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他旁边蹲着的那个中年男人,如获至宝的将一件假古骨瓷死死的拿在手上,还一脸警惕的看着他,李逸笑着摇了摇头,起身慢慢的朝前走去。
又是一个经营二手旧货的摊位,大概一张桌子大小的摊位上,零零散散的摆着很多东西,钱包、手表、打火机之类的什么都有,甚至还有几个一看就是老古董的收音机。
李逸的目光自摊位上扫过,忽然目光一凝,蹲下来,拿起一件五彩的月季纹白瓷烟灰缸看了起来。
这件烟灰缸的月季造型非常的现代,一看就是近代的制品,只是瓷质晶莹剔透、温润可人,看起来又不像是普通的现代瓷。
李逸拿着烟灰缸仔细的研究了一会儿,心中一动,想起了这是件什么瓷器,这应该是一件醴陵毛瓷!
在华夏陶瓷发展史上,毛瓷因其造型和风格上鲜明的时代特征占据着重要位置,它一直以来也代表着这一时期瓷器制作的最高水平。其中,醴陵“毛瓷”和景德镇的“7501毛瓷”是最为收藏界推崇的两个品类。
醴陵在民间就有“红色官窑”之称,几代国家领导人对醴陵瓷的偏爱更令它蒙上了一层神奇色彩,这也大大提升了其价值。1974年,醴陵为毛主席定制了一批专属瓷器,此后便没有继续生产,应该说这是“毛瓷”中的珍品。
据相关资料统计,目前醴陵“毛瓷”藏品的数量不超过400件,其中流落民间的数量仅不到200件。
李逸根本就没想到居然会在国外遇到这样的瓷器,虽然只是一个烟灰缸,也让他觉得运气实在是很不错。
用鉴灵牌验证了一下,确认这件烟灰缸确实是一件醴陵“毛瓷”,李逸直接问道:“老板,像是这样的瓷器,你这儿还有没有?”
“有,还有一套这样的碗,我还没来得及摆出来。”
老板是个看上去很憨厚的中年女子,她的回答让李逸喜出望外。一套啊,目前国内能够成套的毛瓷一共也没几套吧?他可是记的非常清楚,13年的时候,一套五件釉下五彩的“7501”毛瓷碗可是曾经拍出过800万软妹币的天价!
“老板,你那套碗是几件?能拿出来让我看看吗?”
“马上,我马上就给你拿出来。”
老板将手上拿着的一个随身影碟机扔到摊位上,回身打开了身后的纸箱,从中拿出了一摞五个白瓷小碗,放到了李逸面前。
“我这套瓷器是邻居一个老人家里的,她说是当年一个华夏的老朋友送给她的……”
老板一边说着,一边又从箱子了拿出来了一件缺了一个大口子的陶杯,李逸则小心翼翼的拿起了最上边的那件瓷碗看了起来。
这是一件釉下彩为红芙蓉图案的白瓷小碗,瓷质跟刚才那件烟灰缸不相上下,而且胎还要更薄上一些,看上去通透的感觉更为强烈。
李逸稍一打量就认定,这绝对也是一件毛瓷,不过却是一件7501毛瓷!
挨个检查了剩下的四件小碗,李逸确定,这一套和他记忆中拍出了800万元的那一套毛瓷小碗几乎一模一样!
“老板,你这几件小碗怎么卖?还要这件烟灰缸……咦?”
李逸刚刚将最后一件小碗放下,忽然看到了被老板随意的扔在摊位上的那件冲口陶杯,不由一愣,这玩意,看着怎么跟他昨天弄回来的那件志野陶这么像?
将陶杯拿到眼前一看,这哪儿是像啊,这分明就也是一件志野陶,而且看起来两者的年代也都差不多!
“这碗和烟灰缸都不单卖,想要的话,一共给20万英镑吧!”
20万?李逸皱了皱眉头,这个价格怎么这么别扭呢?老板你到底是懂还是不懂啊?
“那这件陶杯呢?”
“这件啊?你如果买这几件,这件就送你了!”
老板看了一眼李逸手上那件残缺的志野陶,一副很大方的模样。
李逸摇了摇头,开启鉴灵牌,在刚刚那五件小碗上扫了一下,随即就变了脸色。要不是他习惯性的在交易之前都要用鉴灵牌确认一下,今天这个跟头可是栽的不小!
原来,这五件小碗竟无一例外的都是赝品!
李逸轻轻的摇了摇头,又拿起一件小碗仔细的看了一阵,就发现了其中机关,他刚才确实是受了那件烟灰缸的影响,看走眼了。
这一套小碗,白瓷胎应该是没什么问题,多半也是当年同一批烧制出来的,只是碗壁上的图案,应该是后加上去的,只不过和大多数“后加彩”都比较粗糙相比,这个后加彩应该是高手所为,画的相当的逼真、形象,才让他大意之下差点走了麦城!
nnd,这不就跟传说中凭借一件猫食碗卖出去了20多只小猫的那个老奶奶一样吗?坑死人不偿命!
将碗放下,李逸又确认了一下那件志野陶的年代,这下总算是没有认错,这件确实是桃山时代的绘志野,不过可惜的是残缺了。
“老板,你那几件瓷器太贵了,我还是就要这一件好了,你说多少钱吧。”
“太贵?年轻人,这可是一整套的毛瓷啊,这个价格你还嫌贵?也就是我前几天都没摆出来,要不早就出手了,你可想好了,错过了再想买到可就难了!”
“呵呵,这么贵,我就是想买也买不起啊,你还是说说这件的价格吧。”
老板无奈的耸耸肩膀,伸出了两根肥肥的指头,
“20英镑。”
李逸点点头,从口袋里掏出20英镑递给她,拿着那件志野陶站了起来。
“先生,请慢走,我能看看您手上的那个杯子吗?”
刚刚离开那女人的摊位,他身后就传来了一阵急促的声音,一转身,看到是一个精神矍铄,长着一副东方人面孔的老先生,不由一抬手,“您是说这件?”
“@#¥&#……”
老先生看到他这么随便就将杯子举了起来,连忙伸出双手去护,嘴里还叽里咕噜的说了一句鸟语。李逸虽然一个字都没听懂,不过却知道,这是一个日本人,认出这陶器是他们家产的了!
第七百三十二章 宫灯
高桥弥生是日本美浓古陶博物馆特聘的馆长,这是一家依托于某个大财团而成立的私人性质的博物馆,之所以没有建在繁华都市,就是因为美浓在日本制陶史上极为特殊的地位。
作为一名研究陶文化的专家,高桥对桃山时代的志野陶最为迷恋,他认为那个时代的志野陶是日本制陶业无可替代的一个高峰。
可是,因为“艾土”难求,桃山时代志野陶的产量本就不大,再加上后来战乱频繁,能够流传下来的更是少之又少。作为一个建立在美浓地区的专业博物馆,收藏的桃山时代的志野陶数量过少,一直是他的一大遗憾。
高桥不是第一次来伦敦,也不是第一次逛波特拜罗路市场,只是他根本就没想到会在这里遇到什么日本文物,尤其还是一件很像是桃山时代的绘志野茶碗这样的珍品,因此当他看到李逸手里拿着的那件东西的时候,当下也顾不上失礼,连忙叫住了他。
“您是说您想看看这件茶碗?”
李逸大概的知道桃山时代的绘志野在日本陶器收藏中的地位,但真正的市场行情如何,还真不是特别清楚。现在正好瞌睡就有人送枕头,这位老先生既然表现的如此激动,应该是能告诉他些什么才对。
所以在确定了对方的真实意图之后,他也没管什么瓷不过手的规矩,直接将这件茶碗交到了高桥的手上。
“这是一件桃山时代绘志野的精品,虽然残缺,但却不能掩盖它那惊心动魄的美丽!先生,我叫高桥弥生,是日本美浓古陶博物馆的馆长,我在这里郑重的请求您,希望您能够将这件陶器捐献给我的博物馆!”
李逸先是听到高桥说这件茶碗美的惊心动魄,就有点不以为然,不过人家敝帚自珍,他也不好多说些什么。只是没想到,一共也没说几句话,这家伙居然就这么光明正大的要求他捐献,这一下,他可是真的有点不舒服了。
“对不起,这件东西我没有转手的意思!而且我是一名华夏人,也没有将自己的东西捐献给日本人的爱好!”
他冷冷的瞥了一眼还处在鞠躬状态中的日本人,直接拒绝。
“对不起先生,我想,应该是我没有说清楚,我们博物馆有规定,对每一名捐献者都会给予一些资金上的补偿,您如果选择捐献的话,我也可以帮你申请这笔资金。”
“哦?补偿吗?有多少?”
李逸的博物馆也快要开业了,以后肯定也会遇到这方面的问题,因此他想听听这家博物馆是个什么政策。另外,从补偿的金额上,也应该能够判断出桃山时代的绘志野大概是个什么价值。
“先生,我们博物馆的补偿制度比较简单,不论捐献者捐献的是什么文物,每一件都只有50万日元的额度。其实,对于捐献者来说,谈钱的话真的是不太合适,但我们也必须要表达一下自己的心意……”
从道理上讲,李逸是比较同意高桥这个观点的,既然是捐献,那要再讲钱的话,还不如直接出钱收购算了。可是,现在那个假设的捐献者换成了他,这话听起来就有些刺耳了。
看到李逸的脸色似乎有点不太愉快,高桥连忙又道:
“当然,对于一些特殊的文物,我们也会有一些特殊的政策,会根据文物的具体价值来调整补偿的金额。具体到这件绘志野的话,我想,我应该能够帮你争取到1000万日元的补偿!”
李逸眉头一挑,1000万日元,差不多是60多万软妹币,对于一件残缺的陶器来说,这个金额可是不低。而且,这还是博物馆补偿给出的价格,要真是拿到拍卖会上,还不知道要翻出多少倍呢!
小日本的东西都是这么贵吗?
李逸想起之前的《智证大师谥号敕书》和《吾庐》,不由摸了摸下巴,不怀好意的看了正眼巴巴的等着他回答的高桥一眼,摇了摇头。
“对不起高桥先生,我并不是嫌这个金额太低,只是,我的博物馆马上就要开业了,我自己也需要一些国外的文物展出……”
“哦?先生,您也拥有一间私人博物馆?”
“是的,我的博物馆明年二月就将开业,高桥先生您如果有时间的话,到时候可以过去看看,我那里,应该还有几件您可能会比较感兴趣的东西。”
“是吗?那真是太遗憾了……不不,我不是说您的博物馆……”
李逸也不在意,热情的和他交换了名片。他这次欧洲之行的目的本身就不单纯,他不但准备自己宣传,还准备让罗果夫帮他一起宣传,这样,他才有可能凭借《蒙娜丽莎》之类的名画,让他的博物馆在最短的时间内打开局面。
告别高桥,李逸接着在地摊区转了起来,很快,他就又看到了一件有意思的东西,一对红木玻璃画的宫灯。
宫灯,顾名思义,就是皇宫中皇帝用的灯。和一般意义上的灯笼不一样,正统的宫灯照型均为八角、六角、四角型的,而且多以细木为骨架,镶以绢纱或玻璃,并在外绘以各种图案,比民间那些灯笼要雍容华贵、豪华气派的多。
李逸看到的这一对宫灯,是一对比较小的宫灯,高度只有20多厘米,他猜测有可能是提在手上照明那种。
但宫灯虽小,造型却很精致,整体呈六角形,红木灯架雕“寿”字纹及回纹,玻璃通绘花鸟图案,灯六角刻兽头,饰珐琅片嵌红绦穗,一看就是精品。
而且,更为难得的是,这一对宫灯,灯帽灯体一块算上,一共24块绘景玻璃,竟没有一块是烂的!而且,李逸前前后后的一共看了两遍,这些玻璃好像还都是原装的,根本就没有换过的痕迹!
这下就厉害了,就算这对宫灯是从晚清流传下来的,距今时间没那么长,但漂洋过海来到欧洲,居然连玻璃都没烂过一块,那它之前的主人保管的可实在是太尽心了。
可是,既然保管的这么尽心,又怎么可能会拿出来卖呢?而且还不是在拍卖会,也不是那种大古玩店,而是在这种比路边摊也没强多少的地摊上!
李逸觉得他有可能是看走眼了,可是,像这种牵涉到木雕、绘画的本就是他的强项,他又怎么可能会看错呢?
第七百三十三章 壬一的宫灯
李逸认为他绝无可能看错这对宫灯的出处,可最后的结果却偏偏跟他开了个玩笑,而且还是个大玩笑。
这两只宫灯不但都是赝品,而且,制作这件赝品的人也大大的出乎了他的意料。
因为,它们的制作者叫做壬一!
“甲、乙、丙代表瓷器,丁、戊、己则代表国画、工笔、书法,庚是青铜器,辛是金银器,壬是竹、木雕……”
一看到这个名字,李逸的脑海中很自然的就浮现出了钟皓晴曾经告诉过他的这些信息,只不过那个时候,就连钟皓晴都不是很确定,是否真的会有除了丁一之外的其他的“一”存在,因为就连她都没有见过除了丁一之外的其他的“一”的作品。
可是现在,李逸已经能够很肯定的得出结论,不但其他序号的“一”确实存在,而且,他们还传承到了现代!
至少,负责竹木雕的壬一的传承就延续到了现代,因为,这件作品完成的时间就在五年之前!
对于这个神秘的13组织,说实话,李逸不但没有多少恶感,反而还有些好感。
这一方面是因为钟皓晴曾经告诉过他的,13曾经在抗战时期所做过的那些事情。另外更重要的一点则是因为,这一年多来,他看过了无数的真假古董,但除了那几幅丁一的作品之外,就没有遇到过其他的跟13有关的赝品。而且,就是那几幅丁一的作品,距离现在也都很有些念头了。
这一点很重要,因为这最少能够证明,这个组织的存在不是以制作赝品牟利为目的的。
与此相对应的是,他还从那幅《关羽擒将图》上获得了巨大的利益……
只是,现在情况却发生了一点点的变化,他居然遇到了当代的壬一!而且,这个壬一还将他制作的假古董拿到了市场上来牟利!
那么,是之前他看过的古董太少,所以没有遇到这种小概率事件?还是说,13组织的策略发生了变化?
李逸饶有兴味的拿起宫灯,再次仔细的打量了起来。他不知道除了丁一,其他序号的“一”是否都会在作品上留下独特的暗记,但作为这件作品来说,如果要留暗记,多半都应该藏在红木灯架上的那些纹路里边。
果然,没多久他就在一处寿字纹里发现了一个好像是“壬”一样的纹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