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下去的长吉走了过来,给出了切实的提议:“郎君,请恕属下多嘴,您要实在心神不宁,不然还是去烧一把香吧。”
人上香上惯了,一天不上,便会浑身难受,听说是这样的。
魏叔易:“……也好。”
……
翊善坊深处,坐落着喻增在宫外的府邸。
此刻,一名三十岁上下的男子从外面折返,带着三分醉意,嘴里哼着小曲儿,身边跟着一名提灯的仆从。
他刚进得府内,得下人告知,略感意外:“兄长回来了?”
他连忙去了喻增的院子,走向廊下发髻花白的老妇人,妇人是他的母亲,锦缎翡翠将她堆出了几分贵气。
听罢妇人所言,男人更诧异了:“兄长在亲自酿酒?”
兄长好些年没酿过酒了吧。
他不由好奇地问:“兄长是给何人酿酒?“
兄长自己很少喝酒的。
他说着,就要进去看,却被母亲拦下,低声叱责道:“你进去作甚,一身的酒臭,再坏了你兄长的酒香。”
男人:“……”
都是酒,他就是酒臭,兄长的酒就是酒香!
但他并不觉得母亲偏心兄长,反而,他觉得母亲是畏惧兄长,这一点从平日里的相处上便能看得出来。
男人忍不住叹气:“娘,咱们都是一家人,您总这么怕兄长作甚……”
妇人嗔他一眼:“我哪里是怕……”
“是是是,您不是怕,您是觉得愧对兄长。”男人叹道:“您这是因愧生怕,您总觉得兄长因为当年之事,在心中怪您,是吧?”
妇人微微抿紧了嘴角,没有否认。
“跟您说多少遍了,您就是放不下……当年您若不送兄长入宫,咱们一家还有兄长都得饿死,兄长若是记恨您,又岂会将咱们接来京师享福呢?”
和兄长分开时他还小,不记事,当年之事他都是听母亲说的。
但这些年来兄长不曾亏待母亲和他,他能成家立业,也全都是仰仗兄长。
“好了,休要再提这些,下值后又跑去吃酒……你兄长最爱干净,你一身酒气只会惹他心烦,快回去。”
“兄长好不容易出宫回来一趟,我还没和兄长打个招呼呢!”
妇人不管那么多,推着二儿子离开了此处。
待外面恢复了安静,喻增才从酒室中出来。
他身后的近随太监合上酒室的门,交待两名仆从在此守好,不得离人,不准任何人擅入。
喻公酿此酒,是得圣人吩咐,不可有差池。
喻增自此处离开后,去了书房中,旋开书架旁的机关,书架自两侧缓缓分开,现出了一间狭小的暗室。
暗室中供着一尊牌位,拿黑布蒙着,未有揭开。
喻增和往常一样点燃青香,缓缓插入香炉之中,深深拜下,许久,才直起身。
他静静看着那青香燃去大半,才缓缓开口,轻声道:“不知为何,那个孩子……如今行事,竟然同您有些相似。”
那尊拿黑布蒙起的牌位不会回答他的话。
看着那安静的黑布,他有些自嘲于自己的自欺欺人与胆怯。
他因为胆怯,十数年来,从不敢揭开这块布,从不敢直面那尊牌位。
他本不配供奉殿下,更不配说这些话。
于是他和往常一样沉默下来,直到见香燃尽,才将机关合上,走出书房。
抬首间,他见得夜幕之上,云纱拂过弯月,清寥寂静。
同一刻,大云寺内,无绝也在仰首观天。
“洛河文星未灭,此灾已除……”无绝立于观星台上,又静看许久,才掂了掂宽大的僧袍衣袖,脚步轻松地走下观星台,乐滋滋地自语道:“甚好甚好,说不得又能多活些时日了。”
“方丈大师。”一名僧人走来,向他双手合十行礼:“天镜国师前来,想与您一见。”
“天镜?”无绝拧眉低声嘀咕:“这老货怎么来了……他一个道士,来我佛家之地,也不怕克出个好歹来。”
僧人在心中念佛,只当不曾听到。
人已来了,自然不能避而不见,无绝干脆让人将天镜请来此处。
见那一袭道袍,臂挽拂尘,仙风道骨的老道士向自己走来,无绝内心冷笑——可恨就是这幅表象,死死迷住了殿下!
他开口,语气便不算友善:“不知是何事竟劳得国师大人亲自前来?”
天镜国师未有直接答话,而是仰首观天,缓声道:“洛河文星本有覆灭绝迹之兆,然而如今并未涅灭,只是散落黯淡……”
无绝心中打鼓,又在心底骂了声“老货”,表面却故作讶异:“是嘛,竟有此等事?”
天镜国师拈须一笑。
“能有机缘扰乱改变此命数的,不会是寻常人。”道人枯皱的脸上有不明的笑意,“更甚者,是不属于这世间之人。”
无绝心中戒备,斜睨向他。
天镜国师转头看过来,玄妙的眼睛似洞悉一切:“圣人敏觉,早已知晓一切了。”
无绝故作出疑惑之色。
天镜国师便继续明言:“细说来,你隐瞒此事,可是犯了欺君之罪。”
无绝心中再无侥幸,恢复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本色,一拂衣袖,负手挺着大肚腩,笑道:“如此,拿我治罪便是嘛!”
天镜国师却摇了头。
“陛下无意问罪于你。”
僧人都已避远,天镜看向天女塔所在,道:“陛下无意问罪任何人,那也是陛下期盼之人。”
无绝了然抬眉。
懂了,这是让他从中做说客,转达圣人的仁慈与善意?
天镜将话带到,便未再多言,只是静静看着变化莫测的穹顶星象。
无绝敷衍了两句,不愿与他多待,随口道:“……国师大人慢观,贫僧困乏,便先回去歇息了。”
他刚行两步,身后传来天镜的声音:“此阵既成,你便时日无多了。”
无绝脚下一顿。
“此中可有解法?”天镜眼中有惺惺相惜之色,“如是有,贫道愿助你一臂之力。”
他不知无绝因何与他不对付,但同为有幸于此道开悟的天才,他对无绝并无敌意。
“心领了,我这条命且硬着呢。”无绝不以为意地拂袖而去。
天镜在后轻轻摇了摇头。
……
次日,户部湛侍郎作为赈灾钦差,拖着他那十二个奶娃子,离开了京师。
兴宁坊,骠骑大将军府上,一处小院中,乔玉绵坐在廊下,正凭气味辨认草药:“此为白芷,以根入药,可祛病除湿,活血生肌……”
她说罢等上片刻,未听到孙大夫的声音,才去触摸拿起下一味草药。
孙大夫轻易不会说话,若她答对,他便无声默认。若她答错,他则尴尬地轻咳一声。
孙大夫坐在一旁,看着那甚有天资的少女,不时还有些恍惚。
是的,他收徒了。
他竟然收徒了,在此之前,他根本都不敢想这该有多么惊心动魄,且令他生不如死。
第307章 我不同意此事!
拜师学医之事,是由乔玉绵主动提出。
孙大夫将自己锁在房中考虑了足足五日,才点了头。
之所以会答应收徒,孙大夫是出于两方面的考量,其一,他也怕自己一身所学就此断绝,成亲是不可能成亲的,与人同睡一处生孩子这种事他但凡想上一想,便尴尬的满头冒汗,不知所措,灵魂直掀天灵盖,仿佛下一刻便要离他而去。
而绝后也好,医术失传也罢,他自身并不觉得有什么值得遗憾的,却总还要考虑一下百年之后的事……
试想一下,百年后,若在九泉之下见到早亡的父母,顶着这两桩罪名,那罪恶感必会令他死不如死。
如今看来,绝后已是必然,为了减轻罪孽,只能在延续家学医术上努力一二。
而除此之外,孙大夫心底其实藏着一桩不为人知的旧年遗憾。
十多年前,他在老家蜀地曾偶然遇得一名出身玄策军的少年小将行走于市井,那小将很是诚心,跟随他多日,想邀他入玄策军做军医,给出的条件很是优渥,但他说明了自己的“病情”,且谎称学艺不精,以此拒绝了对方。
对方未再纠缠,也不曾动怒,只与他道,若来日有难处,可去玄策军中寻那位求才若渴的太子殿下。
而没过两年,先皇驾崩不久,他忽而听闻那位太子殿下在京师也因伤病去世,偏又遇北狄虎视眈眈,彼时的民心动荡程度,他至今都还有印象。
冬日夜深人静时,他缩在冰冷的被窝里,忍不住想,若彼时他答应了入玄策军营,若他恰巧可医治那位太子殿下的伤病,那么……
这世间没有假设,更无重来的机会,或许他的本领也不足够救回那个人,但没试过总有遗憾,这份遗憾一直长久地跟随着他,并且在每一次类似的事件发生时,逐渐累积扩大。
他也会痛恨自己无能,可他生来就不擅与人交际,身体的反应比情绪更真实,他的病无药可医。
所以,当乔玉绵提出想拜师学医时,他好像看到了苦等已久的两全之法。
这段时日相处下来,他发觉这个小姑娘性情如水,柔和淡然,话不多,也甚少会令他有无所适从之感——不像那个崔六郎。
若对方真能将他的医术尽数学去,拿来救治世人,不必对方谢他,反倒他要多谢这位活菩萨让他解脱了。
乔玉绵不知,内向的孙大夫已在内心感激涕零地向她磕了好些个响头。
敲定了拜师之事后,乔玉绵才“冒昧”地询问了一句“尚不知师父全名”。
师徒之间不熟到这般地步,也是很少见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