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媛肉眼可见的“熟”了,耳尖开始泛红,抿着嘴唇。
那种熟悉的痉挛感又出现了,好上头。
上半身绷的如石头,下半身又绵软无力。
只能期待这次自己能坚持住。
自己好奇怪啊,明明只是腿而已
然而周瑞越捏越起劲
他在研究经验值规律。
手一路向上.略过了有失风度的地方,落在了肩膀上。
捏肩也有经验么?
嗯.没有反应
手再一路往下走,回到了腿上。
依旧没有经验
最后周瑞看向了传说中的玉足
以很多人朴素的道德观念看,玉足几乎等同于上垒
果然,微微揉捏了两下。
“词条任务【海王】,经验值+1,当前进度(19/100)”
嘿~是不是给的太轻易了一点?
按着按着,突然,原本一声不坑的甘媛,猛地一哆嗦,右腿一蹬。
哐当一声,轮椅远离了周瑞好几米。
甘媛整个人气喘吁吁,又缩成一团。
还不等周瑞问,立刻推着轮椅,风驰电掣的离开了。
“老板,我想起来有个检查要迟到了。”
周瑞莫名其妙的追了上去。
这么有精神.腿好了?
对了,看看一共拿了多少经验。
周瑞打开系统
“词条任务【海王】,经验值+5,当前进度(26/100)”
周瑞:怎么一下给了五点?
第838章 发射日!拟态指挥模式!
经过近一周的缓速特种运输,“敬天一号”在10月20号,顺利抵达西昌基地。
如此巨大的火箭部件过于显眼,以至于路上就被无数人拍摄发到了网上,上面“太一天工”的篆体LOGO辨识性很强,立刻被看出了身份。
“周教主的大火箭果然霸气,好粗,好喜欢!”
“已经买了去西昌的票,全家人一起见证历史。”
“羡慕,我只能在家里等直播了。”
“报告!已准备好和周总同时‘发射’!”
“报告!已准备好和周总同步‘指导’!”
差不多同时,这枚“敬天一号”的部件外观照片,也出现在了多国的航天局、航天公司内部。
如果是一般的火箭,这些国家的关注度不会这么高。
但这一次,太一天工要发射的是“轨道平台”,一种全球都没有出现过的东西。
航天,是人类技术的TOP领域之一,这不但是一场科学探索,对于那些将中国视为对手的人来说,也是一个噩耗。
看着对手越来越好,这比自己死妈还难受。
然而不管明里暗里,他们都无法阻止这次任务,只能焦急的等待着结果。
周瑞也适时的在社交媒体上,对外公布了这一消息,配图了“敬天一号”的整体效果图。
另外,周瑞曾经承诺过,相关信息会披露在“清洁太空联盟”中,但这里面有些漏洞。
信息不过一张纸,联盟成员拿到了,他相信那些大国也会拿到。
勿要高估各成员的保密水平,这就使得“仅对内公布”失去了意义。
所以周瑞和航天局沟通了一番后,决定以“特派观察员”的形式,邀请联盟成员来现场观摩。
这样就能保证信息披露有价值的同时,对非联盟成员形成一定壁垒。
当然,由于联盟现在还很稚嫩,受邀的都是大小猫两三只。
比如没有火箭只有宇航员的阿连酋航天局、没有火箭也没有宇航员的巴铁航天局、除了名字什么都没有的蒙古航天局。
最离谱的当属琉球航天局他们连正经气象局都没有,却也凑了个数,得到了一张入场券。
毕竟以后是太一天工自己的地方,让他们提前来小刀拉屁股,开开眼。
第一届成员就这么个实力,但周瑞不着急,会有航天大国求着加入的一天。
现在嘛.这些联盟成员负责卖萌就行了。
时间一点一点推进,全球的目光也越来越聚焦。
一个月前,周教主对外宣称要建设“轨道平台”,现在,似乎所有的信息都指明一件事情。
周教主是玩真的,他是真的要进行这个疯狂的计划!
周瑞为了让“太一天工”一炮而红,也为了增强未来“清洁太空联盟”的影响力,一步步将最新进展,公布在了社交媒体上。
虽然大部分只有文字信息,却也将众人的关注度一点点拉高。
轨道平台、太一天工、开明智能等词汇,开始频繁出现在各国的电视节目上,有嗤之以鼻的,有奉承赞叹的,也有担忧指责的。
但无论如何,今年由“玉兔-吴刚”而起的航天热,终究将由周瑞自己亲手推至最高点。
10月25日,榫卯平台及配套载荷完成全部改造和测试,装车出发去往西昌基地。
10月29日,万户基地智能指挥中心完工。
11月1日,“敬天一号”在西昌基地完成全部剩余测试。
11月3日,“敬天一号”入塔开始垂直总装,单春元担任火箭工程组组长,车乾任副组长,确保火箭发射万无一失。
11月5日.发射日.
————————
“各位观众朋友你们好,我身后就是中国第一家商业航天公司,太一天工在华东的基地,万户基地.”
今日一早,万户基地内就多了一些扛着摄像机的媒体,本次发射邀请了泱妈和几家网络媒体。
可以在多个渠道看到直播画面。
当然,作为商业航天公司,泱妈无法给出“嫦娥三号”那样的主频道全程直播待遇,但依旧安排在了附属科技频道和自己的网站上。
另外如果发射成功,消息会出现在今晚的新闻联播上。
不过这些媒体并非哪哪都畅通无阻,大部分技术区域都被封锁了,平日里四处巡逻的武J战士都换上了黑色保安服,隔绝了大部分秘密。
泱妈获得了将机位架在指挥中心内的权利,而其他媒体只能转接画面,整个过程同样将会以延时直播的形式进行。
除了媒体以外,还有一些访客抵达。
镶金边的大劳停在了办公楼前,哈立德一身灰色正装,精神抖擞的下了车。
上次和周先生分别后,他又全球各地处理生意去了。
这次“太一天工”发射,他自然不能不来,算起来,今年他在中国呆的时间都快比在阿连酋呆的时间长了。
和他一起来的,还有两位阿连酋航天“专家”,和两位培养多年的宇航员。
括弧,都没上过天,养着养着就快退役了。
说起来,阿连酋作为土豪国,一直很重视航天这样的尖端领域,深耕多年。
要经费有经费,要技术有经费,要人才有经费,要成果有经费。
可以说实力雄厚。
哈立德转头看去,还有几辆车停在了这里,其中一辆下来人的人还很熟悉。
琉球之行认识的尚智,和翁长泽宇。
尚智是本身就在中国,翁长泽宇纯属公费凑数。
琉球哪有什么航天局就走个过场.翁长泽宇都羞于和人自称“航天局局长”。
几人攀谈了几句,就有工作人员来引着他们,朝内走去。
“几位,周总在指挥室,需要事后才能和各位见面,请先随我去观察区。”
联盟成员齐齐往里走去,这一幕也被摄像机记录了下来。
这栋航天局建设的办公楼,从形制上并无什么特别之处,方方正正,既不高,也不帅。甚至有点过于低调了,这是哈立德的第一印象。
但弯弯绕绕,抵达了四楼的所谓“观察区”后,他瞪大了眼睛。
所谓观察区,是一个位于“智能指挥中心”侧面的房间,由一面玻璃幕墙分隔。
幕墙内侧,是一个装修还算不错的休息室,只有五十来个平方,有沙发,有饮水机,有茶几。
而幕墙外侧,就是上千平米的巨大指挥中心。
指挥中心以弧形阶梯式排列,越往前越低,“观察区”就像是大剧场侧面的小包厢。
“大剧场”前方,地势最低之处,不是哈立德印象中航天指挥中心那种大屏幕,而是从墙壁到地面都铺设着白色材料,围成了一个像是弧形摄影棚一样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