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1993年,国家的政策放开,允许一定范围内的古玩交易。
这才带动了民间收藏的火热,京城的琉璃厂和潘家园借机发展了起来,在发展的同时,难免鱼龙混杂,出现了不少鱼目混珠做旧的物件。
再说了,这个行当炒作严重,市场上的水分太大,很容易砸在手里。
林子轩明白贪多嚼不烂的道理,有研究古玩的工夫,还不如好好拍一部电影呢。
他就是想弄几件老家具装点门面,没其他心思,他在圈子里打听谁有这方面的门路。
“我认识个喜好倒腾古玩的哥们,姓马,以前在杂志社做编辑,后来辞职下海了,这几年专门弄这个,从他哪儿找几件老家具应该没问题。”冯小刚介绍道。
“那行,有空约出来认识认识吧。”林子轩点头道。
他们在《甲方乙方》的拍摄现场,葛优从戛纳回来后这片子就开机了。
国内剧组开机没那么多讲究,筹备好了就开拍。
自从把艺术中心的人员调过来以后,剧组稳定下来,京影厂的人也不闹腾了,他们知道要是再闹腾,就会被换掉。
如果没戏拍,他们只能领着厂子里发的死工资,京影厂拖欠工资不是一两个月了。
那些有名气的导演和演员能找到出路,不愁吃喝,他们这些幕后人员就不行了。
搞定了剧组人员,演员方面就更不用担心了。
这次找的都是京城演艺圈里和林子轩他们交好的朋友,比如女主演刘蓓。
在拍摄《编辑部的故事》的时候大家就认识,后来还演了《过把瘾》,大家关系不错。
刘蓓是地道的京城人,以前是京剧演员,后来辞职成了个体演员,没有工作单位。
这女孩演技不错,有一种温婉的气质,林子轩打算把她签到好梦公司来。
之所以找她来演《甲方乙方》,一个是大家认识,还有就是这部片子展现的是发生在京城的故事,找一个地道的京城人来演才有味道。
拿《顽主》来说,当初米佳山在选角方面要照顾巴影厂,女主角是沪城人。
所以,在看《顽主》的时候总觉得女主演没入戏,和周围的环境格格不入,观众看完电影,只记得三位男演员,对女主演没印象。
连米佳山都承认这是个失误。
因为那名女主角是巴影厂的演员,也是他的妻子,这名演员的演技没问题,是一位优秀的演员,就是和《顽主》的整体风格不搭调。
这次拍《甲方乙方》,林子轩为了避免出现类似《顽主》的失误,找来的演员基本上都是京城人,或者是在京城生活了很长时间的演员。
他们熟悉京城的生活状态和交流方式,大家配合起来默契十足。
比如,京城人的坐姿都不怎么端正,坐在沙发上的时候更接近于躺着,不光是在家里,在外边也是如此,无论往哪儿一坐,就想着朝后仰掰。
这是打小养成的习惯,怎么舒服怎么来。
你要是让一个沪城人这么仰着,他不一定会舒服,可能还觉得累的慌。
一地有一地的生活习惯,用京城人来演京味电影才是最好的选择。
尤其是葛优,他塑造最好的角色就是生活在京城底层的小人物,演起来活灵活现,惟妙惟肖,这和演技关系不大,主要还是太有生活了。
他演的就是他身边的人和事,还有他自己。
拿了戛纳影帝后,葛优在国内电影圈也算是大腕了,进入了华国顶尖男演员的行列。
他的不足是年轻的时候读书少了,没接受过正规的教育,对于特别文艺的片子他怵得慌,搞不明白其中的内涵。
他的长处是肯下功夫,爱琢磨,不懂就问。
《活着》这部戏里的角色很难演,他能演好是因为下功夫了,这部《甲方乙方》就是给葛优量身定制的,也是他最擅长的人物形象。
他掌控这样的角色游刃有余,非常的自如。
有了葛优的带动,其他演员相当配合,一个是大家都是熟人,再者说,能和国际影帝演对手戏的机会可不多。
在这个剧组里,只要林子轩、葛优和冯小刚三个人不乱,就不会出大问题。
第二百二十四章 闪光点
七月份,林晓玲放暑假了。
林子轩把她带到了华国电视台《生活空间》的栏目组,给她找了份暑期实习的工作。
上次林晓玲提出要拍片子,林子轩觉得在学校还是要好好学习,不过寒暑假可以参加社会实践,这才答应了妹妹的要求。
《生活空间》这个栏目虽然创立不久,可毕竟是华国电视台的节目,非常正规。
林晓玲只是实习生,不能算是华国电视台的员工。
这个栏目主要是采访华国普通家庭的日常生活,希望通过纪录这些普通人的故事,展现华国社会正在进行的变革。
当然,你不能随便跑到一户人家就去拍摄,至少要征得这家人的同意才行。
而且,作为编导,你要找出这家人不平凡的地方,也就是说闪光点,一个平凡的人偶尔也会做出不平凡的举动。
有句话说得好,生活中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比如,一个工资不高的人每月会给贫困山区的学生捐款,一位普通的乡村邮递员坚持送信,风雨无阻等等。
这毕竟是电视节目,不会真的播出普通人的日常生活,总要有能抓住观众的东西。
你要是找不到闪光点,栏目组就不会批准你的拍摄请求,资源就那么多,不能浪费。
林晓玲不需要去打电话和每户人家沟通,征求别人的同意,前期的工作已经有人做好了。
她只需要从那些愿意接受采访的家庭中选择一户人家,上门了解情况,找到这户人家值得采访的地方,写成拍摄计划递交给栏目组。
栏目组经过审查,觉得这个主意不错,就会分配资源给林晓玲,让她前去拍摄。
《生活空间》栏目组有好几组人员,每天的工作就是不断的采访,写报告,拍片子。
这就是编导的日常工作,非常的枯燥,没有想象中那么富有激情,有时候写的报告被上级领导不断地否决,最后自己都开始怀疑人生了。
林晓玲刚刚入行,还处在兴奋之中,觉得自己大显身手的机会来了。
她从一份采访名录中选择了一户人家,这是一个四口之家,丈夫是警察,妻子是工人,还有一对六岁的双胞胎姐弟,给人的感觉应该很幸福。
再说了,警察这个职业想必会有很多的故事,一定能找到闪光点。
带着这样的想法,晓玲同学开始了她第一次独立的编导工作。
然而,事情并没有她想的那么顺利,经过两天的采访,她发现这家人的确很普通,普通到真的找不到闪光点。
那位丈夫虽然是警察,不过从事的是文职工作,就坐在办公室里,没有任何的危险。
妻子在工厂上班,除了工厂拖欠工资外,实在没什么好谈的。
夫妻俩偶尔也会吵架,但很快就和好了,不存在感情危机,这个家庭没有经历什么大风大浪,一切都很平常。
这其实才是华国大部分百姓的正常状态,就这样每天过着平凡的日子。
林晓玲觉得自己很失败。
作为编导就是要深入挖掘生活中的细节,要把细节放大展现给观众看,这是她在电影学院里学到的,可她还是没挖掘出来。
“老哥,我是不是不适合这一行啊?”林晓玲怀疑道。
以前拍摄《京城的风很大》,是在林子轩的指导下进行的,后来是电影学院学生的集体创作,她虽然也出了力,不过只是很小的一部分。
现在她自己独立做一个项目,就显得力不从心了。
晓玲同学终于认识到自己太膨胀了,以为上了一年导演系就能出来招摇了。
“像你这种刚从学校出来的学生失败很正常,这家不行就换下一家呗,难道你还想要一次成功么?晓玲啊,你这个态度有问题,太急躁了。”林子轩教训道。
这时候他正在准备要搬家,什刹海的四合院修缮完毕,空置了半个月,已经能够住人了。
京城有老规矩,搬到新居要邀请亲戚朋友过来小聚,祝贺乔迁之喜,也叫做暖房。
他不准备闹的太大,请几位相熟的朋友就好,大家喝喝酒聊聊天,权当放松一下。
林晓玲想了想,也觉得自己太急于求成了。
“要是下一家还不行呢?”林晓玲求教道,“老哥,你有什么经验传授一下呗。”
“想要成功就要心细,和那户人家里的每个人都好好聊聊,不要放过任何的细节,也不能光注意表面,还要挖掘一下他们的内心。”林子轩指点道。
他其实是想到了游戏,在新手村,想要找到任务的线索,就要不停的和村里的角色聊天。
方法虽然笨了点,却很有效果,或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林晓玲决定对那户人家做一次回访,这次要是再找不到闪光点,她就选择下一户人家。
她来到了警察的家里,警察不在家,妻子出去买菜去了,家里只剩下两个六岁的双胞胎孩子,男孩在看电视,女孩在写作业。
林晓玲前两天来过,孩子们对她不陌生,就开门让她进来。
晓玲同学觉得反正没事做,就和女孩闲聊起来,她上次只和女孩的父母聊过。
“我不想当姐姐了。”聊着聊着,女孩悄悄的告诉林晓玲。
林晓玲了解过这个家庭的状况,这对双胞胎挺有意思的,六年前,当这对双胞胎即将出生的时候,母亲要做剖腹产。
医生就问是先取出男孩,还是先取出女孩。
结果这个家庭一商量,觉得女孩懂事些,可以照顾男孩,就决定先取出女孩,于是这个女孩就成了姐姐,男孩成了弟弟。
其实,两人出生相差也就是几分钟的时间。
可正是这几分钟的时间赋予了女孩一个姐姐的身份,她需要承担起照顾弟弟的责任。
如果先取出来的是男孩,那么男孩就是哥哥,他就有义务照顾后出生的妹妹。
这种角色的安排不是男孩和女孩决定的,而是六年前在一次家庭会议上由他们的家人决定的,他们被动的接受了这个身份,于是,女孩被当成大人来教导,男孩则被娇惯着成长。
在六年后,这位做姐姐的不想再做姐姐了,她也想被人照顾,而不仅仅是照顾别人。
第二百二十五章 小世界
在这个家庭里,女孩叫蕊蕊,男孩叫峰峰。
林晓玲听得出来蕊蕊认为父母只喜欢弟弟,不喜欢她,太偏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