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开始,天成帝很感激她,这是他生母,如果没有母后,他真不知该怎么办。
但皇位上坐久了,他的野心和自尊心开始膨胀,他觉得太后是趁他年少不知事,伺机夺权,把控朝政,把他当成个傀儡皇帝。
那段时日太后的名声极差,奏请太后还朝于圣上的折子如雪花般飞进勤政殿,一些御史闻风而动,就差指着太后的鼻子骂她牝鸡司晨。
不久后,天成帝大婚,立太傅之女为皇后,太后还政于帝,自此吃斋念佛,不问政事。
如今天成帝登基已十余年,不管是朝野上下,还是宫中内外,都认为他已坐稳帝位。
谁曾想,一朝天幕出现,瞬间暴露出天成帝虚弱的内里。
此刻,不知是天成帝搀扶着老母亲,还是太后扶着心神失守,狼狈不堪的儿子。
他们互相搀扶着坐下,太后正要说什么,忽然看见书案上的圣旨。
笔触散乱的圣旨没几个字,太后扫过一眼便看清楚了,她勃然色变:“皇帝,你这是什么意思?”
天成帝顺着她的视线看过去,面色一阵扭曲,咬牙恨声道:“都怪那该死的天幕!朕拿天幕没办法,还管不了那些贱民吗?”
太后眼神无比失望,却又无可奈何。
她能怎么办呢?就这一个儿子,但凡有别的选择……
当初她不参与帝位之争,是不想当太后吗?怎么可能,后宫女子或许不敢奢望皇后之位,但谁会不想当太后呢?
可她太清楚自己的儿子是什么样,推这样的儿子去跟他能干的兄弟们斗,他们母子两个只有一个下场,死路一条。
没想到无心插柳柳成荫,她熄了推儿子夺位的念头,反而避开了争端,捡了个大漏。
这些年国家还算安稳,国库也有富余,天成帝当个守成之君,倒也不算太差。
可是,天幕出现。
太后闭了闭眼,叹息道:“皇帝,这圣旨不能下。”
天成帝不解:“为何?”
知道自己亲儿子什么样,太后掰碎了跟他讲:“那天幕就在头顶,不管是谁,哪怕是瞎子聋子,抬头即可看,你下旨不许百姓们看天幕,还能不让他们抬头,不让他们睁眼,堵住他们的耳朵吗?”
不待天成帝放狠话,太后继续道:“做不到的圣旨,就是个笑话,你想威严扫地吗?”
天成帝像被迎面泼了一瓢冷水,终于清醒了。
但他却更加愤怒,这也不行,那也不行,他这个皇帝,岂不是像个笑话。
太后眼底的失望之色更浓,没想到当了十几年的皇帝,还是这个样。
他是皇帝,已经无人可以掣肘,哪怕她是他生母,若天成帝一意孤行,她也没有任何办法。
“若非要下旨……”太后又叹了口气:“便以影响国朝秩序为由,禁止百姓聚众观看天幕吧!”
天成帝只是无能狂怒,他圣旨都写好了,气也没撒出去,就这么算了岂不是很丢脸。
现在有了台阶,冷静下来找回的残存理智也告诉他,太后才是对的。
于是他就顺着台阶下了,“此事,便听母后的吧!”
天成帝重新拟了一份圣旨,用上印,心理上觉得舒服了一点。
恰此时,侍卫来报,齐王已押到。
“让他滚进来!”天成帝怒吼。
太后在一旁端坐不动,垂着眼面无表情。
梁桓被两名御前侍卫押进殿中,他的状态比天成帝好不到哪去,一样形容狼狈。
天成帝看见他那张棺材脸,就气不打一处来,随手抄起书案上的砚台,朝着梁桓砸过去。
梁桓不闪不避,沉甸甸的砚台砸在他额角,他闭上眼,墨汁混着血,洒了一脸。
天成帝还不解气,冲过去又踹了他两脚,“造反是吧?你想造反是吧,朕诛你九族!”
“皇帝!”太后厉声喝止。
天成帝冷笑点头:“对,朕不能诛你九族,你一个齐王府,朕还杀不干净吗?!”
“陛下恕罪。”梁桓垂首请罪,血墨从他下巴上不停低落,很快在面前积成一小摊。
额角的刺痛比起大脑的抽痛和心脏的绞痛,不值一提。
他的好母亲和好妹妹,真是给了他一个大惊喜!
这么重要的事,竟然瞒得丝毫不漏,明知道娇娇写的那些诗是要命的东西,以为一把火烧了就结束了。
若是她们再狠一些,干脆把娇娇给杀了,这事才叫真正的神不知鬼不觉。
偏偏她们又畏惧他追责,把娇娇逼到绝路,又留她一条命,还瞒着他,没有一步走对了。
这叫什么?又蠢又毒!
梁柔反咬他一口,他都没那么生气了。
跟这种蠢货生气都嫌浪费。
梁桓甚至不敢想,若不是娇娇生病了,若不是有贞儿在……
她薛皎要是活不了了,豁出去能把整个齐王府一起带走。
当时梁桓便觉出不妙,天成帝不算个明主,志大才疏,冲动易怒,身居高位之人冲动之举,带来的危害不可估量。
梁桓当机立断,派人去慈安宫请太后,他怕天成帝脑子一热,直接把他给杀了,届时任他有百般筹谋,也无力回天。
“恕罪,恕你个头!”
天成帝一肚子火没处发,连下个圣旨都不自由,现在终于有了出气筒,顾不得身份,自己上手把梁桓打了一顿。
梁桓自然是不敢还手,他额头被砸破了,血淌了满脸满身,又被天成帝暴打一顿。
最后天成帝停下来,是因为他没力气了,手痛。
梁桓撑着浑身受伤的身体跪直,挺直脊背,痛声道:“陛下,臣自知有罪,但臣对陛下的忠心,日月可鉴,绝无不臣之心。”
天成帝还想再骂,梁桓抢在他前面,生怕后面的话没机会说了。
“不管陛下信不信,此事臣确不知情,臣自知罪孽深重,愿自请戍边,为我大丰荡平边寇,边寇不灭,臣势不回朝!”
天成帝骂人的话到了嘴边,又被梁桓这一番慷慨陈词给堵了回去。
丰朝边境并不安稳,西北、东北有戎、胡、羌等数个游牧民族侵扰边境,南方有诸多土著部族,时而向大丰称臣,时而又举旗造反,掠夺边民,反复无常。
天成帝不愿意打仗,一打仗国库的银子就哗哗往下掉,那可是他的银子!
但他也没有蠢到家,知道放任这些敌寇不管,丰朝迟早得乱,因此勉勉强强应付着,边军催得急了,损耗太多了,才拨点儿银子,让他们撑着。
现在梁桓竟然主动要求戍边,这……
天成帝试探着道:“国库可没银子给你糟蹋。”
梁桓苦笑一声:“陛下说笑了,臣罪孽深重,如何敢再让陛下费心,齐王府小有积蓄,原本便该献于陛下,以赎罪孽,然陛下高洁,定看不上这些阿赌物,臣只能将家产充作军费,以犒边军。”
天成帝一噎,谁还会嫌钱多?但高帽子已经带上了,他总不好跟梁桓说,朕就是看上了你齐王府的家产。
换个思路想一想,即便他杀了梁桓,夺了齐王王爵,齐王府的产业有一部分要归于宗室,他占不到便宜。
而边军原本是要他花钱养着的,现在梁桓愿意出这笔钱,等于他省下了这笔钱,倒也不亏。
况且,天女娘娘也在天幕上说了,梁桓当时不在家,如果梁桓死咬着不松口说不知道,不知者不罪,他要想把齐王府屠个干净,难免于名声有碍,毕竟梁桓是他堂弟。
如果只杀梁桓……齐王府好像还有个孩子,是梁楷的儿子,梁桓死了,齐王府就落到那小子身上。
更亏了。
权衡利弊,好像只有梁桓这个提议,对他最有利。
梁桓知道天成帝已经意动,他不惜用整个齐王府的家产做饵,不过是为了断尾求生罢了,只要活着,就还有机会。
如果死抱着家财不愿意松手,那就真的要去死了。
人死了,就真的什么都没了。
梁桓太了解天成帝,也够狠得下心,天成帝最终被说动了。
当然,他是不可能给梁桓派兵的,梁桓不是有府卫嘛,几百人是有的吧。
要是梁桓倒霉死了,那也不关他的事,是梁桓自请戍边的。
“齐王有此为国效力之心,朕定不能辜负。”
他返身回书案后,太监奉上空白的圣旨,重新捧来砚台磨墨。
“慢着。”天成帝正要落笔,却被叫停。
“母后可有异议?”
太后深深地看了梁桓一眼,他脸上全是血墨,将他面上的神情遮挡得一丝不露,唯有那双眼睛,冷静坚定。
她再次重重叹了口气,若她儿子是梁桓,倒也不错,可惜……
“北方不合适。”太后对她的傻儿子说:“北方苦寒,齐王自幼长在尚京锦绣之中,如何熬得住……”
“母后——”
太后一个眼神制止了天成帝后面的话,微微一笑:“哀家看,这东南之地倒是不错,这两年那几个土族倒也安分,文华此去,可先行安顿。”
天成帝还是不太甘心,对啊,东南之地这几年尚算太平,让梁桓去做什么,享福吗?
北方才是需要人手军资的时候,但他也知道,在他和梁桓之间,母后肯定是站在他这边。
天成帝臭着脸,笔锋一转,把梁桓的发配地从北方改成了东南。
梁桓接过圣旨,立刻请辞,说要回去变卖家产,尽快赶往东南为陛下效力。
天成帝懒得看他,挥挥手让他滚蛋。
梁桓一走,天成帝立刻凑到太后身旁追问:“母后,为何不让梁桓去北边?”
太后掀起眼皮子,冷冷看他一眼:“你就不怕,他投了胡部,或是干脆放戎羌入关吗?”
天成帝悚然一惊,背后沁出一层冷汗,梁桓可是能带兵的,对尚京也了如指掌。
他下意识往殿外看去,急道:“那更不能放他去南边啊,本来那些土族就爱造反搞事……”
太后深吸一口气:“南边有瘴气,尚京派去的官员水土不服病死多少?那些土族,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但都极度排外……”
后面的话不用再说了,再说太后这口气就接不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