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票的泛滥导致媒体和观众对金莺奖的公正性产生质疑,信任度达到最低点。
林子轩在圈子里这么多年,清楚各种刷票的手段。
一张选票要填满四个获奖剧目才有效,找人投自己的票还得捎带填另外三部片子,这里面学问可大了。
既得让自己的票数上升,又得为别人投票,还要遏制票数低的片子涨上来。
于是,只能几家影视公司联合起来,互相帮助,你投我我投你,彼此的选票就会飞速上涨,形成强势联盟。
如果一个片子单独操作,孤军奋战绝对玩不转,因为刷选票需要成本。
造一张假选票的成本有多高呢?
选票分网上投票、邮寄和电话三种方式,电话投票的成本太高,刷票一般不用这种方式,以前都是用信函邮寄。
有时一个人要填写上万个身份证号码,在投票期间影视公司人人加班。
自从允许网络投票后,网上选票成了刷票的主要方式。
平均下来,一张网上选票的成本是两角,邮寄的成本是八角。
目前,网上投票已经形成流水作业,先包下城里的多个网吧,一个网吧再雇上一二十个大学生三班倒,二十四小时在网上用不同的身份证号码投票。
每人一天十五块的劳务费,再加一个五块的盒饭。
至于邮寄选票,需要大机关和集团的配合。
如果相关部门支持,就把这些选票发放到市内各机关,填好后统一收回统一邮寄,还省了一笔邮费。
或者把选票送到学校,有人说标准答案,由学生们统一填写。
就这样,想把一部电视剧送进前十佳,没有十万不行,这是最低成本。
大家都在玩这个游戏,要想不被甩掉,就要不断的投入,人家的票一直涨,自己也不能干等着啊。
粗略统计,一家影视公司至少要投入五十万以上才能保证获奖。
竞争最激烈的是最佳长篇电视剧,以及视帝和视后三个奖项,这种奖项即便花了钱也难以保证拿奖,最终的决定权在金莺奖的组委会手里。
别看视帝和视后的评选是现场投票,其实组委会暗中操作,早就内定了。
所以,想把自己公司的演员捧上视帝和视后的宝座,影视公司除了刷票外,还要和金莺奖组委会暗中达成交易。
获奖的好处有很多,影视公司拿奖证明了公司的实力,提升了公司的形象,以后拉投资拍片子就有了底气。
演员获奖名利双收,片酬猛涨。
一名片酬一集三千块的三线演员,一旦拿到金莺奖,就能升到上万一集。
这是小叶想为刘滔争取一个观众喜爱的女演员奖的原因。
好梦公司刷票么?
当然刷,而且还分地域,京城的影视公司联合起来,大家互相投对方的票,全国其他省市都是如此。
这是游戏规则,能不能拿奖主要看公司的实力和重视的程度。
今年好梦公司重点放在电影业务上,不太重视电视剧,只要能进入十佳就行,没想着争夺最终的大奖,投入不大。
除了刷票的黑幕,记者对金莺奖同样不满,牵涉到会务费的问题。
四天时间,每位记者要交纳两千八百块的会务费,一天合七百块钱。
会议资料费、交通费、茶水费、餐费和住宿费,统称为会务费,记者只有交了钱才有在金莺节上采访的资格。
按照湘南本地的消费水平,这个收费有点高。
从中就能看出,金莺节在不断的商业化,原本只是一个电视剧的颁奖典礼,被湘南广电弄成了音乐节,歌星比演员还多。
其实不难理解,办一届金莺节要花三千多万,湘南广电总要捞回来。
林子轩不打算去湘南,去年已经给了他们面子,今年没必要陪着他们玩儿,好梦公司由于东领队,带着年轻演员露个面。
“他们的口气不小啊,湘南的那个局长说要把金莺节办成奥斯卡,太有魄力了,值得咱们学习。”于东调侃道。
这是湘南广电的一位局长对金莺节的期望,向着奥斯卡看齐。
他们邀请了美国的传媒大亨默多克参加金莺论坛,准备走国际化路线,还要和国外的电影公司投资拍电影。
湘南娱乐行业的资源整合结束,准备重拳出击了。
“湘南的优势在于政府主导,力量集中,内耗少,拧成一股绳。咱们发展的快,不过竞争大,阻力多。”林子轩客观评价道,“只是,湘南起步晚,想走向国际,不是靠办金莺节就行了,这个奖迟早毁在他们的手上。”
第七百一十六章 论坛
于东前往湘南主要是为了参加金莺论坛。
好梦公司对金莺奖的兴趣不是太大,这是京城演艺圈的普遍态度。
赵保钢就直说不在乎这个奖,他拍电视剧是为了观众,不是为了拿奖。
自从金莺奖落户湘南,京城方面的影视公司就有了抵触情绪。
当然,这毕竟是个政府承认的奖项,由华国电视协会参与,没必要闹得太僵,大家面子上过得去即可。
相对于奖项的归属,圈内人更注重金莺论坛。
这个论坛讨论的是电视传媒理论和电视产业未来的发展走向,互相交流探讨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说不定能有一些参考和启发。
今年的议题集中围绕电视节目的制作与创新、本土化与国际化、国际传媒的发展走势、传媒产业与市场运营等几个方面。
邀请了国际传媒高层、国内传媒精英、著名电视机构与传媒研究专家出席。
国外的传媒集团愿意参加金莺论坛,是因为华国即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他们看到了商机,想过来分一杯羹。
华国有十三亿人口,是一个有待开发的庞大市场。
西方的电视市场已经成熟和接近饱和,发展空间越来越小。
从百分之五十发展到百分之九十八很容易,但从百分之九十八发展到百分之百非常困难,竞争相当激烈。
在他们看来,华国的电视市场只开发了不到百分之五十,前景广阔。
不仅在电视方面,电影和媒体,各种娱乐产业他们都有兴趣。
跨媒体和跨地域经营,重组并购,组建传媒集团是他们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的一种手段,在西方极为常见。
以默多克的新闻集团为例,旗下拥有不少国家的电视台和报纸杂志,还收购了好莱坞的二十世纪福克斯电影公司。
是真正的传媒巨头。
再说好梦公司,在发展初期必须集中在影视这一块,力量太分散,想做的事情太多往往什么都做不成。
等到影视产业稳固下来,想更进一步的时候,就要向着周边产业扩张。
院线和传统媒体,建设主题公园和娱乐设施,以及和影视相关的玩具,甚至是进军时尚界,模特也属于娱乐行业。
这就叫做跨媒体。
在扩张的过程中,不一定什么都要重新开始,可以通过并购其他企业实现自身规模的增容,或者说是强强联手。
全球并购已经成了传媒市场的一大热点,说白了就是大鱼吃小鱼。
华国有大大小小超过三千家电视台,包括县城和乡镇,八千多家报纸杂志,在国际传媒公司看来,这是资源浪费。
他们认为只有整合资源,才能具有竞争力。
一般而言,占据一国传媒市场主导地位的是国内前三名或者前五名的企业,这是联手并购的结果,确保在竞争中占有优势。
并购分为横向与纵向两种。
横向是内容公司或者是传送公司的合并,就像影视公司和影视公司的合并。
纵向是内容公司与传送公司合并,比如影视公司和发行公司的合并。
所以,国际传媒公司不准备在华国从头开始,而是打算通过投资和并购的方式掌握资源,进入国内市场。
国内较为出名的影视公司和娱乐集团都是他们并购的目标。
他们允诺帮助国内的公司上市,或者进入国际市场,从而拿到股权,这对国内的影视公司是很大的诱惑。
国际传媒公司想进入国内发展,国内的公司则迫切的想走出去。
目前,华国的影视行业正处在这种不稳定的状态,之所以还没有发生大规模的并购事件,和国家政策的限制有关。
一旦放开限制,允许国外资本流入,各种并购不可避免。
就算有政策监管,想要规避也不困难,成立合资公司是一条新路子。
华国每年从海外引进的大片上限是十部,由华影集团负责发行,但如果是和香港合拍的电影,就不在这个限制之内。
于是,好莱坞的电影公司在香港成立分公司,同时找一家内地的影视公司进行内容上的合作,这是眼下的合作模式。
更进一步来说,双方在香港成立合资公司,规避了多种政策层面的风险。
林子轩不愿意有外资进入好梦公司,不过成立一家独立的合资公司可以接受,这属于资本运作,和股权的关系不大。
一方面能引起西方成熟的工业化生产模式和管理制度。
包括制片预算方案,审计和财务管理,对资金的监管等等。
另一方面让国内的影视剧通过国际公司的资源走出去,进入西方市场。
与此同时,国际传媒公司在国内扩大影响,赚取利润。
娱乐产业是一笔生意,从生意人的角度讲,这是双赢的局面,只不过,国际传媒公司实力雄厚,在合作中要小心不被吃掉。
于东在论坛上讲了本土化的问题,只有本土化才有市场。
无论是国际传媒看好国内市场,还是国内企业进军国际,都要注重本土化,或者说是入乡随俗。
电视节目和影视剧想在国外受欢迎,要照顾当地人的习惯。
比如拍一支广告,推广产品,首先要了解这个国家的老百姓喜欢什么。
印度人喜欢舞蹈,就拍一段跳舞的广告,英国人保守,不能拍带有挑逗意味的广告,在美国就没问题,还可能受到欢迎。
本土化不是说抛弃自己的东西,而是适当的加入异域元素,做到文化的融合。
在金莺论坛召开期间,发生了一件闹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