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买活_分节阅读_第551节
小说作者:御井烹香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6.14 MB   上传时间:2024-12-17 19:12:59

  袁元素并不和她争辩,只是拍了拍她的肩膀,站起身披上棉袄,开了门,和她一起匆匆地走了出去。他们两人,一个要回办公室复命,一个已经是无事一身轻,可以回驿站休息了。在办公楼外,很自然地道了再见,谢春华还要再说几句话,来安袁元素的心时,袁元素却是洒然地挥了挥手,对谢春华道,“我会在通古斯远远看着的,谢团长,看着明日初阳之升,那漫天霞举的壮阔之色——或许,隔得远,反而更能看得分明。看着新的时世,看着华夏又一个新的黎明……”

  “到那时候,我们这些旧世的老人,又会怎么样呢?我们也能沐浴在晨晖之中吗?”

  没等谢春华再一次坚定地回答,他便哈哈一笑,转过身子,毫不留恋地投入了夜色之中,迅速没入了黑暗,只留下一抹剪影。谢春华注视着他的背影,良久才回过神来,转过身子,轻轻地抚了抚胸口。

  “怪事,”她对自己说,“我为他难过个什么劲儿?”

  但这股情绪,也不过就是一会儿,谢春华便立刻全然忘怀了,投入到了紧张的工作里,需要她做的事情还有很多——时代的落幕,总不会是一瞬间的事,诀别与割舍,总要一次次反复地进行,像谢春华这样,属于下一个黎明的人,她要真正体会到袁大人此刻的心境,只怕还要许久那!

  此时,她不过是耸了耸肩膀,就把那无用的缠绵情绪,全都甩到尘土里了,立刻又鼓起肩膀上的肌肉,奋力地推着车轮向前了——快些,再快些,还有好多事要做,还有好多人要救,还有好多活要忙着干那!

第1150章 罪己禅让诏

  阴历九月初三, 京城飞雪,气温骤降,这是今年京城的初雪, 比起去年要稍微晚了几日,但此次寒潮凛冽, 雪下了之后,竟有四五日都没有融化,京中百姓也纷纷早早地就换上了冬衣。城内由大青驴拉着的煤车, 一下要比往日更多了起来。

  街头巷尾, 多的是百姓排队买煤球的——那有钱人自然是早早就备好了过冬的燃料,那些手停口停的人家, 便只能各尽所能, 备下一些, 如今天气一冷, 打量着家里的储备不够过冬的, 见了煤车来, 便是积极问价, 倘若价钱还算便宜,那就再买个百来斤的囤着, 要再多买, 也是没有了。

  还有一等人家, 刚刚凑齐钱去当铺赎回冬衣的,也只能是干熬着罢了,并舍不得烧炭, 非得要等到那滴水成冰的数九寒冬, 才把炉子烧得终日不歇, 这会儿能熬着, 就熬一会儿,家里的孩子能捡回多少煤核,家里边便有多少暖罢了。平日里受了寒气,咳嗽不停,那也只能由得它去了——就算咳死了病死了,那也只是个人的命!

  然而,正是因为咳嗽的人变多了,京里街道上,不论贫富,戴着口罩的人也要比往常更多——这口罩也是这几年来兴发的新东西了,就是因为京城那一波波的疫病,死的人实在是太多了,这才迅速地在京里扎根下来,成为普遍的民俗。除非是盛夏,否则京里百姓外出时,戴口罩都很常见。

  很快,大家也感受到了这口罩的好处来了,别的不说,春秋天刮大风的时候,这口罩可以防尘,到了冬日,一个口罩,一条毛线围脖,有说法,能赶得上一件上好的毛衣呢!只要把口鼻护住了,吸入的都是热气,仿佛也就没有那么畏寒了。

  从前日子好过的时候,大家追求的都是来自塞外的好羊毛,买地染色的毛线,现在日子不好过了,能裁缝一个上好纱布做的口罩,也是很有面儿的事情。有些雅趣的人家,还会在纱布外再缝一层好看的棉布,什么天水碧绣寒梅,什么掐金缎、水波纹、吉祥如意葫芦纹的面儿,种种不一而足,倒也给冬日的街头添了些亮色。

  这街上迎面而来的人影,虽然穿的可能是灰扑扑的棉袄,还要在手肘膝盖处打上皮面的补丁,但只要脸上来个大红棉布的双喜口罩,也就显得很活泼了,甚至里坊邻居之间,彼此还有靠口罩面儿来认人的,见了红底白梅花的面儿,“他婶子,也来看煤球啊?今儿货倒是正,就是贵些,是山阴来的煤,耐烧,就是要比西山的煤贵了两成。”

  “啧啧!那可拉倒吧,两成的价,能多烧两成的时辰不?也不管烟不烟的了,就没烟,我吸了还能长寿么?多亏您带的话,我啊,还省得去排队了!走着,一道上菜市去看看呗?”

  “我们就不去了,家里也不缺盐,婶子家今日有且么?”

  “这年头,谁还上门吃饭?是前头酸大白菜,家里盐用没了,想去打些回来。你家可还缺什么没有?我帮你问着价!”

  “是少些米,婶子帮我留心着——您慢走,小心路滑!”

  “哎,走了啊!”

  “张大爷,都这么冷了,您还遛弯那,多穿点吧,别冒了风啦!”

  “知道啦,你上工那?别往金鱼胡同走了,那儿堵车!绕个路吧!”

  “哟!谁家灌多了黄汤,怎么又乱尿了!茅厕就那么几步路,这都对不准是怎么着?我说怎么这么臭哇!这别是哪来的乡巴佬,不懂咱们京城的规矩,这可不是你随处拉屎撒尿的地方——”

  “卖报卖报!最新一期《国朝旬报》!天子下《罪己禅让诏》喽!天子下诏禅让喽!”

  一大早,一个个口罩面儿在或狭小或宽敞的胡同间擦身而过,有买菜的,买煤球的,上工的,给铺子开门去的,出来洒扫庭院的,还有不少半大少年,斜挎着背包,背后还挂着竹篓,里头堆着的是一卷卷的报纸,一路小跑,嘴里冒着白烟脆声叫卖,“大新闻,大新闻,最新旬报到了啊,天子要让位了!六姐要登基了!”

  “小孩儿,过来,我要一份!”

  “可别乱喊啊,这是能乱说的事儿吗!被官府抓起来打断了腿,瞅你还能卖报不!”

  “大爷,我没乱喊呢,报纸上写的真真儿的,不信您看,头版头条,《罪己诏》!”

  “呀!竟是真的!”

  “这旬报哪还有假的,你当是一般的小报?小丁儿,快给我两份!”

  “我要一份!”

  “小丁儿来——今儿给我们茶馆拿三十份报纸!钱你收好了!”

  “哎,哎!”

  半大的小报童,麻利地给报纸接铜子儿,往常他那袋子篓子里,除了旬报、周报之外,往往还有各种小报,从印刷精美,主要刊载广告和奇情故事,售价非常便宜的‘故事会’,再到刊载京城奇闻、外地游记的报纸,应有尽有。甚至要那不太登得了大雅之堂的书刊,也能供应,唯独今日却是只有旬报一种,而且卖得非常的快,还没走到胡同口,大街上就把所有报纸都卖光了,连忙回身跑去补货。

  而路边的茶铺,则纷纷擦洗板凳,赶紧重排桌椅,把犄角旮旯里寻摸出来的桌子都挤进了不大的门面里,又额外地多烧了热水,只准备等客人登门,果不其然,平时到了冬日,茶馆生意总是相当清淡,这是因为冬日里没人喜欢露天喝茶,而且也懒怠出门的缘故。

  可今日却是不同,大概是因为茶馆的普及,和民间言论的放松,时间点是很接近的,大家不约而同地都养成了在茶馆内谈论国是的习惯。不过是半个时辰的功夫,一条街的茶馆都满了人,各种人等全都涌到茶馆里来,每一桌都是神色激动,踊跃讨论的自然只有一个新闻,那就是今日皇帝发出的《罪己禅让诏》。

  “真真儿的,今日的邸报上也发了!我看着了!”

  “我是从东城来的,说是今早行宫有车进了皇城,今日是大朝会的日子,没准皇爷已经在大朝会上颁诏书了!”

  “什么,上朝?皇爷现在的身子骨还能受寒吗?那大朝可是要在午门外开的呀!”

  “那就不晓得了,反正这诏书是千真万确的,刚不都读了好几遍了,难道还要再听我读一遍么?‘总览朕登基廿年有余而国家困窘,渐无能调停内外之患,竟有关陇、中原之变,各地民乱未平而边患又起,皆为德凉力弱,失能于国家之故’……哎呀!这倒也不全怪皇爷,总归是这些年天候也太差了,疫病又是流行,这换了谁来也是难能。”

  “这不就是了么,国家重器,有德者居之,这就是要让位了嘛!你读的这是第一段罪己,第二段让位的也写得明明白白,‘承器者为国家之主,今朕已渐弱,张兵措饷、抚危济贫、平瘟祛疫之职,多年来渐由买活军主谢双瑶所当。昔者帝尧禅位于虞舜,舜亦以命禹,天命不于常,惟归有德。今敏道暗弱,世无其序’……哎!拗口!又多生字,囫囵念着,知道个意思就行了!反正就是要禅让了呗,就是这能读懂的话,也挺有道理的,这些年来,京城里做主的其实不也都是六姐么,天命无常嘛!也该换六姐做皇帝了!”

  “原来六姐讳名是双瑶啊!”

  “这也是你能叫得的!快掌嘴!”

  “啊,啊!我该死,我该死!六姐勿怪六姐勿怪!”

  “依我看,这皇帝也是被六姐给迷了心窍啦,不都说了,魔法迷人么,今日这消息一出来,我就赶紧的去看我们里坊那刘郎中院子外头看看,你猜怎么着?他们家,不年不节的,居然放起鞭炮来了!说是刘郎中赶着去给六姐贺喜劝进呢!这魔法迷人,竟到了这个地步了!”

  “再有,他们家隔壁的卫家,也是喜气洋洋的,说不得卫大官人阖家上下也是中了魔法了……”

  “嗐,这哪里是什么魔法,这是赶着去讨好新主子,想要保住自己的官位吧!”

  也有人这么不以为然地说着,棉门帘内暖烘烘的,混杂着各种人味儿,连炉子都可以少升几个,满桌的宾客,七嘴八舌,什么样的声音都有,怎么大不敬的话语,也随口就说出来了,旁人压根就顾不上。

  也有真诚地认为这都是谢六姐魔法结果的,畏惧战栗的,也有人激动不已,认为改朝换代,自己的机会来了的。还有人关心的是京城的民生,急着都在问,哪怕是改朝换代了,城里米面应该都还能供应得上吧,煤球能不能降降价?

  说什么的都有,就是没人为皇帝惋惜,又或者是反感买活军,不愿谢六姐接位的。要说大惊失色的,其实都少,这里毕竟是京城,消息灵通的百姓,事前多多少少,早已听说了禅让的消息,现在消息成真,固然也是激动,但要说一时无法接受,那是早过了这个阶段。

  甚至,逐渐还有这样一种论调出来,那就是认为皇帝早该让位了,“皇爷自己不也清楚么!天命已尽,本就只有七年,七年之后又是七年,已经是上天开恩了,这都是他自己说过的话!他却还恋栈不去,还想再续一个七年,这第三个七年的尾巴上,可不就出事了!也是念在他在位期间,尚且还算勤谨,上天给留了一命吧!若早禅让,哪还有这些事!”

  “没准疫病也早就不流行了!你们真别说,天降瘟疫,不就是因为天子失德么!就是该让的不让,倒行逆施了,上天才降下的惩罚吧!”

  神神鬼鬼的东西,没有人不爱听的,要不然,六姐的魔法,也不会传得甚嚣尘上了,不多会儿,反过来怪罪皇帝,把灾难都归到他头上,恨不得他立刻退位的声音,就已经占据了茶馆的主流。

  那些片刻前还为他叹息,认为他总算还是比较勤政,比父祖都强的百姓,立刻就变了脸色,把自己这些年来的艰难,怪罪到了他的头上,翻脸转为憎恨的。也不管自己之前对于谢六姐是个什么心思,现在都是亟欲她登基上位,扭转天象,让疫病平息,人间重新风调雨顺等等。

  茶馆里扰乱非常,就算有些人理智犹存,皱眉驳斥,但百姓哪里听得进去这些扫兴的话?大家都是嚷着要去劝进六姐登基,固然绝大多数人都是喊喊而已,但还真有一些好事有闲的人,从茶馆出来,就直奔买活军使馆而去。

  到了那里一看,四周都是拦了路障,有兵丁把守着,那栅栏外早就有人跪拜在那里,神色狂热,或者是高喊劝进,或者是磕头不休,以至于出血,口中高叫的话语,甚至都听不清意思了。

  有些人见了这般荒唐景象,也是警醒起来,转身默默离去。但还有些人,立刻便被情绪感染了,忙涌入其中,跟着一起叫嚷磕头,赶都赶不走,哪管使馆内寂然无声,也还是喊到了日落西山,都舍不得散去,翻来覆去,都是些莫名其妙的‘六姐登基!六姐天命所归’之类的话语,虽然没人来教,但奇怪,在这样的时候,他们又聪明起来,竟无师自通,在无人通气的情况下,迅速达成了一致,喊的还逐渐齐整了起来。

  到了第二日,京畿竟还有人收到消息之后,赶来凑热闹的,使馆附近已经是水泄不通,都是喊叫着劝进的,这谢六姐民心的牢固,民意的狂热,真让人有些胆寒——民间竟是毫无反对禅让,眷恋皇帝的声音,全都是在催谢六姐登基称帝的。

  而这一日,《国朝旬报》和邸报一起,又发了一期特刊,刊载的都是朝廷各部官员劝进的折子:内阁联署、特科联署、厂卫联署、京营联署、边军联署,还有京畿各地衙门联署……很明显,这是在展示之前吹风期间,谢六姐所得到的各方势力的支持。这禅让的事情,已经在走程序了!

  这一日,使馆附近的劝进人群,数目明显更多也更狂热,也不止茶馆,只要是能聚人讨论的场所,全都充斥了亢奋的议论声,甚至连花街柳巷,那些听柳琴听琵琶,听小曲的地方,如今都是琴住箫绝,越是饱学的花魁,谈到禅让,面上便越是放光。

  甚而还有那等仆人突然袭主,或是子女和父母拌嘴的事情发生。而城门处,和急着入城的人潮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还有许多车马,也是急着出城——很显然,根据内阁茶馆部的推断:这些急着出城的人,无疑都是没有在联署折子上登名的!

  这其中的道理,也是相当浅显的,没有登名,甚至没有收到登名邀请,也就意味着他们本来就是被放弃的一方,他们又如何敢在这样的时候,停留在京城内呢?

  要变天啦!

  这样的认识,固然是早已在一些权贵中形成了共识,但扩散到边军,就又用了小半个月,如今终于彻底蔓延到了民间,让暮色中整座城都为之骚动起来,所有人的眼神,都热切地盯着使馆的方向,等待着谢六姐的表演:这《禅位诏》也下了,《劝进表》也上了,接下来,该轮到你谢六姐出场了吧?

  三辞三让,会怎么辞,怎么让,怎么劝呢?多少年来的老规矩,谢六姐又会不会遵循呢?这悬念,牵挂得众人都是昼夜难安,吃不下睡不好的,恨不得一觉起来,就见到了新皇登基的诏书,自打禅位诏书下达开始,这几日,一大早起来,头不梳脸不洗,先跑出去问报纸的百姓,那是大幅上升,大家早上见面,问的都不是‘吃了吗’,而是‘买到报纸了吗’?

  “发话了!发话了!《买活周报》出特刊了!”

  好在,这买活军的人,素来都是最讲究速度效率的,这不是,各家的《劝进表》,轮流上了之后,也不过就是一日夜的功夫,都没让多等,特刊应声而出,一看就是早有准备,跟着来的!

  “《答复未帝禅让诏书并各方劝进表,接管敏朝领土治权并对未来发展方向的若干表态》——这题目好长,不是!不是!六姐,六姐这是——”

  “快人快语,居然没有辞让,这就算是把朝廷给接下来了?!”

  “倒也是当仁不让!舍我其谁!那——她的登基大典,什么时候办呢?!”

第1151章 京城忧乱

  “鉴于未先生的健康状况, 和本人极其强烈的退休意愿,以及敏朝缺少富有经验的治理者等事实,在双方友好商谈的基础上, 本人谢双瑶以个人名义,宣布暂代敏朝领土治权。在敏朝地方衙门及中央体制的基础上, 兼任敏朝摄政一职。治所暂定为紫禁城办公区……暂代治权,这是什么意思?到底是要登基还是不登基呢?”

  “什么时候立后啊!自古以来,登基后不都是要选秀, 充实后宫的么, 那紫禁城既然重新成了办公区,也就是说, 六姐要入主皇城喽?倒是正大光明, 一看就知道是江山正主。未家气数已尽, 到后来皇帝连宫里都待不下去了, 会有今日, 也是情理之中, 早有预兆了!”

  “怎么, 选秀就选秀,又和你有什么关系了?老陈, 你这都靠三十的人, 难道还能被选入宫么?”

  “哈哈哈……就是, 老陈,你可别蹬鼻子上脸了,平时大家夸你俊, 那是在这巷子里还算是出挑, 你还真喘上了?!”

  “我可没这么说!我是老了, 可这不还有小子呢么, 今年也十二岁了,再过个四五年,我看他差不了——”

  “呸……你这是连孩子的主意都打上了……”

  哪怕是隔了厚厚的棉门帘,茶铺里的欢声笑语,还是依稀传入了那步履匆匆的行人耳中,鲁二摘下棉护耳,有些诧异地挑了挑眉毛,脚步略微迟疑了一下,但还是没有掀帘子进门,而是重新加快了脚步,顺着胡同拐过了两个弯角,转到大街上,左右端详了一番,暗道,“这街面上是冷清太多了!”

  往昔,国公府畔,公侯府邸连绵,胡同里又多是家下人聚居,哪怕是数九寒冬,街上也有不少人走动,都是家里的主子派出来和亲戚联络走动传话的,鲁二没南下之前,对此是最清楚不过的,他就是奔走期间的一份子。如今去南面安身,几年后重回主家,见到这般萧瑟气象,心下哪能没有感慨?

  却也是有些疑惑,等敲门入内,进了张九娘的小院子,便忙问身旁张九娘的侍女道,“一路前来,那茶铺子里倒都是欢声笑语,还没入腊月,就和过了年似的,怎么到大街上,却是如此冷清?咱们隔邻勇毅公府门头都是开的,里头却一个人也没有!难道不怕被旁人溜进去,惹出事端来?”

  “那是昨天都走完了,如今这两条街上,也就只剩下我们雄国公一脉的还没动。”

  那侍女见鲁二不解,便道,“你没读《答劝进表》吗?里头说得清清楚楚的,谁该留用的,都能在上头找到依据,可一个字也没提勋贵,那些公侯不都害怕得紧?陆续早都有出城的了,昨日报纸发了以后,也不知道是谁带头,很多人行囊都没收拾,家人也没全带上,骑着马就出城去了!”

  “也不止是我们城东这块,城北,那些失地宗室住的地头,听说也是哀哭阵阵,很多人连夜逃走的。那报纸上也没提他们的安置,那皇帝都没了,也没人发钱粮养活他们了,有些人怕买活军追究自己的罪责,赶紧跑了,还有些自己上吊的,有些干坐着哭嚎的,有些要闹事的,什么样的人都有!这几日,城里乱得很!”

  鲁二道,“我还真没有看过报纸!这报纸是在京城印的吧,天港都还没得卖呢!或者有,我也没留意!不过,这么一说,少东家猜得也没错就是了!”

  原来他花重金坐了快船,从羊城港一路赶路到京城,却是楚细柳的主意。这一阵子,楚细柳在羊城港也关注着京城的动向,一听说谢六姐回京,而且没有马上回南,又有了禅让的小道消息,便立刻叫鲁二回京来找张九娘,鲁二道,“少东家说,正是国家大变的时候,姑娘论本职还好,不算是漩涡中心的人物,但雄国公府就不一定了。”

  “不论有什么事儿,多我一个人能帮上忙也是好的!若是家里不太好,又或者有了什么变故,咱们还能到羊城港去安身,新柳也是姑娘的家么!”

  此时张九娘已从衙门里回来了,两人正在屋内坐着说话,张九娘的母亲也陪在一边,听了鲁二的话,面上大有欣慰之色,此前的忧虑大减,饶是鲁二不是什么机灵善变之辈,也是看出来了,大喇喇问张九娘道,“姑娘,家里还真不太好了?是老爷子坏事了?”

  张九娘的心情明显也是比较沉重的,闻言挤出一丝笑意,摇头道,“能出什么事儿?我们家倒还好了,虽也是勋贵一流,但老爷子得蒙先帝……嗯,得蒙逊帝看重,在顾命班子里混了个职司,倒还不算是没有结果,至少俸禄是保住了。”

  “只是……听上头的意思,织造局应该是要被裁撤了,家里一两年内,或许也要分家,少许颠簸,也免不了,细柳妹妹也是有心了,难为她想着,没准儿还真是要厚颜叨扰,去羊城港投奔她,暂且安身一段时日呢。”

  鲁二听得一愣一愣的,好些话听不明白,也知道这都是还没看过报纸的关系,正要问呢,听张九娘后一句话,忙道,“怎么说是厚颜呢!姑娘且放心,少东家快人快语,是最豪阔实在的性子,她若没这个心,断不会敦促我北上的,你也知道,我是个粗人,不是她提着,我哪想得了这么多!”

  他久居羊城,有点‘一仆二主’的意思,张九娘和楚细柳和他都存在雇佣关系,这两个见面机会不多的女子合伙做生意,还是一南一北,按说本该有不少微妙之处,令他受夹心气,却也恰好鲁二缺心眼,对这些事情完全无知无觉,反而起到调和作用。张九娘听他这样说,明显也高兴了一点,抿嘴笑了笑,扭头对母亲道,“妈,你可放心了吧,真要分家就分,我们只要钱,别的什么也不要了,分完了就去羊城港,不和他们争!”

  “争什么呢?别人都是害怕自己到了羊城港无法立足,咱们在羊城港现成的也有基业,就过去了也不怕没个饭辙,金尊玉贵不敢想,粗茶淡饭,女儿还是能养活得起,你就只管放宽心吧!”

  张太太听了,也是不由得拭泪道,“唉,也没别的路走,实在不行,只能如此了。眼睛只管往下头瞧瞧吧,怎么说也比亲戚们好些了,你舅舅家里,我都不敢问,也帮不了,都没法提!”

  张九娘不接母亲这个话茬,转过头来,见鲁二实在是听得云里雾里,知道他是对《答劝进表》一无所知,便从桌上取过报纸,递给鲁二,一边让他看,一边道,“这表里的套话,可以不听了,和我们相干的就是‘未来发展方向’,也就是大政篇的那几段。这也是几家欢乐几家愁吧,只是我们家的亲戚,全都是勋贵,自然要愁云惨雾一些了。也有额手称庆,大为振奋的,那都是得了好处,这会儿恨不得马上就是第二年呢!”

  鲁二听她这样一说,忙从小标题上,找到‘发展方向’篇,认真看了起来,看了看,又倒回去看前面的,扬眉道,“啊,这,北方这还不算是买活军地域么?但六姐也不登基,而是摄政,这是什么意思?我刚在外头听着,都说到——”

  选秀、男后什么的,毕竟不雅,不便和女主子谈论,他把话咬住了。张九娘却也明白了他的意思,摆手道,“没有的事,民间乱传而已。自然不会登基的,也不是内阁,而是生造了摄政这个职位——至于说为何如此,你想想就知道了,如果不是摄政,而是直接纳入买地的规制,那各地衙门怎么说?全都就地转入买活军的编制,做起买地的县令来?那他们的升迁调任呢?怎么解决?”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616页  当前第551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551/616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买活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