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沉唇角上翘,因为是在旅馆前台附近打电话,不时有人经过,他面上仍是一副不苟言笑的神情,说:“好啊,你去找我奶,她知道该拿什么。”
“知道了,我这边要忙了,先挂了啊。”
韩沉本以为她要挂电话了,他没动,想让她先挂电话。
听筒仍在他耳边,透过听筒,他能听到诊所那边细碎杂乱的声音。那种声音莫名地给他一种生机勃勃又心安的感觉。
就在这时,罗裳对着听筒“啵”了一声。
韩沉猝不及防听出来罗裳在隔空亲他,脸顷刻间红了。他咬着嘴唇战术性低头抹嘴唇,以免让人看出端倪来。
“傻样,挂了啊。”对面传来罗裳的声音,这次她真把电话挂了。
罗裳已经得到了石院长的通知,因为检查的事比较急,所以审核小组那几位专家都决定今天下午过来,大概一点左右。
下午一点二十,罗裳午休完,已经给两位患者看完了病。
这时棉门帘被人掀开,方远率先走进来,跟罗裳说:“专家组的人到了,就在门口。”
罗裳便站了起来,随着方远出去接人。
这次来了四位专家,除了郭老,另外三个人罗裳都没见过。至于小组内的另一位专家和程钊明,他们两个都没来。
有郭老在这儿,罗裳自然不会托大,她笑着把人迎进诊室,一边走一边跟他们说:“我诊所有点小,里面挺挤的,几位一会儿进去了可能要跟患者挤一挤。”
“没事没事,咱们什么环境没待过,挤点怕什么?”郭老亲眼见过罗裳医术,心里对这年轻女孩没有半分轻视,所以他跟罗裳说话很有耐心。
其他几个人年纪都不小了,都是体面人,虽然对罗裳进组的事有疑虑,在暗中猜测她是不是跟某个大人物有关系,但不该说的话他们都不会乱说。
他们的想法罗裳自然猜得到,但她什么都不说。在简单介绍过后,罗裳让方远给他们安排好坐的地方,就重新回到办公桌前,跟桌对面的患者说:“大姨,咱们继续吧,你哪里不舒服?”
“我浑身难受,哪都难受,也找过大夫,他说我是肝郁气滞,给我开了药。可我吃完感觉更难受了。”
说话间,患者把病历放到罗裳面前。
罗裳翻开病历,瞧了一眼,面色不变,心里却在暗暗叹气。原因很简单,这个方子开得不好。
罗裳把病历放到一边,暂时没提那个药方的事,诊脉后问道:“平时眼睛有没有不舒服的感觉?睡眠呢?”
“眼睛经常难受,干涩,有时候还有点疼。睡眠不好,心里乱糟糟的,老想事。”
“我稍一活动,心就慌,心跳得也快,呯呯呯地,又累又烦。”提到自己身上的病,中年女人就淊淊不绝,看样子真没少受折磨。
罗裳低头把处方笺拿过来,已经准备写药方了。
其实这个女人不说,她也能判断对方服药后会是现在这样的状况。
这时那患者问道:“大夫,我这是怎么了?到底哪个地方不对?”
罗裳暂时停下笔,告诉她:“你血少,假设别人有一瓶血的话,你只有半瓶。血少则心神无依托之处,所以会心慌心烦睡眠差,稍一活动也会心跳加剧。”
“血对身体有濡润作用,血少了,肝经失养,就会有肝郁的现象,肝主目,所以你眼睛会不舒服。”
患者听得不是很明白,但她提炼出了一个重要的点,那就是她血少。
“哦哦,难怪,我说我哪儿都不舒服呢。”
罗裳继续往下写,写完药方后,又跟她说:“血少其实就是血虚,血虚之人,多少也会影响到气。所以你会有乏力感,因为气也少了嘛。”
患者没再往下问,她想着只要罗裳开的药方有效,那大夫就算什么都不告诉她都行。
她挺擅长换位思考的,知道罗裳每天要给很有多人看病,要是每个人都问一堆问题,大夫该多累啊。所以她对病情有所了解后,就不再多话。
郭老在不远处坐着,罗裳刚才跟患者交代的话他自然听得明白。
她说的话不长,但这段简短的话就足以说明,她的理论基础比较扎实,有自己独到的想法,不会轻易被其他大夫的思路所影响。
只是不知道,患者之前服用的药方都写了什么药,罗裳又是怎么开方的。
于是他站了起来,和气地走到罗裳旁边,说:“小罗,这病历和你开的方子能不能给我瞧瞧?”
罗裳马上递过去,“当然没问题,随便看。”
这帮人的本意是来考证她的水平,罗裳便由得他们去。
另外三位专家也顺势过来,齐教授就在这三个人之中。
头天傍晚张富祥去找过他,所以他知道,罗裳确实有真本事,不是浪得虚名之人。所以他今天过来,纯属是来看热闹的。
几个人先看了之前那本病历上的药方,看完后,谁也没有发表意见,郭老则好奇地问罗裳:“小罗,你觉得这个药方开得怎么样?”
罗裳并不想当众点评其他人开的药方,但这时候再推搪也没什么意思。她就道:“理气的药太多了,木香30克,枳实30克,还有其他药,大多数也是理气的。但是补血的药仅有一点,补气药全无。”
“那个大夫不是说患者是肝郁气滞吗?开理气药有什么问题?”郭老故意要刨根问底,另外几个老专家也很好奇,想听听罗裳到底是怎么样的。
按有些大夫的想法,这个理气药多的方子似乎是对的,疏肝理气嘛,哪里不对了?
几个老头摆明了要让罗裳给个答案,罗裳只好说:“患者根源在于血虚,血少了再怎么理气也无济于事。补足气血才是正事。”
“在补气血之时,适当加点理气药可以,但不宜加这么多,这样反而伤身体。”
“血虚气虚的症状没有得到改变,反而会严重,所以她会有动辄心跳剧烈,且心慌心烦眠差加重的情况,主要原因都在于这个血虚的情况加重了,血更少则神更缺少依托之处吧。”
几个老头听了她这番说法,就已知道,她是真有点子东西的。这个道理他们这些经验丰富的人了解,但普通大夫就未必能理解到这一点了。
这时,一位老大夫拿过罗裳开的方子看了看,随后他认真地问道:“那你这个方子也没有多少补血药啊?”
罗裳比较客气,但她没有半分退缩的意思,面对质疑,仍然保持着平和的态度,坦然说道:“补脾胃也可以起到补气血的作用。患者脾胃功能只要得到恢复和改善,能好好吃饭,气血就会慢慢充盈起来的。”
这回没人再提问了,几个老头没再问,心里其实已经默认了罗裳这个说法。
这说明罗裳看病比较灵活,不死板。一个年轻姑娘能达到这种程度,挺难得的。
有两位老大夫原本对罗裳有些成见,这时看法却已在悄悄改变。
没过多久,门帘再次被人掀开,对门的大海叔和几个街坊抬着担架冲了进来。
“快,罗大夫,老朱突发心梗了,现在送医院怕来不及,你看看还能有救吗?”
看着担架上昏迷不醒的老者,几个老大夫都很吃惊。现在他们都很少接诊这种突发心梗的急病患者了,这种情况一般都会被送到大医院急诊科。
罗裳,她能行吗?
郭老没吱声,因为他看到罗裳已站了起来,走到那患者身边时,罗裳手上已拿了一根三棱针。
“都往后让让,别堵着,要不空气不流通。”方远有经验,马上担任起了现场指挥,挡住想要上前的患者的家属们。
几位老大夫也自觉靠后,以免影响到罗裳急救。
方远说话时,罗裳一手已将患者一只手捞过来,把手时,患者的五根和指已被包在她裳中。
随后她手上的三棱针快速在这几根尖端刺入,几位老专家自然看得出来,她这是在扎十宣。
她这个动作实在是太快了,又快又准。
两只手在短短的一分钟内就被她扎遍了。这么快的速度会让患者醒过来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扎完十宣后罗裳又扎了几针,没过多久,病人竟然真的有了苏醒的迹象。
“还要送医院急救吗?”罗裳征求家属的意见。
那家属却说:“现在搬动怕出事,要不你再给开点药吧。”
“行,稍等一下。”罗裳居然答应了。
第119章 专家
欢迎进组
为了应付这种突发状况, 罗裳这里有炼制好的丸药和成药,主要是怕现熬药来不及。
在江少华和家属协助下,患者顺利地吃了罗裳给的急救药。罗裳又给开了个拿回家用的药方, 嘱咐患者儿子:“这副药拿回去先吃两三天。吃完了来复诊,中间要是有事,尽快来诊所。我不在的话, 崔大夫就会过来坐诊。”
她开药方很快, 不需要停下来思索, 几分钟就处置完毕。她写字时也没避着人,所以郭老等人不用特意拿过去看,略扫了几眼, 就看明白了她开的方子。
几个人互相对视一眼, 郭老摆了摆手:“先去坐着,老在这儿站着也不好。”
罗裳笑着说:“我这诊所有点小, 人一多了就挪不开。”
一位老大夫连忙说:“不小了,挺好挺好。”
几个大夫才坐回去不到十分钟, 棉门帘就被一个人掀开,最先进来的是个高大的中年人, 他嗓门大, 声音宏亮,一进来就跟罗裳说:“罗大夫, 我带我爸和我大舅来复查, 另外还带了人过来。”
他的声音刚落,就搀着一个七十来岁的老人走了进来。
老人长得比较胖,走得很慢, 嘴角还有点歪斜,走路时半边身子使不上力, 所以得由人搀着。
室内没空位了,一个年轻人连忙站起来让座。
罗裳抬头瞧了一眼,认出这老人和他儿子。爷俩住的离山河路不远,不是第一次来了。他父亲也患过脑梗,半年前出院,留下了后遗症,半边身体不灵活,嘴歪舌强,还经常无缘无故发笑。
老人进门时就呵呵笑出声,像没有休止符一样,一笑就停不下来。
几个老大夫听着他的笑声,就知道他这是心脏有病,这种笑不是患者自己想控制就能控制的。
“大舅,小心点,别绊着了。 ”中年人刚把自己父亲安顿好,又掀开棉帘子走出去,到走廊上把另一个老头扶了进来。
众人一看,好家伙,新进来的老头也是一身病啊。老爷子走路迈不开腿,双脚踩在地上像打飘一样。更特别的是,他走路时手直在抖。
郭老与同来的人互相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出几丝惊讶。这时候他们都看出来了,罗裳一定是名声在外,所以这些得了大病的人也敢来找她。
肯定是有很多人曾在这里治好了大病,传开了,就会带来更多的患者,因为这种亲身经历就是最好的宣传,比一般的广告强多了。
方远看到这边的情况,另外给加了几把椅子。
罗裳见到另一个病人还没进来,就跟那中年人说:“赵叔,还有人在外边啊?用不用方远帮你?”
中年人连忙说:“不用,他还在车上。家里人都忙,咱们几家住得近,我今天借了个板车,把他们仨全都带来了。我去接他就行。”
话虽这么说,方远还是主动跟他走到门口,把板车上另一位病人给扶了进来。
罗裳忙碌中抬头瞧了一眼,见这第三个病人与先前两个老头年龄相仿,都七十左右的样子。
但这个人的病与前两个人都不一样,他体型消瘦脸上无肉,显得眼睛很大。进门时这老头走了几步路,就好像很累,需要张口喘气,喘气时肩膀还要往上抬一抬。
对于几位老大夫来说,一看就知道这老人肺有问题,到了张口抬肩的程度,就不只是肺的问题了,已经累及到肾,是很明显的肾不纳气。
老人穿的比较厚,所以他们暂时看不出这个人上半身的体型,但根据经验,他们也能猜出来,这个老者上半身胸廓应该是膨出的。
诊所里一下子来了三个重病号,全都是多脏器出问题的疾病,没一个好治的。
最关键的是,这些人还不是同一个科室的,也就只有厉害的全科大夫能对付这么多病情各异的重病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