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柏自告奋勇地介绍:“我也是中大的,中大文院的副院长,和洪总编曾是大学同学。”
张宣,“……”
巧了不是?
难怪陶歌在电话里不让他来接,原来这边有熟人。
旁听姜柏和张宣聊了小会,见张宣眼神看向了自己,洪振波满面笑容地伸手:
“三月,久仰大名!”
张宣赶忙伸手,握了握,客气回应:“哪里哪里,您这是折煞我了。”
“咕噜咕噜……”
就在两人打算进一步寒暄几句、拉进关系时,突兀地,洪振波肚子传出了声响。
肚子在咕咕叫,像打雷的似地咕咕叫,一听就是饿的。
空气一下凝固住了,气氛有点尴尬。
但好在洪振波是个不拘小节的,下一秒摸摸肚子自我笑笑,就直接说:
“哈哈,饿了,要吃东西了。三月,先去你家吧,先吃点东西垫垫肚子。”
人家都这样了,还有什么说的?张宣笑着应允,在前方带路,把几人带回教师公寓二楼。
开门,杜双伶热情地招呼几人坐,热情地倒茶。
张宣走进厨房,问文慧和邹青竹,“菜怎么样了,可以开餐了不?”
文慧轻轻点头:“嗯。就剩最后这个老鸭汤没舀出来了,其它的菜都在蒸笼里热着。”
说着,文慧解开围裙,跟张宣和邹青竹一起端菜上桌。
陶歌见到厨房里出来两个新面孔,就问张宣:“这是你同学?”
张宣主动介绍:“这是文慧,这是邹青竹,她们是我和双伶的好朋友。”
话到这,张宣竖个大拇指自豪地说:“别看人家长得如花似玉,厨艺可是这个!个顶个的好!我特意舍脸求来的。”
一屋子生人,尤其是了解到姜柏就是中大文院的领导时,邹青竹稍微有些放不开。
倒是文慧,跟个没事人样的,坐下自如地和陶歌几人聊了起来。
菜很丰盛,三个淮扬菜,三个湘菜,还有三个粤菜。
八菜一汤,九个碗!
硬!
张宣起身给洪振波倒酒,接着给姜柏、陶歌、摄影师满上,又给杜双伶、文慧、邹青竹来一杯。
最后给自己倒满,端起杯子对洪振波说:“洪叔,一路辛苦了,来,这杯我敬您!谢谢您的提携和照顾!……”
洪振波不是个爱酒之人,但这杯却喝得很开阔,临了还倒杯酒回敬张宣四人一杯。
敬完姜柏,张宣对左边的陶歌说:“来,这杯我敬你。”
陶歌大眼睛看着他,“别个你都说了一堆祝酒词,我你就不打算说点什么?”
张宣无语,不过看到洪振波饶有兴致地看着自己两人时,忽地福至心灵,装着非常熟稔地撒泼打滚:
“你都是我姐了,还跟我计较这个?我反正什么都不说了,先干为敬,你看着办。”
说完,张宣仰头一杯到底,不就是啤酒吗,这点不算啥,一轮下来都不足两瓶。
见张宣领悟到了自己的意思,陶歌给了记赞赏的目光,跟着一喝到底。
外人敬完了,张宣对文慧和邹青竹说:“咱们来喝一个。”
谢谢都懒得说,几人太熟悉了,一切尽在不言中。
洪振波是真饿了,筷子一直在三个淮扬菜中徘徊,一点不客气,一边大口大口吃,一边赞不绝口:
“这淮扬菜做的好,接地气。我竟然吃到了小时候妈妈的味道,好多年没吃这么舒心过了。”
然后抬头问文慧:“小姑娘,你这手艺了不起,应该也是淮河两岸的人吧?”
文慧温温婉婉地回答:“我是扬州人。”
洪振波特意倒杯酒,举杯对文慧道:“扬州啊,扬州是个好地方,我外婆就是扬州的。来,这杯我敬你,谢谢你让我吃到这么好的菜,不虚此行。”
陶歌压低声对张宣说:“你有一手啊,这姑娘都被你找来了,我看这顿饭下来,胜算起码多了一成。”
张宣先是惊讶,接着内心大喜,忍不住小声嘀咕:“真的?”
陶歌笑着点头,悄悄说:“洪叔不爱酒,你等会别敬酒了,他爱茶,爱美食。
我包里带了两盒茶叶过来,到时候你拿着送礼。”
第246章 风声出圈了
张宣假装说:“那多不好意思,你不远万里来帮我,到头来我还用你的东西,不像话。”
瞧瞧他那虚伪的样,陶歌都看笑了,说:“那你别用就是,我带回去。”
“哎哟!……”
张宣恨不得打自己一巴掌:“那我还是用吧,带来带去的多麻烦,怎么说也是你的一番好意,我不能这么不识趣。”
陶歌喝一口老鸭汤,笑道:“随你。”
洪振波爱吃淮扬菜,时不时还会吃几筷子粤菜。至于湘菜,吃了一点蕨菜,觉得好吃,又开始吃,后来脸都辣红了,一个劲喝汤解辣,随后再也不敢碰。
洪振波怕辣,不敢吃湘菜。但姜柏和陶歌、以及摄影师就大吃特吃,吃的欢实。
一问,原来姜柏是赣省萍乡人,是个辣不怕的地方。
饭到尾声,陶歌来了一句:“这次的菜比上次味道还好,下次我还来吃。”
张宣表面高兴,心里却郁闷地想,虽然自己做菜确实是不如文慧和邹青竹,但也不能当面说啊。
咱这老脸还要不要的?
陶歌给杜双伶带来了礼物,一条蒂芙尼手链,上面镶嵌有钻石,一看就不便宜。
这女人有心了,蒂芙尼品牌还没入驻内地呢,一般人有钱也买不到。
找个机会,杜双伶欢喜地转转右手腕,悄悄问张宣:“好看不?”
张宣真心觉得漂亮:“好看,和你的气质蛮搭,你这声‘姐’没白叫。”
杜双伶问:“那我们回点什么礼好?”
张宣一脸不爽:“我们?她又没给我送礼。”
杜双伶凝视着他,抿笑抿笑,一副“我的就是你的”样子瞅他。
张宣想了想,说:“我们还是学生,不要搞太贵重了,你笼络笼络文慧和邹青竹的心,把菜做好就行。
回头我给家里去个电话,嘱咐欧阳勇弄一些干野味送你爸手里,让你爸以你的名义寄给陶歌就行。”
杜双伶喜上眉梢地纠正他:“是我们的名义。”
“嗯,行。等会我让杜叔写上‘张宣和杜双伶夫妻’行了吧?”
“德性~”
……
吃完中饭,坐着喝了会茶,聊了会天。姜柏后来走了,今天是星期二,人家有课要上。
同样的,杜双伶、文慧和邹青竹也走了,下午5、6节课有课。
至于张宣,嗨!都老油条了。虽然缺的课不多,但偶尔有事就一定会缺。
……
书房。
一进门,洪振波眼神在一排书墙上溜达一圈,随后就凝神静气地看向张宣,一改之前的悠闲状态,明显办正事要紧。
张宣乐得如此,客套什么的最是麻烦了,还不如直来直去地叫人舒心。
不避讳地拉开抽屉,一瞬间,八摞稿子尽情展现在两人眼底。
陶歌忍不住问:“你还没写完,就已经有8个版本了?”
张宣回答道,“我习惯一边写作一边修改。因为写着写着总是有更好的新点子出现,这样就难免要动前面的。”
陶歌又问:“现在多少字了?”
张宣说:“差不多29万。”
陶歌惊诧:“你这是加快进度了?”
“差不多。”
张宣应一声,就讲起了心路历程:“这本书开始动手之前,我就想好了该怎么写,一共写几卷,每卷的内容和主题都清晰明确,有着完整的大纲和细纲。
我现在就想试着赶赶进度,看能不能早点完本,这样会有多余的时间改稿。”
说着,张宣伸手拿出最右边的一摞本子,递给一言未发、却紧盯着稿子的洪振波。
洪振波安静接过,对着封面上的“潜伏”二字观摩许久后,开始翻页,聚精会神地阅读起来。
前面半个小时,洪振波比较随意,坐姿、神情都比较放松。
但30分钟后,洪振波慢慢变了。
像变了个人似的,脸上的轻松写意不见了,思考和凝重爬满了脸上。
他的阅读速度明显在减缓。
悄悄观察一会后,陶歌隐晦地递个眼神给张宣:示意开局良好,不用担心。
张宣笑笑表示知道。
其实,他虽然忐忑,但不是特别担心。
因为心里有数,前生自己也是从事的笔杆子的,文章写得是好是赖,自然无比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