敖沐阳给杨树勇上了一杯茶,问道:“杨主任找我什么事?”
杨树勇嬉笑道:“代理村主任、代理村主任,能不能转正还得看乡亲们的意思和镇上领导们的意思。”
村主任是村民票选出来的,但选举活动已经结束一年了,杨树勇属于中途上马,是被镇子里领导指派上去的。
敖沐阳道:“你好好表现嘛,多给村里做好事实事,你们村的人又不傻,到时候肯定支持你做村主任、做村支书。”
杨树勇不像他还只是个入党积极分子,人家就是党员,年轻时候杨树勇当过兵,部队复员回村后本来很有希望做村主任,可惜王友卫能量大、人脉足,把他的位子给抢走了。
这也是敖沐阳找他合作后他迅速答应的原因之一,在他心里,王家村的村长宝座早就应该属于他,他是拿回本来就属于他的东西。
听他这么说,杨树勇笑道:“对,我也是这么觉得的,这次来找你,就是给我站个台,我准备给村里搞点发展项目。”
敖沐阳问道:“什么项目找我去站台?准备给富婆包养吗?”
杨树勇翻白眼道:“胡扯什么呢,你知道的嘛,以前我们大杨村独立着的时候,以晒盐本领闻名,对吧?后来国家取缔了红洋的盐田,我们村才没落的。”
这点确实,前滩镇算是风水宝地,这里的渔村都有几百年历史,往祖上数一数多有拿手本领,而杨家人的本领就是晒盐。
中国很多海洋城市都是从渔村发展起来的,红洋不是这样,它是从盐田发展而来。
历史上红洋一直是海盐的重要产地,从清嘉庆年间,红洋盐民五将帮始创用盐板晒盐,改之前煮盐为晒盐,完成了一次盐业革命。盐板晒盐毋须燃料,成本降低,而产量又增加,将红洋变为了一个大盐城。
五将帮是以五位创造帮派的老祖命名的,这五位老祖中有两位姓杨,迄今红洋还有个老码头叫二杨将码头,那就是杨树勇祖先们缔造而成。
王家村是由七姓村改名而来,七姓村又是兼并了大杨村、王家泊等村子而成,其中大杨村传承有祖上晒盐的手艺,听说杨树勇有意恢复这门技艺,敖沐阳来了兴趣。
第843章 盐帮往事
杨家人的晒盐手艺也可以说是制作盐板的手艺,在1930年的全盛时期,红洋境内盐板达二十五万块,这些盐板当然并非全部属于杨家人,但杨家人当时是各大晒盐场的技术骨干,在这行业内有泰山北斗的地位。
那时候,位于前滩镇的大杨村还只是杨家的小分支,并不算什么。
后来日军侵华攻打红洋,就把红洋的晒盐场给摧毁了一通,以此掐断内地的盐巴来源。
当时杨家人真是好样的,他们组织盐工和渔民跟日军对抗,绞尽脑汁想办法继续生产海盐以供应给内地的抗日军民,绝对是爱国志士。
日军灭绝人性,拿到盐场花名册后,就对其中的杨姓人展开屠杀,几乎将当时红洋各大盐场的杨家骨干们杀的干干净净。
大杨村在山村之中,而且他们这一支发展着实有点差劲,在盐场根本混不上号,结果这成了好事,保住了他们的性命,也保住了杨家人的血脉。
敖沐阳问道:“你想带领村里人搞海盐生意?当私盐贩子?做张士诚二代目?”
杨树勇苦笑道:“狗屁,我长了熊心豹子胆也不敢呀,我是党员,是退伍军人,曾经是国之利刃,战若召,召必回,回若战,战必胜……”
“直奔主题,虚头巴脑的就别说了。”
“好吧,就是我准备搞个十单元二十单元的盐滩田,然后给游客展示传统的晒盐技术,主要是给村里搞个旅游项目。”杨树勇说道。
敖沐阳点头:“这个主意可以,不过游客感兴趣吗?”
杨树勇说道:“试试吧,你们村有鲸鱼有海豚有海龟有战船,据说最近还出现了个皇带鱼,我们村那边啥也没有,我得想办法呀,现在村里人看你们村的时候可是红着眼的。”
听他这么说,敖沐阳只能表示赞同:“那你让我去站台干嘛?我又不懂晒盐,我就知道海水直接晒干所得的盐巴是工业盐,里面卤素、镁纳都超标,吃会吃死人。”
杨树勇笑道:“我知道呀,我不是让你去干技术,就是让你带几个人过去,给两个村的老百姓和游客都表态一下,意思是咱们俩村现在处于破冰期,已经不是敌人了。”
邓公曾经说过,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敖沐阳深以为然,于是他便答应下来。
他问道:“你们村打算从什么时候搞这个晒盐的项目?”
“择日不如撞日,今天!”杨树勇激情四射的说道。
敖沐阳道:“你可真是心急。”
杨树勇做事雷厉风行,保持着他的军人风范,这是好事。
按照杨树勇所说,敖沐阳把敖沐东、敖大国、敖沐风、敖沐城一帮村里骨干叫了起来,一起去王家村观摩晒盐工作。
敖沐东几人不愿意去,他们依然把王家村当敌人。
敖沐阳拍了桌子,道:“一群战争贩子,现在这社会连他妈黑帮都洗白去做生意赚钱了,你们还唧唧歪歪要干架?干架能干到钱?能干出个媳妇来?”
“以前我六奶奶就是我六爷跟王家村干架干出来的。”敖沐东不服气的说道。
敖沐阳道:“那行,你回去秣马厉兵、枕戈待旦,你去搞个一人一城,以后你自己去跟王家村干架,其他人呢?”
敖文昌笑道:“我肯定跟龙头你一个队,你是龙头嘛,你说啥就是啥,我绝对服从。”
敖大国点头道:“对,我也是这个意思。”
敖沐东气的瞪眼:“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你们这些人都是叛徒……”
敖沐阳斜睨他一眼,他便改口道:“我也是叛徒,行吧行吧,以后跟王家村和平了,尽量不搞事了。”
“不是尽量,是必须,好好赚钱才是正道,赚钱了你找个好媳妇生个孩子,然后去红洋买个学区房,送孩子去上个好学校,多好。”敖沐阳语重心长的说道。
敖沐东咧嘴笑道:“鹿老师教的就好,以后我有了娃我就让他在村里上学。”
敖沐阳道:“行吧,我替鹿老师对你的夸赞道谢。”
跟随杨树勇往王家村走的时候,敖大国问道:“老杨,你们村还有盐滩田吗?你准备怎么搞?”
传统晒盐需要盐滩田,以前红颜沿海地带全是这东西,到了上世纪60年代初期,历代沿袭的刮泥催卤改由先进的海水直接蒸发制卤、制盐的滩晒法所替代,红洋的海盐之城的身份开始向港口城市转变,盐田最终变为了海滩。
杨树勇说道:“我们二队那块还有的,大概有二十个单元左右,我估摸着好好收拾一下,怎么着也能收拾出十几个单元来。”
盐滩田一般以3亩为1单元,十几个单元就是四十来亩地,这面积不大不小,用来搞旅游业很合适,要是用来真的晒盐那就太小了。
关于村子的建筑布局,王家村跟龙头村不一样,龙头村是依山面海而建,村西头是码头也是海洋,往东走则是龙涎湖。
而王家村则是依海建起,七个队也就是以前的七个村都面对大海,后来合并起来后这个村的形状就有点像腰带,沿着海岸散开的腰带。
其中二队的面海位置是片泥场,它周边用泥堆筑起了一些田塍,其中临近海洋一面的田塍比较高大,称“浦塘”,中间有一个缺口,可以引进潮水或者做排淡水之用,专门为了晒盐而做。
敖沐阳前段时间忙着封海的工作,就没有注意王家村这边,其实杨树勇在代任了村主任职务后就开始计划重开晒盐场的事,现在二队的浦塘重新搭建了起来。
杨树勇说今天就要正式搞晒盐的工作,不光是因为他做事雷厉风行,而是他已经做好了准备工作,以往荒废的浦塘经过多日的忙活已经重启了。
浦塘就是一片较规则的椭圆形泥场,其中中央设置有三个圆形土馏,这些土馏个头颇大,直径得有3米,深度有六十公分,三个土馏可倒入咸泥120到150担,海盐相关的东西习惯用担做单位,一担差不多是一百斤。
咸泥来自海底,王家村有一辆老旧渔船改成了抽泥船,正在海里轰隆轰隆的干活,将海底老泥源源不断抽上来。
第844章 大潮
这会王家村有至少五十个汉子和妇女在围着泥场忙活,最近两天将出现一年一度的大潮,这是杨树勇急着开工的另一个原因,浦塘初次使用得有大潮汛来清洗,这在晒盐过程中有个专业的称呼,叫‘唤醒’。
浦塘已经建起来了,有人在土馏仓的底下埋入一节竹管,杨树勇给敖沐阳介绍道:“那是馏槽,以后连接馏外的卤缸,晒盐的时候会沥出来很多卤水,卤水最后就进了卤缸。”
敖沐阳似懂非懂的点头,问道:“那你需要我们干什么?”
杨树勇道:“什么也不用干,就顺着这个浦塘溜达,让咱们两个村的老百姓知道,咱们之间没有啥仇了,以后共享旅游项目,共同发财。”
敖沐东立马瞪眼道:“你想的真美,还共享旅游项目呢,真不愧是个共产党员,你咋不共产共妻?”
杨树勇说道:“我可以跟你共妻,我媳妇一米七的个头现在有一百八十斤,你要是乐意跟我共那咱们就共。”
敖沐东不说话了,他知道杨树勇媳妇的样子,光是想想就觉得鸡儿萎靡,更别说真要去面对面、嘴对嘴。
敖文昌笑道:“勇哥真是好打算啊,咱们两个村没了仇,村子隔着这么近,游客资源基本就打通了,到时候还真得共享,想不共享都不行。”
王家村和龙头村靠在一起,两个村都在搞渔家乐,其中龙头村毫无疑问的走在了前头,他们村里的旅游资源多,游客多,住宿、饮食等方面的费用就多一些。
以前两村有矛盾,龙头村的渔家乐都是光明正大的告诉游客们,来自王家村的人他们不会好声好气的接待,所以王家村游客少。
游客们出来玩就是为了开心的,他们奔着龙头村而来,龙头村这边收费稍微高一点但也是相对其他渔村而言,若是相对其他旅游胜地,这收费可是相当良心的,服务也好。
这种情况下,很多游客就不会再去选择王家村,毕竟他们后面要出海观鲸观海豚,要参观古代战舰,要享受龙头村的地道渔家宴。
如今在旅游旺季,龙头村堪称一房难求,游客们得提前好几天预定才行,王家村这边却是冷冷清清。
要是两村矛盾去除,那以两村的距离,游客们住在王家村跟住在龙头村区别不大,就是几步路的事罢了。
敖文昌等人已经想明白了这点,所以都有些忿忿不平。
杨树勇没有否认,他摸了摸头笑道:“秀才,我们村肯定能跟着你们村沾光,不过我们也不是一点不出力。这个晒盐活动只是个起步,后面还有的是活动哩,都一样对所有游客开放。这是双赢,双赢!”
“我倒觉得是寄生。”有人嘟囔道。
敖沐阳说道:“大家别这么小家子气,龙头村就那点地,咱们再怎么搞能搞多大?杨主任说的对,咱们得合作,共享资源,共同发展。”
得到他的支持,杨树勇喜不自禁:“对对对,龙头说的对嘛。”
为了给村里带来发展,也为了赢得村民爱戴坐稳村长宝座,杨树勇厚起了脸皮也叫敖沐阳为龙头,他是个聪明人,能软能硬,深知面子再大也没有一张百元钞票大、骨气再重也比钞票轻的道理。
敖沐阳是真的不拘一格,他没有单单在岸上溜达,后面看到王家村的村民往馏底下要铺草他也加入其中。
王家村有着绵延的海岸线,这是一个极大的旅游优势,敖沐阳早就垂涎这点了,两个村打通资源后对龙头村来说也大有裨益,这绝对是双赢的事。
在土馏底下铺好了草垫子,村民又开始推着木制的水车去海里取水,一车车海水倒入浦塘中,然后将塘底给浸湿了。
这是个力气活,在大潮汛到来之前,人们都得这么干,等到大潮到来,海水自然差落可以灌水进场并满场,那样就不用再这么费劲,到时候放潮水进泥场唤醒就行。
晒盐不是一蹴而就的事,这是个有套路的工程。
三天之后,六月中旬末端,一年一度的大潮席卷而来。
恰好小学生们要准备升学考,所以海滩上没有多少孩子,就是游客们在安全线后面欣赏着涨潮情景。
涨潮落潮与太阳和月亮的引力有关系,每年涨大潮都是渔民的一项重要活动,渔家人往往会趁着这机会出海捕鱼,涨潮的时候海水上涌,将海底的养料成分带了起来,会把平时待在海底的鱼也带起来,这是收获良机。
但从去年开始封海了,渔民们只能望海生叹。
来到村里打工的渔夫全涛看着汹涌而至的海水连连咋舌:“好水,今年真是好水呀,这出海一天能顶平时半个月!”
全涛的女儿已经送入了村里医院看护,他在村里干杂活,也是导游,也是服务员,也是清洁工,以后封海结束还会随船出海,总之他抓住一切机会赚钱。
敖沐阳说道:“你光看到了好水,没看到好危险,就这个潮你也敢出海?这不是自愿填海?”
全涛擦擦鼻子笑道:“有钱能使鬼推磨,只要能赚钱,怕个球!”
今年潮水确实格外汹涌,因为恰逢台风“杜鹃”登陆江浙地带,红洋属于台风外围地区,依然会受到影响,这样上涨的海水比往年要更凶猛。
从凌晨开始,不断有潮水涌上来,村里的小码头已经被水淹没了,一些小船随着海水飘荡着甚至漂上了码头,等到潮水退去这些船很有可能会在码头上搁浅。
在海边看了一会,有游客就开始惊呼:“我的天啊,这海边涨潮真可怕,真壮观,你看这潮水形状,就像一个个箭头一样,真好看!”
待在海边闲逛的村民听了这话纷纷暗笑,这些游客头发短见识也短,就涨潮有什么好看的?不过今年涨潮确实挺壮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