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原因在于,鸽派的利益多来自于本土的金融业,一点内部消息炒炒股,或者给军工复合体做做顾问,干净又卫生。
而鹰派的利益,多来自于外部扩张,比如史密斯专员,比如给日韩提供一些化学奖励,亦或者在阿汗地区搞搞全球最大种植基地。
外部势力收缩,显然对后者的影响更大,所以近两年他这个防长很难做人,一直在压制。
现在嘛.希望这些鹰派能清醒一些。
不过无论内部如何清算、背锅、平账,对外,美军显然是要选择“秘不发丧”的,从头到尾和没事儿人一样,一点消息没透露出来。
自二战之后,他们还没有战舰被正面击中过,这种消息绝对不能透露出来。
但就像之前说的,大西洋是这颗星球上,最热闹的海当地时间第二天上午,也许是某个海员到港了,终于拥有了互联网,立刻将手机里的存货发了出来。
内容是夜幕之中,极远处的漆黑海面。
原本什么都看不到,直到几秒后,海面冒出了一团火光,才隐约映照出一个小小的战舰轮廓,显然是有东西被击中了。
整个视频只有不到一分钟,若是往常怕是不会引起关注,但结合当晚大西洋天空的异象,周教主的推文,很难不联想到一起。
于是再度掀起一轮讨论,更多捕风捉影的猜测被抖了出来。
比如有人远远拍到,某港口一艘甲板盖着布,烟熏火燎的战舰。
再比如,有货船在海面上,发现了疑似军舰残骸,甚至还有海兵尸体。
而当第二天早上,大西洋上空第二次出现不明飞行轨迹的时候,基本已经坐实了这是“周教主”的空天战机在试飞。
这一次,再也没有试图拦截的导弹了,安安静静,歌舞升平。
而第三天晚上,还来了一次后,美军已经麻木了
飞吧飞吧大西洋又不是我家挖的
铁一般的事实,证明了中国已经开发出了成熟的“空天战机”。
那个造型诡异的家伙,将航空/航天的界限打破,将有人/无人的界限打破,将武器装备从大气层内,拓展到了大气层外。
全球第一款无人战机、第一款空天战机.已经诞生在了地球上。只不过一反常态的,理应高度紧张、渲染威胁论的大漂亮,这次云淡风轻。
网友:大漂亮,你是不是被干了?
美军:没有啊?我好着呢!接着奏乐,接着舞!
————
太仓,万户基地。
一连三天试飞,刑天一、二、三号机全部试飞成功。
除了一号机的时候,有一点小插曲外,另外两次都显得波澜不惊。
显然是一号机展现出来的水平,和对技术的未知,让对面再也没有胆量,瞎几把拦截了。
至于一连三次,显露踪迹在理论上的“美国势力范围”,也就是太平洋和大西洋,某些人也只能忍着。
怎么办呢?拦不住,发现不了,只能眼睁睁看着。
这种变化会影响很多事情。
一场“试飞”,一点“插曲”,意外的造就出了对“势力范围”的重新定义。
从今以后,大西洋上空、太平洋上空没有所谓哪里能去,哪里不能去。
寇可往,吾亦可往。
“周总,统计数据出来了,您看一下。”
厂房内,周瑞拿到了新鲜出炉资料,端坐在方形塔台之上,耐心翻看。
经过三次试飞,三种不同技术路线的刑天均得到了一定验证,统计出了许多东西。
一号机中正平和,达到了最初设计的全部指标。
二号机“六爻隐身”更具性价比,但“六爻隐身”出现时间太短,比起四象隐身,尚有一些不确定性,配套的设备属于太一天工的自研试制。
三号机具备电磁弹射,在“刑架”的辅助下,发射最为迅速,燃料最为节省,但整体成本上升了15%左右,主要来于刑架的建造成本和对起落架的改进。
对了,还有最重要的成本问题。
作为定义为“昂贵消耗品”的无人战机,首次试飞表现出的“灵性炫技”式操控,并不是其真实水平,而是小花洒的水平。
同时载弹量很低,正常情况下,还是靠着数量和技术代差打压制,这样的话成本就尤其重要。
排除掉样机的研发费用,经过测算建造一架“刑天”,成本大概在1.2亿左右。
如果算上刑架电磁弹射模式,则会接近1.4亿。
比起歼20的近8亿单价,要便宜了许多,但依旧没有达到周瑞认为的最理想状态。
他希望能把成本,压制在一亿以下,哪怕阉割一定的性能。
这需要多方面的努力,比如产业规模化、工艺优化、生产自动化等。
这是一个长期过程,高科技蓬勃发展,既要向上探索边界,也需要向下深耕产业链。
好在项目之后,太一天工吸收了大量优秀人才,自会有人不断地探索新可能性。
是的,试飞虽然成功了,但他“扣下”了绝大部分参与者。
理由是“技术尚需固定”。
这理由光明正大,在空天战机的巨大价值下,任谁都挑不出毛病。
至于啥时候是个头先定个三年之约?
正在周瑞思索之际,邱力勋走了过来,仰着头道:“周总,咱们什么时候出发京北?工程院授予仪式是在11号,科学院呢?”
周瑞将资料放在一边,说道:“也是11号。”
邱力勋一愣:“那您这样的双院士,来得及么?”
周瑞摊摊手:“我已经把情况反馈了,如果实在冲突,公开仪式我就只参加工程院的。”
随着公示期结束,院士增选已经尘埃落定,现在只差一个公开仪式。
科学院和工程院的授予仪式,历来放在同一天,以显得同等重视,但地点却又不同。
毕竟已经二十年没有出现过“双院士”了,更是没有出现过同一届当选两院的情况。
邱力勋突然想明白了,笑着说道:“如果是您的话,估计会直接更改仪式方式也不一定.”
“是么?也成啊!”
第936章 基础学科大圆满!第一个紫色词条!
8月10号上午,周瑞和邱力勋,一起离开了万户基地。
“刑天项目组”的后续工作,暂时交给了其他人,他们不会停下脚步,实际上试飞结束后,需要一项项处理的事情反而增多了。
出发之前,邱力勋专门去请教了一下马卫明,想问问看院士授予仪式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毕竟第一次,有些紧张。
电磁真君:我不造啊,谁会在意这种小事?
大概在他眼里,院士不是有手就行?
邱力勋心里还是没底,最后决定还是紧跟着周总步伐。
周总顶在前面,出不了大错。
周总要是装逼成功了,自己还能沾点光。
“邱院士,走了,要来不及了。”
“来了!来了!”
周瑞这次轻装简行,从基地直接出发虹桥。
路上邱力勋电话就没停过,主要是联络家人朋友,他也在基地里封闭了两个多月,这次除了院士授予,还会在京北休假一周,再回万户基地。
至于他本身就是京北603所的人这件事,不知为何已经有点想不起来了.
周瑞倒是清闲些,翻看着论文合订本,悠闲自得。
他再次离开的事情,已经和身边人通知过了。
邱力勋电话粥煲完,瞄了一眼周瑞手上的东西,好奇道:“周院士对核物理感兴趣?”
周瑞随手翻动书页,说道:“涉猎一点自己感兴趣的东西罢了。”
邱力勋笑了笑,感慨道:“真羡慕您的天赋和精力,不像我们,基本只能在自己固有的领域内前进,我20岁的时候什么都愿意学,到了30多岁视野越来越收缩,等到现在这个岁数,只能看到针尖大小的一点东西。”
周瑞摇摇头:“航发可不是‘针尖大小的东西’,你这么说太夸张了。”
想了想,周瑞补充道:“不过人类的技术水平,就是一次次刺破针尖大小的地方,来不断推进的,每个人都突破一点点。”
“您也是么?”
“我?反正我不是针.”
邱力勋:
周瑞看了一眼邱力勋,意有所指的说道:“别着急,也许随着技术发展,未来学习成本越来越低呢?到时候大家都有充分的时间,涉猎自己感兴趣的东西。”
邱力勋挠挠脸颊,没明白周总的意思。
他只想把话题拉回去,然后说一句:我也不是针.
一路上毫无波澜,周瑞正常坐上了去京北的火车,复兴号高铁使得飞机和铁路时效基本接近,还更加安全。
而到了京北,坐上了昨天提前抵达的红旗车,周瑞直接进入了安排的宾馆。
说起来,他这个“双院院士”,在流程和接待上,还产生过一点纷争。
科学院和工程院都希望能够负责“周院士”的在京行程,包括仪式的安排上也互相冲突,总要有个主次出来。
之前按照周瑞本人的意愿,是以工程院为主,虽然两者中,科学院的权职更大一些。
但事后得到通知,两院今年的仪式进程改了
决定放在同一个会场进行。
周瑞无从判断这里面有多少自己的因素,两院也不会明说,反正方便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