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都市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文艺生活_分节阅读_第105节
小说作者:薪越   小说类别:都市娱乐   内容大小:1.44 MB   上传时间:2017-09-08 11:40:35

  尤其是牵涉到姜文和王姬这样的大明星,他们拍戏的时候什么样,有什么兴趣爱好,还有真实的美国生活,都会成为这本书的噱头。

  而且,在纽约的那段时间慕姗姗不是主持人,不会牵涉到电视台,不需要担心受到限制。

  为了吸引慕姗姗,出版社给出了百分之十的版税。

  自从林子轩打破了出版社的垄断后,现在的出版社都要谈版税了。

  这时候华国的法律规定,作家的版税只能在百分之八到百分之十之间,这是硬性规定,版税制度还没有放开,让市场调节。

  如果这本书的定价是十块钱,卖出去一本慕姗姗能拿到一块钱,卖出去100万本就是100万人民币,当然这是一个理想化的销量。

  按照出版社的预计,有了《京城人在纽约》的铺垫,至少能销售20万册,否则出版社也不会极力怂恿慕姗姗出书了。

  也就是说,慕姗姗能拿到20万元的版税。

  “真要写啊?我的文笔不好,也写不出内涵来,感觉是在欺骗读者。”慕姗姗犹豫道。

  在慕姗姗眼里,那些写世界名著的人物才算是作家。

  “写啊,为什么不写?现在都市场经济了,大众需要娱乐,姜文和王姬那边不用担心,我和他们打招呼,你又不是写八卦,就是写一些生活趣事。”林子轩无所谓地说道,“我就是没有名气,要不然也写本自传赚钱。”

  他对名人出书没什么看法,这是正常的市场行为。

  百姓需要娱乐消遣,所以这类书籍才会畅销,这还只是一个开始,以后会进入一个平民写作的时代,只要拿起笔,写下自己的想法,就可能会被出版。

  “那你可要帮我把关,别闹出笑话来。”慕姗姗要求道。

  慕姗姗有点心动,那可是几十万块钱,不是一两千。

  有了这笔钱家里的经济会更宽裕,林子轩的新公司不用担心会赔本,将来的孩子也能过上好日子,既然如此,为什么不写呢?

  “放心吧,我会帮你看着的,你别太在意遣词造句,要用朴实点的语句来写,你面向的读者是大众,不是文学评论家。”林子轩提醒道。

  “知道了,我要好好构思一下。”慕姗姗认真道。

  就这样,慕姗姗动笔写起了《我在美国的180天》。

  她从国内开始写起,为什么要去美国,林子轩怎么想着要拍摄《京城人在纽约》,这都是他们自个的事,写起来很顺畅,就像是把记忆重新梳理了一遍。

  其中的酸甜苦辣,都在心底流淌。

  这个书名是林子轩起的,简单明白,很能吸引大众读者,如果起一个太文艺的名字,读者还以为是本严肃文学呢。

  除了书名,林子轩还为慕姗姗的新书写了一篇序言。

  他的序言写的倒是很文艺,名字叫做《那时青春,时光正好》,开篇是这样的。

  “1990年的那个夏天,京城广播学院,我站在树荫下,准备向一个女孩表白……”

  整个序言他写了两万字,更像是一封超长的情书,或者是一个青春期的爱情故事。

  既然要出书,自然少不了公开他们的关系,借着这个机会写出来没什么不好。

  当然,他不是什么都写,而是挑一些无伤大雅的生活片段来写,是经过美化之后的生活。

  就算是自传,作者也不会把自己真实的想法写出来。

  “你这个写的太好了,衬托的我写的很差,这怎么行。”慕姗姗抱怨道。

  慕姗姗只是抱怨而已,心里却很满意,里面的点点滴滴都是俩人共同的回忆,这算是他们俩合写的一本书,很有纪念意义。

  很多年后回头再翻阅这本书,就像翻阅他们曾经的生活。

  在我最美好的时光里,有幸遇见了你。

第一百八十二章 遇见

  七月份,林晓玲结束了高考。

  她填报的志愿就是京城电影学院,这样电影学院才能把她的学籍档案给调过来,在走了一番程序后,晓玲同学正式成为了电影学院的一名旁听生。

  她不会收到录取通知书,而是要到电影学院的教务处拿一份录取证明。

  有了这份证明她能够在九月份开学的时候到电影学院报道,登记入学,安排宿舍,办理旁听用的学生证和图书馆的证件等等。

  其实和正常的学生没什么区别。

  在电影学院的教务处,林晓玲看到了贾章柯,他同样是来拿旁听生的录取证明。

  这次高考,贾章柯依旧没能通过艺术类院校招生的最低分数线。

  他在老家高考完就知道没戏,便赶到了京城,要把这个旁听生的名额争取下来,好在文学系不是热门专业,没人和他竞争。

  在教务学生办公室主任赵风玺的推荐下,贾章柯获得了这个名额。

  今年是电影学院第一次弄这种旁听生制度,大家都没什么经验,不知道该怎么选择旁听生,最终只有林晓玲和贾章柯两人成了学院的第一批旁听生。

  学校通知他们今天过来拿证明,两人这才在教务处见了面。

  贾章柯一大早就来了,在外边等着,看到林晓玲过来,认出了这女孩,赶忙表示感谢。

  他原本想请这女孩吃顿饭,可想着自己身上没有多少钱,一般的小饭馆不行,显示不出诚意,高档点的餐厅他又消费不起,于是张张嘴又闭上了。

  林晓玲倒是没多想,助人为乐嘛,能帮着贾章柯进入电影学院,她也很有成就感。

  他们来的有点早,现在是放暑假期间,电影学院的工作人员不会那么早过来上班,管的不严就会偷会懒,两人只好站在外边有一搭没一搭的闲聊着。

  林晓玲性子活泼,贾章柯有点拘束,主要是两人还不熟悉。

  贾章柯从老家赶过来,暂时没打算回去,他想在京城找点活干,就是到酒吧里唱歌跳舞也行,以前他跟着县文工团四处走穴,表演不是问题。

  他今年23岁,有混社会的经验,不怕在京城活不下去。

  “那你打算找什么活?”林晓玲好奇道。

  “还没想好,我会唱歌,弹吉他,还会跳霹雳舞,能到酒吧给人表演。”贾章柯回应道。

  林晓玲皱起眉头,她虽然还没进电影学院,却感觉以后咱们都是拍电影的,到酒吧表演和电影没什么关系啊。

  “你愿不愿意到剧组里干剧务,就是跑腿打杂那种?”林晓玲询问道。

  “你有门路?”贾章柯疑惑道。

  他不知道林晓玲的家庭背景,只是猜测应该还不错,要是能到剧组里看看怎么拍片子,要比在酒吧里表演有意思。

  “等会我带你去看看,剧务挺辛苦的,你愿意干就干,不愿意就算了。”林晓玲决定道。

  林晓玲高考结束后,在家里闲不住,就又开始跑剧组。

  林子轩把妹妹安排进《阳光灿烂的日子》的剧组里,只是一个多月的时间,属于短期工,义务劳动,不拿工资,就是见识一下电影的筹备和拍摄过程。

  到了七月,剧组找到了男主角,是一个来自青岛,喜欢玩滑板的少年。

  这是熟人推荐过来的,把照片拿过来一看,姜文的母亲觉得这小孩和姜文少年时脸面有点像,尤其是那双眼睛。

  姜文觉得有意思,就把人从青岛找了来,谈了谈,事情就定下了,这少年叫夏雨。

  只是女主角还没找到,面试了不少女孩,还有自己跑来的,都觉得不合适,不过已经有了两个备选,一个叫王澜,一个叫蒋文丽。

  姜文让她们穿上七十年代的衣服,给她们拍各种造型的照片,然后自己盯着照片发愣。

  他在脑海里幻想着这样的女孩在七十年代的大院里,一笑一颦的模样,会不会让他心动。

  每个男人在少年时大都会对某个女孩有这样的幻想,那是初恋的感觉,纯洁而朦胧。

  这段时间文隽回香港了,他要去向投资商汇报情况,解释这部片子为什么过了三个月还没有开机,他算是看出来了,在这个剧组里就是不能着急。

  正因为如此,才给了姜文仔细挑选女主角的时间。

  姜文清楚等文隽回来的时候,无论准备的怎么样,他都要开机了,再拖下去投资就危险了,香港的投资商不会这么一直惯着他。

  林晓玲和贾章柯领取了录取书,来到电影学院的车棚里,取了自行车。

  晓玲同学不想林子轩开车送她,出来跑剧组都是自己骑自行车,贾章柯也是骑车子来的,七月的天气虽然热,有风吹着倒也舒爽。

  他们来到《阳光灿烂的日子》剧组,是一间租来的大院,也是以后拍摄的主要场地。

  现在还没有开拍,活不多,大家在修整整个大院,要让它具有七十年代的气息,把所有九十年代的东西都去掉,以免拍摄的时候穿帮。

  “晓玲才来啊,今个可来晚了,这位谁啊?”看到林晓玲,有剧组人员打招呼道。

  “这是小贾,我今后的同学,也要上电影学院。”林晓玲介绍道。

  晓玲同学还年轻,语气虽然平淡,但话语中带着夸耀的小心思。

  贾章柯在一旁客客气气的听着,话不多。

  他来的时候和林晓玲打听过,这儿拍摄的是一部讲述七十年代故事的片子,导演是姜文,他觉得这人很猛,那个年代的片子也敢拍。

  这时候姜文从房间里出来,听到外边的谈话。

  “晓玲你最应该感谢我,当初在纽约的时候要不是我批判了小林一顿,让他认识到了自身的错误,你就甭想着上电影学院了。”姜文说笑道。

  “可冯哥说是他的功劳,到底你们俩谁说的是真的啊,再说了,我哥才不会不管我呢。”林晓玲怀疑道。

  “得,不识好人心,以后不帮你说话了。”姜文郁闷道,“你和同学耍着吧,我出去一趟。”

  姜文对贾章柯点点头,朝着大院外边走去,两人就这么交错而过。

第一百八十三章 过把瘾

  贾章柯跟着林晓玲干了一天活,混了两顿饭,见识了剧组的日常生活。

  他这一天的工作不累,主要是在大院的墙上用白石灰写各种革命标语,七十年代初,在华国各地这种革命标语随处可见。

  他虽然不喜欢画画,可毕竟学过两年美术,写出来的字体很有感觉。

  “看不出你还懂美术,咱们今儿就到这吧,这部戏还没开始拍呢,不忙,要是开拍了,那就要忙死了,去年我在一个电视剧剧组里,每天都很晚回家,累得要死。”林晓玲叙说道,“你要是愿意来呢,我回去和我哥说,咱们明儿还在这见面,你觉得怎么样?”

  林晓玲有着京城人爱揽事的习惯,她自己就是加塞的临时工,还要介绍个人过来。

  她觉得不能让贾章柯到酒吧那种地方胡混,那里的环境不好。

  贾章柯感觉不错,吃饭的时候和剧组里的人聊了聊,这儿有不少人都是京城各大艺术院校毕业,他不由得感慨京城果然是藏龙卧虎之地。

  在老家,他觉得京城电影学院是那种高不可攀的存在,自己辛辛苦苦才考上个旁听生,可这院子里至少有五个人是电影学院毕业的。

  他现在还不清楚,在华国国内,像这种投资100万美金的片子并不多。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495页  当前第105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05/495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文艺生活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