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厂子哪怕不办,都不能耽误闺女的名声!
孙长安立即表决心:“爹,你放心,咱家不搞歪门邪道,如果没进去那是我们自己本事不够。”
孙大林满意点头。
孙长平从始至终没有发言,已经成为机械厂工人的他也没有发言的余地。
成为工人是许多人的理想,大杨村的人以往只能在梦里畅想一下如果自己将来成为工人后该如何,但谁知道梦还能成为现实?
听完孙大林宣布的事情,大杨村人都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立即抚平大早上开会的烦躁,短暂的安静后,立即开始喧闹起来。
正吵着呢,大路上骑来了一辆自行车。
第193章
赵前进乐滋滋的骑着自行车,一想到手下村子能开工厂,他高兴的昨晚都没睡好。
左思右想,觉得还是不能等,必须得去大杨村看看。到底大杨村有哪里特别,其他村子有没有相似的地方。
之前没有往上升的机会,他心有余力不足,只能安慰自己公社主任的位置挺不错,但现在天降馅饼落下来,他要是不抓住,那可是要天打雷劈。
活该他一辈子当个公社主任!
远远看到前方一堆人聚在一起,吵闹的声音隔这么远都听到,赵前进就知道孙大林在宣布办工厂的事情。
这边吵闹声确实很大,可以说炸开了锅。
工厂啊,这代表他们都能成为工人!
一想到这他们就激动的手脚不知道往哪放,脸涨得通红,迫不及待和人讨论起来。
村子会办啥工厂啊?真办起来,自家人能不能进去?如果能进去,谁进去比较好……诸如此类,事关自己利益的话。
孙大林知道会是如此情况,所以没有着急让人安静,主要他一个人的声音抵不过这么多人的声音,不如让人吵个够。
因为下面吵的热烈,根本关注不到赵前进,于是等赵前进走到孙大林身边,孙大林才注意到他。
孙大林忙打招呼:“主任你咋来了?”
赵前进笑眯眯的说:“这不是挂念你昨天和我说的办厂子的事情嘛。办厂子可不是上下嘴皮子一碰的事情,哪怕批了条子,工厂的原料也得有个来处啊。”
“我不问清楚,还是不放心,所以一早赶过来了。”
赵前进真的担心,他生怕好事变坏事,销路问题那位孙同志会解决,但原料问题咋弄?他可不得操心点嘛。
孙大林早想过这个问题。
酸辣粉要重油重辣才好吃,辣好解决,农村那么多地,自己种就行,辣椒谁不会种啊。但油可不是想种就能种出来,哪怕种出来,怎么炸成油?
大杨村人吃油是搬着花生去其他有榨油机的村子加工出来的,给点手工费,人家会给你炸成油,有时候家里买点猪肉,会炼点猪油。乡下一家五口,一年到头吃不了五斤油。
是他们不想吃吗?
不,是他们吃不起,也舍不得吃,炒菜轻轻沾一点让锅底有个油光,大多数都是开水煮菜,不放油。这时候城里人的每月供应才0.5斤油,紧紧巴巴一个月过着。
有着供应的城里人都如此,农村更放不开。
油贵,哪怕自己加工依旧不少钱。省省嘴,不吃油虽然馋,但能过得下去,又死不了人。
大杨村每年种的花生之类榨油作物是有数的,不可能为了工厂,全给挪用。
所以最后孙大林瞄上了公社,准确来说是赵前进,他之前还想着抽空得再去一趟公社,昨天他没好意思说难题,生怕赵前进一听觉得麻烦,给工厂申请打回来。
但现在条子都批了,流程已经走完,赵前进哪怕后悔,总不能站出来说不让办工厂吧。
而且赵前进的想升官的小心思孙大林可是一清二楚。
大杨村工厂现在已经不止是大杨村的香饽饽,也是赵前进升官发财、往上走的金疙瘩。
工厂现在销路解决、技术解决、工人一抓一大把,就差原料最后一哆嗦,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
孙大林憨厚一笑,说:“主任,我正打算找你说这个事情呢。”
“我想着咱们公社不是有榨油厂嘛,能不能给联系联系,供给我们点油,我们不会白要,给钱。”
公社的榨油厂是公社最财大气粗的厂子,毕竟油是消耗品,有点条件的人家谁不乐意买油?
效益好、福利足,尤其隐形福利,自家员工需要油,工厂总不能铁面无私不给买吧。但凡家里有一个榨油厂的工人,邻居得高看三分,都不敢得罪你家。
孙大林和榨油厂的厂长没有打过交道,他一个小村长,人家大厂长,也打不了交道,贸然找上门,人家不乐意搭理他怎么弄。
不如找赵前进,让赵前进帮忙引荐下,指不定事情成了呢。
赵前进点点孙大林,好啊,主意都打他这里来了,但他还不能拒绝。他可是盼着工厂建成,发展壮大,成为他的政绩呢。
“行吧,明天下午吧,你来一趟公社,我和榨油厂厂长说一声,具体的还得你自己和人家谈。”赵前进可不会傻的揽事,牵线可以,大包大揽不行。
孙大林很满意,他本来的目的就是能给一个能和榨油厂厂长说话的机会。
目的达到,但下面还是一片吵闹,孙大林虽然老实,但可不是傻子,领导都来了,不得让人家讲两句嘛,那下面这么吵,让领导怎么想?
于是拿起手边的大喇叭,这可是老物件,足足有八年工龄,是大杨村村委宝贵财产之一,使用者珍惜,有时候还会保养下。
哪怕修过几次,但依然□□在岗位上,就是用它说话时有些滋滋啦啦的嘈杂声。
孙大林打开开关,“滋”一声尖锐的刺耳声响起来,立即压下村民喧闹声。
孙大林满意点头,还是得大喇叭镇场面,“咳咳!都不要吵了,听我讲两句!”
村民现在空前听话,生怕因为自己不听话,到时候招工人排除他们,孙大林不让说话,他们立即住嘴,看向高台。
“我身边这位是咱们的公社主任,昨天我上公社请领导批准咱们办工厂的申请,领导十分重视,问清楚情况后,不仅同意咱们的申请,还给咱们的申请加快了。”孙大林可不死板嘴笨,太殷勤的拍马屁他说不出口,但说点实话加工一下还是可以的,“这不领导今天来咱们村子视察情况,刚刚还给咱们工厂解决个大问题。”
下面有机灵的村民立即带头鼓起掌来,甚至有那外向的还吆喝:
“好!感谢领导!”
“领导大好人!”
......
极大满足了赵前进的虚荣心,半分钟后,他抬手往下压一压,示意掌声可以停下,接过大喇叭,赵前进满怀感情的说道:“我知道大家过得都不容易,家家户户嘞着腰带过日子,吃不敢吃,穿不敢穿。说实话作为公社主任,我心中是又焦急又难受,愧疚自己的工作没做好,不能带领大家过上好日子。”
“我做梦都想让每个人过上有肉吃有的确良衣服穿的好日子,但咱们旗云社要钱没钱,要机器没机器,地理位置还不好,但我始终坚信咱们旗云社是一个有未来的地方,因为咱们的百姓都个顶个的好!”
各种洗脑的套话赵前进不知道讲过多少遍,他已经达到不打草稿张口就来的境界。
这番情怀满满的讲话一说,激动的下面村民恨不得现在去刨两亩地,哪怕是城里来的知青都涨红脸,眼神兴奋。
赵前进很满意自己的讲话效果,接着说道:“现在咱们大杨村有出路,我是发自内心的高兴,我相信,凭咱们勤劳的双手,有肉吃有的确良衣服穿的好日子已经不远了!”
说完,响起掌声一片。
然后孙大林再次接棒,“赵主任说的非常好,我觉得咱们村子只要好好干,肯定能过上那样的日子。”
“我不多说废话,知道大家都关心工厂什么开始动工,什么时候开始招人,我下面就说一说。”
下面立即寂静一片,两耳竖的高高的,生怕错过一个字。
“招工赶早不赶晚,我决定后天开始招工,招工要求很简单:首先要勤快,爱偷懒的人趁早不要来;其次要爱干净,咱们做的是吃食,不注意卫生的人做出来的东西谁敢吃,吃出问题咋弄;最后人品好,什么偷鸡摸狗、打骂公婆、不孝敬老人、苛待儿媳女娃、爱传闲话、打架闹事的人通通不要。”
“都一个村子的人,知根知底,所以到时候招工不要来闹,不要撒泼。我丑话说前头,谁闹,谁家没有名额!谁说情都不好使!”
孙大林一番话说完,下面的人有喜有悲。
喜得自然是满足条件的人家,最次家里有人满足条件,悲的自然是没有希望的人,甚至还有一家都不满足条件的人家。
其中尤以知青们的脸色最难看。
毕竟没有在村子里闹过事的知青可不多,几乎个个有前科。当初闹事是觉得自己受委屈,现在他们可不会反思觉得自己错了,而是会觉得孙大林偏心,是故意那么要求的,目的是为了撇除他们。
有那头脑简单顾忌孙大林说的闹就没有名额,想着之后给孙大林送送礼,说说好话,走走人情,而自命不凡的人则觉得孙大林的招工标准一点都不对,怎么能如此招工呢?
城里招工可都要求学历,村里工厂不说按照成立工厂那么高标准,至少也得初中毕业吧。不识字怎么好好工作,能听得懂教导吗?
不行,之后得找孙大林好好说说。
他们可是城里来的知青,见识过不少工厂,对于工厂怎么管理可有一番心得,如果孙大林忙不过来,他们愿意为村子出一份力。
孙大林如果知道这些想法绝对呸他们一脸,还要求初中毕业,你们不如干脆点说只要你们知青得了。还帮忙管理,口气不小,心比天大!
村子里才几个上过学啊,能认几个大字,都是有学问的,大多数都是睁眼瞎。
孙大林宣布解散,让各家自行商量去,开完会,地里活不能耽误,该上工的上工,他则带着赵前进在村里逛起来。
从村头逛到村尾,路上赵前进还关心下工厂的位置,逛完已经是上午十点多,孙大林强烈邀请赵前进吃一顿便饭,赵前进推辞不过,“为难”的同意下来。
中午饭何凤兰可是大出血,她一点不傻,哪怕抠门也不能在这时候抠门,于是不仅炖了猪肉,还用半勺油炒了青菜,炒完锅底飘一层油花,她不浪费,借着油花炖了个鸡蛋汤,两个鸡蛋打出满满一铁锅汤,再撒点小葱香菜,色香味俱全。
只要舍得放料,都难吃不到哪里去。
赵前进最后吃得心满意足的回去,路上他还在回想,逛一圈大杨村下来,他没觉得大杨村和其他村子有啥不同啊,“结合大杨村情况想出的主意”,大杨村有啥情况。
最后快骑到家,赵前进想明白了。
娘的,大杨村最特殊的情况不就是因为人家出了一个有本事的孙同志嘛!
第194章
当天晚上大杨村的家家户户都召开了激烈的家庭会议,会议围绕“谁可以报名”这个主题,会议方式不限于手脚并用、撒泼打滚、骂骂咧咧、口吐芬芳等多种方式。
孙大林虽然没有说一家只能有一个人报名,但想也知道,家里人报名的越多,自己录取上的可能性越小,村里其他人家可不会让一家占那么多好处。
何凤兰心满意足,自从宣布要办工厂,一整天村里人看到她都捧着来,哪怕是之前不对付的人面对她都得硬挤出个笑脸。
晚上下工,做饭都哼着小调,本以为一整天会这样愉快的过去,谁知道饭才端上桌,不速之客踏入家门。
何凤兰脸拉得老长,实在看不上登门的人,一天天地里活干的没多少,磨磨唧唧的歪话说个没完。
尤其没眼色,谁家上门专挑饭点啊。
没错,说的就是知青!
登门知青有五个,谁都不让谁,都不看屋子里能不能站那么多人,非要往里挤。
但人家丝毫不觉得自己来的不恰当,领头的青年咳嗽一声,抬头挺胸,自信满满的说:“村长,白天听你说完招工标准,我觉得有些地方定的太模糊,不利于厂子招到符合要求的工人,我们在城里待过,见过一些工厂的管理模式,所以想和你提一些建议。”
孙大林都要气笑了,他知道这些知青脑子不好,但他没想到脑子如此不好,被驴踢了后又被门夹了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