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身行了一礼,转身就往外走,她实在是绷不住了,一路小跑了着回了自己院里,进了房间便嚎啕大哭了起来。
原本她以为自己身份尊重,看上他吕承峰是他的运气,更别说自己母亲可是公主,和吕家联姻那就是母亲一句话的事。
可万万没有想到,除了人家不答应,她们还使上了手段,结果还闹出这么大个乌龙,丢了人不说还被黏上了。
如今更是甩不脱,最后把自己都要搭了进去,自己怎么就这么命苦,吕承峰怎么就那么心狠,张继尘怎么就那么死皮赖脸。
等静安公主过来时,发现女儿已经哭累睡着了。
本来是怕女儿想不开,想过来劝女儿几句的,看到这场面心里更是自责,于是把吕家和忠伯府都恨上了。
可女儿日后是要嫁进忠伯府的,这气也只能撒到吕家,害她们母女成了京城的笑柄,那他们也别想有好日子过。
看丫环们伺候女儿躺好,盖好被子,她这才离开。
第359章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几天后,静安公主府和忠伯府终是把焦玉燕和张继尘的婚事定了下来,听说当天焦玉燕全程冷着一张脸。
而就在两家定下婚事没多久,吕家却是夜里走水了,吕承峰父子当晚恰巧有事不在府里。
吕承峰得了消息回来时,家里除了下人房,其他院子全部过了火,现场已是一片废墟。
得知自家母亲哭晕了过去,暂时安置在下人房里,这才对着身边的管家问道:“李管家,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管家现在也有些迷茫,两只手都还在颤抖:“大少爷,老奴也不清楚,听到有人喊走水了,等老奴出来时,已经漫天大火。”
吕承峰看着眼前大火过后,一院子的残垣断壁,脑子‘嗡、嗡’作响,这可是前后三进的院子,左右还带着跨院,一夜之间全没了。
咬牙问道:“是谁先发现走火的?”
从后面走出一位下人:“少爷,是奴才先发现的,因为昨晚夫人特意派丫环过来说了,今日要到福寿寺上香,申时初奴才起来给牲口添草料,就看到前面的厨房那边有火光。
奴才赶紧就喊人起来灭火,可这火也不知道是中了什么邪,越来越旺,对,这火竟然越灭越烧的旺,奴才们救了半天,什么也没有救下。”
说到最后,还带上了哭腔。
吕承峰听了这话,心里有了不好的预感,这火烧的蹊跷,就像刚才那奴才说的,越救火反倒火势越旺。
他在烧成一片废墟的院里走了一圈,并没有发现什么不同寻常的地方:“管家,派人报官了吗?”
李管家开口道:“少爷,火是从厨房那边起的,老奴只是派人去通知您和老爷,并没让人去报官。”
吕承峰说道:“派人去报官,事有蹊跷,必须得让人来查验一番。”
李管家也顾不上自己手上的烧伤:“好,老奴这就派人去报官。”
转身的时候,嘴里还咬牙切齿道:“哪个挨千刀放的火,这是想杀人啊。”
等顺天府派人过来在现场检查一番后,在几处不显眼的地方发现了火油的痕迹,可以推断,是有人纵火。
可现在除了几处残留不多的火油再无其他发现,暂时也没有查案的方向,办案人员在周边走访过后,也没有什么发现,这事只得从长计议。
吕夫人醒来后,得知是有人纵火做案,但是除了火油,没有其他发现,想到现在他们什么都没有了,想到自己的嫁妆和房间里的银子、银票,一时受不住又晕了过去。
吕承峰对着母亲身后的丫环吩咐道:“你们先带着夫人到郊外的庄子上住些日子,等这边收拾妥当了再回来。”
从自己身上拿了两张五十两的银票递了过去:“先去租辆马车,即刻带夫人离开。”
那丫环拿了银票,屈膝行礼:“是,少爷。”
没过多久,丫环就带着租好的马车回来了。
吕承峰看着丫环扶着刚醒过来的母亲上了马车,嘱咐丫环们照顾好她,这才摆手让马车离开。
就在这时,昨晚回族里议事的吕萧城也接到通知回来了,看到好好的房子,成了一片废墟,气的手都在颤抖:“李管家,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第360章 吕家走水
管家把事情又重新跟老爷说了一遍,这下可把吕萧城气的不轻,手一直捂在心口上,想到书房里那些银票和书画真迹,差点给气吐血。
吕承峰把众家奴和各房的人叫到了一起,一个个的叫过去回话。
有一位胆小的丫环哆嗦着回道:“奴、奴婢起、起夜的时候,看、看到有人从院子里飞了出去,奴、奴婢以为是鬼,被吓晕了过去,后来听到大家的喊声才醒过来。”
吕承峰问道:“你看到有多少人,那些人穿着什么样的衣服?”
那小丫环打着颤:“奴婢当时吓着了,不记得有几人,那些人都穿着黑色的衣服,蒙着面,看不清脸。”
再多的小丫环也就回答不上来,吕承峰知道,即便是她提前发现了火情,喊了人来救火,结果也不会有所改变,摆摆手让也下去了。
一旁的吕萧城对这丫环却是冷着一张脸,要是她没那么胆小,提前发现些什么,也许这全府上下还有救。
全府上下都被盘问一遍,再没发现有用的线索,便让人下去收拾院里的残垣断壁去了。
之前那丫环说的话,顺天府的人也记录了下来,再认真在院里复查了一遍,才离开。
等顺天府的人离开,吕萧城这才缓过劲来:“峰哥儿,接下来你可有什么想法?”
吕承峰看着院里的情景:“暂时没有什么线索,但肯定是有人故意纵火,这纵火之人背后的主子肯定是和咱们吕家有仇之人,今夜这火势,这是直接想要咱们的命。”
他们可能永远也不会想到,那个早年丧夫的静安公主会有这样的本事,所以一早就把她排除在外了。
可想来想去,和他们吕家有仇的真的没几家,就算是有些恩怨的,也不可能有胆做出杀人放火的事情来。
不管是谁做的,无论结果是什么,现在的首先任务是重新把房子建起来,可眼下府里的被烧的什么都没了,只得指望铺子和庄子上的盈利了。
*
京城的风云变换,云依可不知道。
北疆自打秋收结束,就是几家欢喜几家愁,勤快的人家庄稼在灌浆期没有缺了水,遇上这年景,也能多收几成,可那想碰运气的懒人家,秋收完交了税粮怕是混个饱都难。
云依这些日子请了假住在了如意庄,亲自监督他们建粉条作坊,手把手的教会他们做粉条,小吃店用粉是现做现卖,如今她这粉条作坊可是要做干粉条,便于储存,到时候可以卖到更远的地方。
小作坊做工的人,也全部都是她从半通凌城牙行挑好带回来的,而且为了保险起见,全部都给吃了忠心丸,这样大家都省事。
这些人智商都不低,只交了几遍就能上手了。
每天在如意庄这边忙完,还要跑到对面的缘启庄,肖亦平带回来的那些孩子,现在真可谓是进步神速。
云依每天都会抽时间过去,亲自给他们授课,不光是是武功,还有数学、逻辑思维、侦察技术、近身搏击,反正她觉得该教授的,都会倾囊教授。
第361章 你能不能认真些,我现在很生气
这些人将来可是要负责培训和教授新人的,所以必须是精英中的精英,必须都得是文武全才才行。
好在这些人确实各方面都很优秀,不仅学习能力强,而且领悟能力也不弱,不管教授什么,很快就能有人举一反三,个个都很出色,这让云依很是欣慰。
云依这一请假就是两个多月,等回军户区的时候,已经是农历的十一月了。
还没有到家门口,白左和白右就欢快的迎了过来,那欢喜劲,别提多撩人了,大尾巴摇的分外妖娆。
之后就是皓哥儿,冲过来就扑到了云依身上,可就是抱着云依的腿不说话。
云依知道这小家伙怕是生气了,故意问道:“皓哥儿你不理姐姐,难不成是想姐姐想哭了?”
皓哥儿一听,大声反驳道:“我是小小男子汉,才不会哭鼻子。”
“那让姐姐看看,我们皓哥儿怎么不说话,还不理姐姐?”
“姐姐骗人,还说一个多月就回来,可是我都数完两个月的日子了,也不见姐姐回来。”
云依笑了起来:“我们皓哥儿都这么厉害了,看来祖母这些日子教了你不少知识,都会数日子了。”
皓哥儿突然就抬起了头:“你能不能认真些,我现在很生气,在和你说正事。”
云依憋着笑:“行、行、行,姐姐认真听,你说吧。”
皓哥儿现在是真的生气:“你总是不守时,皓哥儿不要和你好了。”
云依把小家伙抱了起来:“皓哥儿,前几天不是下了一场雪嘛,姐姐没有办法赶回来,真的不是故意不回来的,你能原谅姐姐吗?”
皓哥儿一听是因为前些日子那场雪,脸色才好了一些,可还是说道:“可你总是食言。”
云依只得找理由解释道:“姐姐这次出去,办了好多事情,有时候忙的都没有时间吃饭,要不是前些日子那场雪,指定能提前回来。”
话是这么说,在心里却是想着,以后可不能把皓哥儿当小孩子,这方面可是得注意,省的失了信用。
老夫人站在那里一直看着姐弟两个的互动,她知道孙女是个有成算的,走之前就跟她说过,要在庄子上建个粉条作坊,可能要在那边待些日子。
可这事,她不能和小孙子说,怕小孩子嘴不牢靠再说出去,到时候给孙女惹麻烦。
看两姐弟快和解了,这才说道:“皓哥儿,姐姐赶了那么久的路,还不让姐姐快些回屋暖和暖和。”
皓哥儿可能也是觉得姐姐不是故意食言的,有些不好意思:“姐姐,放我下来,咱们快回屋。”
云依手上提了一些新推出的无水蛋糕回来,进了院子后吩咐谷婶子:“谷婶,沏壶茶过来。”
随手把带回来的油纸包递了过去:“把这个摆盘端过来。”
祖孙三人则是回了堂屋,之前修新房子的时候,就把前院的房子全部修理了一番,加了一面火墙,还让景睿做了一个大些的炉子,上面做了盖子,做了陶瓷管道,有了这两样,冬天堂屋也暖烘烘的。
接云依回来的景睿,任劳任怨的在后面,把马车上的东西都卸了下来,一一提到正堂。
第362章 这主意谁出的
云依把外面的披风解了下来,放到一边,边烤火边说道:“今年这天,一夏天一场雨没有,倒是秋后比往年雪来的早。”
老夫人看着窗外:“这地方还好有白山上下来的这条大河,但愿明年是个好年景,要不连着这样,怕是有的人家该饿肚子。”
景睿把东西放好,接话道:“咱们这边今年冬天还好,最起码夏天有水车地里一直轮番浇灌,虽然收成不如往年,可交了税粮,还能有些余粮。
再往远一些的地方,因为没有水源,好多都减产的厉害,甚至绝收,下这么大的雪,今年的日子怕是难熬。”
云依皱着眉:“那官府有没有说法?”
景睿找地方坐了下来:“因着白山上下来的大河,两岸的村庄因着水车也减少了灾情,朝廷让通凌城这边借调官粮。”
“什么意思?不是发放,是借?”
景睿点点头:“让通凌城这边借调给受灾严重的地方,等明年秋末除了交税粮,还要还借的粮食,明年春播的时候,种子由官府发放,这个不用还,算是朝廷补贴灾民的。”
云依扭头笑看着景睿:“这主意谁出的?”
景睿摸了下鼻子:“是我传信回了京城。”
云依严肃道:“是朝廷不肯发救济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