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这个病是被气出来的,那位管家是他们家的世仆,那位小妾身上有太平教教主的血脉,还给南安郡王生了两个孩子,他这么多年居然什么都没发现,这回暴露出来,连这两个自己的血脉他都忍痛清算了。
他也不想让人去看他的笑话,自那之后就闭门谢客。
司徒铭希看在这些送到他心坎的礼物上,没有在面上笑出来,只是嘴角微微掀起,“听说郡王府养了不少名医,这么久了,想必郡王也快痊愈了,大人,接下来可要上心些。”
看他那样子是把南安郡王府如今闹出来的笑话又在林烨身上记了一笔,等他们回京后,司徒铭希觉得南安郡王多半又要对他下手了。
第149章 钦差的本来目的/王熙凤又得子
对于林家来说, 太平教那是阴沟里的老鼠,不能见光,只要抓到了它, 收拾起来不说轻而易举,那也相差无几,但南安郡王那就不一样了。
他们是开国的勋贵,有王爵, 还有兵权,枝繁叶茂,就连皇家想要收拾他们,都要斟酌再三, 以免打老鼠伤了玉瓶, 而且还要事出有因, 师出有名, 不能留下一个刻薄寡恩、容不得开国功臣之后的名头。
林烨和林如海做的并没有伤及到南安郡王府的根本, 只是给这颗枝繁叶茂的大树修剪了一些枝桠, 而这一点也是皇室乐见其成的,所以钦差来了,南安郡王府也安静了下来。
可以预见的, 钦差一行接下来的重心转移, 南安郡王府损失的会更多,等这些钦差一走, 南安郡王府多半会把这些损失都记到林烨的身上, 如果不是他, 钦差不会来, 他们的损失也不会这么大, 到那时候他就危险了。
他们不会在明面上做什么, 但是只要不被查出来,没有证据,谁也不能强硬的把这事儿放到南安郡王府的头上。
因为这个担心,所以司徒铭希出言提醒了。
林烨谢过了他的好意提醒,“南疆不是被人一手遮天的地方。”
要是他真能一手遮天,在这里的就不会只有一个铁面无私的巡抚大人了。
而且司徒铭希以为他们很快就能回去了,但在林烨看来未必。
不过这是他的猜测,现在提及言之过早,所以他没说。
司徒铭希看林烨心中有数,便也笑了,不再多提,转而说起了太平教教主逃亡的细节来:“我看到最新交上来的口供,说他往岛国方向……”
这边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京城。
让大众知道的,并不是完全的真相,比如他们只知道司徒铭希遇刺是一个邪教做下的,不知道他们是前朝余孽,也不知道这个邪教的教主逃往了海外,而是把他那个被抓到的长子当做罪魁祸首,择日将会和其他犯人一起押往京城,走完程序后就会在闹市区问斩,让大家看看胆敢触犯皇室威严的人是何等下场。
现在还没到问斩的时候,只是传出了消息,贾赦这个许久不曾出门的宅男久违的来到了林府。
他高兴,所以他兴奋地从自己的书房里挑了一些好东西带过来送给安哥儿以做感谢,太平教总算被收拾了!这也算是报了他家的仇!外甥真是好样的!
他没用,但他妹妹生的儿子有用,想必瑚哥儿在天有灵看到这一幕也能安息了。
林如海也不知道罪魁祸首逃亡海外,他也是欣慰的,“太平教避光而行,藏在阴影里这么久,烨哥儿能把人抓到确实不容易,好在结果是好的,一番辛苦没有白费。”
他这突然上门来,贾敏都被惊到了,匆匆过来一探究竟,听到他的来意后松了一口气,幸好,不是她担心的坏消息,母亲年事已高,这个岁数已经到了说走就走的地步。
她心下松了一口气,看着贾赦的样子,眉头不禁皱了起来,“大哥,你也上了年岁了,要多爱惜自己的身体。”
他苍老的也太快了。
贾敏不说别的,只说侄孙,“茂哥儿还那么小,父亲又不在身边,母亲有了身子,还忙碌着管家,要是没你镇着,还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事,哪怕是为了他,你也要好好顾着自己的身体。”
贾赦有些讪讪,是这个道理没错,但有些事不是说做就真的能做到的。
他出门这事儿,也惊到了荣国府其他人,尤其是他直接就奔着林府去了,王二太太想和贾政商量一下,但贾政不在家,他今日出门和那些清客出去参加什么文会去了,惹得她不满,用得到他的时候他就不见了,这还想让他去打听是不是琏二出了什么大事呢。
因为她已经让人去老太太和王熙凤那边打探过了,风平浪静,但她们都在内宅,消息没那么灵通也是有的,而贾赦,王二太太知道,他在那边放着有人,真要是琏二出事了,他是家里第一个知道的。
王二太太没多久就被老太太派人来叮嘱她消停些,没什么事儿,别上蹿下跳的给元春和宝玉丢人。
老太太猜到了老大出去是因为什么。
她无意掀开一些被隐藏的秘密,所以就这样吧,老大为了瑚哥儿大仇得报高兴,她也高兴,所以她让人去庙里给贾瑚点的灯多续了三年的香油,这个可怜的孩子和荣国府有缘无分,这么久了想必已经转世投胎,她这个做祖母的只能给他多添几分福气。
南安郡王府对这个消息按理来说是高兴的,因为他们身上的污水被洗净了,他们没有刺杀司徒铭希,但实际他们没多高兴,因为他们到底还是得了一个失职的罪名,被皇上申斥了一番,还罚了三年的俸禄。
三年的俸禄说多不多,他们家大业大,不会把这三年的俸禄看在眼里,但面子却是丢了个精光,老太妃对此十分恼怒,因为一个识人不清、用人不明的评价不知道多久要跟着儿子才能让人忘却。
要说起来,他们居然还得要庆幸,因为这个该死的太平教没有成功,要是成功了就不单单是这样了,这还并不是结束,因为钦差还在南疆,而且之前因为行刺的事情耽搁了铜矿那边的进度,现在想必会重新捡起来。
他们这一捡起来,他们府里做什么都要注意些,损失的钱财是他们也会肉痛的程度,却还不能不顾忌。
就跟大家预估的那样,太平教的事告一段落之后,楚大人等人的注意力就转回来了,着实从南安郡王府的身上刮了不少东西下来,有一些上好的土地还因此吐了出来,能归还给原主的几率不高,因为这些人要么家破人亡,要么就是隐姓埋名搬离他乡,不敢再留在南疆。
但这些土地总算又流通了出来,楚大人将这些土地拆分成小块,放到市面上卖了出去。
土地不管在什么时候都是好东西,好的、连成一片的土地更是,南疆官场也有不少人看着这些土地流口水,但顾及着楚大人等人在,没有一位大人以自身名义购置田地,基本上就是把消息传了出去,让自己交好的人家去买。
买的时候还不能选择,都是随机打乱抽选。
能买到的人基本都不是什么普通百姓,多多少少有点人脉势力,中间还夹杂着一些新起的人家,事后南安郡王府要是想把这些大片的田庄重新拿回来,要费的功夫不是一点半点。
随着这些土地流出来的还有一些被南安郡王府推出来的替罪羔羊。
毕竟这些土地来路不正,这不正的路不是南安郡王府做下的,那肯定就有别人,南安郡王府没有挣扎,人选早就准备好了,他们一边割出了大片土地,一边还要安抚这些被推出去的人,损失不小。
相对应的,就是其他人家摩拳擦掌了,能买到之前根本买不到的好产业,还有空缺出来的位置,嘿,这可比过年还要喜庆啊!
而且他们人多,就算钦差等人回京了,他们也不用太心慌,实在不行,想办法调走也是一个路子。
楚大人、司徒铭希他们这个年是在南疆过的。
司徒铭希已经想回去了,但楚大人一点都不急。
他来南疆,除了核查南安郡王府的事以外还有一个没有露在明面上的任务。
太上皇、皇上达成一致,想要在京中修水泥路了。
之前京里就修了那么一点地方,压根不够用,但因为各种因素,一直没有大力推广,如今到时候了。
而且他之前听人说,在霖海府林烨组织修路的时候没有经验,这回到南疆不单单水泥方子是改进过的,修的路也比在霖海府的时候更有规划。
听那话音,钦差就知道,林烨回京的日子不会太远了,想来到时候京中的路多半会交给他负责吧。
毕竟他做这事最熟。
而京城,天子脚下,本就应该是大盛最好、最繁华的地方,怎么能让京城的路况还比不过地方?
而且楚大人判断林烨不会在这边待太久的情况是林烨在这边的名声确实相当不错,尤其是那些工坊的工人,在深入调查以后楚大人也能理解,他们本来家中贫困,为吃喝奔波,但只要进了工坊,勤勤恳恳做事,他们就不仅仅能解决自己的吃喝,还能想更多,而且那学手艺的学校……楚大人有的时候也会想,林烨他只想办教这些不入流手艺的学校吗?他难道就不想办一所正经的书院,用这么廉价的成本培养能科举的学子?
想到南疆那些成本远比京城低廉的纸张、书本和笔墨,楚大人摇了摇头,他未必没有这么想过,多半是放弃了,他要是真的这么做了,吸引的仇恨就太多了。
三年一考,能出仕的举子名额是固定的,一省总共才几十、一百余名,本来竞争就激烈,家中没有余粮的人是没有办法让一个男子脱产十几年、数十年去科举的,成本太高了,但如果这种廉价的学校推广开,竞争激烈的程度不可同日而语,所以这种教授不入流手艺的学校挺好,名额有限,也不会招了谁的眼。
这对于这些普通老百姓来说也是好事,成本低,回报期不长,自然趋之若鹜,对开办人也十分推崇。
他要是回到了京城,是不是也会继续开办这种学校?应该会吧。
楚大人想到这里,不禁笑了,心中已经开始期待林烨回京后一起共事的场景了。
而且这还事关他自身——远的不说,每天上朝他家门口的路他已经受够了,尤其是下雨天和下雪的时候。
司徒铭希在民生方面的感触不多,但深觉自己长了见识。
他去了不少地方,这边的山水他看了以后只有一个感觉,那就是他弟弟要是来了,多半要乐不思蜀了,而去的地方多了,他也看到了不少迥异的风俗,比如有的异族他们没有男婚女嫁的说法,他们反过来,女儿留在家中招婿,儿子去上门,还有的实行走婚制度……
年刚过,吴三就扶棺回乡了,他父亲吴钦差的尸体已经找回来了,没有侥幸,他父亲被他们掳走没多久就因为什么都不肯说被杀了,抛尸到了山谷,地方也不能确切的说个地点,费了不少时间才找到,然后又让人收敛入棺,如果不是吴三没有足够的人手,他在年前就要领他父亲回乡,让他入土为安了。
在他们离开的那一日,育兴城外亭里,一堆官员在此送行,吴钦差是殉职在任上,所以就连巡抚也来了,送他一程。
吴三披麻戴孝,跪在地上冲这些前来送行的人磕了一个响头,这才泪洒满面的离开。
*
过了年,王熙凤先发动了,她又生下一个儿子,对此荣国府内欢庆了一场,虽然这是大房的嫡次子,算起来这已经是贾琏的第三子,不算稀罕了,但添丁进口怎么说也是喜事,对比之下,惜春时常觉得自己的侄儿、侄媳妇生的太少了些,至今他们只有一个儿子。
贾赦对这个孙子的看重不如长孙,但出手依旧大方,王熙凤生完后看到他派人送来的东西,一瞬间都产生了再生一个的冲动。
没多久,大皇子妃生下一个女儿,半个月后薛宝钗也生下一女,对此她是失望又在意料之中,因为她月份大了后就请有经验的人看了,说她这肚子里是个女儿,薛宝钗已经有了心理准备。
女儿也是大皇子的血脉,是皇上的孙女,薛宝钗看她健康,失望了一阵就恢复了斗志,她还年轻,养好身体还能继续生,不过薛姨妈和薛蟠就没有她那么好的心态了,在家中愁云惨雾了好几日,跟他们形成了鲜明对比的是王二太太,她看到薛家那垂头丧气的样子,笑的嘴巴都快合不拢了。
王熙凤那头生下一个儿子让她闷闷不乐了好一阵,如今总算雨过天晴,她就说宝钗这丫头没那么大的福气,她生的这个女儿不是长女又不是嫡出,以后多半也是被疏忽的命运,而且宝钗她没有命生下大皇子的长子了,大皇子后院现在还有两个有身孕的人,总不能这两个也是女儿吧?
那样的可能性也太低了。
她想尽办法舍了宝玉攀上了高枝又能怎么样?她这日子不见得会比嫁给宝玉要好过到哪里去!
以后的日子还长着呢。
好在她还知道关起门来自己偷偷高兴,只是在和贾宝玉提起这件事的时候,被贾宝玉发现了她持久的兴奋,贾宝玉纳闷了:“太太这么替薛姐姐高兴?我想薛姐姐也会高兴,有了这个女儿,对她在大皇子府立身有好处,就是可惜了,好好的女儿家要出嫁,嫁了人后哪里还有未出阁时的光彩……”说到这里,贾宝玉的表情就有些不对。
王二太太知道他要说什么,感觉自己有些头疼,他又犯痴了,连忙打断, “好了,宝玉快收了你这神通吧,别再说这样的傻话了,男大当婚女大当嫁,没有一直不出门的姑娘。”
王二太太不能说宝玉这话是错的,当姑娘的时候万事不愁,不用为了自己的地位、夫婿还有子嗣殚精竭虑,那日子自然是快活的,只要是快活,又是花一般的年纪,那自然是让人怜惜的珍珠,只是世情如此,出嫁后辛苦,那也是人伦,宝玉这是还保留着赤子之心呢,如此是好事,但也是坏事,她想了想,有些不放心:“你舍不得薛姐姐?”
贾宝玉叹了一口气:“我当然舍不得,好久没见到她了,也不知道她如今怎么样了。”
王二太太脸色一变,轻轻拍了拍他的手背:“我的儿,你是懂事的,那是大皇子的女人,你在我跟前说这些无碍,在其他人跟前千万不能这么说,不然被你老爷知道,他就要生气了。”
贾政的威力明显让贾宝玉瑟缩了下:“……我知道了。”
王二太太见他乖巧,又笑了:“你也要抓紧了,等你明年秋闱拿个好名次,我就给你聘个好媳妇回来。”
这下轮到贾宝玉觉得头疼了,他转移话题:“老太太说想和我说说话,太太,我把这东西送到了,先过去了。”
王二太太也不能拦着,心里知道他这是不想听,无奈的看着他离开的背影:“这冤孽,什么时候才能懂事?”功名利禄是人人都想要的好东西,偏偏宝玉还是个孩子心性不知道它的好。
旁边自然会有说话的凑过来:“太太,我们二爷还不够懂事吗,刚从老太太那里得了点好东西就巴巴的给太太送过来了。”
这话说到王二太太心坎上了:“你这样说也是,宝玉是个孝顺的好孩子。”
等贾宝玉回到荣庆堂,老太太看他脸上不虞,就开口问了一问:“你不是去你太太那儿了,怎么脸上跟霜打了的茄子似的。”
贾宝玉坐在她身侧,垂着头没吭声,老太太看他这样子就猜到了,多半是说让他上进的事,自从薛宝钗进了大皇子府以后,王氏催促宝玉上进的频率就高了许多,但宝玉性子摆在这里,是不乐意听的。
老太太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不能一直这样。
大房地位越来越稳了,要是宝玉不科举,以后怎么才能出头?
难道要把希望放到元春身上吗?
可是元春在宫里实在是不得宠,难道真要把探春送进宫……
林黛玉最近郑重的从父亲手里接下了给侄儿开蒙的差事。
林如海是信任女儿能做好的,要不是她生为女儿身,她多半也能和她哥哥一样闻名天下,如今只是给个三岁蒙童开蒙,以她的学识,绰绰有余了。
如果不是林如海自己不得空,他本来是想要自己来的,但皇上似乎是看他和南安郡王府对上时表现不错,给他塞了不少差事,而且他已经得到了暗示,他要挪动位子了,完全抽不出时间给孙子开蒙。
林黛玉对这差事欣然接受,过了年,她又大了一岁,在娘家的日子显然是越来越少了,她十分珍惜和亲人相处的日子,父母都不得空,她身为安哥儿的姑姑,本来他的教养就是她负责大部分,现在只是多了一个正式开蒙的名头而已。
有没有正式开蒙,除了那个仪式以外,姑侄两人的相处模式没有发生什么改变,只是安哥儿问他父母问的越发多了,这一日,他就屏退了其他人,偷偷问林黛玉:“姑姑,是不是我父亲母亲快要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