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杏道:“沈姑娘简单说了几句,称此物为‘压缩馍馍’,顾名思义,就是将干粮馍馍压缩了起来,这么小小一块,相当于三个大馒头的量呢。”
“什么?三个馒头?”林老太太震惊不已,“这如何看也不像啊!”
春杏继续解释,“应当是指吃饱的程度,奴婢也不懂,沈姑娘请求见大人一面,奉上此物的方子。”
这回轮到林大人意外了,“奉上方子?”
得知压缩馍馍能当三个大馒头之后,林大人就明白了此物的意义,行军打仗,粮草先行,历来这粮草问题都是重中之重,就算量够了,存放也是个问题,打仗激烈的时候,做饭更是难上加难。
若人人都能随身带些压缩馍馍,一定能解决很大的问题。看沈云萱一下子拿出这么多压缩馍馍,成本应当不高,那说不定还能起到节约粮草的作用。
这真的是大事啊!
林大人立即起身,“沈姑娘人在何处?速速请来!”
林老太太道:“就请到我这来吧,连她爹娘一起,我还没见过这一家子,听说那两夫妻很是老实本分,沈姑娘又似乎十分聪颖,我好奇得紧。”
林大人知道林老太太这是帮他避嫌,此时还不一定能不能成,对方是个姑娘,与他在书房独出一室不合适,若对方有什么歪心思,传出什么,他就要负责任了。
林大人给林老太太奉了茶,等人的时候便问起这一家的事,知道他们人品性格都不错,心里也有了个底。
沈云萱带着爹娘来到花厅,大大方方地向林大人和林老太太行礼问安。沈福和王杏花紧张不已,连忙跟着沈云萱的动作去做,生怕弄错了连累女儿。
林大人见状笑道:“不必紧张,又不是在衙门上,我们只寻常聊聊天罢了,快坐。”
他又对沈云萱赞道:“沈姑娘蕙质兰心,竟能想到将山间野果制成蜜饯,一般人都觉得糖金贵,不会拿来同野果一起用。”
沈云萱闻言一笑,这是点明“糖渍养颜果”的食材价格低廉,她却卖了高价的事呢。商场上这叫浅浅的下马威,是试图掌握谈判节奏的。沈云萱便知道林大人对她的压缩馍馍动心了。
沈云萱道:“谢大人夸奖,民女认为万事万物都有其价值,只是有些被人们发现,有些尚未被发现。正如一些山间野草,若加入合适的药方,就能大大提升药效。野草廉价,药方却千金难换,而有了这药方,又让野草发挥了最好的价值。”
林大人看着沈云萱,这才真正地认同了母亲的话,这姑娘确实聪颖。不但没被他的话打乱节奏,还借由野果野草表明即使她出身很低,也一样有其价值,只要给她合适的机会,她就能发挥最大的价值。
同时也表明了方子的重要性,一语双关,提醒他此次她是来献方子的。他们不必打这个机锋,因为她完全是善意的,而自己这边根本不吃亏。
林老太太适时打了个圆场,“说起来我们也是有缘,沈姑娘解决了我的大难题。之前没胃口,吃不好也睡不好,真是日日难熬。有了沈姑娘秘制的果子,这些烦恼都解决了,气色也好了许多。”
沈云萱顺势道:“老夫人,不瞒您说,民女同之前的亲人矛盾颇多,与爹娘一起过继之后,急需一个安身立命的本事,让日子好过些,告诉自己和爹娘这条路没选错。
老夫人多次买下民女的果子,犹如一剂救命良药,让民女对这条路信心倍增,连民女的爹娘都有底气了。”
沈福和白杏花立即点头,沈福道:“没错,老夫人、大人,多谢你们照顾草民的生意,草民如今睡觉都睡安稳了,知道卖吃食这条路是能好好走下去的。”
沈云萱继续道:“民女十分珍惜与老夫人的缘分,今次冒昧拜访,提前为老夫人准备了一些小吃做谢礼,是民女的一点心意。”
“哦?沈姑娘有心了,我啊还真是就喜欢吃食。”林老太太笑弯了眼,这姑娘上道!给梯子就下,给话头就接,提前准备了谢礼还知道不适合准备金贵之物,准备的是新奇的小吃,恰到好处,太有分寸了。
沈云萱将背篓里几样东西拿出来,春杏带着人退下,很快就将东西装在林家的碗碟中呈了上来。这是已经下去请大厨和府医验过了,还摆了盘让人更有食欲。
林老太太先尝了一口糕点,是花生核桃酥,很香很脆,还有淡淡的奶味,不是特别甜,却正符合她老年人的口味。林老太太连吃了几块,林大人都忍不住吃了两块。
还有糖炒栗子,栗子个个开口,有种香甜气,很好剥开不费力,味道也是一绝
!林老太太惊讶道:“你这栗子比京城的都好,还有那花生核桃酥,比咱们城东点心铺子的也好吃。这都是你自己琢磨出来的?”
沈云萱点头,“民女自幼喜欢吃食,最喜欢听别人聊各地美食,偶尔有机会看到书,也喜欢看关于吃食的。可能琢磨得多了,结合平日里做菜的经验,就冒出许多想法。如今可以自主,便一样样做出来试试,老夫人喜欢吗?”
“喜欢!如此美味,如何能不喜欢?”林老太太又端起一盅奶,尝了一口,睁大了眼,“这是酸奶?可又和酸奶不太一样,酸酸甜甜,更、更滑?口感更佳。
三年前我在京城买酸奶吃,都是时好时坏,有的很难吃,就算好吃的也没有你这个这么好。沈姑娘,你这是天赋异禀啊!”
沈云萱谦虚道:“民女只是瞎琢磨愿意多尝试罢了,许多东西都是原本就有的,民女根据自己喜欢的口味改动了一些。老夫人喜欢的话,民女日后常做了给您送来,做出新吃食也第一个送来给老夫人尝尝。”
“好,好!那我可等着了。没想到我老了老了还有这福气,果然咱们娘俩有缘!”林老夫人笑眯了眼,真心喜欢上沈云萱了,这么好的姑娘谁会不喜欢啊?那老沈家的人真是眼瞎!
林大人见沈云萱几句话就把老母亲哄得如此高兴,脸上也露出了笑来,主动说起正事,“沈姑娘胆大心细,小小年纪就有如此本事,未来不可限量啊。想必这压缩馍馍也是沈姑娘琢磨出来的,‘压缩’二字实在是妙,这样小小一块馍馍便能抵三个大馒头,太妙了!
沈姑娘是如何想到试做此物的?一开始就想着献给军区?”
沈云萱正色道:“大人,民女一家能跳出火坑,完全靠同村一位吴奶奶倾力相助。民女一直想回报吴奶奶,奈何吴奶奶没什么需要的。唯有一点,她的孙子从军,多年未归,前阵子还传回一些不好的消息,令吴奶奶十分难过。
民女只会捣鼓吃食,帮不上什么忙,又想为将士们尽一点心意,便琢磨出这么一个压缩馍馍。民女想,若是吴大哥失踪时,身上有几块压缩馍馍,必然就没有饿死的担忧,那活下来的希望就会多一分。
其他将士也是,落难时有干粮傍身,至少有底气一些。
同时,民女也有个奢望,希望献出这方子,若对将士们有用的话,能积累一些功德,保佑吴大哥平安归来,以报答吴奶奶相救之恩。”
林大人闻言也正色起来,甚至内心生出升起一丝敬意。他们之前还怀疑过小姑娘是不是妄图攀附他,如今看来,小姑娘格局广大、坦坦荡荡,来找他不过是因为此事必须由官员上报才能送达军区。
至此已经没什么好问的了,东西若是合用,是一定要立即上报的。边关战争不停,早一日解决粮草问题,便能早一日提高胜利的机会。
林大人叫来大厨,开始询问制作过程,以及使用方法,注意事项等等。沈云萱拿出个薄薄的册子,她早就将这些写清楚了,还细细为他们讲解了一遍。
林大人看到她的字,又是惊叹不已。
字体娟秀,十分工整漂亮,又有一种淡然洒脱、行云流水之感。都说字如其人,看得出沈云萱是个胸怀宽广之人,对世间万物都能淡然待之。
其实从刚刚沈云萱的言语中也能听出来,她将沈家视为火坑,将过继视为救命,毫不避讳对血脉亲人的不满。这对于一个小姑娘来说,是很离经叛道的,很容易被人批判。
但听闻沈云萱在村子里教孩子们读书识字,如今又愿意无偿献出压缩馍馍的方子,如此看来,沈云萱是非分明,那定是沈家人实在太过分,才导致沈云萱宁愿过继也要逃离。
如今关键的是压缩馍馍,林大人不再多想其他,仔细了解了所有想知道的事,当天便写了奏折连同沈云萱那册子一同送往京城。
别人只知道他是一个七品芝麻官,实则他是京城林丞相的亲侄子。因父亲早逝,他又颇有天分,林丞相便将他当亲儿子一样带在身边教导。
来这里做县令也只是想磨炼他罢了,这层关系只有京城一些人知晓,对外是保密的,他从未提过。如今有这压缩馍馍,定能为他的政绩再添一笔,回去能向林丞相交代了。
这头沈云萱和爹娘拿着今日卖糖渍养颜果的几两银子,添置了许多东西才回家。吴老太问起经过,听闻沈云萱是为了孙儿平安才冒险去见林大人,感动得拉住沈云萱不放,还有些后怕,“丫头以后别再冒险了,这是林大人和林老太太人好,要是遇见那心眼儿坏的,指不定要害了你再抢你的功劳。”
王杏花也害怕道:“幸亏林老太太人随和,也喜欢喜欢那几样小吃,换成别人,说不定会嫌弃我们只送了一点小吃。李家人不就挺吓人的?”
沈云萱笑道:“别怕,我心里有数,以前我就听人夸过林大人人品好,说林老夫人慈善,没事的。”她反握住吴老太的手,“奶奶,我们日日为吴大哥祈福,希望功德多一些,能够保佑他。老天看在我们诚心的份上,兴许会实现我们的愿望。”
吴老太泪水涟涟,不住地点头,“好,好,我们为他祈福!”
沈云萱是真的有这个想法,在“道长沈云萱”那个世界,行善积德就能给人带来好运。她没有把握镖局的人会救下吴枫,行善积德也算是对上天的祈求吧。
吴老太是她两辈子对她善意最大的人,不求回报,真心拿她当自家人,她希望吴老太能等到孙子归来,没有人比她更明白丧亲之痛有多痛了。
当然,她选择这么做也是因为有把握。外界不知道林大人的身份,她却知道。上辈子她用自己的方式劝李耀升读书,同李耀升讲了许多民间疾苦,捧着李耀升期盼他能做些为百姓好的事。
她当初只是为了完成李老太太硬加给她的任务,但大概是用对了方法,李耀升很吃她这套,当真对管理民生起了兴趣,学了许多东西。后来有机会见到林大人时,还得到了林大人的赏识。
所以李家才会动了捐官的心思,并且在林大人任满升官之后,得了林大人的提拔,做了这里的县令。
之后许多年与其说李耀升将这里管理得很好,不如说林大人偶尔给的建议好。李耀升让这个县稳定发展,也算给林大人增光,外界都说林大人治理有方,管过的县城十几年都不会走下坡路,这里成了林大人的作品之一。
林大人对李耀升有知遇之恩,所以沈云萱不但知道林大人的身份,还知道林大人一家的喜好,过年过节往京城送礼的时候,都会斟酌再斟酌。
后来她随儿子去京城做官的时候,还拜访过林大人呢,对他们的人品喜好真的是烂熟于心,对于接触林家人也很有把握。
如今方子献上去了,沈云萱也不用再做什么,等消息就行了。沈福和白杏花如今卖东西越来越娴熟,沈云萱便每日多做一些,然后上午教孩子们读书算账,下午琢磨各种吃食,时不时去山里采摘些东西,偶尔打个小猎物。
他们家的后院已经养了六只野兔、十几只家鸡、一头产奶的羊和一只小羊崽,每天很是热闹。
吴老太每天会把后院打扫得干干净净,然后就坐在房檐下缝新被子、做新衣服,打算等到过年的时候,全家都换成新的,暖暖和和地过大年。累了她就去躺椅上躺一躺,有时候沈云萱在旁边荡秋千,一老一少天南海北地闲聊,悠哉的很。
乡亲们偶尔路过,瞧见这岁月静好的一幕,纷纷感叹沈云萱真是嫁对了,虽然男人生死不明,但和吴老太相处得真好啊。这日子谁能说苦呢?远远瞧着都觉得舒坦。
这让大家对沈云莲能去李家的羡慕少了许多,说是沈忠和沈云莲有出息,去李家当差,但这么些天了,啥好处都没
看着啊。
至少沈家人一个个的都和原来一样,哦不对,过得还不如原来,因为沈福三口人过继了,沈家人个个干的活都比以前多了。就说那沈老太,短短一段日子就憔悴了许多,天天苦瓜脸,哪有吴老太的半分舒坦?
尤其是孩子们学了大道理回家给他们讲,说很多东西不要人云亦云,固有思维,要敢于发现,善于观察。他们如今就对一些固有的说法产生了怀疑,按理说沈老太有出息的孙子孙女,该是有福气啊,怎么看着像泡在苦汤子里?
说是将来能享大福,那要等到什么时候啊?再多等几年没准沈老太都累瘫了,到时候谁管她?没听沈云萱说吗?沈老头的娘付出那么多,最后瘫了没多久就死了,为啥?还不是子孙不孝?
有这种不孝的子孙,子孙出息有啥用啊?
再说吴老太,按以往的说法那就是天煞孤星啊,把娘家婆家所有人都克死了,唯一剩下的孙子还没成年就去当兵,如今生死不知八成也没了。
这是多大的晦气,全村人都不愿意和吴老太接触,也没了解过吴老太的日子。如今因为沈云萱,他们接触吴老太多了,发现吴老太是个特别和善的老太太,知事明理,多少人被婆婆打压,羡慕沈云萱能有这样一个婆家啊。
而且吴老太日子过得也很好啊,家里几亩地赁出去了,每年收的粮食足够他们一家吃,衣服也没什么补丁,不干多少活,还能躺摇椅上晒太阳,最近好像长胖了一些,又有沈福三口人孝敬,这不是大福气吗?
全村的老太太都不见得能像吴老太这么舒坦吧?
还有村里所谓嫁得好的那些女子,日日都是忙里忙外,为一家子操心。再看沈云萱,冲喜太难听,都觉得她命苦,万一吴枫没了,她就是过门寡。可,怎么看她都不苦啊,每日都很开心的样子,又因为教孩子得到这么多人的尊敬,这不比谁都嫁得好?
大家因为沈云萱,认知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开始怀疑很多从前的固有认知,动脑思考起来。有些人家在潜移默化地发生细微的改变,还不明显,但沈云萱重生带来的影响已经开始了。
月余之后,沈福和白杏花拉到了好几笔固定订单,有码头的、有酒楼的、有大户人家的,他们觉着沈云萱做的花卷、糖三角、包子之类的很好吃,可许多人自己试着做过,都不是那个味儿,干脆就来跟他们订,多买还能谈得价格低一些,也不亏。
这样一天至少要做五百个花卷,二百个包子,还没算其他的,沈云萱他们一家当然忙不过来,就在村里放出消息打算招人。
张礼山第一个跑回家拉着秦氏过来,“娘,师父一定不会亏待你,你在这里帮工吧,把咱家的地赁出去!”
沈兴也着急忙慌地去找他爹娘,“快,去晚了就抢不到机会了!”
第153章 农家小厨娘VS大户书童17
来沈云萱这找活儿的人很多,但大部分人并没当回事,扭个花卷这种事算啥活啊,这玩意儿能卖上钱?怕不是沈云萱年纪小,看这两天卖得好就以为能一直卖得好了?
做买卖这事儿可没那么容易成,不然村里这么老多人,咋没人做呢?还能让一个十四岁小姑娘整成了?大家尊敬沈云萱读书识字,但并不相信她会做买卖。
乡亲们多是抱着善意来帮忙,顺便挣俩钱,过几天这摊子散了,沈云萱辞退他们,他们也不会有半句怨言。因此来的都是家中能得闲的妇人,大部分都是老太太。
沈云萱先把张礼山的娘和沈兴的爹娘定了下来,他们三人品性好,头发指甲都干干净净,又愿意把家里的活安排出去,长期过来做工,正符合沈云萱的需求。
那种家里活计多的、抱着婴儿照顾的、嫉妒心重爱说闲话的、不注意卫生的,沈云萱都排除掉,最后又选了小林、小玥、小峰的家里人,这三个孩子也都是她的得意弟子,各有所长,家人也不错。
一共请了六个人,两个男人、两个妇人和两个年轻姑娘。这下被请的和看热闹的都吓一跳,多大买卖啊,居然请六个人?县里好些店铺都是夫妻档,最多自家孩子帮帮忙,都没请这么多人呢!
有人打听给多少工钱,沈云萱委婉道:“没多少,小本买卖,就是求乡亲帮个忙,给点心意。”
这话符合大家的猜想,所以没被选上的也没啥怨言,都乐呵呵地散了。干这活儿天不亮就得起,还挺累呢,没选上也挺好。
等他们走后,沈云萱便带着秦氏几人到里正那里签契书。大家都没想到这么正式,沈云萱笑说:“毕竟是做买卖,有个契书对我们大家都是保障。契书中写明,头一个月,我给你们每人一百文钱。
一个月之后,若是不合适便好聚好散,若是合适,就再签长期契书,每人每月二百文钱。
需要你们鸡鸣时到我家一起做吃食,天亮后就在我家用饭,然后叔婶同我爹娘一起去镇上卖货,两位姐姐在家中帮我奶奶做些活,随我去山里采摘东西,或是抓些鱼,做些零散的活计。你们可愿意?”
六人都震惊了,连里正都急忙道:“二百文?那一个人一年就是二两半的银子!六个人要十四两半,这怎么使得?不行不行,太多了!”
沈云萱拿着契书给他们解释,“我的要求也比较高,不能以任何理由误工,病了或有特殊情况要提前通知我。我做的东西保密,无论是村里的乡亲还是你们的家人,都不能说。
如果你们要辞工,需要提前一个月告诉我,否则那个月工钱扣除。若你们想另起炉灶,不得同我们恶意竞争,抢占我们摆摊的地方和客人。
还有些细节要求,都在契书上,你们考虑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