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先生不必恐慌,此言不会有第三人知晓。”常岁宁道:“我只是想拜托先生一件事,如若先生果真得遇可使天下归心之人,也烦请知会我一声。”
郑潮心中又开始敲鼓。
知会她,她想作甚?
投奔扶持?
还是……把人趁早杀了?
这个问题过于刺激,但郑潮旋即觉得考虑这个为时过早,或许更值得思考的是,若是没有那么一个人出现呢?
常岁宁也在思考这个问题。
现下所能喊得上名号的,似乎都不太行啊。
或是如太子李智,能力不行,不足以执掌大权;或是如那些在背后操纵风云,唯恐天下不乱的大手,品德不行,不足以臣民交付忠心;或是还未来得及占下一席之地的,起点根基不行,不足以在江山毁于外族之手前力挽内部狂澜。
既然大家都不太行,暂时没她喜欢的,不值得将大盛江山与苍生黎民悉数托付,那她可就要认真考虑一下其他可能了。
郑潮拿不准她口中的“知会一声”是怎么个意思,但也还是应了下来。
这个话题让他感觉越来越危险,于是及时岔开了:“对了,郑某这里有一封信,需转交给宁远将军。”
郑潮说话间,将手探入衣襟内,却先摸出了几张银票来,面色赧然一瞬,没办法,外甥给的太多了,他回头得找个包袱来装。
如此翻找了片刻,郑潮才将一封书信取出,交给常岁宁。
信是郑潮离开郑家后,在来此处的路上拿到的,送信之人自洛阳而来。
是元淼的道谢信——此前常岁宁救下的那个士族逃犯小姑娘。
元淼的祖父与父母,皆先后死在了牢中,她在信上庆幸自己的弟弟虽断了两指,好在侥幸活了下来。她和弟弟及元氏族人也即将被遣离洛阳,因而无法当面向常岁宁道谢,只盼日后有机会相见,再报答这份恩情。
当晚常岁宁与崔璟,同郑潮商议计划时,元淼始终在旁,别人不知,但她很清楚自己和元家欠下了当晚那三人一份怎样的恩情。
这三人,一个被唾骂,一个被除族,一个不被人知晓做了什么。
但她会记得,她也会告诉她的弟弟,他们会永远铭记。
看罢书信末尾的“后会有期”四字,常岁宁将信收起。
“说来,我也有一件事要多谢郑先生。”对上郑潮不解的视线,常岁宁看向他身后的万民伞:“那日,若非先生拉住我一同祈福,我也不能白得了一把万民伞。”
一把伞不当紧,倒叫她成为了说书先生口中的传奇人物。
郑潮:“正所谓有福同享嘛。”
实则有福同享是假,有难同当才是真,毕竟他当时没想着祈福成功,只想着有个能打的人保护他。
这自是玩笑话,后一句才是真心的:“将军做的,比郑某多太多了。”
还有令安,令安也做了太多,甚至背负了骂名。
想到他那倒霉但仍旧富有的外甥,郑潮别有居心地叹息起外甥的经历,将威风凛凛的大都督,说成了世间罕见的小可怜。
“……宁远将军必然也是知道的,令安这孩子,从小便没有了阿娘。”
“他那阿爹,历来是个容他不下的……”
“现如今又被除族,一个人从此孤零零的……”
总而言之,这倒霉孩子如果能被人多怜惜一二,那便再好不过了。
常岁宁同情地点着头。
眼看大门就在眼前,郑潮才停下了替外甥卖惨,同常岁宁施礼道别。
常岁宁也与他施礼,目送他离开。
等在外面的阿澈迎上前:“将军,咱们要回去了吗?”
不知在想些什么的常岁宁下意识地点头,旋即又回过神来:“不行,还忘了个人呢。”
说着,又转身折回去。
阿澈也恍然,对哦,还有郎君呢,久不见郎君,他都习惯女郎出入皆是一个人了。
殊不知,常岁宁回神之初,一时竟还未想到常岁安身上。
直到她回到崔璟处,进得外堂,听到自家兄长的说话声——啊对,她还落个兄长在这儿没带走呢。
常岁宁走进去,与崔璟道:“我想与崔大都督借一个人。”
崔璟点头,看向常岁宁身后的元祥,交待道:“将人暗中送去。”
“?”元祥一头雾水。
谁啊?哪位?
大都督与常娘子有心照不宣的默契在,好似在心中交流过了,可是他并没有那个本事听到啊。
崔璟回过神来,解释道:“那名活口。”
元祥这才恍然,应下后立即去安排了。
“那我便先回去了。”常岁宁与崔璟道:“你好好养伤,待审出了结果,我会告诉你的。”
崔璟点头:“好,我知道了。”
“阿兄,走了。”常岁宁转身离去。
常岁安应了声“好”,才回过神来,站起身向崔璟行礼告辞。
他方才走神的原因是,他为何竟觉得现如今崔大都督在妹妹面前,竟有一股格外不同的温顺气质呢?
邪门了,崔大都督怎会与温顺两个字搭边?
常岁安拿“不确定,再偷偷看一眼”的神情又偷瞄了崔璟一眼。
恰逢崔璟也看向他,对上那双依旧令人不敢直视的眉眼,常岁安连忙乖乖将视线缩了回去,行礼离开,去追妹妹。
……
两日前,常岁宁派去的人,回到了汴州大营。
听闻肖旻派人押送一名“内奸”前去荥阳,董副将自荐前往:“……既是宁远将军要的人,断不可有闪失,属下愿前去押送。”
此前在寿州大营时,他便时常跟随肖旻左右,但肖旻与常岁宁动身前往汴水之际,并未将他带上。
他原本是跟随常阔在后方追击徐正业的,只是前不久奉常阔之命来给肖旻传信,才来到了汴州。
此刻听他自荐,正忙于手头其它要事的肖旻不假思索地应允了:“也好,速去速回,切记不可出纰漏。”
董副将应下,很快带着一行十余人动身离开了大营。
那名内奸头上蒙着布袋,被塞在马车里,几乎没有挣扎的动作。
“此行押送的是何人?”路上,董副将拿闲谈的语气问。
“汴水一战时董将军不在,故而有所不知,这是中军里的一名校尉,好像是姓钟……”
一名士兵小声道:“当时常大将军身边的那位金副将围堵徐正业时,此人突然重伤了金副将,放走了徐正业……因此暴露了内奸的身份。”
董副将微攥紧了缰绳。
果然是钟四。
难怪他自来了汴州,便未再见过对方。
原来不是不慎战死,而是暴露了。
“原来是徐正业的内应。”董副将回头看了一眼身后的马车,问道:“徐正业既然已死,同党也已被清算,此类内应按说杀了便是,为何还要专程押往荥阳,交由宁远将军审问?”
“这是宁远将军的交待,弟兄们也不清楚。”
“是啊,咱们听命行事就是了。”
左右的士兵说道。
董副将点头,也不再多言,心中却在权衡。
钟四显然已被关押折磨多日,多半已神志恍惚,若那宁远将军“另有安排”……钟四此行恐会说出不该说的话。
想到李逸未死之前,自己暗中得到的那个告知,董副将心底很快有了决定。
……
“死了?”
说回今日,荥阳城中,常岁宁自崔璟处离开后,刚回到住处,见到了董副将一行人,却听闻她要的那名内奸,在途中不慎咽气了。
“怎么死的?”她看向一旁蒙住了头脸的尸体,问。
一名士兵跪了下去,瑟瑟道:“回宁远将军,此人被关押多日,每日所用食水不多,实在虚弱,应当是没能受得住途中颠簸,再加上惊吓……”
其他人也跟着跪下去。
“是我等办事不周,请宁远将军责罚!”
“当真是虚弱不支而死么。”常岁宁拿剑挑开覆在尸体头上的布袋,面色青白,脸颊凹陷,身上看不到新伤,除了是个死人之外,看起来的确没有其它异样。
“我等怎敢欺瞒将军!”一名士兵为自证清白,连忙提议道:“将军若存疑,可使仵作前来验看!”
人是他们一路押送的,途中根本没有其他人靠近过他们。
“请仵作验尸……”常岁宁点点头,无需他们提醒,但凡她没有那么粗心大意,这都是此刻该有的做法。
“可如此一来,至少要耽搁半日。”她的剑尖一转,指向了跪着的人:“那不是白白给人逃脱的机会吗。”
此言出,十余人皆惊。
有人惊慌道:“宁远将军,我等绝无半字假话!”
他们以为此剑是指向他们所有人,却听那少女淡声道:“你们且退下。”
众人抬首,这才看清,对方手中的剑尖所指,竟是董副将。
他们眼神惊惑,却不敢有半字多言,立时退了出去。
“宁远将军是怀疑在下杀了此人?”董副将皱眉:“如是我所杀,我于途中为何不设法脱身,反而要来宁远将军面前自投罗网?”
常岁宁好笑地看着他:“你当我没脑子的吗?押送的人死了,尔等谁都不想独自担责,自会下意识地盯紧同伴,你想逃脱岂是易事?你一人再好的身手,却也敌不过他们十多人吧。”
“且依常理而言,你们十余人,人人皆可疑,若我事先不曾怀疑过你,自然也猜不到你身上来。人死都死了,纵然仵作验出是被杀而死,没有证据,谁又能独独断定是你所杀呢。”
常岁宁看着眼前脸色微变的男人,道:“他不过区区九品散官校尉,你却是个六品将军,拿你来换他,自然是合算的。想必你也做好了这最坏的打算,你的身份高于他,担心他说出不该说的……也算是情愿换他的,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