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七章 闯一闯
张嘉绎和林子轩是差不多年纪的人,他们那会毕业的时候没什么选择,国家包分配,要回到原来的户籍所在地工作。
他是陕省人,自然被分配了回去,能进长安电影制片厂,算是专业对口。
当然,他也可以选择留在京城,相当于没有单位的北漂。
在九十年代初,北漂和盲流是一个概念,住在出租屋里,居无定所,经常被警察临检。
这是为什么张国立当初来京城要找单位挂靠的原因,没有单位就是无业游民。
在那个年代,户籍有时候会决定一个人的未来。
长安电影制片厂是国家八大制片基地之一,曾经红火过,但面对市场经济的大潮,和国内其他的电影制片厂一样,陷入了困顿。
每年的资金能拍上十几部电影就不错了,这些影片自然轮不到张嘉绎。
他还要自己出去找,演不了电影,那电视剧也行,他不挑戏,只要有戏拍就成。
在长安电影制片厂的这七年,他真正演主角的电影只有两部,其他都是配角和龙套。
但胜在安稳,每月都有工资可拿,就是那种吃不饱饿不死的状态。
张嘉绎想过到外边闯一闯,他的那些同学里在京城有混得开的,打电话让他过去,说京城的影视圈很火爆,来了就有戏拍。
可能演不了主角,不过就算配角也收入不错,演员的片酬涨的飞快,大家赶上了好时候。
每每听到这些话,他的心里就一片火热。
能够挣钱是一方面,关键是有戏拍,不至于像现在这么空闲,心里空落落的。
他看电视剧的时候,总是在琢磨人家是怎么演戏的,自己要怎么演,尤其是看到精彩的地方,心里就发痒,恨不得演上一遍才过瘾。
可惜,他一直没有找到发挥的机会。
有时候,他怀疑自己是不是眼高手低,不然怎么没有导演看上他呢。
长安电影制片厂有不少知名导演,每次厂子里有片子开拍,他都会去试镜,可总是捞不到主要角色,有资历方面的问题。
厂子里那么多演员都等着拍戏呢,论资排辈,年轻演员自然要靠边站。
也有导演告诉张嘉绎,你还年轻,要多磨练,别在乎角色的大小,要演好每一个角色。
这些道理他懂,有些老艺术家一辈子演配角,照样塑造经典的形象,被观众熟知。
但他还是个不到三十岁的年轻人,不可能做到心如止水,波澜不惊,他甚至担心现在不出去闯闯,以后或许就没有胆气出去了。
平淡的生活最能消磨一个人的意志,这七年的龙套生涯对他有不小的影响。
张嘉绎不想去靠那些同学,他要面子。
当初毕业的时候大家都是意气风发,想象着会出人头地,拿奖拿到手软。
现实往往是残酷的,七年时间过去,他一个奖都没有拿到,倒是长安电影制片厂给他发了一个模范演员的奖状,以兹鼓励。
他原本想能演一个拿得出手的角色,再去京城发展。
有了代表作,到京城也好找戏拍,不会被当成纯新人看待,起步高一点。
他去年倒是拍了一部电影,演了主角,可惜一直都没有在影院上映。
这是国产电影的现状。
每年都有将近一半的影片无法上映,只能放在仓库里,这部分影片被称为压仓片,有些甚至要到两年后才能出现在影院。
好梦公司的电影能够及时上映一方面是和华影公司打好了关系,另一方面是华影公司觉得有利可图,才会积极的推动。
对于那些一看就知道没有票房的电影他们不感兴趣。
张嘉绎看了看手里的电话号码,听说是一家叫做好梦的电影公司。
他看娱乐新闻,知道好梦公司,是这几年发展最好的民营影视公司。
不过,现在的影视公司太多,刚才电话里只听了个大概,是不是那家公司还两说呢,再说了,人家那么大的公司,怎么会找到他的啊。
张嘉绎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拨打了电话。
接电话的人态度挺好,是好梦公司的职员,想让张嘉绎来京城为一部戏试镜。
“你们怎么找到我的啊?”张嘉绎最后忍不住问道。
“这个我就不清楚了,我只负责联系,你放心,我们公司在业界有一定的名气,我们会报销你来回的车费。”电话那头公式化的回应道。
挂了电话,张嘉绎琢磨起来。
是有老同学帮忙推荐了,还是某个导演偶尔看了他演的龙套角色,总不会有人突发奇想,就打电话让他去试镜吧。
不管怎么说,这都是一个机会,好梦公司拍的影视剧有质量保证,应该不会坑人。
无论这次试镜能不能成功,他都想趁着还有一股子劲头,出去闯一闯。
这时的张嘉绎没有了上大学时候对未来的幻想,有的只是珍惜任何拍戏的机会。
阔别七年的京城,他来了。
以林子轩在京城演艺圈的交际圈子,想要打听一个京城电影学院毕业,还在圈子里的混的演员不是难事。
如果是刚进影视圈那会,他想找一位演员,不一定有人搭理他。
他要是推荐某个不出名的演员演戏,还可能遭到别人的质疑,你凭什么看好这个演员。
现在质疑林子轩的人已经不多了,大多数时候大家都是默默的接受,然后见证这个演员被林子轩捧红,这就是习惯成自然。
实际上,林子轩对自己的选择也没有十足的把握,有时候需要一点冒险。
比如在选择闫昵上就是如此。
好在《潜伏》这部剧剧本精良,是一部好剧,闫昵只要正常发挥就行,这就是戏包人。
这一次选择张嘉绎,同样是冒险。
如果让张嘉绎演《借枪》的男主角,那他就要把这部戏给扛起来,也就是人扛戏。
毕竟你是男主角,观众看的是你的表演,你不能正常发挥,要超水平发挥才行。
林子轩担心这时候的张嘉绎会不会太年轻了,扛不起来这部戏,不过能不能行总要试过才知道,他愿意让张嘉绎来试试。
这是他让职员联系张嘉绎的原因。
有些演员缺少的不是才华,而是一个机会。
第四百四十八章 评语
张嘉绎到厂子里请了半个月的假。
长安电影制片厂本来就没戏可拍,演员出去自己找活是正常现象,有时候一两年都见不到人,只是把户籍档案和人事关系挂靠在电影厂。
这属于长期请假,没有工资可拿。
比如张艺谋,他现在虽然是国际知名的大导演,可户口还在邕城电影制片厂。
那是他毕业后分配的单位,虽说有十几年没有回去了,但以后退休的话他还是邕城电影制片厂的退休职工,享受职工的一切福利待遇。
这就是国有单位的好处,你只要不自己申请离职,就还是原单位的职工。
张嘉绎把家里的事情安排好了,坐上了前往京城的火车。
六月初,京城的天气有些热。
张嘉绎下了火车,走出京城火车站,看着京城巨大的变化,感慨不已。
他九一年离开的京城,这七年正是国内经济发展最迅速的时候,各地都有变化,不过长安处在西北,不是改革开放的重点地区。
和京城相比,长安的变化并不明显。
有对比才知道外边的世界变化有多大,亲眼所见和在电视上看到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感受。
这一刻,张嘉绎觉得自己以前的犹豫有点矫情了,再不出来或许真的就晚了。
现在不是以前,华国的流动人口越来越多,户口不再成为一种地域的限制。
事实上,刚毕业那会他有机会留在京城,家里托关系给他找了一家单位,虽然单位不是太好,不怎么对口,但总能留在京城。
只是那个名额被人给顶掉了,只能说他家里的关系不够硬。
这是张嘉绎情绪上有抵触的地方,他原想混出个模样再来京城,谁知道这一混就是七年。
社会在飞速的向前,处在这样的时代,不进则退,如果跟不上时代,只能被时代所淘汰。
张嘉绎挤上一趟公交车,挤进了京城演艺圈的大时代之中。
此时他还不知道自己要试镜什么角色,自己的未来会怎么样,能不能在京城站稳脚跟。
一切都是未知数。
他下了公交车,来到一幢十几层高的写字楼前,这儿是好梦公司的所在地。
张嘉绎向门口的保安打听了一下,知道好梦公司所在的楼层,就坐电梯上去了。
他其实应该先找家旅馆休息,吃顿饭,养足精神,以最好的精神面貌前去试镜。
不过他觉得要过来打声招呼,弄清楚试镜的电视剧和角色。
按照张嘉绎的想法,好梦公司不会让他演主角,顶多是一配角,还是戏份不多的那种。
倒不是他妄自菲薄,而是资历摆在哪儿呢,京城的好演员太多了,以好梦公司的名气到哪儿找不到演员啊。
他真的就是来打声招呼,问问什么时候试镜,大概是个什么角色。
这时候,好梦公司刚刚上班。
“你叫张嘉绎?我给你查查。”工作人员打开电脑,查了起来,“哦,是《借枪》剧组,在友谊宾馆试镜,你试镜的角色叫熊阔海,是剧中的男主角。”
“男主角?”张嘉绎一愣,怀疑道,“你是不是看错了?”
“没错,就是男主角。”工作人员确定道,“九点钟我们有班车去友谊宾馆,都是剧组的人,你跟着他们去吧,省得来回跑,有什么事儿和他们说就成。”
张嘉绎看看时间,都八点半了,他早饭还没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