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四人离开的背影,贾敏脸上的笑容逐渐消失。
迎春十岁了,越发长开了,腮凝新蕊,鼻腻鹅脂,又是一个美人胚子。
而且她被凤哥儿带在身边几个月,那股木头的样子也去了几分,只是到底时间还不够,她还是个温吞沉默的性子。
她才十岁。
就有人打上了她的主意。
想起来,贾敏心头就一阵火起。
不是别的,就是她的“好二嫂”。
不知道她走了谁的路子,前阵子把元春送到了皇后娘娘的身边,这距离进入皇上后宫就只有一步之遥。
但这一步之遥,也未必能成,王氏的气焰却开始嚣张了,她前几日去荣国府,话里话外要林家帮元春一把,日后荣国府成了皇亲国戚,林家也能沾光。
把贾敏气了个倒仰。
现在元春还不是后妃,就敢说皇亲国戚?
皇上有皇后,就算元春封妃,贾家也不是正经的皇亲国戚!
贾敏当然也想荣国府长进,但这跟贾敏想的长进不相符!
当初父亲在时,荣国府在京中何等宣威赫赫,她当时定亲,连皇子都能配的,但到了她侄女,却只能送进宫中当女史,还要想尽办法在皇上后宫占据一席之地,对比太过惨烈了。
而且元春在宫中得宠了,真的可以提携贾家吗?
贾敏对此持怀疑态度,但娘家对此深信不疑,还让她帮忙。
她能帮什么忙?
她确实和四公主成了姻亲,四公主肯定在宫中有些许人脉,但她哪来的脸要四公主帮忙?
儿媳妇还未进门,他们林家真要这么不知分寸,在崔家、四公主那里他们的印象就要大打折扣了。
当时听到这话,贾敏都不觉得生气了,只觉得可笑。
但之后王氏的话让她的怒火一下子就窜了起来。
贾敏不愿意,婉拒后转移话题就特意提起了几个侄女的教养嬷嬷们给她们上什么课,她听了,觉得不太妥当:“怎么只有这些女红、规矩,探春她们还小,迎春大了,该教她如何管理中馈、如何管理嫁妆了,她这个性子也要掰回来。”
这是每一个要把女儿嫁去别人家做正头娘子的长辈都应该教导的。
结果王氏当时就不搭话了,母亲也沉默了下来,只说不急。
为何不急?
难道真要到了出嫁前才教?
贾敏追问了几句,王氏才没好气道:“急什么,她大姐姐日后指不定还要妹妹帮忙。”
贾敏听了这话,反复在脑海里重复了三遍才确认她的意思。
如今元春还未入后宫,还未承宠,她这个“好二嫂”已经未雨绸缪到要给她送个帮手进去了?
难怪凤哥儿怀孕之后,她就说迎春不方便再去打扰凤哥儿了,在她看来,迎春如今这个性子是最好的,以后进宫了,供元春驱使就可以了。
但这样把迎春当什么了?
她又从哪里来的自信,到时候元春的位份肯定会高过迎春?
贾敏越想越气,她连忙给自己灌了一杯冷茶,让自己冷静下来。
这事她还没有跟大哥和琏儿说,她不知道他们是否会心动,也打着这个主意,到时候迎春就真的要被耽误了。
想到这里,贾敏叹了一口气,打算悄悄去看看几个小姐妹在做什么,转换心情。
几个小姐妹不知大人愁绪,正欢乐的聚在园子里的凉亭喝茶,争相传阅林烨给林黛玉的信和画。
林黛玉眼睛亮晶晶的:“我和哥哥在他出京之前说好了要勤通信,这些都是他写给我的,这些画是他让别人画给我看的,要不是他太忙,就是他亲自给我画了。”语气中的骄傲之情,溢于言表。
第57章 忠靖郡王/里外不是人/太顺了
说曹操, 曹操到。
林黛玉正和姐妹们说起哥哥寄来的书信,就有人从霖海府回来,带回来一个包袱。
包袱里有一个匣子, 里面满满的都是书信,另外还有些许霖海府轻便小巧的特产,一块儿送回来哄家里人开心。
贾敏最先把信拿到手。
这匣子里面的信满满当当,林家有三封信, 贾敏把自己的信拿出来,林如海和林黛玉的放到一边,其余的就是烨儿写给其他人的了,贾敏没动:“你先休息, 再去送信。”
送信人恭声答是。
这里有他们少爷未婚妻的信, 还有荣国府的、少爷好友同僚的……
贾敏拆开了自己的信, “见字如晤, 展信舒颜……”
看着看着, 贾敏嘴角就勾了起来。
儿子没有遇到什么难事, 写的多是关心他们的话,还写了些许他在霖海府的趣事,在信的最后一页夹着一块枫叶形状的玉雕书签, 很薄, 做工却十分精致。
“烨儿这么忙,还有空寻思这些东西, 家里哪里缺了。”
这话乍听好像有几分责怪的味道, 但如果看到她脸上的笑意, 没有人会认为这真的是责怪。
嬷嬷心中也佩服, 她活了几十年, 就没有见过这么贴心的儿子, 不管去哪里,都不会忘了给家里人送点东西,她笑呵呵的:“太太,这是少爷挂念太太呢,我们少爷是最孝顺不过了。”
这些东西价值不一定高,但这一份心意是多少银子都买不来的。
看看,他们太太之前还皱着眉头不知道在想什么,如今脸上哪里还有愁绪?
贾敏的心情确实被这书签给哄好了,一边把玩,一边琢磨着要怎么给儿子回信。
想着想着,看到了旁边的两封信,拿起来,“走,去园子里。”
夫君还在办差,他的这封信晚上才能给他了。
女儿这边,今日本就姐妹聚会欢喜,有了这信,那就是喜上加喜了。贾敏去到的时候,林黛玉正和姐妹们一起玩击鼓传花,看到她来了,齐齐行礼。
贾敏看着她们姐妹处得好,心里也开心:“我是来送信的,你要不猜猜是谁的信?”
答案不用思索,林黛玉脱口而出:“哥哥的信终于到了?母亲可知道是什么缘故延迟到今日才送到?”
贾敏点头:“我问过了,路上突遇大雨,有路被山石掩埋,这才耽误了,没有什么事。”
说完了,贾敏也不打扰她们小姐妹继续玩乐:“你们继续玩吧。”
林黛玉迫不及待的打开信,先匆匆过了一遍,然后再逐字逐句细读。
迎春看着林妹妹欣喜的模样,也为她的高兴而高兴。
林妹妹有个好哥哥,自己的哥哥虽然不是嫡亲的,却也帮了她不少忙,帮她管理身边不听话的奶娘等人,又让二嫂子带她在身边学习为人处世,迎春心里是感激的。
因为琏二哥哥的重视,她这几个月来在府里的日子好过了不少。
探春这时候也想起了自己的哥哥,只是她没有办法如迎春那般高兴。
宝玉虽然和她们姐妹亲近,经常一块儿玩耍,但他还是孩子心性,不会想太多,也不会想着照顾妹妹。
她的亲兄弟呢?
贾探春每每想起贾环和赵姨娘心里就又酸又疼。
他在跟着夫子读书,但他顽劣不愿读书之类的流言在府里就没有断过。
他是真的顽劣不肯读书吗?
贾探春知道不是,但总有这样那样的事耽误他读书、耽误他完成功课,他若是得了老爷或者夫子的一句夸奖,不久后就要吃一个大亏,至于说超过宝玉,那更是万万不行的。
这些探春都看在眼里,有的时候不无悲哀的想,他还不如生在大房,生在大房虽然无人照料,最起码没有人会拦着他读书。
惜春年纪最小,她跟自己的哥哥贾珍年龄相差巨大,这时候也想起了他,不过她想的主要不是贾珍,而是贾蓉这个侄儿。
贾蓉今年十五岁了,在准备大婚的事宜,明年就要迎娶秦氏进门,她虽然年纪小,却是长辈,她要送什么给侄儿媳妇作为见面礼呢?
……
林如海天黑之前到了家,坐下来喝了几口茶,就看到了儿子寄来的信,厚厚一叠,他先草草过了一遍,就让人送去了书房,等晚膳后再细看。贾敏把自己的信拿出来给他:“烨儿在信上说他在那边一切顺利,我也不知道这话是不是他在哄我。”
林如海笑了:“自然是顺利的。”
霖海府没有什么有名号的世家大户,本地最高品级的官员不超过五品,上峰钱知府病重,药石无力回天,他之前在面对路同知的时候都退让了,更别提在烨儿面前。
他们都识趣,儿子自然顺风顺水,只是林如海也有些担忧,儿子这一路走来太顺了,一步一步,从童生到状元,再到地方任同知,都没有遇到什么挫折,如果他在地方吃点小亏,林如海是乐见的。
贾敏不知道他的想法,听到他这么说,心下安乐:“那便好。”
等林如海回到书房,他仔细看着信上的内容。
儿子长大了,他不是那种事无巨细都会跟他汇报的性格,但做了什么,事后他是会提的,所以虽然心里有些期盼儿子能吃个小亏,但看着儿子这段时间的所做作为,林如海看着就不由点了点头。
只要这期间没有什么岔子,等大计的时候霖海府的情况少不了一个优。
至于儿子问京城情况……想着如今京城的情况,林如海叹了一口气。
京城总有人哭,也有人笑,这阵子笑的是九皇子及甄家,不,前阵子他已经获封忠靖郡王,不能再称九皇子了。
相应的,太上皇的老班底勋贵一方也存在感极高,和九皇子、义忠郡王走的也密切。
这时候林如海十分庆幸如今贾家无人,闹不出什么大事来,从这点来看,贾家败落也不是败落的没有好处,不过到底有一女进宫,而且之前荣国府上了忠靖郡王的船,脱不了身。
若是只看这点,林家现在情况也不太好,烨儿之前和皇上相投,这一点太上皇是知道的,那阵子也没有疑他林如海的立场,但当太上皇禅让,身子又逐渐康复,他就逐渐里外不是人了起来。
在太上皇那边,他儿子投了新君,他的立场也存疑。
在新君那边,他身上还有太上皇的烙印,无法全然信他。
所以这阵子林如海在工部十分悠闲,不管有事没事,他们都不找他。林如海到也坐得住,他还年轻,儿子又已经出仕,在这种皇家父子相争的情况下,他清闲下来未必不是好事。
只是他要识趣,毕竟他在这一位子上还是有点用处的,跟两边都有关系,又不是彻底的另一边的人,与其这个位子空悬,让对方得手,不如他先占着。
太上皇为了对勋贵示恩,做了不少事,这回贾元春到了皇后身边就是太上皇的手笔,如果不是皇上及时拦住了话头,这回她就不是到皇后身边当女官,而是直接入后宫了。
至于是谁提醒了太上皇贾元春的存在,林如海暂未可知,但就目前来看,只要太上皇健在,贾元春迟早会入后宫,但皇上会乐意吗?
要真是乐意,这一回就不会拦着。
林如海陷入沉思,看来要和贾敏说,少回荣国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