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三口人之所以会堆积这样多的东西,在过年前其实就已经是有迹可循了。
过年之前,桂春生的应酬多,每当他喝了酒的时候,周长城都要开车去把人接回来,有时候桂春生也会让周长城帮忙顺路送一送住在附近的朋友和同事。
有一晚,周长城去接桂春生,同他一起的还有个民生经济刊的主编,桂春生从前也是从民生版块走过来的,所以两人聊得特别畅快,尤其是说到国家的政策和省里改革的情况时,更为激烈,从海南经济特区即将成立,到最近物价上涨,还有,从1978年到1988年已经是国家开放的第十年,中间的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这十年的节点中,又会继续如何深化这条改革之路,他们各执一词,却又有共识。
那主编比桂春生小几岁,是很坚决的“放开派”,相比于桂春生的保守和观察,他坚定地认为国家将会继续放开经济政策和价格控制,最终取消各类限制购买的票据,真正由市场来调整民生物价,让经济发展更为灵活。而且年底,北方那头,就不停有小道消息传来,国家要继续深化价格双轨制的改革,切看样子是势在必行,口号喊多了,人就会有期待,现在就看这个“价格闯关”的靴子到底什么时候能真正掉在地上了。
他们在说这些话的时候,周长城和万云像两尊雕像在前头坐着,不插话也不多嘴,一字不落地全都听到了耳朵里,但因为桂春生和那主编争执得厉害,他们一度还担心两人会不会在后座打起来。
后来桂春生得知他们的担忧,笑道:“不用担心,打不起来的,君子和不同,尖锐交流观点很正常。”
这件事,本来只是作为他们生活中的一个普通的晚上这样划了过去,但到了年底的时候,报纸上的消息传得越来越多,桂春生和几个老友喝茶的时候也讨论了很久,加上到了年底,禽蛋菜盐这些居民日常用品价格上涨,还是让他多少有些担忧。
到了年初六的时候,万云出去巷口买了瓶酱油,随口抱怨一句这酱油也涨价了,比过年前涨了一倍有余,都过完年了,怎么价格还没有回落。
这句话让桂春生听到,他在房间里坐了一会儿,等出来后就做好了决定,对周长城和万云说:“你们两个这两天把家里要用的东西都点一遍,拿个本子记下来,然后到外头去,看到哪个店开了门,不管价格多少,都买上半年到一年的量,放在家里囤着。”
这话说得周长城和万云十分不解,正如桂老师以前说的,广州什么东西都有,只要手中有钱,什么都能买到,就是美国香港日本的东西,都能找到门路,所以平时根本没必要囤货。且广州天气温暖,如果不是像腌制食品能放得较久不会发霉的,只要是吃食,一般他们都不会买太多放在家里的。
但这一次,桂春生却是异常反常,他从屋里拿出一张国家级发布的报纸,递给周长城和万云,指了指上面那一篇写着市场经济价格深化改革类的文章,让他们细读:“一字一句地看,有不懂的来问我。”
周长城从前在平水县电机厂,工会是组织过职工学习读书看报,了解国家政策的,这件事对他来说不陌生,但要读懂上面晦涩拗口的词汇,也还是有些难度的,但读文章就是这样,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懵懵懂懂他基本上还理解了,可却不懂桂老师为什么要让自己看这个,这些报纸和文章都离他太远了,周长城联想不到自己身上。
至于万云,她好读小说,爱看电视剧,却甚少看这些严肃新闻,让她说出一本小说或者一部电视剧里,谁和谁有奸情,谁有阴谋,谁是最终的坏人,结局如何,她能猜个八成。但对着这篇文章,她只能说全都认识这些字,却不明白其中的意思,最后只能听周长城磕磕巴巴说了些似是而非的理解。
经过周长城一番解释,万云这才知道,她每日出去赚的钱,花的钱,在隐蔽处已经交过税,而且她买东西的价格不是谁想定就能定,他们平民百姓虽不能接触到更高级别的国家机关,可每一日都生活在这个巨大的国家机关所制定的规则里,想要好好生活,就要学会阅读规则。
周长城说话的时候,桂春生就在一旁听着,点点头,还好,还不是一头雾水、无可救药的人,他也费事一句句地解答,只说了今年的物价应该会有较大的变动:“我预计,这一次价格的改革,可能对我们平头百姓日常用的东西造成冲击。可具体冲击有多大,现在还不知道。”
“我的车买得早,头几年石油价格做出改革尝试的时候,每次去加油,价格忽高忽低,但总体是在不停走高,车主抱怨的声音不小。所以,我猜测,这次如果政策颁布下来,价格的波动会大,我们要趁着这个政策发布之前,先下手为强。”
桂春生是有钱,挥金如土,但论起来他真不是乱花钱的人,每出去的一分钱,他都知道花在了哪里,即使丢个硬币出去,也一定能听到其中的回音:“这个政策已经叫几个月了,具体什么时候颁布,还有待确定,甚至可能会拖到明年。但是我们不能这样被动,趁着还有余地,要先下手为强。”
他之前做过民生和经济方面的记者,在调去文艺副刊这种部门之前,桂春生几乎把整个广州城和周边几个小城市都跑遍了,对于物价和数据方面的变化相当敏感,人在这种价格冲击下,会有什么样的冲动和拥挤,他全都见识过。以前也有这种“价格双轨制”的改革,但那是体制内的改革,现在这阵风已经吹到了民间,吹到了人们日常的生活用品上,按着经验,故而他判断,这些日用品的价格一定会上涨,甚至造成货品紧缺。
且这阵改制的风吹得这样厉害,桂春生嗅到了一丝不同以往的味道,改革会迂回,但一定是继续深化的。
“你们手头要是没有钱,就从我这儿支两千出去,务必要把家里要用的东西这条线守好,万一到时候发生哄抢,我们三个恐怕都没时间去商店门口挤。”桂春生做出了最终的决定。
周长城和万云自然没敢要桂春生的钱,年初六的那日他们三个都没出去,把家里的东西全都登记完,初七的时候,开着桂春生的车,沿街找已经开门做生意的店铺,三人没有顾上这些价格仍处在过年的高峰期,咬牙都付了钱,吃用的东西买了几大箱,等点完数,才放下心。
桂春生往日里爱写写字,他又常年在报社工作,跟一些文具厂有合作,就掏了两千块,囤了一批墨水和写字笔,放在书房里,几乎把整个书房堆得无法落脚。
周长城和万云那日看到桂春生把这些东西拖回来的时候,两人都震惊得无以复加。
尤其是万云看着那一箱箱黑色和蓝色的水笔,眼睛瞪得大大的:“桂老师,这要用到什么时候去啊?”
桂春生手上还拿着一箱软笔,让周长城帮他搭在另一个箱墨水上,拍拍手说:“用不完就送出去。”
万云张张嘴,想想还是什么都不说,又闭上了嘴。
不论是周长城和万云,他们都认为桂春生不是那种不靠谱的人,为什么这一次的反应这么大?
桂春生推了推脸上的眼睛说:“价格双轨制这件事,其实已经不是第一次改革,如果今年真的实施的话,应该算得上是第三次。但是之前一直没有直接面对民众,都是体制内企业和单位的改革,尤其是在大宗原料方面,”他尽量说得简单易懂一些,“我们大部分人都在温饱线上,以吃穿住为主,外出都是少的,所以平时生活里,对这种改革的反应较小。因为原料价格上涨,最终反映到平日生活的商品里,是温水煮青蛙一般的,不是一下子爆发的,只有过了一年两年回头望,这才会发现最常见的东西都在涨价。但今年的改革,若是细化下来,‘双轨制’落到衣食住行上头的时候,对我们的影响就大了。”
“桂老师,您的意思是,如果这个政策下来的话,我们吃的猪肉、喝的汽水都会涨价?”周长城发出疑问。
桂春生点点头,孺子可教:“价格肯定会混乱一阵子,但我们现在是计划经济为主,乱了之后,肯定会有调控。但就算是乱两个星期,也很影响生活。”何况他并没有这么乐观,两周肯定不行,新的政策是要有时间去实践,再来判断改革道路是否正确的。
周长城和万云这才勉强明白桂春生的思虑。
但回到房间的时候,万云还是说:“桂老师是不是太过杞人忧天了?”
周长城坐在床上,没有接万云这句话,突然想起以前在平水县电机厂的一些事,他和万云说:“我想起来,有一年,电机厂没有单子,发不出工资。你也知道之前厂里要买原料这些,都是找上级单位和领导拿批条的,应该是85年四五月份时,武厂长手上有好几个大吨数的批条,听说他就拿着这些条子,加价卖给一些急着要原料的单位,然后拿钱回来给我们发工资,其中还有一些是省里私人的厂子。”
“甚至有人在中间,专门倒卖这种批条,大发横财的,省里和市里好像还抓了几个蛀虫出来,作为典型,我们开会的时候,都讲了这些事。”周长城那时只觉得这些事,跟自己一个临时工没关系,和工友们感叹几声,再骂几句世道,就不过心了,没想到今日仍有一定的警示。
万云听着周长城讲这些往事,安静了一会儿,深感自己无知的短板,难怪以前姐夫老说她和万雪两人做事情不过脑子,看来并没有说错,这样大的事情,她是真的一点敏感度都没有。
忽然,万云一激灵,看着周长城,只见周长城也目光灼灼看着她:“小云,你平日里做盒饭要用到的油盐酱醋和卤料,恐怕还要再多买一些,反正这些放着能用很久。每日新鲜的菜蔬价格如何,我们控制不了,但能省的其他成本,还是要控制一下的。”
万云立即点头:“城哥,你说得对!明天我们就去买!”
当然,在花这个钱之前,万云还是纠结了一下的:“城哥,要是我们囤了这么多货,最后发现价格并没有多大的变化,还是跟平时一样,那可怎么办?”
周长城显然也回答不了这个问题,于是两人一大早又跑去问桂春生。
桂春生一听他们的打算,反而笑起来:“既然你们已经有这种想法,就直接去做,我们只是防患于未然,并不是在预测未来。想想,若是后面这些东西价格涨起来了,你们明明有机会提前买的,却没有去做,来日后悔不是更加断肠?”
“想到了就去做,不要顾前怕后的。日子再差,桂老师这儿少不了你们一口饭吃。”桂春生的话也算是给小两口壮了个胆子。
周长城和万云被说服了,于是趁着今年的假期还没有放完,他们已经到杂货店和副食品店去囤了几箱子的油盐米醋等做菜的材料,甚至连刀和砧板,万云都多买了几个。
因为平日在厂里和男人们打交道多,周长城兜里都揣着烟,他不抽烟,但和人搭关系,请人帮小忙的时候,烟酒茶少不了,趁着这次囤货,他还四处去买了不少散烟放在家里,方便日后拿用。
两人在杂物间放置打包这些东西的时候,不免又要把整个家整理一遍,结果,他们又看到了那一千盒未开封的肥皂。
“如果这个价格双轨制的影响是方方面面的话,小云,这一千盒肥皂,恐怕就有去处了。”周长城说。
万云被周长城说得眼皮一跳,咽了口口水,说:“初五的时候,我们才见到彭鹏,他不是一直在诉苦,那五万盒肥皂只出了六千盒,现在还有几万盒堆在他那作坊门口吗?城哥,你说,我们...要不要再多囤一点?”
“像丹燕嫂说的,反正肥皂是耐用品,放久了也不会坏。我们要不就自用,要不就沿街叫卖,大不了就便宜点卖出去,人家卖五毛,我们卖三毛。量大的话,就卖久一点。”万云一字一句,说得很慢,事关钱财和生意,不得不谨慎。
周长城坐在旁边吃饭的凳子上,双手插在头发中,闭眼,没说话,显然也在犹豫,他不是考虑成本,实际上彭鹏真是血亏出货的,他们拿货的价格绝对是有优势的,再加上两人的存款也够让他们折腾一小遭。周长城是在想其中的风险,如果这次的冒险失败了,往后他和小云还有没有胆量再继续做其他方面的生意?只要把时间拉长,这些成本是怎么都能赚得回来的,最怕的是判断失误所带来的心气坠落。
万云最实际,她上楼,把自己的账本拿下来,一点点算数:“过年前,我姐和师娘给了我七百多的分红,卖盒饭存下来有一千八,再加上你的工资,勉强有三千。”
三千块,这在平水县,是他们想都不敢想的存款,但如今他们却真的做到了,高兴之余,还有欣慰。
“除去过年前和这两日花掉的八百,还有两千二。城哥,我觉得,彭鹏的那批货,我们可以接一些,只是别要那么多,咱们手头上有个几千盒就好了。”万云虽然想搏这个机会,终究不是大胆的人,提了个折中的方法。
最后的决定是,小两口借了桂春生的车,他们决定开车到白云机场去看飞机。
白云机场在八十年代主要的航线是国内,但航班极少,周长城和万云把车子开到离机场非常远的地方,等了两个小时才等到一辆起飞的飞机,轰地一声拔地而起,直飞长空。
小两口靠在车门上,互相依赖着对方,一起抬头,看着飞机绕一圈,飞上云端,飞向远处,最终变成一个小点点,就再看不见,天上只剩下一道长长的飞云轨道。
“飞机就是只大铁鸟。”万云落下判断。
“五年!小云,五年内,不管飞去哪里,我们都要坐一次飞机!”周长城暗暗握拳,他再不是那个患得患失的临时工了,他有自己的人生目标和家庭愿望。
万云看着周长城日渐坚毅的眼神,忽然再次被他吸引,踮起脚尖亲了他一口:“好,就五年!”
既然到了白云机场,不去找彭鹏,那就说不过去了。
他们开着车,找到彭鹏的小作坊,彭鹏一个人在那儿闲着,他那几个职工还没有回来开工,听到周长城和万云要三千盒肥皂,眼神都直了,他还记得万云最初要那五箱肥皂不乐意的劲儿,不可置信掏掏耳朵:“两位朋友,虽然我很高兴你们给我清货,但是我先说好了,货既出手,就不可退还了。”
周长城和万云两人既然到了人家门口,肯定不会再退缩,都重重的点了头。
彭鹏挠头,边给他们搬货,边疑惑:“你们要这么多,怎么卖啊?”他知道丹燕嫂那几箱肥皂几乎没咋动,全都堆在家里呢,只是彭鹏自然不会主动去提起。
“一些是我们自己要,一些是帮朋友和老家的亲戚要的,他们自己有办法出货,我们就懒得管了。”来之前,周长城和万云就想好这套说辞了。
彭鹏自然是乐意,指着纸箱上面的字:“有三种味道,都给你们搬一些?”
茉莉花味,玫瑰味,还有肥皂本身的味道,万云点头:“各要一千盒。”
“好咧!”彭鹏人小力气大,十分钟就搬下十五箱肥皂,看到周长城开的日本车,更是咂嘴,“长城,你们还有车,本事不小啊!”
“都是借的,我们哪有这样的本事。”周长城打开后备箱和后排的车门,把货一箱箱挤进去,挤那叫满满当当,手指头都伸不进去,“等回去,还要给车主包个红包呢。”
彭鹏想想也是,大家都是来广州讨生活的外乡人,又不是作奸犯科之辈,老实上班做小生意,哪有一来就能买车的,不过他还是大有兴趣,摸摸车头,又在副驾驶位上坐了一下,啧啧叹道:“真没想到,你还会开车。”
这个周长城倒是不怵:“学嘛,花点时间,花点钱。”
彭鹏点头:“有道理,今年我也想办法学会开车。”
这个时候,就是这样,世界上的事情很精彩,人的好奇心总是十分旺盛,爱恨来得更为强烈,看到别人有的,自己也想办法去争取,朋友和朋友之间拉着手,共同进步。
“对了,你老家要不要毛线?织毛衣的毛线?”彭鹏自己也是农村出来的,他知道好多内陆城市现在还在用布票去供销社扯布头做衣裳,甚至有的家庭七八口人只有两条裤子,只有出门的人才能穿裤子,不出门的就在家里坐着,连条裤子都穿不上,毛衣和衣服在广州不见得是多新鲜的事儿,但在老家这些地方一定是畅销的。
“你还卖毛线?”万云好奇。
“哪是我的,我这肥皂都卖不出去呢。”彭鹏摇头,“就在隔壁,一个毛线厂,我带你们去,他也是来广州做生意的,光有技术,没有销售的本事,两口子三棍子闷不出一个屁来。现在服装这么火,他们竟找不到卖家,仓库里囤了一批,让我们在附近的邻居要是有客户的话,就帮着搭搭线”
周长城和万云对视一眼,车子已经装满肥皂,再塞不下东西了,尽管对彭鹏说的毛线很感兴趣,脸上还是露出了犹豫。
彭鹏说:“你们先去看看,如果真的要,就让他想办法给你们送到海珠去,都在广州,又不是多远的地方。”
周长城和万云这才锁好车,和彭鹏出了门,走了几分钟,到另一个小作坊,那地方规格和彭鹏租来的小楼差不多,门口也是堆满了染料线头。
彭鹏把周长城和万云介绍给卖毛线的那对夫妇,跟他们一起看了这些毛线,普通的羊毛线,摸起来手感不错,有粗有细,颜色均匀,但不是什么高级货。
周长城和万云小小做过服装生意,知道自己不是这方面的人才,便不敢要太多,在那老板结结巴巴的劝说下,要了五百公斤,花了一千三,他们没带够钱,说好等他们送货上门的时候,再付钱。
怕周长城和万云反悔,对方还让他们写了个条儿,互相留了电话,那对夫妻保证明天就送过去。
彭鹏在一旁摸着鼻子:“你们两个可真是财神爷了。”
周长城和万云笑,只是这笑也没真正落到心里,好不容易存的三千块,如今就剩不到六百块了,冒险冒险,险是冒了,接下来能不能抓住这个机会,还不知道呢。但无论如何,买定离手,不能摇摆,如果有变化,一定要想办法解决,不能让货砸手里。
忙完一圈,跟彭鹏说了再见,他们这才载着一大车的肥皂回珠贝村去了。
第110章
1988年的春天,是一个极为躁动的春天。
周长城和万云囤了许多货,除了肥皂和五百公斤的毛线,还有两百只电子表和小闹钟,全是他们跑去批发市场里买来的,他们钱少野心也小,囤的都是便宜的、容易出手的货。
货是囤着了,可心里总是记着挂着,一天都没办法安下心来,只好用工作和其他事情来转移注意力。
他们心里很矛盾,一方面希望物价突飞猛涨,他们从中狠狠地发一波小财;另一方面又希望所有的价格都不要有太大的波动,毕竟大家都是小市民,开门七件事,都是要过日子的。
桂春生只是说可能会有这个政策的颁布,具体会在什么时候实行,是一个未知数。
周长城和万云在等。
春节年假放完,广州城又开始充满了来自全国各地来掘金发财打工的人,这个城市又开始了属于它的喧嚣,周长城回去上班,万云的盒饭小生意自然也回到了正轨上。
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今年过了年,吃穿用度的物价并没有降下来,还维持在过年时期的那个水平,有时候猪肉和鸡蛋价格甚至还继续小幅度在涨。
万云如今做盒饭买菜还是在珠贝村的市场里购买,只能被动地跟着大方向的价格走,但盒饭价格却始终不敢随意上涨。不止是她,五十米街所有做吃食的小摊贩都在抱怨现在进货价贵,又不敢把这个涨幅转嫁到顾客身上,都保持观望的态度,没有人敢随意涨价,看起来今年真是很不寻常。
万云和周长城对这种日常用度的物价波动,在心理上有所准备,只能在花钱的时候更为小心翼翼,写信回平水县时,她也提醒万雪和姐夫,不要随意花钱,手头上要留着点现金在。
这一年多以来,因为万云时常寄东西回去给万雪售卖,万云粗略地估算了一下,万雪手上至少存了有三千来块钱,按着她和孙家宁那个手头疏落,对钱看得淡的性子,万云真怕他们随意花费,买些不必要的东西。
万雪的回信也是满腹牢骚,如今买菜钱一日比一日贵,孙家宁有时候都跑到西郊或者东郊村里去买菜了,说完这些,万雪又在信中问万云,暑假的时候,他们一家三口想坐火车到广州来看一看妹妹妹夫,也来广州开开眼,问万云能不能帮忙找个靠谱安全的宾馆来住。
万云看到这封信,兴奋地把信给周长城看:“城哥,你看,姐和姐夫说要带着甜甜来广州!”
周长城看了信,也是满脸笑,他们都有一年多没见亲人们,自然是高兴的:“别去住宾馆了,让他们来家里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