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大人必不可能活下来,他们这些人,还不知道会是个什么下场。
发过天花疫死了那么多人的县城,以上头老爷们往日作为,封城才是最有可能的,无人知道他们的困境,不会有什么赈灾的粮食和药材,即便熬过了疫病,也会被困死在城中。
这不是他们的妄想,而是真有可能切实发生的事。
如果不是天女娘娘,他们不会知道天花疫苗是可以预防的,大夫们潜心研究牛痘,一开始在已经患病的病人身上试,后来发现天女娘娘说“预防”不说“防治”是有原因的,牛痘没办法治愈已经感染天花疫的人。
但是还好,他们的隔离法卓有成效,大量大夫来到河源县后,人手更充足,熬制的药材虽然没办法治愈天花,但可以缓解症状,增加了病人扛过疫病的机会。
之后他们在未感染的身上试,有人成功了,也有人失败了,后来又发生意外,这项研究没能继续下去,大夫们却各有心得。
到了山谷内,生活环境虽然没以往好,但山里采药更方便,趁着天气还没有彻底冷下去,收集了许多药草回来炮制。
他们对天幕内容最热衷的,是薛皎去医院复查,和薛珍去防疫中心打针,医护人员、经过的路人的只言片语都能给他们提示,激发他们的灵感。
其实有些技巧,是口口相传或者经验总结,比如外伤消毒,大夫们都知道,不能让伤口沾染污物。
但他们所谓的“污物”是肉眼可见的东西,并不知道还有所谓的“细菌病毒”,清水冲洗伤口是远远不够的。
碘伏他们不知道是什么,这是“酒精”可以顾名思义,有人从天女娘娘父亲的笑言中得知,有嗜酒者因家人不许其喝酒,偷偷将家中酒精兑水饮用,结果酒精中毒进了医院。
方春霖很支持大夫们搞医学研究,正是经过了两次天花,又看到天幕中发达的医疗体系,越发知道医生和医学发展的重要性。
他们没办法跟天幕比,但努力向其看齐还是做得到的。
他也叮嘱过百姓们,在天幕上看到跟“医学”“医治病人”有关的知识,要记下来告诉大夫们,毕竟大夫们不能时时盯着天幕,有错漏很正常。
这条信息就是百姓告知大夫们的,他们讨论过后得出结论,酒精很可能是高浓度的酒,否则那嗜酒者不会将其兑水饮用,以及酒精属外用,不可内服。
高浓度酒怎么得来,原本还在研究,天女娘娘的同学闲聊,提及曾经化学课上的“蒸馏”,大夫们恍然大悟又扼腕叹息。
他们已经知道了,天人的学生会有一个什么“文理分科”,天女娘娘学的文,可他们医学知识,恐怕在那个理里头,文科只能从天女娘娘浩瀚的试卷中摘得只言片语。
这要怎么办?
有人叹息道:“只能等小天女长大了,小天女或许会选理科吧。”
天人高中才分文理科,算算年纪,大夫们眼前一黑,尤其是年岁大的那些,怀疑自己可能活不到那个时候。
总之,“酒精”算是被河源谷的大夫们搞了出来,酒水还是从河源县带来的,酿酒要用粮食,山谷中虽然还有些存粮,但也不充裕,不可能拿来酿酒,酒水属于贵重物品,很值钱的。
方春霖自己都不喝,其他人更不好意思要酒喝,谷中所有的酒都贡献给大夫们制酒精,浓度多少尚不清楚,但总归是弄出来了。
大夫们给外出狩猎不小心受伤的谷民治疗,试过酒精,确实好用,以前治疗外伤都要叮嘱一句,不起热病就好,因为如果伤口太大污物太多,哪怕伤处包扎好了,还是很有可能烧起来,外伤一旦发烧,就有死亡的风险。
但这些用过酒精的病人,不知是巧合还是怎的,没有一个发烧,哪怕是因为人数还少,但已经可见酒精的效用。
就是用起来太疼,酒水少,酒精更少,不能淋洗,只能慢慢擦过伤处,谷内最勇猛的汉子也被疼得红了眼眶,拳头紧握牙齿紧咬,身旁的人七手八脚上去把他摁住,生怕他耐不住疼,给大夫一拳。
疼归疼,效果也是真好,大夫们把各自手里的酒精看得很重,一般的小伤都不肯给用。
只此一项,大夫们已经对天幕更加信服,继续跟着天幕学。
薛皎头一回去复查,遇到连环车祸,当时的抢救可给大夫们提供了太多想法,这次天幕第二次用户等级升级考试,出现录屏卡,许多大夫都懊恼,为何这录屏卡不能早些出现,或者要是能录以前的视频也好,这样就可以把天人的医生抢救那一段录下来反复研究。
可惜过去了就是过去了,他们只能互相讨论,反复咀嚼记忆中学到的知识。
输血、急救、甚至开腹,各种医学研究依次展开。
人大量失血原本已经没救了,但可以尝试把别人的血抽出来给失血者,或许还有救。
输血的工具当然是没有的,古人尽力发挥想象,金属针头没有,但是可以用坚硬的内部中空的草茎,或者精细打磨掏空内部的木针头。
听起来很不合理,那么细的针,如果用木头,如何掏空?但谷中的匠人就是有这个耐心和手艺,老人甚至眼神都不太好了,凭着手感,以前能雕桃核,现在也能给大夫们制木针。
没有输血胶管,用晒干掏空的细藤,用洗净甚至泡过酒精的羊肠,用他们能想到的一切道具。
这些都有了还不够,输血要测血型,同血型才能输血,这也是谷民们告诉大夫们的,说天女娘娘的母亲看什么“狗血剧”时,跟小天女讲过,说电视上拍的是错的,虽然同血型才能输血,但直系亲属不可以。
于是大夫们知道了,原来人的血也不一样,有不同的类型,天人能测血型,相同血型的人才能输血。
原来滴血认亲是不靠谱的,但父母的血型确实会影响孩子。
他们不能测血型,所以如果遇到失血过多的病人要输血,最好是能让他的直系亲属作供血者。
天女娘娘的母亲所说的,直系亲属不可以,是因为有可能引发一种病症,死亡率极高。
但他们给人输血,本就是为了死马当活马医,治疗必死之人。
会不会得天女娘娘母亲所说的这种病,已经不是他们应该考虑的,只能再赌一次。
输血实验大夫们只做过一回,这种要等病人,不是说他们想做了就拉个人过来给他放血。
积攒过冬食物的时候,谷中安排的狩猎队遇见了同样为过冬做准备的熊,狭路相逢,有一人重伤,被带回谷内时血把背他回来的人衣服都浸透了,有气出没气进。
幸好大夫们提前准备了工具,这时候只能试一试了,伤者有妻有儿,妻儿皆愿作供血者。
大儿年十四,伤者妻子坚持要抽她的血,大夫们好一番解释,告诉她虽然她是亲属,但并不是直系亲属,成了婚也没有血缘关系。
最后还是抽了他儿子的血,一个人不够,又劝服伤者恐惧抽血抽死的老父亲,也供了血。
谷中的所有大夫们都在场,施尽手段治疗此人。
包扎伤口的,针灸止血的,还有熬补气养元药的,以及专门负责输血的大夫们,不知道是运气好,还是伤者本身体质好,这人竟然活下来了。
虽然之后躺了很久,一直体弱,也没法再干狩猎队的活,但人确实活下来了。
他那个作为供血者的老父和长子,大夫们也一直在关注,除了刚抽完血的时候气色有些差,其他没什么不适,大夫们给他们熬制了补气血的药,喝过几剂之后,又活蹦乱跳了。
这次成功很是激励了大夫们,他们越发敢想敢干,有大夫拿针针灸,就有大夫开始拿针给人缝伤口,伤者一边扎针一边扎针,多看一眼都觉得害怕。
如果在山谷外面,他们敢这么干,等不到患者病好伤好,他们这些大夫得先不好了。
听天女娘娘同其姐讨论生产,才知道天人的妇人生产,竟然还有剖腹取子的。
以前倒是有听过类似的传闻,母亲已经死了,胎儿可能还活着,剖开母体取出孩子。
但这种把人剖开,就没想着再缝回去,生产的妇人是必死,或者已死。
大夫们走南闯北见多识广,虽不是当稳婆的,也隐隐听过一些传闻,有些家里妇人生孩子,生不下来,怕孩子憋死在腹中,如果一定要孩子,会从下体剖开产妇,将孩子取出来,所谓的“保小”。
这般施为,产妇必死,孩子也不一定能活,但总归是有可能的。
天人的稳婆,不,应该叫产科医生,则是完全不同的思路,他们的剖腹产是从腹部开口,天女娘娘的姐姐说过,肚子上会留下刀口,不好看。
甚至天人的许多孕妇会主动要求剖腹产,有的是因为胎儿过大,不好自然生产,也有的畏惧生产疼痛,希望在麻药下完成剖腹手术。
对了,麻药,天人的手术都是在麻药下进行,这是合理的,病人疼痛太过影响医治,他们也有麻沸散,可能效果没有天人的好,于是又有对药学感兴趣的大夫,在酒精之后,又去研究如何精进麻沸散。
总之,天人的剖腹产手术肯定死亡风险比较小,最起码不至于剖完,产妇就没活路了。
如果此法可行,可活天下万万产妇的性命,那些胎儿过大生不下来的,还有已经胎死腹中继而影响产妇的,都能通过剖腹产将孩子取出来。
但丰朝跟天人国家又不同,男女大防是一座大山,谷中大夫数量不少,但没有女医,民间有数量极少的女医,从不张扬,开医馆的更少,即便开了也在隐蔽之处,只接待女客。
河源县是个小县城,没有女医,外来的大夫更不可能有,女医不会也不能像这些人一样走南闯北,走不出去多远就会遇到山匪路霸。
但剖腹产这种事,稳婆都不够,非得医生来,因为涉及到麻醉、开刀、止血、缝合等等,稳婆唯一可能比大夫们擅长的,大概就是缝合了。
能千里迢迢奔赴疫区的大夫,不管医术如何,医德是绝无问题的。
眼前有活人妙法,但要突破男女大防,学不学?怎可能不学。
什么男女大防,哪有人命重要,在大夫眼中,人命应该大过天。
谷民许多都是阖家搬来的,有夫有妻,自然也会有孕妇。
当然,也不是随便哪个产妇都拉来剖了,在先行阶段,都是等病人,那种已经没有活路的病人,才有可能同意让他们用新法施救,因为都是死马当活马医。
一开始听大夫们提及剖腹产,谷民、孕妇以及孕妇的家人都是不敢相信,恐惧害怕,排斥不理解,但从防治天花开始,到一同逃命离开县城,定居山谷的过程中也有赖众位大夫,谷民和大夫们建立了较为深厚的信任关系。
他们相信,大夫是为了救人,而且也不是说孕妇都要这一遭,如果真遇到大夫们说的那种情况,有让妻儿活下来的可能,难道要放弃吗?
他们向死而生,经历过多番磨难,求生欲都很旺盛,也因为种种遭遇滋生了一些反叛精神。
在思量过后,孕妇和其家人虽然还是别扭,但都接受了大夫们的提议,生不下来,愿意一试。
不过因为之前在发天花疫,这种情况有心情造小孩的夫妻不多,孕妇免疫力差,天花疫中活下来也比较艰难,谷中孕妇并不多,大夫们等到冬日安稳下来,生产的两个孕妇都是顺产。
这也是好事,他们努力磨练技术,手指间夹着细薄的刀,没事磨一磨,看见什么光滑的皮子都想剖开,捻针也再不是女子们的事,经常看见胡须泛白的老大夫眯着眼睛捏着针来回比划。
也有一些大夫开始收药童,一开始叫药童,通过了考验就叫徒弟,与以往不同的是,大夫们开始收女徒弟。
反正都已经成谷民了,也出不去了,往后如何不好说,孩子能多学一门手艺总归是好的,父母长辈也就没那么排斥家中女儿学医。
少女们跟着小天幕学习,刻苦勤奋,已经会写一些常用字,而且能被大夫打破性别偏见破格选中,都是聪慧之人,有其长处,学习时表现的比同期的男药童还好。
这些大夫们为了方便医学研究,聚居在一处,共患难且共同合作过数回,彼此之间关系愈发亲密,也不再拘泥于各派医术不可外传,反而多有讨论和交换。
横竖他们都出不了山谷,在谷中讲一下没什么,祖师爷不会怪罪的。
大夫们住在一处,药童当然也经常在一处学,都要从基础的开始学,后来大夫们发现,天人的方法就很好,这些基础知识一个个讲太麻烦,不如干脆将所有大夫的徒弟聚在一处,然后大夫们轮换去讲。
这样既可以省了他们的时间,药童之间互有比拼,也可互相学习,学习劲头更足,学习效果也更好。
至于男女药童共处一学堂……他们都收女徒了,还在乎这个。
这些大夫们也根据自身擅长和喜好,分别开始研究不同的天人医术,当然不是完全摒弃原本所学,天幕上展现的那零星半点,不足以支撑他们放弃之前治病救人的方法。
准确的讲,是吸收化用,学习天人的医术,然后本土化。
一些对外科手术很感兴趣的大夫,等不到剖腹产,只能剖别的。
谁家要杀鸡,别杀,等大夫来剖。
狩猎队猎了鹿,别剖,等大夫来。
谷民养的猪,也得等大夫们来剖,顺便提一句,猪仔是抓的野猪仔,骟猪也是大夫们下的刀。
各种动物都剖过了,最想剖的还是人,毕竟动物跟人,到底不一样,内部结构的区别如何,也不好说,非得亲手剖一下才知道。
可哪来的人给他们剖呢,活人是肯定不行的,死人……风俗是讲究死者为大,不留全尸是极残酷的手段,之前为了防疫,将病死的人尸体烧掉,已经让他们的亲人非常痛苦。
解剖……
最后,有个老大夫感叹,若他死了,就将他剖了吧。
其他大夫们纷纷安慰,并表示感谢,且在日后暗搓搓的讨好老大夫,希望他能留下遗嘱,让自己主刀。
老大夫:……
一个大夫显然不够分,其他大夫们在发生过数轮争吵后,纷纷表示自己死了也不是不能剖,关系好的,相互之间交换了尸体解剖权和主刀权。
药童们:……
我们也、也要剖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