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总,以后要多照顾啊。”有人开玩笑道。
林子轩颇为无语,他这个总裁就是个空架子,什么都要自己跑,辛苦的要命。
他现在要做的是尽可能的拓展市场,把客户关系稳定下来。
这些日子里,除了美国华文电视台,林子轩还和新泽西州的一家华语电视台,以及芝加哥的一家华语电视台达成协议,这两家电视台会播出《渴望》。
他采用的方式都是先免费播出,达到一定的收视率再谈价格。
免费的东西谁都喜欢,这种推销方式并不新鲜。
在林子轩的那个世界,为了吸引顾客的关注,什么免费试吃,免费试穿的招数太多了,不过在这个时代还很少见。
他的做法比较大胆和灵活,要是在国内肯定行不通,只有在国外才能够便宜行事。
随着《渴望》在美国华文电视台播放结束,林子轩又把《外来妹》和《我爱我家》推销给了蒋添龙,他走的就是免费和低价的路线,让蒋添龙很难拒绝。
如此一来,在纽约的华人中掀起了一股观看华国国内电视剧的小风潮。
林子轩趁机和当地的录像制作工厂合作,把电视剧的录像带推入了市场。
只是,由于美国华人数量有限,录像带的销售情况并不理想,只能是稍微盈利而已,录像带走的是长期路线,不能太着急。
他还把国内的综艺节目引进美国的华语电视台,比如《方大综艺》和《文艺天地》。
他发现纽约的华人对《方大综艺》的兴趣不大,反而对《文艺天地》这类贴近华国内地百姓生活的娱乐节目很是欢迎。
一个是他们觉得好奇,也说明他们喜欢看内地百姓的真实生活。
不管怎么说,林子轩注册的这家公司都是华国在海外开辟的第一个电视节目的发行阵地。
到了七月底,《京城人在纽约》的拍摄进入到了最后阶段,林子轩和冯小刚从银行里取出最后一笔十万美金,这是他们仅剩的资金了。
这个时候,他们已经无路可退。
第一百二十九章 无路可退
对于剧组来说,拍摄资金始终是个大问题。
林子轩想了不少办法,他到可口可乐的纽约分公司拉赞助。
他在国内的时候和可口可乐华国分公司签署了投资协议,在这部电视剧里出现的饮料都要是可口可乐,以此换取了30万美金的赞助。
林子轩找到他们的纽约分公司,希望他们再投资10万美金,剧组可以安排一场戏,就在他们的分公司拍摄。
然而,可口可乐的纽约分公司和华国分公司属于不同的事业部门。
他们对一部在华国播放的电视剧兴趣不大,再说又不能增加纽约分公司的盈利,经过商议后他们拒绝了林子轩的请求。
在美国社会,生意就是生意,不怎么讲交情。
不是说你和我们有过合作,我们就要和你合作,没有利益的事情他们不会做。
美国的其他广告商就更不用说了,对于一部不知名的华国电视剧根本不予理睬,就算是华人开办的企业也不会贸然投资一部他们不了解的电视剧。
这就是国外和国内的区别。
华国是个人情社会,大家讲交情和面子,国外不是没有人情,而是更注重利益,何况林子轩和他们也没有交情可讲。
拉不到赞助,他一方面向华国银行继续申请贷款,一方面尽量节省资金。
剧组刚开始拍摄的时候,他不想惹麻烦,走正规程序,有外景总是到当地的警察局报备。
比如在纽约的大街上拍摄,或者在布鲁克林大桥上,都需要知会警察,否则会妨碍交通,被抓到就麻烦了。
在这方面,纽约的警察很配合。
在纽约有不少影视剧剧组,警察都习惯了,他们有专门应付这种差事的警察,不过他们的收费真的很贵,都是按照小时结算。
每次警察局会派两名警察维持治安,站在那里就能收钱。
现在剧组成员在纽约算是混熟了,为了省钱,拍摄外景也不到警察局报备了。
在大街上,看到没有警察就开始拍,见到警察就跑,每次拍外景都像是打游击一样。
有一次,要拍摄纽约曼哈顿区高楼大厦后面一块墓园的场景,需要无人机在墓园上空进行航拍,这要是到警察局报备,不说会不会被批准,光是收费估计都要几千美元。
索性就冒险一次,大家偷偷摸摸的来到墓园,把摄像机绑到无人机上,控制飞机起飞。
无人机是他们租来的,他们也是第一次操作,没什么经验,好容易胆战心惊的拍完,拿下来一看,才发现镜头抖动的厉害,没法用,只能重新拍摄。
拍完之后,他们都被吓得不轻,这要是被警察抓到,肯定会被重罚,还会没收器材。
林子轩庆幸这还是1992年,要是十年后敢在纽约曼哈顿区这么做,直接枪毙都有可能。
在《京城人在纽约》这部电视剧里,冯小刚采用了不少电影的拍摄手法,从大特写到远景镜头,还大胆的尝试了航拍和手持摄像机跟拍的方式。
在拍摄上,他是个很有想法的人,把纽约的风光和电视剧内容结合在了一起。
就算如此节俭,剩下的资金也很难维持一个月的时间。
“咱们先把一部分人送回国,留下主创人员,实在撑不住就回国补拍。”林子轩商量道。
“也只好这样了,先走一批也好,把拍的带子都带回去,别到时候想走都走不了,听说被老美遣返回国的都不用出机票,要不咱们被遣返得了。”冯小刚玩笑道。
“要真被遣返咱们算是出名了,还不如找大使馆借点钱呢。”林子轩苦笑道。
条件虽然艰苦,大家的情绪还算乐观。
八月初,《京城人在纽约》剧组第一批人员返回国内,把拍摄的素材都带了回去。
如此一来,整个剧组只剩下十人左右,回到了他们刚来纽约的状态,多余的房子可以退掉,也不用租那么多辆车子,在生活上就能节省一笔开支。
留下来的都是精兵强将,每人的工作量成倍增加,为了最后的胜利,大家都埋头苦干。
他们还需要在纽约坚持二十天,每天都要精打细算。
比如,剧组拍摄用的道具,都是从垃圾站里捡来的,在纽约有一个专门放大件废品的垃圾站,里面有冰箱、彩电等家用电器。
虽然都是坏的,可作为道具足够用了,反正就是一摆设,也不用打开试试好不好用。
他们甚至找到了一台40寸的大彩电,打开之后还有声音和图像,就是画面闪的厉害,估计修理一下还能用。
一群人开始批判资本主义的奢侈和浪费。
在华国,这种大屏彩电要好几万呢,一般人家根本用不起,在美国就这么被扔到垃圾站了,真是国情不同啊。
林子轩原本想让慕姗姗这时候回国,她的纪录片拍摄的差不多了,纽约大学的那个培训班上不上都无所谓,证书已经拿到手了。
不过慕姗姗觉得剧组人少了,请的厨师可以辞退,需要有人照顾剧组的生活。
俩人既然一块来的,那就一块回去好了。
“要是没钱回国,咱们就只能流落街头了,你看那些纽约街头的艺术家,都是没钱回国的,到时候咱们也艺术一回。”林子轩说笑道。
“就你还艺术家啊,那艺术家也太不值钱了,你顶多算是个文艺工作者。”慕姗姗打击道,“你以前不是说要挖穿地球么?这回咱们能不能回去就看你得了。”
“没事,我慢慢挖,我不行不是还有咱们儿子么,儿子不行还有孙子呢,总有挖穿地球的那一天,以后史书上会记载下我的壮举,这就叫做林公挖地球,以此鼓励后世的人坚持不懈的精神。”林子轩瞎扯道。
“得了吧,咱们不被当成傻子就不错了。”慕姗姗无语道。
“傻子有什么不好,不是说傻人有傻福么?我不就娶了你?”林子轩得意道。
“你才不傻呢,是我傻,我有时候就想当初不知道怎么得稀里糊涂的就被你给骗了。”慕姗姗回忆道。
他们闲聊着,想着过去的时光,有些甜蜜,有些温情。
第一百三十章 聚散离合
作为三位主演之一,王姬最先离开剧组。
经过这段时间的相处,大家对这位性格开朗大方,还有点倔强的京城姑娘感觉不错。
她不仅很好的演绎了剧中的人物,和姜文对戏不落下风,还给剧组提供了不少的帮助,她毕竟在美国生活多年。
1987年,王姬来到洛杉矶的时候身上只有60美金,只会说简单的英语。
她一边打工,一边在语言学校学习英文,后来考上了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还在当地的华语电视台做采编和主持人。
京城的姑娘都有一种不服输的劲头,她们不柔弱,身体里有一种自信,相信自己在任何地方都能活的很好,有股韧劲。
离别的晚餐很简单,就是慕姗姗和严晓颦两人炒了几个小菜,剧组也没钱吃大餐了。
严晓颦是沪城人,喜欢吃清淡点的菜,北方的菜也能吃的惯,她在京城电影学院上学,毕业后分配到沪城电影厂。
这是按照国家从哪来到哪去的分配原则。
由于王姬怀孕,大家就没有喝酒,而是一边吃,一边闲聊,随着电视剧的拍摄接近尾声,剧组也要收拾行囊,离开这座城市。
姜文和王姬聊着当年演话剧的事儿,回忆着那段刚参加工作时的艰苦时光。
“你就真不打算回去了?”姜文询问道。
“那时候年轻,出来是想见见世面,现在说不清楚。”王姬略带迷茫地说道,“有时候挺想回去的,有时候又不知道回去干嘛。”
“听说国内的政策放开了,民间资本进入影视圈,演员片酬啊,广告费都得涨,这可是个好机会。”林子轩分析道,“等咱们这剧播出,你们几位肯定红遍大江南北,还是回国发展的好。”
林子轩说这话在座的众人都不觉得托大。
无论是《渴望》还是《编辑部的故事》,都是出自他的手笔,那么这部大投资的《京城人在纽约》在影响力上应该不会比前两部差。
说让主演们红遍大江南北并不夸张,林子轩的名字就是一种保障,就连姜文都没有反驳。
以姜文华国一线男演员的身份,并不需要林子轩来捧,不过若是以知名度来讲,在老百姓的心目中姜文还是比不上葛优被人熟识。
在这个年代,电影观众的数量没办法和电视观众相比。
电视剧演员不管怎么着,都能在老百姓眼前混个脸熟,看着亲切,电影演员的地位高一点,给老百姓的感觉距离比较远。
“行,到时候还要林总多帮衬。”王姬爽快道。
“王姐又拿我开涮呢,我这个林总过几天就要卸任了。”林子轩郁闷道,“人家当总裁舒舒服服,我就是个跑腿的命。”
“你这事做的挺好,我在美国这几年也没想过把国内的电视节目引进来,就是想到了也不敢做,以美国华语电视台的规模,风险太大了。”王姬感慨道,“能想到,还能做成,就不简单。”
“那是凑巧赶上了,侥幸成了。”林子轩谦虚道。
几天后,严晓颦也离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