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耳垂
修鸿哲来复命时,燕灼华正在西跨院花间的秋千架上坐着。
绿檀带着两个丫鬟守在一旁,手持团扇为她遮挡着夏日的初阳热度。
“修大人好早。”燕灼华歪头看向大步走来的青年,他身披银白色的鱼鳞甲,看起来英气非凡。
修鸿哲走到燕灼华身前,扶膝半跪下去,沉声道:“属下拜见殿下。十五日前,行刺殿下的贼人踪迹已经寻到。属下这番追查,耗时日久,有负殿下重托。”
燕灼华见他一板一眼的模样,有些受不了地小声吸了口气,挥手示意绿檀等人退远些。
“说吧,都查到什么了。”燕灼华盯着自己左手指尖的小旋看,对修鸿哲的回答不是很在意的样子。
毕竟她在当晚就已经明白,那些人是宋元澈的手下。
修鸿哲道:“为首的是个五十多的黑瘦老头,人称廖堂主;他身边跟着个十来岁的小孩,唤作阿宝。另还有十余青壮年,功夫比之前两人低微许多,似是下属。”顿了顿,又道:“此事是属下失职。这伙人当初在巴州章怀寺外,曾借着歇脚为由,在殿下车驾旁逡巡——若是属下当日……”
燕灼华笑了一声,止住了他的认罪求罚,问道:“这些人现在何处?”
“属下手下之人一路跟踪他们,到了巴州境内;不过这伙贼人狡猾得紧,在巴州境内转了一圈又往南而去了。属下想寻出他们老窝,故此没有擅自抓捕。”修鸿哲垂着的脸上显出些担忧了,他担心殿下报仇心切,要这就将人抓来,除不了祸根,岂不后患无穷?
谁知燕灼华又笑了一声,温和道:“你做的很好。”
修鸿哲微微一愣。
燕灼华上下打量了修鸿哲一眼,忽然问道:“修大人与鄂国公可是有亲?”
冠上国公这样的封号,乃是开国功臣或是对国家做出特殊贡献的臣子才能有的殊荣。
燕国的国公不多,只有三人,其中之一便是曾与燕灼华的爷爷太祖一同打天下的修迟恭。
修迟恭勇武过人,能征善战,当日太祖曾曰“得修鄂者,胜精兵二十万。”可见其人之能。
修鸿哲现如今乃是左羽林军的一名千人领队,说起来官职不高,但这个位置能接触到的人乃是天下最尊贵的一家,若只是人才出众,在他这个年纪是很难做到千人领队的。修这个姓氏又并非大姓,故而燕灼华有此一问。
修鸿哲低声道:“鄂国公乃是属下的伯父。”
燕灼华吃了一惊,疑惑着笑道:“鄂国公怎么已是望七之人……”她打量着修鸿哲,见他英气勃勃、最多不过二十五六的年纪。
“家父是鄂国公的幼弟,比之小了二十余岁。”修鸿哲垂着头,声音听不出什么情绪,“属下是遗腹子。”
燕灼华“唔”了一声,依稀记起鄂国公有一位幼弟,建国之后平叛反贼时不幸战死。她静了一息,轻声问道:“你可有兄姐?”
修鸿哲仍是低着头,声音很平静,“没有。”
“那你的母亲……”
“家母生育属下后,不日也即病逝。”
燕灼华又“唔”了一声,她实在不擅长安慰人,只好望着修鸿哲的头顶心发呆,想着总该说点什么。
修鸿哲却又道:“鄂国公怜属下幼年失怙,将属下接到府中,与同岁孙辈一样抚养教导;国公向来清正,对旁的子侄都不假辞色,却为属下谋了这羽林军千卫的职位。
国公待属下实在很好;国公夫人亦对属下仁爱有加。属下虽无父母,却与有父母的不差分毫。”
燕灼华听出他的傲骨来,这是不要她那呼之欲出的安慰与同情。她此刻倒对修鸿哲高看一眼,认真道:“我观你行事办差,的确当得起这千卫之职,鄂国公倒是为本朝又培养了一位栋梁。”
修鸿哲自走到燕灼华面前之后,一直守着规矩垂着头的;此刻听了这话,才首次抬头看了燕灼华一眼。他沉声道:“多谢殿下褒奖。”
燕灼华端详着他,起了拉拢之心,想了想问道:“你可娶亲了?”
“尚未。”修鸿哲简单答了一句,感觉到长公主殿下正盯着自己,忽然想起那与她同食同寝的十七来,继而又想到放诞不羁的云熙郡主,登时心中警铃大作,忙又补充道:“属下父亲曾与八拜之交有儿女之约,待那家女儿及笄,属下便会迎娶。”
燕灼华颇感兴趣地挑起眉毛,笑问道:“是哪家女儿?”出嫁前,她给那女孩赐个封号,也算是一桩美事。
修鸿哲警惕起来,简单道:“乡野之人,说来殿下也不会知道的。”
燕灼华听出点意思来,她本性是极为敏感的,此时倒不觉得恼怒,只觉好笑。她舒舒服服地坐在秋千上,一手轻轻攀着吊绳,将上半身的重量都歪在那一只手臂上,整个人看起来既放松又闲适。她就以这样随意的姿态,将修鸿哲从头到脚、又从下往上,仔仔细细盯着打量了个来回。
修鸿哲只觉得脖颈后的汗毛都倒立起来了。
燕灼华见他一副如临大敌的模样,绷不住噗嗤笑了一声,这才挥挥手道:“去吧……”
修鸿哲迅速行礼,拔腿就走,才走出两步,就听身后的长公主殿下懒洋洋唤了一声“且慢”,顿时整个人就有些僵住了。
“这几日留心宋元澈的动静,到时候细细报与我听。”燕灼华提起这人,方才脸上的笑意早已去得一干二净。
修鸿哲擦着脖颈后的冷汗大步走出西跨院,心里庆幸,好在殿下这会儿惦记着宋家三郎。
绿檀等修鸿哲离开,才带着两个丫鬟上前,捧出丝帕,为燕灼华小心抹着额前沁出的薄汗,柔声道:“殿下,日头大了,外边暑热。咱们不如回屋吧?”
燕灼华离开秋千,走动着舒展了一下筋骨,感觉左足脚踝处的酸疼已经几乎察觉不到了,知道自己的伤好得差不多了——那么再继续留在南安,就没有能搪塞母后的理由了。
她遇刺受伤的事情,还是没能瞒过皇太后。虽然宋老爷子的意思,是不想让皇太后知道此事的;但是燕灼华此次出行,身边人手基本都是皇太后给备下的,哪里能瞒得过呢?不但她遇刺受伤这事,便是她每日上了几次药,用了几碗饭,伤势如何了,都由专人每日记录,用朝廷的六百里信差,一日一日得呈给皇太后。
燕灼华回到内室之时,还在想着该如何给母后写信拖延时日,毕竟南安还有诸多事情未了:那伙贼人老窝在哪,又或者说宋元澈的大本营在哪;那个神秘的宋家四郎在哪;长房与二房疏于来往的原因又是什么——明明隔墙而居,却是互不走动。
她想着这些,走进内室,一眼瞥见十七还坐在软榻上解着那串九连环。
燕灼华今早出去时,曾同他玩笑,要他解开那九连环;其实不过是诳他休息,好好养伤。她这趟出去,总有一个多时辰了,却见他一动未动,连坐姿都同她离开前一模一样。
这样直挺挺得坐上一个时辰,便是腰背没有受伤,只怕也难受的很。
燕灼华又气又笑,径直上前,食指点着他额头,戳着他向后。
十七不敢反抗,还有点懵,便顺着她的力道后仰,不知不觉就躺了下去。他疑惑道:“殿下?”手中还握着那九连环。
“你还知道我是殿下?”燕灼华笑骂道:“我要你乖乖呆在屋子里,为的是什么——你是真不知道,还是假不知道?”
“十七知道。”他一脸认真,将手中的九连环举了起来,有些沮丧道:“解开这个。”
燕灼华劈手将那九连环夺过来,随手一丢,只听一声脆响,也不知抛到什么角落去了。她无奈得推着十七侧过身去,沿着脊柱从上而下抚了一下他的后背,淡声问道:“坐了那么久,不难受么?”
十七只觉一阵颤栗从被她碰到的地方激了起来,攥紧了双拳,一时只觉喉咙里发痒,要冒出什么奇怪的声音来。他拼命压制着,一动也不敢动。
燕灼华没察觉他的异·样,反手在他胳膊上轻轻拍了一下,轻斥道:“起来走走。”又吩咐绿檀将笔墨准备好。
十七乖乖起身,沿着软榻慢慢走了两个来回。
燕灼华亲手压好信笺,蘸饱了浓墨,手持一支小羊毫,迟疑良久,却是不知这封呈给母后的家信该怎么写。用什么理由拖延呢?
她心底烦躁起来,抬眼见十七已经停下来,正安静站在榻前面对着她,又乖又呆的。
燕灼华便拍了拍左手边的软榻,淡声道:“坐过来。”
待他端正坐定,燕灼华歪头瞅着他的侧脸,这次却是注意到了他的耳朵。他的耳朵生得红润亮泽,看起来很好摸的样子。
燕灼华对他向来是想到什么就做什么,心念一动,便直接上了手。
十七不由自主地缩了一下脖子,却没发出声音。
燕灼华惬意地放松下来,他的耳垂捏起来特别舒服,又厚又软。
她用左手食指和拇指轻轻捻着,见他的耳垂在自己手指间飞快红亮发烫起来,不知不觉便已嘴角含笑。
燕灼华右手执笔,往那信笺上缓缓写了下去;左手却仍是松松捏着十七的耳垂,既不用力,也不放开。
这真是奇怪,捏着他的耳垂,燕灼华觉得自己整个人都安定下来。
☆、第36章 小傻子
燕灼华拖延时间的理由就是宋家二老爷子的六十大寿。
当日宋元澈从出了大都就跟着她而受到奚落的时候,他曾经说过并非有意如此,而是家祖父的六十大寿快到了。
宋长庚的生辰在七月十四日,是鬼门大开的日子,故此往后挪了一日,都是在十五日庆祝生辰。
如今刚刚转入七月,离宋长庚六十大寿不过旬日,燕灼华笔走游龙,写道“还望母后体谅,准儿臣恭贺宋长庚六十大寿,再从容归去”。她写完,往未干的墨迹上吹了口气,自己检查了一遍,见没有疏漏,便让绿檀拿去封好发回大都。
十七就坐在她身边,耳垂已被她揉·捏得又红又软,却是一动不动,仍是静静低着头,又乖又呆的模样。
燕灼华狡黠一笑,贴到他耳边,吹着气吐出俩字,“喜欢?”
十七不敢动弹,他想要回应,却本能地感觉这样的话不该说出口;一种奇怪的情绪让他说不出来——那是种让他想要蜷缩起四肢,隐藏起面容的情绪。
燕灼华只是戏弄他一下,很快就转移了注意力,上手摸了摸他眼睛上蒙着的黑布,转而唤绿檀进来。
“去传黑黑戈及来。”燕灼华吩咐着,又道:“宋长庚六十大寿,你瞧着准备点寿礼。”她没说要准备什么样的寿礼,那自然是照着从前的例子给些差不多的,也不用特意精心准备的意思。
绿檀一一应下。
宋长庚这几日的确是收寿礼收到手软。宋家是在前朝就出过丞相的人家,后来太祖南下,前朝式微,宋家见机快,故而有开国之功;后来太祖龙归大海前,曾在名正言顺的长子元帝与疼爱有加的幼子燕九重之间徘徊不定,宋家二房旗帜鲜明选择元帝一系,这又有拥立之功。故而宋元澈的父亲这丞相的位子,可谓实至名归。最难得是这样的背景,宋家长房却放弃宦途,返乡耕读,在南安颇有民声。
与宋家长房一衣带水的二房自然也不容小觑,更何况二房现出着一个丞相呢。
宋家二老爷子六十大寿,谁能不巴结呢?
二房管家这会儿正跟宋长庚汇报着收礼情况。
什么寿面寿糕、面蒸的寿桃、如意、屏风、宣德炉、金弥勒佛玉观音、圭、壁、璋、玉、名人字画,甚或鼻烟壶、扇坠儿、檀香、麝香、冰片茶叶,真是能想到,能送的,各方人士都搜罗来巴结了。
管家杨勇又道:“还有这些年来一直托老爷办事儿的那个海商,叫钟秘的,送了一架镶金九老对弈图屏风,两尊青花万寿瓷瓶,还有一艘象牙雕刻群仙祝寿龙船。”他躬着身体,恭敬道:“那钟秘给奴才塞了百两银子,要奴才一定请老爷看到那艘象牙雕刻群仙祝寿龙船。奴才不敢欺瞒老爷,”说着伸手入怀,取出来一个青布包裹,“银子都收在这里了。”
宋长庚是个精神矍铄的瘦老头,脸上还有几分年轻时俊美的样子,他摆摆手,“既给了你,你就收着。”又问,“那龙船呢?”
杨勇忙让人抬了进来,却见那龙船分为上中下三层,上层有龙凤旗、盖、伞,中层有福、禄、寿三星,下层有韩湘子、何仙姑等八仙,雕刻精细,身价不凡。那海商钟秘送出这件礼物,想来是花了大价钱的。
宋长庚起身走到象牙船旁,简单打量了几眼,道:“你先下去吧。寿宴的事情,你多操劳。”
“奴才分内之事。”杨勇恭敬应着,揣着那包银子退下了。
宋长庚却仔细观摩着那龙船,忽然一伸手将上层的伞向左转了一圈,将盖向右转了一圈,再按住那龙凤旗,竟让那龙凤旗一下子跳了出来。他皱着眉头,从旗杆底端捏出一卷又薄又白的丝布来。
那丝布展开来,用淡墨缜密地写了几行小字。
却是:章章璇玑,胸怀四海,遥望故城,不见离人。
落款处印了一朵极淡的梅花。
宋长庚眉头紧皱,神色颇为复杂,捏着丝布的两指都微微发颤。他捏着那丝布,绕着龙船缓缓踱步转了两圈,将那丝布按入了桌上残茶里;再提起来时,那丝布已经变成一方普通的丝布,上面的字迹消失了。
他大步走出去,吩咐小厮,“备轿。”却是直往永兴茶楼而去。
永兴茶楼乃是南安士人聚集之处,多为年轻学子吟诗作画所用。其最顶层三楼有只设一间雅室,是本地最大学院白鹭学院的学子们聚会的固定场所。宋长庚挂着个白鹭学院副山长的名头,一年里也去个两三次,意思意思得指导点拨一下。
众学子见宋长庚骤然到来,都又惊又喜,各个口称“山长”。
宋长庚微微点头致意,看着众人的诗画,选了两三则略作点评,便道:“来得及,天气热,倒是出了一身汗。我去换身衣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