伙计道:“这……我得去问问我们掌柜的。”
崔大山只想着讲讲价,没想着直接要个耳珠。
人进去后头,很快又出来了,伙计道:“成,二位常来照顾我们生意。”
离得近,崔家人又多,日后少不了来这儿买东西,做生意就这样,得想得长远些。
崔如英道:“离得近,下回肯定还来这儿的。”
伙计把耳珠给包上,镯子崔如英还拿着呢,刚想问,崔如英就道:“给个匣子就成了。”
她直接戴着回去吧。
伙计把耳珠和对镯的匣子递给崔如英,崔大山也痛快给了钱。
算起来还给崔大山省了一钱银子,耳珠到不了一钱,但几百文也是有的。
进去出来还不足一刻钟,回去之后崔如英把装着耳珠的小匣子给了二丫,“二姐,给你的。”
二丫刚洗完碗,手还是湿着,拿了布巾擦了擦,才把匣子接过来。
二丫惊喜道:“还有我的呀。”
崔如英没说是送的,毕竟耳珠也是银子打的,“蒸包子也有姐姐的功劳不是,我哪能光想着自己。”
二丫把小匣子打开,仔细端详这里面的银耳珠,真好看,银钗子不能常戴,她怕丢了,但这个却能。
她看了看崔如英,又看了看崔大山,“爹,你们……你们真好。”
崔大山道:“你成天在铺子干活,也辛苦,那往书院送的酱肉包子,你又不是没包,一家人就别说这见外的话了。咱们一家人好好干,铺子的生意会越来越好,以后还买别的首饰呢。”
崔大山说这些并非画大饼,只要家里有余钱,买点就买点。
他还想给许娘子买一个,许娘子为家里操劳最多,该买。
说到底家里最节省的就是崔大山了。
让崔大郎读书去,给二丫崔如英买首饰,四郎五郎年纪小,还不知花钱呢。
崔大山除了吃饭就没有别的花销,吃饭还是在铺子里吃,几个孩子许娘子还给做了新衣裳,但自从铺子赚钱,除了偶尔崔如英给他打酒外,崔大山就没给自己花过钱。
二丫笑了笑,好好干的念头在她脑子里越发深。
有崔大郎在铺子里也用不着崔如英帮忙,第二天早上更不用往书院送包子去,一家人睡了个好觉。
睡醒之后照例去铺子忙活,不用早起,干活劲儿足,还有崔大郎在,二丫也能歇个半日。
不过二丫是个闲不住的,在家把衣裳都给洗了,里里外外打扫干净。
四郎五郎出去玩儿了两日,这两日家里的鸡肚子吃得圆鼓鼓的。
月底生意不错,崔如英就去送个饭。
就算不吃肉,做个素菜也能改善伙食。
看着客如云来,她在心里算了算,每月铺子能赚二十多两,加上书院的那就三十多两了,兴许能到四十两,攒几个月,或许真能买个宅子了。
她这个屋子还是太小了些,夏天又晒得慌,这事儿还得和许娘子说。
三十这日下午崔如英就回侯府了,在侯府上了几日课,也得到明确的信儿,再上五日,学堂就不上课了。
第七十三章 盘点
这也算是放了个长假。
不过只是在侯府,书院是没有放假这一说的,读书要持之以恒,侯府是心疼府上小娘子,所以酷夏寒冬不上课。
若是书院放一个多月,那学生们的心都不知飞到何处去了。学海无涯苦作舟,这话是一点都没错。
世家子弟要读书,除了请个学识渊博的先生严加教导,也无别的捷径可走。不过世家子弟家境优渥,吃用都是好的,启蒙又早,也比其他人容易些。
楚玉珠是最盼着放假的了,天这么热,她可不爱上学,可是还得顶着暑气再上五日,她托着下巴道:“如英,要是明儿放假就好了。”
崔如英道:“你想的倒是美,放假也不是全玩儿的,估计也有作业吧,去年可留作业了?”
楚玉珠仔细回想,她道:“应是留了吧,不过我没写。放假回去的第一日还请了假,后来黄先生就没有检查作业了。”
楚玉珠还有些得意,黄先生哪里不知道学生的小九九,知道楚玉珠没写,何必再训斥,那还不如不查。
崔如英道:“那我在侯府留些日子吧,先写完作业再回去,好玉珠,你和我一起吧,也有人做伴儿。”
然后带两本书回家,估计就不常来侯府了。
楚玉珠:“你都求我了,我肯定一块儿呀。”
她觉得早点写完作业也好,玩就能痛痛快快玩儿,不然总是担惊受怕的了。吃到了甜头,楚玉珠就愿意做。
崔如英笑了笑,写完作业回家,可以去铺子帮忙,夏天热了,可以弄些新菜样,赚了钱,没准儿许娘子就答应换房子了。
但得多赚点儿,一个多月几十两银子,想买城西城东的房子,恐怕是不太行的,因为铺子还得留着钱周转,不能全花了,不然就没钱做生意了。
崔如英:“真是太好了,玉珠,你可真好,就是回去我就不常来了,夏天热。”
楚玉珠肩膀耷拉下来,“哎,知道知道,你要做生意。”
崔如英安慰道:“那不也留几日嘛,我家里卖包子,不回去帮忙不成的。”
楚玉珠又来了精神,道:“卖包子听着还挺有意思的,我到时候去找你玩儿,跟你一起卖吧。哎,要是我家也卖包子就好了。”
崔如英听她说话觉得怪好玩的,要是被二娘子她们听到了,肯定弄得人啼笑皆非,侯府什么生意没有呀,还要卖包子。
卖包子是桩小生意,侯府的都是大生意。
崔如英道:“现在不成了,没啥意思,以前去街上摆摊的时候好玩,你可以回去问问你母亲,家中都有什么生意,过去玩个一两日也成。”
楚玉珠是侯府的姑娘,管家理账这些东西最好从小学着,放假一个多月,要让楚玉珠读书,怕是不太成,崔如英也不常在侯府,没办法盯着。
一玩心就野了,还不如边玩边学些东西。
楚玉珠眼睛瞪大了些,“怎么玩?”
崔如英:“就跟过家家似的,你今儿当掌柜,明儿当小二,后天当厨娘……一个月可以不重样。”
到时候在钱夫人面前一说,一高兴了又有嘉赏。
也算是玩儿,但玩也有不一样的玩法儿
楚玉珠觉得这个主意好,“那我就先和你一块儿写完作业,若是那些不好玩,再去找你。”
楚玉珠不只崔如英一个玩伴儿,还有言月莹她们。
崔如英点点头,“先写今儿的吧。”
快点写完作业,今天下午她还要回家呢。
今儿初五,上个月月底回来前,崔大山叮嘱过,让她放假了记得回去看账本。
月初要盘点,理上个月的账,这个时候赵掌柜就忙活这些事。花了两日功夫把账算完,但崔大山看不懂。
家里认识字的就崔如英和崔大郎两个人,崔如英认字也会算账,崔大山没多想过,只当侯府教得好。
崔大山是不太放心赵掌柜的,怎么说也是外人,所以得看看。而且许娘子也蛮关心家中生意,崔如英回去看了账本,也好跟许娘子说上个月家里赚了多少钱。
写完作业在侯府吃了个饭,跟李嬷嬷说过,崔如英就回家了。
月初侯府不算忙,燕归堂的丫鬟也不常出门,崔如英问了,得知今儿不去城南,就走回去的。
天热得挑着阴凉处走,到家时辰已经晚了,赵掌柜和孙娘子都不在,刘婶儿也早就回家了。
崔大山先问崔如英吃了饭没有,崔如英点点头,“吃了才回来的。”
崔大山放心了,他回屋把两本账本拿出来,“如英,你看看,上头好些我都看不懂。”
这话还是保守了,崔大山基本上都看不明白。
崔如英把账本翻开,账是赵掌柜记的,字写得还不错。
分着每日的花销、收入算,各种支出都写得明白明白,比方说柴火炭火支出,面油,各种调料支出,每日再汇总,钱也算,倒是清楚。
崔如英一样一样念给崔大山听,买的东西崔大山应该是记得的,先把这个对了,“面上个月买了三回,初五、十六、二十六,一次二百斤,每次一两三钱,总共三两九钱。
酒水两样,每日各二十斤,一日五百五十文,月底结的账,总共十六两五百文。”
这是因为崔家买得多,所以粮食铺子和酒坊都给便宜了些。
“每日猪肉十五斤,羊肉五斤……”
崔如英看着这数不对,因为晚上还做三百个酱肉包子,加上白日的,十五斤肉肯定不够用,往后翻了翻,果然还有一个账本是单独记给书院生意的,倒也讲究。
崔大山点点头,“没错,是这个数。”
崔如英还看到了胡萝卜啥的,念给崔大山,崔大山也说数目对。
账倒是好算,崔如英自己算的,每页上头的也对。
因为现在铺子的生意好,买面肉这些都是一下子买许多放到库房里囤着,这样价钱也便宜,成本就压下来了。
崔如英道:“上个月本钱三十六两七钱,流水是六十三两七钱八十文,利润总共二十七两八十文,还得减去……”
崔如英看了看账本上给刘婶儿几人的工钱,刘婶儿是五百文,上个月刘婶儿全来了,一日没差,五十文的全勤,还有五十文的绩效。
若是下个月,应该还能涨一百文,因为上个月有半个月是做跑堂的 。
赵掌柜是六百文,同样有五十文的全勤和五十文的绩效。
孙娘子来了十三日,每日十文,不算全勤,但干活还算麻溜,就给了一百六十文的月钱钱。
崔如英:“减去铺子租金一两八钱,刘婶儿他们的工钱,应该是二十四两二十文。”
崔如英又翻着算了一遍,她是没算错,“爹你想想,对不对数。”
崔大山觉得闺女比赵掌柜算得还快,“你念的都对,钱匣子我每日都看,也差不了。”
书院饭堂的账本崔如英也看了,拿了十八两八百一十文,本钱花了近十两,算着利润不到一半儿,但也不少了。
酒钱贵,所以才显着铺子的流水多,但在铺子里卖,一个月酒钱也就赚个三两银子。
酒钱的流水中也占铺子流水的小半,不过酒在铺子还挺好卖,每日四十斤基本上都能卖完。
价钱应该是又讲了,崔如英看又便宜了些。
崔大山算着手里的钱,他是把钱匣子拿出来算的,“月底书院结了账,总共十八两八百一十文,花了些,剩下的藏家里了。铺子这边二十八两多,加上饭堂那边的,总共是四十四两,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