍了,在西南,官府和村寨最好的关系就是丝毫不发生关系,一旦发生关系,一般都是坏事。因此,长老们也丝毫心理障碍都没有,立刻就把敏朝的官府给抛弃了,七嘴八舌地议论起引入知识神,给买活军纳贡的可行性,“但现在,道路还是敏朝的,虽然北边的皇帝要把我们送给谢六姐,却还是没成事。”
“如果把我们都送过去,那该有多好啊!”
长老们只能遗憾地叹息着,接受了事实:知识教可以信,但暂时还得看敏朝的脸色做事。那么也就是说,信奉知识教也得和阿瓦的同胞一样,尽量做得小心。
“如果只有一个村子信这个知识教的话,那我们就太显眼了!”
既然如此,立刻就有人提了出来,“如果和阿瓦一样,大家都信,那么,我们麓川这里的头人,应该也就和阿瓦的头人一样,拿我们没什么办法了吧!”
如果是汉人推动的知识教信仰,那根本不可能会有现在这样的盛况,因为大家的认识是普遍的——汉人狡诈,不能相信,但现在,既然是本族的行脚商在说起这些新鲜事情,那么得到的反应就截然不同了。
本族人不会骗本族人,亲近的族群也不会骗亲近的族群,这些仫佬喵的长老们,不但想到了和自己一个鼓社的兄弟寨子,还想到了另一座山头上的洞蛮兄弟——两族的关系亲近到,在敏朝那里他们都是喵人,但他们自己知道洞蛮是洞蛮,仫佬是仫佬,喵人不过是敏朝给这些西南百族的一个大分类罢了,洞蛮有时候也会自名为洞喵,这都是无所谓的事情。不过,不管内部怎么分,他们两族关系是相当不错的,亲近的村寨还偶尔会开亲呢。
去阿瓦请知识教的传教士过来,把这尊和善的,有大好处的在世真神,请到村寨的祭坛里来!
由于行脚商只是信徒,并不是传教士,不能代传教士招收信徒,只能把他们随身携带的法器——苦修作业本(上头写满了四则运算题和拼音题),给大家临摹抄录,在大家的奔走相告之下,去阿瓦,很快就形成了村寨的共识,不过是一个晚上,村寨便选拔出了精明能干的覃阿狼来作为带头人,又选了三个小伙子来做随从,打算去阿瓦请博学的传教士来,教导大家进行‘苦修’。
接下来,当然是要准备远行了:仫佬喵走远路,要筹措米粮、刀剑,当然还有一些银两,各家都要出一些,同时他们还派人去附近同一个鼓社的村寨,询问有没有兄弟要同行,如果有认路而且身体强壮,能上路远行的老人那就更好了,因为从麓川到阿瓦,这条路年轻人是没有走过的,只有老人或许还记得迁徙时的经历。
这么一来,那就至少要等上三五天才能动身,不过覃阿狼等人,对于其余鼓社会否派人一起外出,并不抱太大的指望——行脚商只在他们村寨落脚,就继续往前去了,他们要到麓川城才会停下来修整,鼓社中其余的村寨都是到他们村子里来换货物的,既然没有听过行脚商的叙述,而且长年累月村子里没有外人,性格也会更加保守,虽然不会怀疑族人的话,但或许会没有胆量出人去远行。
出远门,一起走的人总是越多越好,虽然希望不大,但他们还是决定等几天,但没有想到的是,行脚商走后的第三天,意料之外的访客来到了仫佬喵这里——是隔壁山的洞喵!
这些洞人亲戚,是行脚商从仫佬这边离去之后,下一步的落脚点,很显然,洞蛮听了行脚商的故事,也打算去阿瓦找他们的宗支远亲,他们便来问问仫佬亲戚们,要不要一起结伴上路。覃阿狼等人经过慎重的思考,答应了他们,于是在四天后,他们便背起了背篓(不是行脚商,喵人很少有马、驴这样的大牲口的),穿上了新打的草鞋,开始上路往阿瓦去了。
他们出门,是不会走官道的,因为官道要收过路费,这些蛮夷在山间走了两天,来到了江水村,这是个多族聚居的村落,因为附近有一条河,距离峡口不远,因此相对比较热闹,能有二百多的村民,但这会儿,村民家里居然都住满人了,覃阿狼等人没了投宿的地方。
“你们也去阿瓦是吗?”同样是洞蛮的同族人,已经完全很老练了,他用手一挥,把整个村落都囊括在内似的,随意地说着,“整个村子的旅人,都是要去阿瓦的——全都是听了行脚商的话,要去阿瓦找知识教的传教士!”
他对此一点也不惊讶,因为:“要去就赶快吧,半个月前,我们村子的各族村民们,就已经出发了,再晚一点儿,恐怕传教士都要不够用啦!”
第658章 卡Bug的知识教
“船到啦, 船到啦——从吕宋来的船到啦!报纸到啦,谁要报纸啊?抄本五块钱,原本二十块,新书预订了, 两百一本, 最低价, 保证能买上!”
虽然已是十一月中旬,但正午时分,占城港的太阳却依旧热辣辣的,在城外海边的椰林底下,到处都是午休的脚力和小商贩——棕绳在本地是便宜的, 谁都坐下来搓一把, 自从买活军来了之后,布料的价格也立刻下跌了, 因此吊床也比之前普及了,即便是脚力,攒上几天钱也能拥有一张吊床, 在此之前, 他们休息时很多只能睡在光光的地面上,或者是一领破旧的苇草席, 吊床对她们来说,还算是小小的奢侈品呢。
现在, 经过一年多快两年的经营,占城港这里的风貌已经很有些不同了,椰林里吊床一排排地挂着, 脚力们藏在阴影中, 惬意地吹着海风, 让吊床微微地摇晃着,甚至很多人的吊床下方还放了一两双草鞋——这是从华夏人,或者说从汉人那里学来的风俗,本地的土人本来全是赤脚,就没有穿鞋这个概念,但现在他们也学着汉人的作风,开始给自己编草鞋了。
一来,穿鞋可以使得脚底板免受苦楚,从前他们一天的活并不多的时候,脚底板还算能承受得住,可现在,占城港的生意很好,每天的活干不完,货物也沉重,就算磨出了老茧,脚底也有承受不住的时候,穿鞋还是能够分担一些对足底的磨损的;二来,本来这些土著是不会编草鞋的,可现在,他们时常去知识教做礼拜时,传教士会布置下苦修作业来,编草鞋就是很常见的苦修作业,这些虔诚的土人,可不就一举两得了吗?
脑子更灵活一些的,还发现他们可以通过不断的苦修编草鞋赚到一点钱呢:知识教是不接手有形物质的供奉的,金钱也好、物品也好,都不接受,对他们来说,最好的敬奉就是苦修,如果能把苦修的产物换来金钱,通过金钱来改善自己的生活,并且记叙下来,送到组长那里去,还会得到组长的夸奖,因为这也算是他的功德。
比起砍掉自己的手脚献祭,又或者是把自己的儿女、妻子用来献祭,或者是通过没日没夜的绝食来表达这样虔心,以学习来受苦,在逻辑上是有些似是而非的,一方面,它的确和其余所有宗教一样,都是通过对近期享受的克制、近期痛苦的忍耐,换取远期的利益——
知识教的信徒,用学习的痛苦表达自己的虔诚,受到居住在黑洞中的上神的眷顾,在死后成为黑洞上神的一部分,在那里永久地享有对万事万物的透彻,所有的需求都能得到满足。这和其余宗教中,克制着享受,把所得中最好的部分供奉给神灵,确保自己在死后也能过上好日子,或者是确保这样的好日子能够永远持续下去,这种思维的逻辑,其实是没有什么不同的。
如果用这样的眼光去看待的话,几乎所有的宗教,其实都包含了对眼下短期欲望的节制,这也是为何,在占城港或者其他许多地方,人们都认为没有信仰的人是可怕的,因为倘若没有宗教帮助的话,似乎人们就无法节制过度的欲望,而这种欲望互相碰触,会带来秩序的混乱:譬如说,在野外,一伙人遇到另一伙人,看上了另一伙人穿着的一件衣服,在这样没有律法也没有官吏的地方,是什么阻止这一伙人去打劫另一伙人呢?
除了对成功可能的疑虑之外,也就只有对死后世界的考虑了,几乎所有的宗教,都会宣扬在死后,人的一生会有一个最终评价系统,这样能帮助大多数信徒约束自己的行为,这是宗教积极的方面,另一方面,它也能缓解百姓对死亡的恐惧,只要相信一个宗教,那么,面对亲人或者自己的死亡,总能多些平静,百姓们信奉宗教,付出的是金钱和时间,也能获得对自我的约束力,以及对死后世界的一点盼望。他们几乎早已习惯了这样的等式——用金钱、时间和一点痛苦的付出,来买进自我约束以及心理上的宽慰。
曾经在占城港流行的多种宗教,虽然教义完全不同,可仔细捉摸的话,这个等式总是能够成立的,只是重点不同而已,从古典的多神教,到婆罗门教,再到各种各样的一神教,有些在威吓,有些在诱哄,但根本上总是在要钱、要人力。可是现在,知识教出现了,它有一个非常突出的不同点——虽然也要求信众付出时间,但,信奉知识教是不用花钱的,还一样能获得对自我的约束力,对死后世界的盼望,以及对未来安稳生活的保证!
甚至,如果稍微聪明一点的人,他们在信奉了知识教之后,通过苦修还发了大财,治好了亲人的顽疾,从港口的脚力,一跃而成大商人、大官吏,还有一些人被选拔到了知识神在世间的使者谢六姐身边去侍奉了!
这些事迹,不是传说,不是故事,而是实实在在发生在身边的真事儿,这一年多以来,占城人看到太多例子了,聪颖的孤儿入教之后,从苦力一步步做起,现在成为了港口的商人,得了一场怪病之后,身上装满了脓疮,被家里人厌弃的贵族小少爷,入教之后,脓疮被治好了,甚至连疤都完全脱落了,现在去做了知识教的传道士……这些例子数不胜数,简直……简直就像是城里的几间商铺,原本卖的都是差不多的东西,可突然间有一家新商铺,不但价格是别的商铺的几分之一,卖的东西更是好得不能再好,别说商铺了,就是皇宫里也没有这么好的货物。只要走进商铺,店家就把这么好的东西,用几乎白送的价格卖给你!
信仰当然是很严肃的事情,但归根结底,这里面的道理和买卖是完全共通的,占城港的许多土人,都没有去商铺购物的经验,但只要把商铺换成摊位,将这个道理比喻给他们听,他们也会连连点头的——人总是在做更划算的选择,这样的商铺,注定会顾客盈门,把其余商铺都排挤得只能关门大吉。就好像这一年来,知识教几乎以传统宗教无法比拟也无法抵抗的迅猛之势,席卷了整个占城港,不论贫富,国民均以入教为荣,甚至就连占人的国君,都皈依入教,公然宣布自己聘请了知识教的祭司来做自己的私人教师。
现在,知识教的学习小组已经完全遍布了全城,蔓延到周边的乡村去了,时不时地就能看到学习小组的组长,神情严肃地赶路前往教堂——这些传教士,他们一样是非常忙碌的,因为他们也承担了传播知识的责任,虽然已经完全掌握了知识教给大多数信徒布置的入门苦修,但还是总要抽出时间,去多掌握几门苦修技艺,这样才能更好地考验想要入门的信徒。
所谓的入门苦修,是根据学习小组的设点而因地制宜的,比如说,对于设置在农村田间的学习小组,组长一般来说会给农民布置的苦修,就是按照买活军传授的方法种一块田,确保他们学会堆肥、播种、拔草——这对于从山间刀耕火种的部落里走出的占人,已经是不折不扣的苦修了!
除此之外,能从一数到十,认识这十个数字,就算是完成了苦修,成为了正式的知识教教徒,能享受一些教徒专属的好处了,譬如说,有时候会在学习小组里开的义诊,以及偶尔会分发给优秀信徒的铁质餐具,一年中有几次时间,最优秀的信徒还能享受圣餐——从遥远的北方运来的罐头,那些罐头里有珍贵的肉类,滋味让人一吃就忘不了。山间的土人们,经过三个月的苦修,学会了种田,在新的安居地便可以开始劳作了,他们哪怕一年只种两轮水稻,收获也比从前多得多了,足以养活所有新生的人口,生活也安稳下来,人们也不像从前那么容易生病,部落里总是时不时地在死人。
而在城里呢,学习小组布置的苦修,则是认识拼音,用拼音来标注占城的土话,同时是学会一百以内的数字,还有加减乘除——这种苦修是受到了小商贩们的广泛欢迎的,甚至还有人格外申请了‘学会说汉话’的苦修,因为这对他们的生意极其的有利。现
在,会说汉话,在占城港这一带简直太好做生意了,因为这里现在来了许多许多的汉人,他们有来这里定居的,也有来这里做生意买木头的,因为占城港在大规模的开垦良田,这也就意味着有非常多的千年古木被砍伐下来,其中不乏贵重的酸枝木、红木,这些汉人商人,在占城港要吃饭,要向导带路,甚至还有城里不够住,住在船上的,这些在海边休息的脚力和小商贩们,有一多半都是等着做他们的生意呢!
“什么,报纸来了?!”
孩子们的喊声,惊动了林间摇曳着的吊床们,吊床就像是怪兽的嘴巴,突然间仿佛得到了什么命令似的,噗噗地往下吐人,人们下饺子一样地落在地上,半点也没有耽搁,立刻便趿拉上草鞋,向着港口边飞奔过去,张望着远处缓缓靠近的大商船。“真的是吕宋的航船来了!”
“抄本四块钱,原本十五块,多少都要!”
还不会说汉话的小商贩,立刻就和这些会说汉话的小孩子讨价还价起来了,这是土人商贩内部的生意,虽然大家都一样在港口边混,但会说汉话,哪怕不算太流利,能赚的钱也就硬是多了一份——这些小商贩们,很多都发狠了想把自己的孩子舍给知识教几年,让他们在教堂中做杂活,只要给点猪食就行了,他们认为这也是一种苦修,只要教堂能让他们学习汉话作为苦修,那就是值得的。
“还有新书,所有新书都要,给多少我们收多少!”
“价格是不讨价还价的!”
“怎么不讨价还价了?!我们虽然不会说汉话,但我们知道,你们在船上买货物,也和那些商人们讨价还价!”
吕宋的船要来了,这个消息,在港口这些吃外贸饭的人,他们的争吵中很快传遍了全城,半下午,太阳稍微转到云层后头去,凉风开始起来时,城外也比之前更热闹得多了,城里的,靠海那些村子里的百姓,很多都来港口边凑热闹,望着天边的大船,缓缓靠近——从看到帆影,再到船靠岸,有时候得要多半日的功夫,如果是遇到潮汐,等个一两天的都有。尤其是现在有了千里眼,那从瞭望到靠港,时间差可就更长了。
“错不了,看形状,颜色,就是吕宋来的航船!”
除了土人以外,新的一批看客也过来凑热闹了,和土人不同,他们说的是华南口音很浓郁的官话,而且,比起土人们那种迎接新生意的兴奋,这些汉人的情绪多少带了一点忧虑,“也不知道这船上有没有六弟他们——这一次若没有接到,那就空了两个船期了,若连给咱们的信都没有,那就只怕……”
“唉,你们这还好,这人在何处,总是有个说法的,船上没有,那就是在上一次写信来的地方呗,是哪里,鸡笼岛还是吕宋?”
在他们身边,也有相熟的汉人林场主,有些忧虑地说起了自己的担心,“我们老家还不知道怎么样了呢!您也知道,我老家是广府道的……唉!这都半年了,也只收到一封信,只盼着家里一切都好,还能平安吧!”
占城这里,对于华夏本土的消息,大概要迟滞三个月左右才能收到消息,因为要计算消息被收集到船上,船只启航的时间,因此,这会儿大家已经知道了广府道的动乱,买活军出兵,但对结果却还不甚了然。这些出海的华人们,自然也焦心地等候着家人们的消息,每次船来,必定要前往探看。今日也是一样,到了晚上,他们就直接租了吊床,睡在海滩上,船只在曙色中刚一靠岸,他们就迫不及待地拥上前去,大声地喊叫了起来。
“老六,六弟、黄六儿在不在!”
“二哥!我在这!我在这儿呢!”
甲板上已有旅客兴奋地跳跃了起来,和亲人相认了,“上一期船我都买到票了,却得了痢疾!托人带了信,你们收到了没有?!”
这口信大概是已经遗失了,这也是常有的事情,并不妨碍堂兄弟们重逢的喜悦,刚一下船,两人就狠狠地抱在了一起,“老六,船上受苦了吧!”
“还成!多亏了是在鸡笼岛得病,医生技术好,我恢复得快!几乎没有什么感觉!二哥,来,这是我这次带来的兄弟,以后我们糖厂,便更加如虎添翼了—”
这是搞甘蔗田、红糖厂的,兄弟久别重逢,喜气盈盈往回赶时,搞林场的张阿定,却是从水手那里得到了一个让他很不安的消息。
“什么?!广府道已经全失陷了!”
张阿定不由失声喊叫了起来,“尤其是敬州,更是战事最激烈的地方?”
很显然,敬州正是他的老家,乘客们纷纷同情地望着张阿定——他的双眼已经不自主地发红了,但事实不会因为他的情绪而有所更易,有些乘客已经接口说起了广府道的情况。
“确实是已经乱成了一锅粥……敬州那里很多人都被强制迁徙到南洋来了。”
这一身馊味的汉子,往后比了比空茫的海面,“在我们之后,还有一艘船从吕宋来呢,运的就都是各地迁徙来的客户人家,你姓什么?张?也是客户人家?原籍敬州?”
旅人叹了口气,拍了拍张阿定的肩膀,“那,在这儿多等几日吧,说不定下一艘船上,就有你们的亲友呢!”
第659章 南洋的新移民们(上)
“靠岸了, 靠岸了,前面就是占城港了!你们就都下船了!”
“终于……”
“老仙保佑,终于是到地头了……”
“呜呜呜……”
和前方已经靠岸的那艘大海船上, 人员络绎往来的热闹不同, 这艘专门运送新移民的客船上, 气氛是相当低迷的,水手们的报信, 止不住的是甲板内外的叹息和低泣:这些乘客们虽然欣喜于漫长旅途的结束, 却也畏惧着等待在前方的命运。他们既不想在这条件艰苦的船上再待下去, 也不想踏上陌生的土地,被分配去做陌生的工作, 甚至立刻就要和这些才刚熟悉起来的同乡们分开,去到一个语言不通的地方了。
“好了, 好了, 都哭什么!上课都没用心吗?!都说了,情绪不好的人, 最容易得时疫了——你们是没见过被丢下船的那几个人吗?”
船上的气氛如此低迷, 水手们似乎也受到了感染,变了脸不客气地呵斥了起来, “还摆什么脸色!六姐慈悲,你们这样的叛逆之徒, 也给你们一条生路,花了多少的价钱把你们迁徙到南洋来, 可别给脸不要脸!不想活的现在就从船帮上跳下去也来得及!”
“大人言重了,我等……我等可没有这样的念头!我们都是做了孽的人, 能得活命, 已经心满意足了!”
自然有些较老成, 能忍耐一时之气的乘客,上前赔笑着缓和气氛,“这些都是妇人孩子,从没出过远门的,一时害怕也是有的——也有些是喜极而泣,对,喜极而泣!总算是到地头了,能不开心吗?”
“哼!”
凡是走海的船员,对于谢六姐的崇拜一向是最坚固的,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大罗天星盘、传音法螺,这些都是让航海变得更加安全的仙器,尤其是大罗天星盘,这个东西现在已经非常普及了,配合上经纬度地图,成为了海船必备的物品。
只要有这两样东西,即便是遇到风暴,迷航了之后,船只也有很大的希望能够找到陆地,可以说大大地增强了远洋水手的安全,因此,在他们心中,六姐自然是永远正确的,这些客户人家,居然胆敢给六姐添堵,那能是什么好东西?
更别说这一次,这批乘客南下,是强迫迁徙,上船时的看管,和囚徒无异,这自然也影响了水手们对他们的态度,别说什么奉若上宾了,只要少有不服从规矩的地方,劈头盖脸就是一顿训斥,要是居然还敢桀骜不驯,和水手们顶嘴的,那就要考虑拔刀相向了——甚至,还有更直接的处置办法,直接把人扔到海里去,不就一了百了了吗?
当然了,在船上敢和水手犟嘴的傻子是并不多的,但这也不算是什么愉快的航程——为了提高运送效率,这艘船塞了尽量多的乘客,于是防疫便成了重中之重,从潮州到鸡笼岛还好,从鸡笼岛出发之后,船上的情况就有点不太妙了,不知道是不是有人把鸡笼岛的痢疾带上船了,船上也开始有人发热拉稀起来。
船长当机立断,立刻把病人放到了一条绳索相连的小船上去,每天滑下一点食水,还有一些有限的药物,若是能好,可以顺着绳索爬到大船上,那就无事了,若是不好,死在小船上了,那就由还有力气的病患把他推到海里去,总之,病号是不能上大船,免得传染了更多人的。
他处置得还算是及时,从鸡笼岛到吕宋这一路上,陆续有十余人染病,被送去了小船那里,不过只有两人能有力气爬回来,其余四人,虽然痊愈了,却还是虚弱无力,在小船里挨到了吕宋岛。其他人自然是没有熬过去,化作了鱼腹里的粮食。跨海远航,这是很常见的事情,尤其是乘客多的时候,只能如此处理,还有些船只,一旦认为船员的病有可能传染,便立刻把他放逐到最近的荒岛上去,或者是给一艘舢板,让他自寻生路,这都是常见的办法。否则,时疫一旦流行开来,死的人无疑就要更多了。
虽然在海员看来,此举是司空见惯,但这艘船上大多客户人家,一生也没想过自己会出海,第一次出海,便遇到了这样的情况,自然是哀伤恐惧,还有些人误以为,因为他们是迁徙罪民,才会如此苛刻,心中对买活军更增怨恨,这也是难免的事情。不过,船上的水手们倒也不强着他们对买活军感恩戴德——本来在自己家乡安居乐业的,突然间,因为亲友或邻近寨子的举动,老实种田的自己被迫要迁徙到这么远的地方来,不管衙门多有道理,百姓心里有怨言也是很自然的事情。
思想到底如何想,水手们不管,日常的起居是管理得非常严格的,用水、个人卫生、发型甚至是衣饰、秩序,都有非常严格的规定,船上男女分舱,而且衣着都很单薄——水手不许女眷穿太多衣服,底限是单件的中袖、中裤,因为害怕女眷为了‘贞洁’,在沃热的天气中还穿着太多,引起中暑,或者诱发了身体里的痢疾,总之,任何在船上发作的病情都是严格忌讳的。
既然穿得少,就要防范男乘客冒犯女舱,夜入女舱,是要被直接推下海的,一路上接连处置了三四个这样的男乘客,令余下的乘客们全都畏惧不已,对水手们言听计从——这一路上减员已经是超过十人了,买活军的水手,说杀人那是真的就动刀子杀人的。
这样一来,他们就只能被迫适应买活军的生活节奏了:不得随意吐痰,虽然在船上不能洗澡,但下船后要去排队洗澡——头发当然不分男女也是全剃光了的,这都是为了尽量减少虱子、跳蚤,以及他们传播的疾病。该吃的时候就要吃,给吃什么就得吃什么,不得挑食以及私下让食,每日除了帮着干船上的杂活之外,还要全都集中在一起上课……
“你们要是不会说官话,在南洋就没法找到除了种地之外的工作,只能去林场、农场里干活!”
官话、拼音,是教学的主要课程,他们到潮州之后就开始学,一路上虽然颠沛流离,不断的更换组织——和亲人们一起去了潮州,在潮州被分组,到鸡笼岛等候船期时,一边垦荒、纺织,一边在闲时上课,各自上船后,又从拼音开始学一遍,这都是第三遍过拼音课程了。
就算再愚笨的人,也多少认得了拼音,并且无师自通地开始用它们来标注自己的家乡土话,不过用处不是很大,分到各自的船上时,乘客们已经被拆得很细碎了,都是从各处乡村汇聚在一起的客户人家,土话也有差异,再考虑到拼音标注土话不是那么的精确,一个人写下的土话拼音,大概只能被家里人理解,船上其余乘客并不都能领会到他的意思。
拼音是如此,官话的进展则要更慢一些,因为虽然船员们规定了在船上只能说官话,但乘客们还是习惯了小声偷说土话,理由是复杂的,也有对高压管理的反感,似乎这么做便是反抗了凶神恶煞的船员,内心能获得一定的满足,还有就是一种本能的使用冲动——两个都会说土话的客户人家,在一起说着磕磕绊绊的官话,那感觉太让人难受了,别说复杂的内心情绪了,就算是简单的问候都难以完成。
但是,在占城港在望的今天,除了少许本身就会官话,或者是学得很好的乘客之外,许多乘客心中都泛起了淡淡的后悔,原本不以为然的告诫,现在也突然变得真实了起来——不会说官话,就只能去种地,更可怕的是种地估计也会被人欺负。他们都是在土楼里居住的客户人家,才会被强制完全拆碎了迁徙,自然是知道从前土楼里的本族人,是如何欺负那些失地了的客户人家,还有外来想找生计的流民的。
从前,当他们还住在土楼里时,这些‘欺负’似乎是完全正当的,因为他们会把许多不好的道德品质赋予这些比他们更弱的人,使得这种欺负充满了惩恶扬善的正当性,可现在,当他们也成为弱者时,所有从前的认知都化成了恐慌的源头:如果不会说官话,那就是弱者中最弱的人!就算被欺负了,不会说官话又该怎么找衙门的人做主呢?
在这样担忧、恐慌的情绪之中,乘客们爆发出了一股学习官话的热情,但是,远水解不了近渴,两日的苦工显然对于大多数乘客的官话水平并无帮助,这艘移民船在重重的忧愁中抵达了占城港,乘客们挎着自己的小包袱,顺着长长的木板,小心翼翼地走上岸边,对港口边茂密的椰林和棕榈树视而不见——他们已经在吕宋停靠时见过的类似的景象,占城港这里,只是空气中多了一丝怪怪的香料味道,还有植被与潮州、鸡笼岛有所不同,除此之外,其实和家乡也没什么太大的不一样,就连城中屋舍的尖顶,在这个距离也看不出什么不同来。
当然了,等到本地的土人们一拥而上时,差别就的确很大了——在吕宋港口,他们接触到的百姓还是以华人为主,那里本来也就是承接了南洋移民最多的地方,但占城港这里,土人、汉人的比例就并非如此了,肤色黝黑、身材矮小,赤身裸体,只是在腰间围着一条兜裆布的土人,不分男女,大量地跑出来,用不熟悉的官话向他们兜售着自己的货物:“我们有新鲜的椰子!”
“上好的小咸鱼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