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春燕用英语说道:“你应该走错了,可以去引导台问问。”
白人老头又冒出来几句叽里咕噜,周瑞感觉.好像是法语?他不是很确定。
正在想着,就看到林托闪身进来,隐隐挡住了白人老者,平日周瑞在这“兼职”的时候,他们一般都远远坐着,毕竟这里是医院,非特殊情况不会来打扰。
但有个外国面孔接近周瑞,就属于值得警惕的特殊情况了。
老人叽叽咕咕的说了句什么,林托微微皱眉,说道:“他说自己来找自己的学生。”
周瑞大为惊讶:“你还会法语?”
林托平静的说道:“这不是法语,这是德语。”
末了补了一句:“当然,如果是法语,我也会。”
周瑞:卧槽,被这家伙装到了.
只能说不愧是隐秘战线的顶级天才,做他的安保负责人,确实大材小用了。
“好吧,你能交流就好办了,带他去引导台什么的吧,估计是走错了。”
然而老头却不愿意走,一直嚷嚷着要找自己的学生,但林托问他学生叫什么是谁,却又说不出来。
直到神经外科主任张彪出现。
“马库斯老师?你怎么来了?”
白人老头瞪大了眼睛:“你认识我?我来找我的学生‘穆勒·张’,他有着稀疏的头发,是一个矮胖的亚洲男人”
所有人看向张主任。
张彪一秒脸黑。
这么聊天是么?
但紧接着反应过来:“不对,您认不出我?我就是‘穆勒’啊?”
那是他在德国做访问学者时的名字。
白人老头看了看张彪的头顶:“对了,你就是穆勒.穆勒你听着,我需要你的帮助.我需要.等等,我是来干什么的”
这老人的状态显然不正常,张彪作为神经外科主任,立刻察觉到问题,严肃的询问道:“老师你是阿尔茨海默症么?”
白人老头听到这个词,立刻沉寂了下去.
这时,今天预约的正牌患者也已经到了,一个偏瘫只能坐在轮椅上的男性,显然是李铁根本尊。
原本就狭小的沟通室立刻拥挤了起来,最后张彪只能先请会德语的林托带着白人老头去自己办公室。
突发的一点小插曲,虽然离奇,但和周瑞暂时没什么关系,他就没多问,而是将注意力放在了李铁根身上。
就连张彪也压下疑惑,全身心的考虑眼前的病人。
一般来说,周瑞在沟通过程中,会指定白大褂的自己为“第二形象”,这是【特工】词条赋予他的能力,加上口罩,绝无被认出的可能。
这也是一层保护,每个家庭面临的都是“生死大事”,关心则乱,逮住了就咬也不是不可能,一个“名人”可能反而会带来麻烦。
李铁根这位患者,是典型的脑卒中,由于发病时身边没人,错过了最佳时机,之后接受了溶栓治疗,但已经损坏的脑功能是无法修复的,这也是脑病最典型的特征。
58岁的年纪不算特别大,但也过了奢望自身“代偿能力”的年纪,按照常规判断,大概率会一直在床上煎熬好几年,最后因为生命力耗尽或并发症去世。李铁根来自东三省,家庭条件不好,但家里的治疗意愿很强,据说为了治病已经卖掉了房子,在国内各个医院奔波了一年。
但家人的努力和不计代价终究是有回报了,他这种状况刚好是“ZY-01”,现在应该叫“一号化合物”的对症区。
根据之前20个病例的经验判断,启用“一号化合物”激活代偿能力,并辅助以“电极针灸康复设备”,也就是训练服演化来的东西,100%周瑞不敢说。
80%可能恢复到基本自理的程度,运气好一点还能更健康些。
以“一号化合物”的能力,这已经算轻病症了。
患者家属很配合,一丁点希望也不愿意放弃,双方沟通的很顺利。
第二个患者情况更严重一些,开颅手术已经清除了一部分坏死脑组织,并且深度昏迷长达一个月,也是全力以赴,最后拼一把的状态。
这个周瑞就说不准了,但有机会。
参与了两个病人的会诊,周瑞获得了四点【头脑专家】的经验,还算不错,平时看看神经方面的书也能有入账。
这个任务名称,听上去有些奇怪,但却是周瑞精挑细选出来的结果。
他的需求,是借助系统的帮助,更好的掌握、应用“学习机器”技术,而不是单纯的补足神经外科水平。
在“模糊的任务方向,也许会有点超现实效果”与“严谨的学科类词条,搞一个鸡肋【医学(一)】”之间,显然前者有着更大的可能性。
一个白色词条【医学(一)】几乎等于没效果,他也没有为此刷到九个子项的决心,所以给挂了个【头脑专家】。
具体会什么效果周瑞暂时不知,但至少无论是参加会诊,还是偶尔看一看神经外科的资料、书籍,都能给这个词条涨经验,那么至少说明他的大方向没错。
两个病人都离开后,张彪才得空喝了一口水,谈起刚才那个白人老者。
“那是我十多年前,在柏林夏立特医院做访问学者时候的老师,马库斯·萨米,德国乃至全球最顶尖的神经外科医生,世界神经外科联合会(WFNS)终身荣誉主席,也是多项脑病治疗方案的创始人.”
葛春燕捂着嘴,刚才那神神叨叨的老头,可不像是这么牛逼的人物。
周瑞好奇道:“刚才那样子,似乎是得了老年痴呆?来找你治疗?”
张彪道:“八九不离十,就是不清楚为什么自己一个人来,按理说也应该有人陪着才对周总,如果情况允许,我想试一试.”
虽说决定治疗方案的人,是他。
但决定谁有资格获得“一号化合物”的人,是周瑞。
周瑞想了想道:“人选上我无所谓,甚至说多一个白人样本也是有好处的,但你要想清楚,‘一号化合物’真的对阿尔茨海默症有效么?病理上那是退化而不是损伤。”
记忆消失,认知退化,从忘了自己要干什么,逐渐能发展到忘了自己是谁,忘了怎么吃饭,忘了怎么呼吸。
堪称脑海中的黑洞,吞噬一切。
这个困扰人类无数年的疾病,即便现在为止也是“绝症”,人类连病因都没搞明白。
只知道它似乎关联着许多大脑的秘密。
张彪无法给出准确答复,因为阿尔茨海默分类上属于“神经内科”:“我会尽量谨慎的分析,想想办法。”
周瑞点了点头。
他突然想到.如果阿尔茨海默症是脑海中的“黑洞”,那么“学习机器”应该算是脑海中的画笔了不知道有没有关联性。
天之启示给予的画面,永远不会是一项技术的完全解读,就像接收“机械智能”的时候,天之启示也没有表达过“智械生命”的存在。
周瑞感觉在多种多样的病历里,加一个“阿尔茨海默症”也不错。
这是一种很普遍的疾病,光国内就有数百万人受此困扰,这是一个隐形的杀手,带走了无数人的生命,却听上去没那么致命。
第886章 “灵枢院”与“人体实验活论文”
结束了一下午的兼职,周瑞并没有直接离开,他对那位阿尔茨海默症的患者也有些好奇,和张彪一起去看了看。
路上张彪说道:“研究院那边我昨天去了一趟,在‘一号化合物’毒理学方面有点进展,您回头可以去看看。”
周瑞:“我远程查阅吧,那边还顺利么?”
“‘一号化合物’方面还不错,‘冬眠病毒’和‘电极针灸’我就不清楚了。”
“灵枢研究院”,简称“灵枢院”,是周瑞、复大、中山医院联合成立的研究院,人体冬眠的三大技术都放在了这里面。
地点就在复大医学院内部,有了复大和中山医院的支持,“灵枢生物”省去了大量功夫,直接拥有了进行病毒学实验与动物实验的资格,再加上中山大学这边的临床实验,可以说突飞猛进。
“灵枢院”虽然成立时间不长,但设备、经费、补贴都很富裕,复大也很重视,参与的都是最优秀的人才。
以后还可以从医学院和中山医院吸血啊呸,是吸引人才,成为灵枢生物的专职员工。
不过周瑞去那边的次数很少,因为医学院不在复大主校区,而在枫林校区,离得有点远,基本都是远程联络。
“灵枢院是不是快搬出来,搞个单独楼了?”
“嗯,那边腾出来了一小栋楼。”
“周总真是有面子啊.学院里的空间可是很紧张的。”
两人闲聊间,已经抵达了办公室,一进门就看见,那个叫马库斯的德国老头,正在那里写写画画.
非常投入。
而那个本子很厚,上面黏满了便利贴,显然不像是临时找的。
“他这是怎么了?”
林托摇摇头:“进来后一直在写,似乎在记录自己的想法,他显然对于自己的病症有着很强的了解,在通过这种方式提醒自己,本子是从垃圾桶里给他捡出来的,刚才调了监控,他将本子和鼻涕纸一起扔掉了。”
好吧,只能说这个病,无解。
阿尔茨海默症,老年人发病率3-7%,也就是一百个老人里就有五个左右患此病,远高于癌症。
注意,人人都会变老,即便是全球首屈一指的神经外科医生。
比较出名的病人还包括总统、首相、诺奖获得者等,显然并不是说低教育程度会增加概率,可谓是众生平等。
之所以说它无形,是因为许多患者还未到被病症本身杀死的程度,就已经被并发情况杀死了。
比如走丢、车祸、跌倒。
再比无法正常吃饭、无法正常上厕所,时间长后身体健康状况下降,营养不良。
这些附带情况对于老年人来说都是很致命的。
这白人老头把最重要的“记忆本”扔了,倒也算不上奇特。
张彪用德语说道:“马库斯老师?你是一个人来的么?”
马库斯转头:“我在找我的学生,一个头发稀疏,矮胖”
“啊对对对,让我们跳过这个阶段,我就是穆勒·张,有人和你一起来中国么?学生?下属?”
马库斯愣了愣,在“记忆本”上刷刷的翻看,然后震惊到:“我和我孙女一起来的!我孙女呢?完了我孙女丢了!?”
张彪:.
那一页内容上,还有一个电话号码,不过是德国的号码,未必有效,好在下面还有电子邮箱。
张彪叹了一口气道:“你这个本子给我看一下.”
老头犹豫半晌,最终还是递出了自己视若珍宝的“记忆本”:“我不是很信任你,但我知道自己的病症,充分相信我认为的陌生人,可能是为数不多的好方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