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徐静蕾获得的第一个最佳女主角。
在演艺圈里,演员有没有拿奖区别很大,有了奖项的肯定就有了资本。
作为演员拿不到奖项,别人会把你当作明星,只有拿了奖项,才会被认为是演员,承认你有演技,而不是靠脸吃饭。
这就是演员和明星的区别。
徐静蕾出道以来,演了几部电视剧和电影。
特别是《将爱情进行到底》这部剧集,让她成名的同时,观众也把她看成是偶像明星。
在《卧虎藏龙》剧组,几名主演要么是影帝,要么是影后,而徐静蕾只拿过最佳新人。
现在有了新加坡国际电影节最佳女主角的头衔,她总算是有拿得出手的资历了。
与此同时,《回家》也参加了国内电影金牛奖的评选。
这次就没有那么好运了,这一届的金牛奖在北方的沈城举办,竞争相当激烈。
不仅有韩三平的《生死抉择》,还有张艺谋的电影。
韩三平如今是华影集团的副董事长,《生死抉择》票房破亿,又是主旋律影片,获得观众和业内人士的普遍好评。
虽然也有些负面评价,但那不是主流。
那些评委敢说这部片子没有艺术性吗?敢说韩三平执导能力不足么?
在林子轩看来,韩三平是有导演能力的,毕竟在电影学院的导演系进修过两年,也拍过几部有一定思想内涵的片子。
但绝对算不上国内的顶尖导演,只能说是中等偏上。
韩三平的能力在于电影制作和管理方面。
再说,《回家》在国内都被总局冷处理了,几乎没造成什么影响,拿奖的几率非常的小,除非这届金牛奖的评委们都是坚定的文艺片爱好者。
即便如此,还有张艺谋呢,说起文艺片,这位才是拍文艺片的前辈。
国内电影奖项的评选场外因素太多,不能说评委不作为,而是无可奈何。
作为《生死抉择》的投资方,林子轩和韩三平前往沈城,同行的还有林晓玲和刘霖等人。
就算拿不到奖项,但对于像刘霖这样的演员出席金牛奖的颁奖典礼,也能增加曝光度。
到达沈城后,林子轩和韩三平聊了聊。
两人交谈的氛围颇为轻松,主要是离开了京城,暂时放下各自的身份,能够更好的交流。
如果在京城的话会是那种谈论工作的模式,放不开。
“艺谋这次应该能拿最佳导演奖,他的片子我看了,很不错。”韩三平评价道。
张艺谋的这部片子讲了一个农村失学儿童的故事,展现了华国农村的教育现状。
他原本是想参加今年五月份的戛纳电影节,但这一届戛纳电影节的主席认为这部电影是在替华国政府做宣传,有政治意味,拒绝影片入围戛纳电影节的主竞赛单元。
张艺谋就此宣布退出戛纳电影节,和戛纳决裂了。
韩三平和张艺谋的交集不多,他们属于同时代的人,都在电影学院学习过,不过张艺谋是摄影专业,韩三平只在进修班学了两年。
在八十年代,两人从导演起步。
张艺谋成了国际知名的大导演,韩三平成了巴山电影厂的副厂长,走上了不同的道路。
作为导演出身的韩三平其实挺想拿个奖项获得认可,他对那段导演的生活极为怀念。
这次《生死抉择》或许能拿到最佳故事片奖,韩三平却很难拿到最佳导演。
“张导现在的电影越来越富有生活气息了。”林子轩回应道。
“是啊,符合时代需求嘛。”韩三平点头道。
两人的意思一样,就是说张艺谋现在向着官方和市场靠拢,不再一味的追求文艺了。
事实上,张艺谋一直都很关注市场,考虑观众的感受,所以他的电影票房都不错。
林子轩和韩三平提起拍摄《渴望》续集的事情。
和电影频道合作,实际上就是和华影集团合作。
在九九年之前,电影频道和华国电视台属于一个系统,虽然电影频道是个独立的单位,但人员编制包括主持人都是走电视台的编制。
华影集团成立后,电影频道成为集团的下属企业,和华国电视台没有了关系。
对于《渴望》电视剧版权的事情,韩三平同样觉得棘手。
华影集团和华国电视台一个主管电影,一个主管电视,是平级的存在。
韩三平觉得拍摄《渴望》续集这个想法很有搞头,《渴望》的影响力不用说,只要能保证电影的质量,肯定能在社会上产生强烈的反响。
他刚刚进入华影集团,上级领导希望能尽快出成绩。
华影集团成立后制作的第一部电影相当重要,怎么着也要来个开门红吧。
既要让上级领导放心,也要让观众满意,还要获得业内人士的好评,票房也不能太差。
这么看起来,《渴望》的续集倒是一个不错的项目。
《生死抉择》已经成为过去式,那代表着他在京城电影制片厂的成绩,如今作为华影集团的副董事长,他要重新开始。
“这个我考虑考虑。”韩三平心动道。
这一届的电影金牛奖没什么惊喜。
《生死抉择》获得了最佳故事片奖,张艺谋拿到了最佳导演奖,《回家》只获得了一个最佳剪辑,算是安慰奖。
第五百一十二章 导演
五月初,《卧虎藏龙》在天山一号冰川开机。
按照港台方面的规矩,开机要拜神,保佑拍摄过程顺顺利利,票房大卖。
李桉带着工作人员一起拿着香,对着西方拜祭。
这是由于天山积雪融化成河,水从西面来,水代表着财运,应该朝着财源处膜拜。
拜完开机,没想到当地就下起了雨,老百姓倒是很高兴,还说你们拜的真好,把雨水给带来了,那里一直缺少雨水。
但对于剧组来说就不值得高兴了,在天山拍摄的多是外景,下雨就没法拍了。
尤其是五彩城,需要日光照耀才能拍出变幻莫测的色彩来。
雨水只是一个方面,剧组的工作人员刚来到天山,不少人出现了高原反应,胸闷头疼。
李桉一直生活在大城市,高原反应的厉害,要吃药才能维持。
由于没有在高原拍摄的经验,大家准备不足。
还有演员的问题,拍摄的第一个镜头是在天山下,罗小虎看着羊群,玉娇龙走出哈萨克帐篷,两人在帐篷外一起看夕阳。
这原本是一幅很美的画面,可扮演罗小虎的张振和徐静蕾还不熟悉。
两人既不热情,也没有感觉,画面一点都不自然。
张振是三月份来的京城,和内地演员沟通上没问题,但以前不认识,入戏就有些慢。
李桉没有说什么,他的状态不太好。
内地方面的副导演给林子轩打电话,说了这个情况,演员不会演,导演也不怎么讲话,剧组的人相当迷茫,不知道该怎么办。
一般来说,演员演不好的时候,导演应该说戏,指导演员。
而且,这是一个两岸三地混杂的剧组,不是李桉本人的班底。
在这种情况下,导演应该一上来就先显显本事,露两把刷子,慑服众人,才好领导统御,否则下面的人看导演没能耐,说不得就会偷奸耍滑。
当导演有时候也是一种表演,表演给人看你怎么导演。
有的导演喜欢骂人,或许他并不是真的想骂人,只是一种震慑的手段。
林子轩告诉那位副导演,安心做事就好,不用担心李桉怎么做。
李桉怎么说也是执导过不少影片的好莱坞大导演,这点小事难不住他,每个导演都有自己的风格,有的粗暴,有的温和。
但凡能混到大导演这个层次,都有两把刷子,不是那么好欺负的。
这次拍戏对李桉来说或许人生地不熟,存在不少问题,不过林子轩相信这都是暂时的。
剧组里有五位副导演,香港的两位,内地的两位,台湾的一位。
那位台湾的副导演算是李桉的导演助理。
香港的副导演听江至强的,内地的副导演听林子轩的,林子轩虽然没有跟着剧组,却要时刻了解剧组的拍摄进度和剧组内发生的事情。
这不是说不信任李桉,而是出现矛盾纠纷的时候能够及时解决。
一旦开机,剧组每天的花销都很大,最好能一切顺利。
李桉的做法是先摸索一番,观察清楚,这样才会知道下面怎么做,他觉得不能先设定一个界限,那样就没法在拍摄的过程中自由发挥了。
剧组的人更喜欢一开拍就有明确的方向,导演指挥若定,大家工作方便,不然就很迷茫。
李桉拍戏通常拍到一半才进入状态,至少要到三分之一才有个样子,前面都会磕磕碰碰。
做一做,调整一下偏差,有机会开拓更大的创作空间。
好在李桉是好莱坞大导演,虽然看起来不怎么靠谱,也没有大导演的架势,剧组的人还是做着自己的工作,把该准备的准备好。
这就是信用问题。
如果是一个新人导演这么做,肯定会受到质疑,李桉拍了好多片子,拿了不少奖,光靠这个就差不多能稳定人心了,至少不会立刻就有人反对。
于是,《卧虎藏龙》剧组就在这种状态下展开了工作。
李桉在适应了高原反应后,开始介入武行的拍摄。
在香港,文戏和武戏是分开进行,文戏导演很难插手武戏。
你要是在旁边指指点点,就是外行指导内行,让武行没有面子,甚至会产生矛盾。
在《卧虎藏龙》剧组,文戏由李桉执导,武戏由袁和评掌控,也就是袁八爷。
可李桉不放心香港武行的拍摄手法,想让电影的整体风格和内容保持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