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咦,宝音,那是什么匠人?”她的眼神突然落到了远方一队身穿白衣,骑白马,面上还带了白色面罩的人身上,鞑靼人尚白,这些人光看装束和座下的马匹,就知道出身不凡。瓶子心里一惊,已经在猜测是不是林丹汗直属的亲卫了——这装束也很特异,叫人看了就打从心底敬畏,不是亲信,怎能如此标新立异?
“哦……那是种痘的天花匠。”宝音瞥过一眼,却是司空见惯,笑着说道,“对了,两个格格出过痘没有?如果没有的话,正好就在这里种了痘苗——连大汗去年都种痘了,我们福晋也种了痘,我们也都种了,这东西就是贵,但真好使,一旦种好了,再也不用担心天花……格格?格格?”
她诧异地望着呆如木鸡的科尔沁人,突然明白过来,抿嘴一笑,“看来西来路上,你们还没听过《天花蟒古思》的嘎拉巴故事啊……”
第742章 屈辱、愤怒、尊严和一句话 新察罕浩特……
汉人答应给鞑靼人种痘了?鞑靼人居然也敢让汉人种痘?!瓶子一时间都有点说不出话了——其实, 这一次入城之后,看到察罕浩特超出想象的繁华,她心里也有片刻是如此担忧的:人这么多, 要是有人发天花,那可就是一场浩劫了……
鞑靼人畏惧天花,甚至要比鼠疫更甚,这是有血泪史在的, 不知为何,鞑靼人对天花普遍是易感的, 而且得了以后,比汉人似乎也更容易死亡, 很多鞑靼部落, 因为畏惧天花,绝不肯涉足汉人的地盘,就是因为祖上有教训传来——一个人感染天花,就足以把疾病在难得聚在一起的军队中传播出来, 因此, 鞑靼人只有在实在没办法的时候,南下打草谷,但却不敢久留。
一旦抢到金银财宝, 并且把汉人的官府打痛了,逼得他们同意互市之后,就会北返, 只有在草原上保持散居状态, 疫病才不会轻而易举地把他们全都消灭,这也是为何草原上很少有大都市出现了,甚至很多时候, 城市刚刚建好,就因为疫病的流行,被认为是不吉之地,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才建起来的城郭,立刻就会被抛弃。
恐慌的达官贵人,甚至连毡包这些东西都不会带走,只带走一些金银细软,把宝贵的财产和旧城一起抛弃在荒芜的草原上,让它们和疫病在寂寞中一起缓缓腐烂消散,他们还会把金钱大量地奉献给喇嘛教,以此来获取一些安全感——都是因为不虔诚,才会得病,既然现在布施了,虔诚了,他们就应当是安全的。
当然了,此时距离买活军开始普及牛痘,已经有七八年的时间,鞑靼人多少也听说了汉人有所谓的种痘法,以此来避免疫病——这几年的确也很少听说汉人的地域流行天花了,但种痘这个法子,依然没有在草原上普遍流行开来,除了痘苗贵之外,鞑靼人对这种做法也是将信将疑的。
因为在牛痘出来之前,已经有人痘熟苗法在北方出现,也有鞑靼贵人壮着胆子买了苗回来的,结果,也不知道是因为不会使用,还是人种不同,种了熟苗的孩子高烧死了,他身边伺候的人也都跟着发了高烧,虽然无人死亡,但有人烧傻了,有人还是发出了痘子,一脸都是留下的疤痕!
有了这样的例子,叫鞑靼人如何信任汉人又折腾出来的所谓新式痘苗?这牛痘听起来都不像是人用的!牛用的,给人用还能有好?牛可是大牲口,比人能吃苦多了,怎么想牛能承受得了的毒力,人都是不容易吃得下来的!
——就这种恐惧,已经是消息灵通,知道‘牛痘’的鞑靼贵人了,有些被封锁地区,不识汉字的贵人,对种痘的认知依然停留在人痘熟苗时代,就这,人痘熟苗还都非常难买,一剂有的要价高达五六十两银子,这种价钱是完全没有普及可能的——瓶子想,这东西在汉人的地盘肯定不是这个价钱,就是走门路卖到鞑靼来,额外加了许多价钱罢了……
但,想要低价买苗,那是绝不可能的,人痘熟苗是明令禁止卖给边藩,尤其是鞑靼人的东西,只能靠不怕死的商人私下卖过来——汉人为什么要卖过来啊?鞑靼人没了天花的惧怕,此后要是经常南下,到汉人的地盘去滋扰,甚至是移居过去,那可就没有什么东西能拦得住他们了!
再说,就是有天花,鞑靼人的数量也还是逐年增多的,这是怕外藩强盛不起来么?汉人为什么要这样帮鞑靼人?如果瓶子是敏朝人,肯定也不卖这个,就像是敏朝动不动就在铁器上卡着鞑靼人脖子一样,连茶都得配额卖,就是怕鞑靼人多了,给中原带来麻烦。
一个是贵,一个是怕,这就使得鞑靼人和疫苗之间,永远隔着高山大河,永远生活在对疫病的恐惧之中,这也是为何瓶子等人都喜欢《走近科学嘎拉巴故事》,很多和疫病有关的故事,能缓解他们对疫病的畏惧,并且告诉他们如何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去防治它——其实现在想想,就算珍儿只写和防疫有关的嘎拉巴故事,喇嘛教也还是不会谅解她的,毕竟,对疫病的恐惧,是很多牧民捐献敬纳的直接原因。接连几个蟒古思故事,把牧民最恐惧的一些疾病都给说透了,还指出了比向喇嘛教捐钱更有用更便宜的解决办法……大喇嘛们知道了,能高兴才怪!
而现在,不但是包虫病、鼠疫,就连天花都有蟒古思故事来解释原因,并且直接有解决的办法了?
“就是种牛痘,这牛痘要比人痘温和得多了,故事里说了,因为牛是大牲口,那微小的病毒蟒古思,进入到牛身上之后,便被牛消解了,发出来的痘子,毒性就小,这孩子种了牛痘,多数都是活蹦乱跳的,偶然有反应的,也就是发个低烧就行了,要不是本来就非常病弱的孩子,肯定是死不了的——那些身体很弱的人,不能种痘,就更需要身边的人都种痘了来保护他们。”
这里的道理是要转个弯的,科尔沁三人都想了一会才明白,却也是不得不点着头,认为这话有道理,满珠习礼结结巴巴的,“大汗……就连大汗都种啦?就不怕,就不怕——”
“就不怕买活军毒害大汗吗?”宝音也是一笑,“当时也有大臣这么说来着,但大汗说,他是长生天眷顾之人,百毒不侵……其实是临时从买活军运来的痘苗中,突然指定了一支种到手臂上去的,事前谁都不知道他要种。也果然没出事,你们看到的,这已经是第十几批了,种痘的人数万不止,真没听说谁出事的。”
数万人,听着数量是极多,但细算之下,就是在察哈尔也有十几二十万人住着是至少的,也难怪科尔沁那边毫无消息了,宝音说,他们大家都种痘了,是斡鲁朵出钱,“这笔钱不少那,一剂疫苗要二两银子,斡鲁朵光疫苗钱就花了几万两银子,但这笔钱可是值得,都是为了大汗和小台吉、小格格们的安全么。”
一剂疫苗——才二两银子!瓶子这会儿可不知道牛痘在汉人那里卖得有多便宜,她是和从前的价格比,从前的人痘熟苗可是要五六十两银子!就是台吉家都不可能给所有的儿女都种痘,这二两银子——
“这个东西,只能让种痘喇嘛……嗯……种痘——”
“种痘医生,买活军那里,种痘是医生的活计,和喇嘛倒没什么关系,不过百姓也有叫他们布尔红的——那倒也不是,要不怕自己种不好,也能买了带走,价格是一样的。就是能带走的数量也不多,就是察罕浩特,好多人都眼巴巴等着呢,每批痘苗一运过来,就都被定完了,咱们满珠习礼和瓶子、乌云其其格想要种痘,还得现在去登记上,专门在察罕浩特等到下一批疫苗来了,看看能不能排到。你要想带走,那也只能带走排给你的这一剂。”
那这就无法给家里人带了,满珠习礼和瓶子顿时满脸遗憾,瓶子看了乌云其其格一眼——妹妹还小,都不记得她母亲是怎么去世的了,就是回家走亲戚,染了天花,人都没回来,整个部落就慌忙的迁走了,一路上不断抛弃病人,这些病人什么时候死的,在哪里死去的,都不知道,就这样还是元气大伤……母亲博礼那一脉之后再没起来过,现在活着的人都少……
姑姑也是见识少了,还不知道买活军肯给外藩卖疫苗,又或者女金人不是那么害怕天花,是了,他们好像是有种人痘的习惯在,也就没那么缺牛痘……瓶子感觉心里有个疙瘩仿佛都被打开了,思绪一下通畅无比,再没有担忧——真是,信息传递太不通畅了,这么明显的事情,大家怎么谁都没想起来呢?!
亏她还一直担心,科尔沁诸部决定跟着女金人走到底,拉不下脸来攀附买活军,而她们这些看明白的人,人微言轻,也无法和家里人联系,只能坐等台吉叔伯们的决定……其实只要想个办法,给家里人捎个口信,告诉他们买活军肯给鞑靼人卖极其灵验的牛痘,只要二两银子一剂,不就全妥了么?!
老姑父在科尔沁的关系再铁,威望再高,他能给科尔沁弄来牛痘吗?科尔沁可以不在乎和买活军的贸易禁令,不买汉人的那些好东西——这些东西的确不用也不会死,但牛痘呢?能梗着脖子说不种吗?
这一路上,还真是白担心了……也是汉人都不怎么把科尔沁看在眼里,完全轻视,要不然,也就是一两句话的事,还用得着自己这一路上的辗转反侧吗?瓶子又是高兴又是失落,高兴于一直以来的困扰,其实完全可以说是庸人自扰,解决的办法就是这么简单,要是早听到《天花蟒古思》,早就想明白了。
失落,却是失落于小部落的卑微,如此谨慎的思考,如此慎重的选择,在强大的汉人势力面前,却都是那么的微不足道……汉人压根不在乎他们的来去,在他们眼中,大概只有建州、察罕浩特是值得正眼相看的势力,其余部落的来去,甚至不值得眨一眨眼皮……
有那么一会,她的心里充满了不甘、屈辱和愤怒,在这一刻,她理解了为什么台吉叔伯们,都只想着在林丹汗和建州之间选择,完全没想过南面的汉人——至少在林丹汗和建州的老汗眼中,科尔沁仍是举足轻重,值得审慎对待的,有时候一个人宁愿吃苦,也不愿被轻视,她还没有掌权,对这种轻视的体会还不至于很深,叔伯们的感受,可能是更加刻骨铭心的——当他们可以做儿女亲家,做朋友,做安达时,谁愿意做别人的狗呢?
在这一刻,瓶子心中迅速地建立起了对于汉人,对于买活军深深的隔阂,这是一种未必有道理的情绪,但却滋长得极为迅速,在这一刻,曾经于过去一段时间内,飞快地攻陷了她的心防的,那些让人赞叹心动迷醉的汉人玩意儿,忽然间彻底地失去了魔力,成为了可舍弃的东西——刷牙又怎么样?电灯又怎么样?这些东西,不能攻陷她心中那坚硬的,属于鞑靼人的内核!她是鞑靼人,生于枯草之中,长大于长生天的凝视之中,她永远也不会因为汉人的精致玩器,就忘却了这一刻身为鞑靼小部的失落、愤怒,她要永远铭记着此刻受损的尊严!
但,很奇怪的是,当这受损的尊严,在她心中彻底站立起来,撑开了这些时日愁得皱巴巴的心房之后,她反而放下了许多无益的考虑,不再瞻前顾后,有了一种从束缚中解脱的潇洒,有了一种事无不可为的放手感。瓶子不再去衡量自己身为科尔沁贵女,应该做什么了,这会儿,她想到了什么就做什么,也不去思考这到底是否合适,有多少人会因此反感她——她找到了姐姐一样的思路:做一件事,不但要看到有多少人会因此反感你,更要看到有多少人会因为你的选择而支持你。
“宝音,我不想吃早饭了。”
她直接地对婢女要求,“我想见边市街的管事。我听说,买活军有千里传信的神通本领,我想问一问,要多少价钱能让他们出手一次,为我传一句话回科尔沁草原。”
“我要告诉叔伯台吉们,买活军的时代已经到来了,林丹大汗已经靠了过去,建州大汗也靠了过去——科尔沁如果想要买便宜又不死人的天花疫苗,也该靠过去了:只要投靠了买活军,二两银子一剂的牛痘疫苗,种了就管用,天花再不死人,足够科尔沁的台吉们都种上,如果听买活军的话,把羊毛卖给他们,就连牧民,也都不用再惧怕天花。”
“不用二十年,科尔沁就会比从前要更强大两倍、三倍!不要选建州,也不要选察罕浩特,选边市的虎福寿巴图尔,他才是鞑靼人,是科尔沁人的未来!”
第743章 总台接线办公室 云县.徐晓莹 徐晓莹……
“科尔沁部的格格托我们的对讲机传信?传的是什么?”
“好的, 知道了,会如实上报的,行不行还是明天这时候回话。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别的事情吗?”
“嗯嗯, 明白,明白。最后一句话再重复一下——”
春风吹起,这会儿的云县,厚棉袄已经完全穿不住了, 有些性子急切的年轻人,仗着在室内, 只是在薄衬衫外面穿一件毛线开衫,一边办公一边还心不在焉地摆弄着开衫上亮闪闪的珍珠贝纽扣——这纽扣从缝上的那一天起, 主要就起到一个装饰作用, 一件衣服大半的价钱,全在这磨制得圆润璀璨的纽扣上了。
这是现在最时新的搭配:毛线开衫和珠母、珍珠或者蜜蜡纽扣,一上身就知道这准是有钱人家,至少是有一份体面高薪的工作, 要不然, 谁家也不会花这么多钱来买毛线开衫,这是最不实用的服饰了,又不挡风, 也不保暖,穿在棉袄里不舒服——毛衣哪有不高领的?要说单穿在外头当外套吧,不挡风呀, 等到风暖和的天气, 穿着又太热了。
而且,里头的衣服也难搭配,怎么也不能搭配高领秋衣啊, 未免不雅,那么,即便在有暖气的屋子里,只要天气稍冷一些,似乎也就没有道理穿它了。算来算去,也就只有在办公室里,套在衬衫外头穿上那么短短一两周了——为了这么一两周的时尚,要花近两千块钱,这要不是钱多得花不完的人家,谁会如此豪奢?
“明白,延绥边市街,你的通话时间到了,明天再见。”
伴随着滋滋啦啦的杂音,把对讲机放到一边,站起身开始收拾桌面文件的徐晓莹,无疑就是这么一个有钱的姑娘,一旦离开了刚才的通话场景,她的动作就麻利起来了,收文件,起身腾位置,回到自己的工位上,一言不发地开始誊抄刚才速记下来的对话,同时对身后通话位响起的对话充耳不闻,不管传达的是多么重要的大事——这对总台接线员来说,也只是她们的日常工作而已。
在屋子中央,一台一人多高,大概一米来宽的机器,正散发着低沉的嗡嗡声,机器两侧雁字排开了足足八张办公桌,八个接线员里七个都在埋头整理资料,她们是轮流接线的,一人接线一次后,在通话时限内尽量和汇报单位进行简短沟通,之后整理通话内容,进行摘要简报。
除非是特别紧急情况,否则总台的通话信息,是半天上报一次的,接线员排班也是半天轮换一次,此外,她们还要轮流值晚班,机器除非检修,否则都是不关机的,只要不关机,总台旁边就一直要有人值守,这是铁打的规定。
八个人守一台机器,轮流接线,只上半天班,按道理来说,这该是一份轻松的活计,薪水还高,但要接线员自己来评论,这份工作的压力就只有自己知道了,目前来说,买地的无线电短波分有两个频道,有两个总台。接线员是公用的,这要是在台风季,被划分去海事频道,那真是连轴转,深夜值班都是按四个人来排的——
没事不要紧,一来就是大事,汇报台风信息,呼叫船只,协调各地防台,都需要接线员深度参与,海事频道每天都还要更新船只动向图,确认哪些船只要播报到台风预警,经常是,等到所有该呼的船只都予以确认回复时,接线员的嗓子都要喊哑了,耳朵也抽筋:台风天是强对流天气,通讯质量也会跟着下降,杂音很大,要在这些杂音里确认到对方的编号和讯息,就得靠接线员的耳朵了,所以,接线员每年都要测听力,听力不好的就得转后勤岗,平时生活中还得注意保养耳朵,有些接线员事业心重,都是少往热闹的地方去,尤其是绝不看戏,就怕听多了锣鼓,回头听不明白对讲机了。
徐晓莹她们现在呆的陆地频道,也没好到哪去,虽然不像是海事频道每年有忙季,但通话质量那是常年的差,不像是海事频道,距离一般都较近,而且大海地形平坦,信号质量肯定好,哪像是从陆地频道,别的方向都还好,就是川蜀云贵方向,山是真的多,带去的对讲机,经常是喊半天无回音,全是杂音,怎么调彼此都听不清。能听这两个方向通信的,都是科室里的技术大拿,被人高看一眼,年底评优少不了,就连在领导跟前,说话都硬气得很。
延绥边市所在的西北方向,要稍微好些,虽然杂音重,但也能听清,不过这个频道时段,也是块硬骨头,新人轻易不敢上手——信息量太大了,在有限的时段内要说的很多,除了□□势之外,还有货物上的反馈,词量大,新人上来很难从杂乱的背景音中分辨出对面的意思,对面报这季度羊毛产量降,接线员听成‘毛茶酱’,这种笑话是真闹得出来的。
也是因此,科室内不成文的规矩,有些人是专门负责这个方向的,徐晓莹也是因此在总台办公室找到了自己的定位——虽说买地这里一般不给职位设限,大有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意思,但总台接线员相对是很特殊的,要求的政审分很高,多是出身彬山的女子,以及许县、临县、云县的本地年轻女郎担任,这些员工身家清白,一家人都在买活军境内发展,也较让人放心些。久而久之,大家彼此间也是默认,能担任这个职位的,都是买地这里比较‘有根基’的人家出来的。
徐晓莹呢,她本人是瘦马出身,无父无母的孤儿,被卖给苏松水师将军府,因不得将军宠爱,被随手转送给大了她十多岁的一个老师爷,跟在老师爷身边伺候了几年,也是因缘际会,随着姑苏女娘南下的潮流一道糊糊涂涂到了买活军这里,又是一番波折,总之到了最后,也没进带她们南下的大善人开的服装厂做事,而是自己上学考试,从售货员做起。
因为自己对语言有擅长,本来想转去做通译的,恰好有接线员招考,因为她有一个极大的优点——对于各地的方言,尤其是西北的方言,辨认得非常好,这是原来接线员普遍的缺陷,因此,虽然因为出身所限,政审分有缺陷,但也架不住总台实在是缺人,便被破格招入总台办公室,并且很快站稳了脚跟,专门负责西北时段,尤其是边市通话,基本都是安排徐晓莹来做接线,也只有她才能从杂音中分辩出有时是汉语、鞑靼语夹杂的通话,并且将其速记下来。
【麻绳需求加大,供不应求,而关陕一带产麻量无法满足,请求在大江贸易中增加发往西北的麻绳配额……】
要说接线员好做吗?除了刚才说到的难点之外,也不是光耳朵好就能出类拔萃的,徐晓莹写到这里,笔锋微微一顿,在下头另起一行加了备注:【从前鞑靼人多以羊毛搓绳、制毡毯,现在羊毛大量流入关内,相信在消耗较快的羊毛绳原料缺乏,导致麻绳需求上升之后,很快也会出现草席需求的上升……】
是了,好的接线员除了会听,自己也要见多识广,能给有限通话时间内传递出的信息做描补,不但要求耳聪目明、眼疾手快,还要求有很广的知识面,至少对自己负责的通话地域,要有基本的了解。这样才能尽量保证第二日上头给出的答复是有意义的,而不是在一来一回的互相询问中浪费时间。
徐晓莹自从开始负责西北地域,便很注意提升自己,她听得懂西北方言,原是因为老师爷就是西北人,而且曾经做过边商,和她说过一些边市的见闻,但后续知道这么多细节琐事,却是因为她到办公室上班之后,一有空就多看报纸,在生活中也有意结识西北方向的旅客,和他们了解边市的方方面面,别看只是个接线员,但却也俨然是半个鞑靼通了,这才能给汇报做注解——也是因此,科室每每评优,她都是当仁不让的第一名,在科室颇为掀起了一股学习徐晓莹的风气,徐晓莹也不藏私,大方传授经验,越发受到重用,这要不是接任者难寻,说不定早就被提拔调任出去了!
【政治要闻:科尔沁部格格前来探亲,并托对讲机向建州方向传话,请建州单位送信给亲人科尔沁台吉吴克善,原话如下……】
写完了四条商业信息,她又开始写政治信息,这条信息是今天这次通话的主要内容,挤占了不少通信时间,而且关系比较重大,徐晓莹回顾着自己画下的速记符号,掰着手指复写完了,又走到办公室最前端,仔细查看一张大地图上插的小旗子:这是通话单位的动向旗,一样是每天更新。
【建州方向,距离科尔沁最近的通话单位负责人是京城使团团长谢向上,他持有一个对讲机,距离科尔沁部大约是快马五天的距离,另外,按照2月11号的通话记录,建州四贝勒夫人正和使者一起滞留科尔沁部进行游说活动,科尔沁格格拜访察罕浩特或许和这次游说有直接关系】
有了这份备注,边市对讲机传递的信息便显得有血有肉,有因有果了,否则光秃秃的一句话实在是让人费解,好像科尔沁部正在面临什么生死危机似的——实际上,现在西北有能力发动对科尔沁战争的势力是一个都没有,如果不能把这两件事联系在一起,那就容易轻视了格格的请求,错判了消息的重要程度。
写完了对前因后果的简短分析,徐晓莹犹豫了一下,给这份消息标注了两星重要程度,并且注明了约好的回话时间,又写了谢向上的名字、对讲机编号,粘在报告封面上——这是这份报告牵扯到的通话单位,也意味着这是一份中转传话的请求,和台风天的防台通信一样,牵扯到多个对讲单位,会更受重视一些。这样,一份完整的通信报告就做好了——此时距离她撂下对讲机也不过就是不到十分钟时间。
不言不语地站起身,踩着软底鞋,徐晓莹没有和任何一个同事搭话,拿着报告向传达室走去——重要评星有两星,就可以列为优先件,不用等到下班时间再统一收集,可以先单独送到对应的办公室,由该办公室判断要不要上报给六姐:有资格用对讲机的通话单位地位都还挺重要的,所以距离最高决策者也只有一个对应办公室而已。
像是这份报告,牵扯到了外交战略,所以呈送的肯定是六姐直管的外交办公室,由常务主任来添加报告,不管怎么说,至少今天下午会有一个初步的态度,让总台知道,如果边市街对讲机动用紧急对讲时段来要求回复的话,可以告诉他是会帮着转达,还是要等待云县这里决策。
上个月五两银子的先进奖,还真不是白拿的啊……
一边往回走,一边在心底复盘着刚才这桩信息的处置,确认没有违规,各方面细节都做得不错,徐晓莹才是满意地点了点头,看看走廊边的座钟,又赶忙鼓舞起精神,加快脚步要回办公室去,她的通话时段又要到了,这一次是大同对话单位,说实话,那边的方言也是难懂,这几天信号又不好……
想到又要回到寂静无声的办公室,她就忍不住搓了搓手臂——为了方便同事工作,接线员在工作时段是禁止闲聊的,同时不能发出任何大动静,就连鞋底都要特制为软底鞋,木屐什么的绝对禁穿。可以说这种氛围多少有点凝重,徐晓莹虽然很喜欢工作中的挑战,但每每想到办公室的这种气氛,也老是胸口一闷一紧,她苦笑着又玩起了珠母纽扣,心不在焉地想到了这件毛衣的价格:“二两半,贵是贵,但的确好看,再坚持坚持,下个月又评优,又可以买件好衣服了……平时也没个花钱的地方,要说自己买个小院子,那价钱不是自己能高攀得起的,再说,也有宿舍住,地儿不小,这钱不买衣服不也是吃了喝了?买,还是得买……”
不用好衣服吊着,有时真感到在办公室前有点儿怯场,很难鼓起全部干劲,徐晓莹对这份工作是又爱又恨:体面、报酬丰厚,工作时间还不长,这都是优点,可说难说烦说急,也真是一点不假。她最怕的还是信号不好,聚精会神地在杂音里寻找人声,努力半天却往往还是无功而返,那感觉实在是,差劲极了!
“但到底还是要感谢对讲机,不然,买地哪有这么俏式的毛线开衫卖——毛线都难得!更不要说这么快地就把好款式给扩散开来了。”
?她回到办公室里,一面默然机械地做着自己的事儿,为下一个通话时段做准备,一面乱七八糟地想着,在脑海中娱乐自己,“也不知道科尔沁的格格,还得用几次边市对讲机,唉,千万别再用了,用一次就是一次两星报告,写多了两星报告可是要折寿的,今晚庄家那边还联系我呢,要是边市街那边要紧急对讲,我还真不一定能赴约……啧,也不知道庄夫人案,最后到底该怎么判……”
“好烦呀,我要是坚持不肯作证的话,该不会,最后还真就影响到官司的结果了吧……”
第744章 外交办公室 云县.储鸿 储鸿的好奇……
介于信息传播的特殊性, 总台办公室距离云县大办公楼实际上是相当近的,传达室的飞毛腿骑上自行车,猛蹬两圈脚踏, 还没五分钟就进了衙门大院——一排排都是两层小楼,彼此间间隔着院子,院子里是洋铁皮的自行车棚,里头满满当当地码着木轮自行车, 上头都挂了竹牌子。
这都是对牌,另一半在主人手里, 每天来停车的时候领一块,出门时再把对牌缴给看门的保安——也有叫大汉将军、侍卫的, 主要工作内容就是维持衙门大院的秩序和治安, 因为在这片大院办公的吏目,人数加在一起已经上千了,衣食住行都需要有专门的后勤吏目来张罗,其中有许多规矩已经渐渐被本地吏目视为常识, 并且飞快地扩散到买地各处去, 使得买地和敏地的风俗,继续产生巨大的差别。
“来了?有急件?”
“嗯!有报告去外交办公室!”
飞毛腿也属于大汉将军编制,彼此都是十分眼熟的, 见到总台的车子来了,当门站的保安也不拦,两人眼神一对, 飞毛腿车速稍微一慢, 保安手一扬,一道绿光闪过,一副对牌就被抛到自行车前的铁筐里了, 稳稳地落在一叠文件上方,飞毛腿咧嘴一笑,道了声‘辛苦’,便又立刻加快车速,在夹道中踩出了风驰电掣的速度,引来了好几声不满的抱怨,“嘿!也不看着点——我就说,大院里就该设个行人道,不然这要是冲撞着了算谁的?”
“有急件那,您多担待……”
飞毛腿一声不吭在前头猛蹬,后头是守门的保安给找补着,虽然是在云县,但对话双方都是北方口音,这也是买活军的特殊之处了,这是个领土完全根植南方的政权,但吏目却是南北兼收,北人数量一点不比南人少,尤其是在拼体格子的保安、飞毛腿岗位上,更是大量有北人的身影,南人的存在感相对要薄弱很多,这大概也和谢六姐的籍贯是有一定关系的。
没蹬两分钟,外交办公室的小楼到了,飞毛腿停下车,拎起打包好的文件,把对牌一分,余下的那一半也不取,大剌剌地扔在车篮里,大步走进办公室,瓮声瓮气,“总台两星急件,麻烦签收一下,西北方向——”
他瞥了封皮上贴的条子一眼,“转建州单位的。”
这几个词一出,一个年轻人站起来了,“我这里来签收。”
他掏出印章,在签收单上写了名字,又盖了自己的工作印,稍微掀开看了看简报,就抬眼利索地说,“这个当场不能给答复,您先回去,一会我们这里的飞毛腿给送回件。”
“行!”
别看两个单位相距不远,一纸公文要整四个人来回对接似乎很滑稽,但规矩如此必须尊重,而且也的确有必要性,总台办公室的飞毛腿就两名,也是日夜周转,要说让人在这立等回复,那要是这会儿总台接了其余通话方向的急信怎么办?接线员自己飞奔送信?
再说,飞毛腿立等回信,回与不回的主动权就不在各单位手上了,单是为了这点,也是要明确来回交接的规矩。尽管这么一来有时会误点事,让电波那头的通讯单位不无微辞,但各有各的难处,这点效率上的牺牲,在大局面下来看又实属必要。否则,下头的人方便了一时,上头的决策者看来却是乱成一团,反而容易误大事。
总台飞毛腿也是爽快,立刻甩手走人——他们就是追求一个快,因为签收和签送都是有具体到分钟的时间登记的,月底考察绩效,他们这块就是翻条子,看送信时间是否延宕,快有赏,要是慢那就要说明原因了。
别小看这么一个小小的规矩,就因为有它在,买地的公文递送,平均速度要比敏朝快了何止百倍?就是办公室吏目,也少有高谈阔论的,都是默默低头做事——就说这份二星急件吧,从签收单发出去的时点之后,几小时内你都做了什么,如果上司过问那是要解释的,要是没有台账证据,又不巧在上班时间聊天,给上司留下了爱偷懒的印象,那不好意思了,处分这都是小事,若是被直接开革出去,把政审分扣了,那社会地位注定是一落千丈,想要再找到这么好的工作,那是再也不能了。
总的说来,即便是外交办公室这样闲时闲着,忙时忙得要死的工作,也没有多少人敢在闲时公然混日子的,多是想方设法让自己显得忙些,哪怕看报纸、看话本看游记,也不敢聊闲篇,储鸿便是如此,刚才他看似埋头文海,一副繁忙不已的样子,其实就看报纸,不过看的是千里迢迢运回来的建州报纸,通过早就通读了不知道多少遍的文章,考证着鞑靼语和女金语在一个词上的用法不同,做学问呢——
这报纸按说也该读,毕竟是了解远方很好的途径,尤其是建州,发报纸的次数不多,都不能叫周报、月报,应该叫不定期报纸,发了几期就停了没再发,但也真因如此,储鸿早就看得滚瓜烂熟了,这会儿完全是给自己找点学问做,说是能不能发点论文吧,其实也是闲得发慌:建州那边现在是谢向上总揽,他在前线,而且自己级别够高,又有谢六姐的授权,需要外交办公室支援的机会不多,也就让办公室里主要负责建州事务的储鸿闲下来了——要不是他素来谨慎,说不得就该和主要负责南洋那块的张祥一样,每天借着熟悉南洋风貌为理由,光明正大的看画册、话本,甚至自己也动手写几笔小说了。
这会儿,收了急件,也就不再打混了,储鸿打开文件细看了一下,眉头微微一皱,提笔就开始画地图——先把如今鞑靼各部,以及辽东地域图都简明扼要地画出来了,标注出科尔沁的位置,这才开始写意见:“科尔沁部地处要冲,一直是建州坚实盟友,近十年来通婚频繁,建州要向卫拉特迁徙,必须经过科尔沁部。从地理上来看,科尔沁部和盛京以北的土地接壤,可以通过高丽,建州老地向科尔沁施加影响。”
这是在地理上论证科尔沁归化买地的可行性——科尔沁想示好,这太常见了,外交办公室这里天天收礼,就不说别的,几年前林丹汗还送王子来呢,这几年这些王子很多都在买地找到新工作了,也有专做羊毛生意、草原贸易的。如今四周的外藩,就没有不想打关系的,外交办公室这里,一个是根据六姐已经定下来的方针,对一些小规模的交往表明态度,另一方面在遇到这种敏感事件时,也要尽量收集资料,辅助上层决策:这个信是否帮着传,直接能影响到建州局势,而不管六姐本人对辽东局势有多了解,储鸿这里反正要把他能做的文书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