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选弟子
因为昌邑侯世子夫人也在的缘故, 崔荷与大夫人并不想往前去凑热闹,打了声招呼,就相携离开了花厅。
出了宴客花厅, 外面也有许多去处,比如松月亭的曲水流觞,锦鲤池的青石桥, 再往前院走去,还能看木偶戏。
崔荷离开花厅后,情绪明显消沉了下来,哪怕与大夫人讲话, 也慢了半拍,大夫人知道她肯定上心了,前面该说的都说了, 再讲些大道理, 崔荷也不爱听。
于是她便提点道:“你心里若有怀疑, 不妨写信告诉他你的忧虑, 翎儿性子直接,你跟他扯那些弯弯绕绕他还不一定懂, 但你若跟他直言, 他就跟倒筒子一样都跟你交代了。”
崔荷想起谢翎寄回来的第一封家书,确实跟倒豆子一样, 细节都给她交代了个清清楚楚。
崔荷忍着笑, 点头道:“母亲说的是, 回头我在信里问一问他。”
大夫人满意的拍了拍她的手,夫妻分隔两地虽然是一种考验, 但也是培养感情的好时候,多鸿雁传书表达相思, 只待丈夫回来,便能小别胜新婚,感情反而更上一层楼。
“想说什么,只管写到书信里,哪怕是些心里话,你不说,他又要如何与你回应?”
崔荷不满地嘟囔道:“那他就不能先说吗?”
大夫人掩嘴笑了起来,无奈道:“依他这种性子,恐怕很难,阿荷你就大度些,与他说说软话,保不齐,会有意外收获。”
崔荷愣了一下,谢翎后面也陆续有寄家书回来,但信里净扯些没用的,一会感叹松洲太冷,一会说雪山很好看,就是没说过他想她之类的话。
不过她也没写,一来是觉得太过羞赧,二来是不知写什么,总担心太矫情让他厌烦,或许是该写点什么了。
“那我试一试。”崔荷羞涩一笑,颔首示意。
两人一路往前院走去,大夫人眼尖,一眼就瞧见了鲤鱼池旁站着的樊素,拍了拍崔荷的手问道:“这不是你的好友樊素吗?”
崔荷抬头,果真看到了她。
樊素今日穿了一条胭脂色的轻纱襦裙,她身形高挑,亭亭玉立,周身有种淡淡的冷意,像冬日枝头上的梅花。
而站在她身侧的,却是一位与她个头差不多高的年轻男子,一身素衣长袍,头戴纶巾,两人站在鲤鱼池旁讲话,男才女貌十分相衬。
崔荷仔细看了眼,才发现那名男子竟然是春闱放榜日替樊素抢回玉佩的人。
瞧她的金口玉言,姻缘这不就来了。
“母亲可认识,这是谁家的公子?”
大夫人摇头:“看着面生,不像是世家里的孩子。”
崔荷催促绿影去询问,眨眼的功夫,绿影就回来了。
“奴婢问过了,那位公子是三甲探花郎齐颂。”
大夫人对他有几分印象,朝报里曾见过他的名字,她当时还颇为欣赏,不由笑道:“齐颂是樊阁老的门生之一,也是长公主殿前钦点的探花郎,朝报上说,他出身寒门。不过出身并不能说明什么,樊素她在汴梁里名声有些不好,寻常的世家不会考虑樊素,齐颂是寒门学子,应该是不会计较这些,更何况娶了樊素,对他百利而无一害。”
崔荷皱眉道:“他会为了利益而娶素素,那就不是真的喜欢。”
大夫人笑她天真,“傻孩子,这世间哪儿有那么多两情相悦,有些感情在婚后也可以培养出来,只要夫婿人品不差,日子不会难过到哪里去,更何况有樊阁老在,他会替樊素把关的。你放心吧,他不会将孙女推进火坑,肯定想办法摸透了人家的底才敢将唯一的孙女托付出去。”
崔荷觉得大夫人说得也有几分道理,但心中仍有几分担忧,过后找人问一问这个齐颂的人品才好放心。
“走吧,让他们自己待会。”
“是。”
崔荷依依不舍地跟着大夫人离去,路过松月亭的时候,忽然看到许多人从松月亭里奔涌而出,一股脑地往一个地方跑去。
“这是发生什么事了?”崔荷伸手拉住一个锦衣少女问道。
锦衣少女认得崔荷,福身行礼后笑道:“郡主不知道吗?妙玄先生公开招揽弟子,好多人都想去试一试呢。”
崔荷闻言眼睛都亮了,只是一想到他招弟子肯定是挑选男子,不由露出愁容,若她也是男子就好了。
“咱们不妨也去看看。”大夫人对这个妙玄也有些耳熟,她虽不懂画,但是对美人图十分感兴趣,因此知道这个妙玄,今天他来了,她也想亲眼看看能画出十美图的妙玄是个什么样的人物。
——
鲤鱼池旁的亭台阁楼里,樊阁老正在与许如年对弈。
樊阁老执黑子,堵上气眼后又蚕食了许如年几颗白子。
许如年有些心不在焉,眸色淡淡地往一旁瞟去。
樊阁老顺着许如年的视线往庭院看去,就看见鲤鱼池旁的才子佳人,他收回视线,敲了敲桌面,提醒道:“轮到你了。”
许如年回神,看了一眼棋盘,皱眉嘟囔道:“阁老,偷拿了几颗子?”
“胡说,我刚下了一步棋将你这几枚都吃了。”樊阁老圈了一处地方出来,许如年恍然回神,随手落了颗白子,竟是看穿了樊阁老的意图封住了他的出路。
樊阁老苦苦冥思下一步出路,对面的许如年却开口扰乱他的思路,“阁老,为何选齐颂?”
“什么?”樊阁老茫然抬头,浑浊的眼睛里流露出了疑惑。
许如年盯着樊素含笑的侧颜,心头有些苦闷,她还没冲他笑过呢,每逢见面,不是黑脸就是白眼,他混迹情场那么些年,就没见过比樊素还要硬骨头的。
春闱那日,他送樊阁老回府,二人在马车上看见齐颂帮樊素抢回玉佩,樊阁老对齐颂赞不绝口。
他闷不做声将樊阁老送回府邸,离开后要去云归楼喝茶,没想到竟碰见了齐颂与那小乞儿,原来小乞儿去抢樊素的玉佩是他授意的。
这样处心积虑地接近樊素,一定不是什么好人。
偏他还没有什么立场去说这话。
最近几日,得知樊阁老要为樊素与齐颂定亲,他郁郁寡欢了许久,他觉得樊素有趣,不过是因为樊素待他特殊罢了,决心冷她一冷。
冷了好几日,再去找樊阁老时,才知道樊阁老已经与齐颂母亲见过面,三书六礼都已经下完了,他说不清自己是个什么想法,只觉得心里堵得慌。
樊阁老扭头看向一身素衣的齐颂,解释道:“齐颂与你相比,虽没什么天赋,但寒窗苦读十余载,拜入我门下后不见懈怠,每日发愤图强,是个有耐性和韧性的年轻人。”
樊阁老手里捻着许多粒黑子,最后选了一颗放到棋盘上,补充道:“我查过他家里情况,他家中只有一个寡母,寡母含辛茹苦将他带大,他来到汴梁扎根后,马上就将母亲带来汴梁一起生活,是个孝顺的孩子。”
许如年舔了舔干燥的唇,皱眉问道:“那易寰和马修远呢?哪一个不比齐颂好?”
易寰和马修远也是今年的前三甲门生,在樊阁老门下的时间比齐颂还长,他实在是无法理解樊阁老的选择。
“易寰早已娶妻,不好休妻再娶,马修远私德不好,爱拈花惹草,不堪为良配,反观齐颂,孝顺敦厚,品德高尚,没有感情纠纷,他们年纪相差两岁,老夫以为,齐颂非常适合素素。”
樊阁老难得找到一个好苗子,本着两厢情愿的想法,特意引他们二人相见先接触一下,若樊素不喜欢,他也不勉强,但没想到樊素对齐颂并不排斥,过了段时间,他再提亲事,樊素也没有拒绝。
把樊素的亲事定下,他便能安心培养学生直到辞官那天。
许如年扯了扯嘴角,单手支颐往鲤鱼池看去,只可惜他们早已不见踪影,他垂下眼睫敛去眼底难明的情绪。
也许真如樊阁老所言,齐颂是个孝顺敦厚的好男人吧。
与小乞儿合谋,不过是男人的诡计罢了,不来场英雄救美,樊素又凭何心动。
——
松月亭里的曲觞流水赋诗盛宴被一场意外打断了。
定国公世子钟听澜在雅苑里邀请了妙玄先生过来品鉴他的画作,与之同行的还有不少附庸风雅的世家子弟。
妙玄先生对钟听澜的画作多有夸赞,钟听澜眼看时机成熟,当着众人的面表达对妙玄先生的崇敬,以及想要拜妙玄先生为师的决心。
这一场赏画宴原来是一场鸿门宴。
只是没想到场上的世家子趁势而上,也想拜妙玄为师,能当妙玄先生的关门弟子,可是往自己脸上镀金的好机会。
妙玄骑虎难下,他身边的宁宥便开口解围道:“师父选弟子向来挑剔,收人只看天赋,这么些年也就只有我一个弟子,若想要得我师父青睐,首先就要入我的眼睛。”
“师兄有何指教?”钟听澜连忙上前讨教。
“哎,别乱攀关系。”宁宥略显嫌弃的与他拉开距离,他看向雅苑里的诸多凑热闹的公子哥,心下明白这些世家子想拜师不过是玩玩而已,那他也不妨与他们玩玩。
“开画坛,作画,最后由我选出优胜者。”
钟听澜犹豫问道:“可是……妙玄先生如何保证公平。”
宁宥笑道:“把名字遮去不就好了。”
钟听澜咬了咬牙,答应道:“好。”
他唤来奴仆,打算将隔壁的厢房清理一番,给诸位世家子弟腾空出来作画。
宁宥制止道:“何须那么麻烦,在院子里作画就行了。”
钟听澜面露犹疑:“可是……”
“为了公平起见,自然要在众目睽睽之下作画,否则我怎知你没有找人代笔。”宁宥早就对钟听澜的画有所怀疑,每一幅画都出自不同人之手,还敢骗他都是自己所作,还要不要脸了。
“怎……怎么……会呢?”钟听澜面露难色,没想到自己那点小心思被宁宥戳穿了,他看向屋里的其他人,他们跟自己半斤八两,不过是在矮子里面拔将军罢了,他好歹还学过几年,应该无虞,“既然如此,就听师兄的。”
宁宥摸着下巴,忽然嘶了一声,叹息道:“既然要选弟子,就你们这几个人也没什么可挑的,不如把府上的人都叫来,一起竞争岂不有趣!”
“啊……这不好吧。”钟听澜急得差点跳脚,本来还有几分胜算,若是院子里那群文人过来凑热闹,他岂不是为他人做嫁衣?
宁宥呵呵笑道:“怎么会不好,世子这是害怕了?世子放宽心,我又不是依靠画技好坏来选人,技巧不过是锦上添花的东西,用心才是我挑人的标准。”
钟听澜笑得勉强,最终只能依照宁宥的话去布置。
第61章
雅苑外围满了人, 里三层外三层都在看热闹。
院子中列了九张桌子,前三后三设置成一个方形矩阵,而在桌子前面则坐了一位样貌普通的婢女, 她不曾被这么多人围观过,坐在椅子上连头都不敢抬起来。
每一张桌上放置了一个香炉,用以计量每一位应试者的作画时间, 因为参与者众多,需在一炷香时间内作画完毕,一炷香没作完的,都算失败。
妙玄与宁宥坐在院子的凉亭里饮酒纳凉, 有不少文人上前与妙玄打交道。
“妙玄先生怎么忽然想起收弟子了?”
宁宥坐在妙玄旁,翘着二郎腿剥瓜子,吊儿郎当的答道:“吃饱了撑的。”
几人面面相觑, 师父都还没说话, 他这个当弟子的越俎代庖未免也太不尊师重道了, 不过看妙玄半点不生气的样子, 他们又释然了,妙玄先生脾气随和, 修养深厚, 不愧是闻名遐迩的大师。
他们忽略宁宥,径直与妙玄探讨, 几乎将宁宥挤出圆桌, 宁宥站起身来, 嫌恶地拍了拍袖子,任由他们上前围堵妙玄。
这群文人墨客眼高于顶, 追名逐利的模样真是丑陋,宁宥请嗤一声, 转身离开凉亭,来到檐下旁观他们作画。
宁宥察觉身侧有人靠近,扭头一看,原来是自己的师兄,翰林书画院的赵熹大学士。
赵熹来到他身侧,问道:“真要收徒弟了?那岂不是可以在汴梁多留一段时日?”
宁宥眯眼笑道:“师兄想多留我就直说,何必拐弯抹角。”
赵熹无奈道:“我记得你上一次离开是与师父一起走的,这一走就是十年,我最遗憾的便是没能在师父面前尽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