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亮亮撇撇嘴,放下是不可能放下的,饿着呢,他肚子早就咕咕叫了。
五岁的钱然然显然比哥哥要贴心一点,啥话都没说,主要是小丫头吃饭不挑,埋头大口大口吃着,罗迎秋给闺女夹了一筷子后,才给自己也添了点。
一块儿豆腐进嘴,确实没啥味儿。
闻着楼上飘下来的香气,罗迎秋没忍住感慨了一句,“该说不说,闻团长还怪享福的。”
这婚结得多好啊,天天跟着媳妇儿去大舅子家吃,小夫妻俩饭都不用做。
钱明沉很是赞同,“可不是嘛。”
实际上,可不止钱明沉夫妻俩这么想,楼里其他住户差不多也都这么个想法。
二楼。
怪享福的闻谵还有半天假期,小夫妻俩就在家里把摆酒要用的东西规划了一下。
半天的时间过得很快,第二天雨也没有要停的意思,一直淅淅沥沥的,天气倒是挺凉快的,没了前两天那种闷闷沉沉的感觉。
闻谵跟穆卓吃完早饭就出门了,他们工作上的事情不少。
相比之下,穆绵她们就清闲得多。
聂思慧来这边一个月,工作的事情暂时还没有眉目,她当然是想找个工作的,就是家属院这边,军嫂真是不少,工作机会又没有那么多,属于典型的僧多粥少。
更何况,严格来说聂思慧是没有高中毕业证的,她这个学历,在清风大队的时候算是不错,但在众多军嫂中并不算很拔尖。
不过她有教课的经验,这边小学老师如果有空位,应该是能争取争取的,只是眼下还没有,别的工作也没有合适的。
穆绵对家属院这边工作的事情倒是没那么上心,毕竟这些工作都没画小人书挣钱。
六月底从首都寄出去的那本也已经收到了回信。
像穆绵这种已经出版过多本的人,稿件是不用跟普通投稿混在一起的,能不能过稿,结果出来得很快,回信寄来也快。
信直接寄到了这边,聂思慧去传达室帮忙拿了回来,一直放屋里的,穆绵这两天才看到。
有两封,一封是负责编辑的,一封是毕勤的。
毕勤现在是主编,负责穆绵这个编辑算是毕勤的下属。
六月份寄出去的这本,算得上是穆绵这些年最用心的一本,过
不过稿的问题基本上不用担心,她相当有信心。
没有意外,回信的内容跟以前大差不差。
负责编辑的信相对来说公事公办一些,说了排期、稿费之类的问题,最后还对故事内容夸了又夸。
毕勤的信就直白得多,除了唠家常的话外,其他全在说穆绵这次绘编的这本肯定大卖,指定比她以前那些销量都好。
穆绵读着信也开心得很,能大卖当然好啦,她跟出版社签的可是分成,卖得多她稿费就多。
不过这也只是预测,现在都还没印出来呢,具体怎么样,还得过段时间再看。
眼下,穆绵暂时也没画新的小人书,这雨一直下了两天,没什么事儿的时候这邻里邻居的就喜欢窜门唠嗑。
两天下来,这楼上楼下的基本上都唠过几句。
四楼那两家的嫂子年纪相对大些,跟葛秀青差不多,看穆绵跟看闺女似的。
三零二的沈谷蓝跟三零一的钟凝年纪就小得多,都不到三十。
沈谷蓝头胎生得凶险,月子坐得久,现在还没出月子,穆绵没见到人。
三零一的钟凝,穆绵倒是见过两面,是个文化人,在市区有工作,还是拿笔杆子的那种,身上带着一点淡淡的傲气,性格也不是很外向,每次遇到也就只是点个头打个招呼,没多聊。
相比之下,还是一楼的罗迎秋更好相处些。
主要也是因为,西西天天跟那两个小娃子玩儿,小娃子玩在一起,大人们能唠得也多些。
雨停后,转眼间就到了礼拜天。
穆绵跟聂思慧说好了去市里逛逛,有不少东西要买,连带着柳双翠一起,老太太跟穆富贵都不去。
老太太懒得去挤班车,穆富贵同志要跟游老爷子去下面公社的河边转转,妄想着能钓几条鱼上来。
因为游老爷子之前钓到过,富贵同志觉得他上他也行。
这边基地说是靠近市里,但其实还是有些距离的,毕竟这么多人呢,占地这么大,当然不可能建在市区。
基地往东走是去市区,往西走是一个小县,旁边几个公社属于县里管辖的区域。
礼拜天的早上,穆绵拾掇拾掇就跟自己老妈嫂子出门了,兜里揣了不少钱跟票,其中还包含了两张值钱的照相机票和买电风扇的票,都是闻谵弄来的。
照相机其实不急,但电风扇穆绵是非常想买的,这边的天一直要热到十月中旬才会渐渐开始转凉,夏天非常的热且长。
除了这两个大头外,其他要买的也不少,比如摆酒要用的糖花生瓜子这些,这边其实也有卖的,不过糖的种类比较少。
穆绵忙酒席的东西,闻谵也没闲着,打算去木匠那把床头柜的事情弄弄,还有一些小板凳之类的。
虽然穆卓夫妻俩之前把穆绵她们这房子布置得规规整整的,但等真住进来,确实还是少一些东西。
三个女同志出门比闻谵早,班车不等人嘛。
市区的公交车不来基地这边,不过县里的班车会路过,平时大家都是坐班车或者骑自行车,偶尔也能蹭一蹭后勤部去市里的采购车,只是这种机会比较少。
可能是因为刚下过雨,天气不那么闷热了的缘故,今天院儿里去市区的人还挺多的。
穆绵好些都不认识,就认识一个葛秀青。
葛秀青带着她闺女樊清舒,小丫头今年十二岁了,穆绵好几本小人书她都看过,可喜欢穆绵了。
一看见人,葛秀青便挥了挥手,“我就猜你们今天也会去。”
聂思慧笑了笑,“小绵跟妈她们都还没去过,我带她们转转,秀青嫂子你们去市里干啥?”
葛秀青:“孩子她爹手表坏了,我拿去修修。”
两人聊着的时候,樊清舒也凑到了穆绵跟前,“小绵姐,你那新的小人书啥时候开始卖呀?”
穆绵:“最快也得一个多月吧。”
樊清舒遗憾脸,“啊,那好晚啊,小绵姐你画新的了吗?”
穆绵:“暂时没有喔。”
樊清舒一口一个小绵姐叫得挺顺溜,之前她妈说了让她叫姨,小丫头有理有据,说穆绵只比她大七八岁,当然是姐姐。
穆绵对于小娃子们叫她姐还是姨都是无所谓的。
就是樊清舒这两天叫得多了后,连带着她弟还有几个小娃子也是一口一个小绵姐,感觉好像又回到了以前的清风大队,不管大娃子小娃子都喜欢喊声姐。
今天的班车来得有些晚,穆绵她们在这儿等了好一会儿。
三三两两的军嫂凑在一起闲扯着。
期间,闻谵骑着自行车路过,他去弄床头柜那些东西,看见穆绵她们,闻谵有点意外,“车还没来?”
穆绵:“没呢,可能还得等一会儿吧。”
闻谵也没走,跟葛秀青打了声招呼,樊清舒也喊了声闻叔叔。
就是她这礼貌的招呼声一出来吧,旁边不少军嫂都笑了声。
要不说闻团长老牛这称呼不冤呢。
有些男同志都当叔很多年了,他媳妇儿至今在小娃子眼里还是姐。
第132章 接亲热闹。
对于在小娃子们眼里,跟自己媳妇儿差了辈这事儿,闻谵自然也是跟穆绵一样,没什么想法,也没去纠正。
主打一个无所谓,别人爱说啥说啥,反正媳妇儿是他的,其他都不重要。
闻谵在路边没待太久,大概也就过了两三分钟,班车便来了。
穆绵她们坐车往东走,闻谵骑车去西边的公社,那边有个木匠手艺很不错,家属院里谁家要弄个桌椅板凳啥的,都是去那。
礼拜天班车人多,都是挤着坐的,味道也算不上好闻,这年头每个地方的班车都差不多,带啥上车的都有。
好在也没有挤多久,二十分钟就到了,离得近就是这点好,快得很。
礼拜天的客运站热闹得很。
宁漳市虽然不是省会,但人口、占地面积在省里也算是能排进前三,发展得挺好。
市中心有一个百货大楼,跟首都的自然是没法比,但货品也挺全,大家买东西一般都去那。
修手表的地方也在百货大楼里面,刚好顺路,五人结伴一起,打算从这边坐公交车去百货大楼。
樊清舒有一段时间没来市里了,小丫头兴奋得很,拉着穆绵就要快快走。
葛秀青带着警告的眼神,“乱跑下次就不带你来了啊。”
小丫头撇撇嘴,“没乱跑呀!”
柳双翠笑了笑,“小娃子都这样,绵丫小时候也是,每次都跑最前头,我们才跟过去她都挤进去把东西买好了。”
葛秀青:“我们家这个就跟脚底有针一样,一出来就东瞅瞅西看看。”
三人在后面有一搭没一搭地闲扯着。
葛秀青之前还让闺女儿子喊穆绵姨,结果轮到自己的时候,也是主打一个各论各的。
聂思慧喊她秀青嫂子,她喊柳双翠柳大姐。
婆媳俩直接同辈。
穆绵和樊清舒走在前头,领先了她们三四步。
小丫头挨着穆绵,小嘴叭叭的,说她带了零花钱出来,她妈答应了她,一会儿要去书店看看。
五年级正是喜欢课外故事的年纪,樊清舒成绩不算拔尖,连环画之类的倒是看了
不少。
小丫头说的有些穆绵都没看过,这也正常,因为距离太远,南北方流行的东西肯定是有差异的。
一路聊着,很快就到了百货大楼。
进去后,穆绵三人便跟樊清舒母女俩分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