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要说什么自古以来,那一开始还是母系社会呢。
而武周的皇帝陛下武则天,是最接近这个改变的人。
她的个性强势,这点从她还是李世民才人时期的一件小事便能看出。
那便是狮子骢事件。】
【这件事,还是武则天在晚年时期提起的。
李世民有马名叫狮子骢,肥壮任性,没有人能驯服它。
这个时候,武则天站了出来,表示:
妾能制之,然须三物,一铁鞭,二铁楇,三匕首。铁鞭击之不服,则以楇楇其首,又不服,则以匕首断其喉。
李世民听到之后,对武则天的志气颇为夸赞。
其他就没有了。
毕竟武则天和长孙皇后之间的差别实在是太大了。】
【那这个时候,武则天被李世民当成什么看待呢?
我们从李世民给武则天起的一个称号就能看出来,他给武则天赐名是:媚娘。
这也是我们后人称呼武则天有时候为武媚娘的原因,事实上武则天最初叫什么名字,我们并不清楚,
就跟历史上很多有名的女人一样,她们的名字只是什么什么皇后,什么什么氏,根本没办法留下自己的名字。
好在最后武则天还给自己起了一个名字,这才不至于让一介女皇都没有名字留下。
武瞾,日月当空普照天下,一般的男子都不敢有这个志向。
这也说明了,武则天永远不会是李世民喜欢的那种温柔小意,站在他身后默默帮助他,将所有光辉都给他,为他呕心沥血然后得个“贤惠”名称早死的那种女人。】
【所以在李世民在位的时候,武则天一直默默无闻。
不过我们回想一下武家祖宗之前说的,武则天在进宫之前,可是跟自己的母亲说“见天子庸知非福,何儿女悲乎?”的人物,
她在李世民缠绵病榻的时候,自然知道这位威震天下的天子命不久矣。
如果没什么意外,武则天是要跟着其他无子的妃嫔一起去感业寺出家的,
后半生青灯古佛了此残生,根本不是她的追求。
这个时候她才多大啊?
为什么我们说封建制度吃人呢,因为很多时候上位者是根本不把下面的人当人看的,他们的感受不需要顾及。
而上位者眼中的下位者也自然有着对于自己地位而言的下位者,最卑弱的男人,也可以有一个专属于自己的女奴。】
【对这样一眼看到头的人生,武则天想要改变她。
而送去感业寺的命令是现在的皇帝下的,那有什么人能改变的了呢?
只有下一任皇帝。
也就是后来的唐高宗李治。
所以在李世民的病床前,这位侍疾的太子,便跟自己年轻貌美的小妈一来二去看对了眼。
李治喜欢的类型和李世民那是完全不同的,李世民对武则天没什么兴趣,李治却很是喜欢。
不过就算是很喜欢,也不代表他能违背祖制。
武则天之后还是被送到了感业寺,而且长时间内都没有再次得到这位年轻帝王传来的消息了。】
说到这里,陈曦滑稽的咧了一下嘴:【男人的爱实际上真的很肤浅,或者说,人类的爱就是很肤浅。
女人如果跳出了被规训的圈子的话,那些守节的人恐怕也要至少少一半。
当然了,武则天是不会坐视这种情况发生的,她也做了很多努力。
在李治偶尔去感业寺为李世民烧香的时候,武则天便着急的表现自己的存在感,成功再次和李治搭上了线。
不过这个时候的李治也不知道是因为胆子小还是什么,并没有什么要将武则天接回宫的打算,可能是他觉得尼姑比较带感吧,毕竟男人嘛。】
李治:“……”
这种话就不必说了吧。
【武则天这个时候还给李治写了情诗,名字叫《如意娘》,“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
可以说,武则天的文采是真的不错,但是这么感人的情诗,也并没有打动李治的心。
最后还是王皇后,为了打击自己的宫中的政敌萧淑妃,决定找个帮手。
武则天这个时候便进入了王皇后的视野。
正如武家先祖说的,武则天此时没有背景,没有人脉,入宫之后便是一个任人宰割的小家伙。
但是她有着王皇后和萧淑妃都没有的资源,那便是帝王的喜爱。
毕竟这可是让李治甘冒天下之大不违,在寺庙里都要好上一下的人。
纵然李治对武则天的喜欢还不足以让他把人从感业寺接回来,可是跟萧淑妃比起来,却是很够用了。
再加上王皇后多少还是有点天真的,在一个男人心不在自己身上的时候,不是想着提升自己,自己强大起来,而是再去找另外一个女人来圈住他的心就足以证明了她的无知,
所以最后,武则天还是被王皇后运作进了宫。】
【最初进宫的时候,武则天是在王皇后的宫中当侍女蓄发的,没有依靠,没有后台,
所以这个时候李治为了能和武则天见面,是经常去往王皇后宫中的。
王皇后还觉得自己是走对了棋,觉得自己接武则天回宫是接对了。
但是王皇后有一点没有意识到,那就是李治到底喜欢什么样的女人。
能够得到李世民“佳妇”的评价,就说明王皇后其实骨子里是更像长孙皇后的,
再加上在李世民之后,所有的大唐皇帝都是以李世民为标准为榜样的,李治也是希望他能够超越了自己父亲的。
这个时候,武则天的情绪价值就给满了。】
【因为她能够依靠的就只有李治,所以她能够无限放低自己的姿态,做到小鸟依人,做到将李治看成是天来对待,做到能闭着眼睛说李治是比李世民更好的皇帝。
王皇后可以吗?她身后可是太原王氏和河东柳氏,五姓七望出来的贵女,即便是李治不宠爱她,只要是她不作妖,那她皇后之位的稳固就无需多言。
所以在面对李治的时候,王皇后的态度显然就高傲了起来。
这也是为什么她在萧淑妃手上讨不了好,在武则天手上就更是如此的原因之一了。
再加上,武则天入宫之前就已经有孕,入宫之后生下的更是一个儿子,就更加巩固了武则天的地位。
所以她委屈了没有多久,便被李治从王皇后宫中接出来,拜为二品昭仪。
至此后宫之中,是武则天、王皇后、萧淑妃经常与其争宠,三人互相谗毁,但李治谁都不信。】
第114章 第一百一十四个老祖宗很骄傲
【说是不信, 其实李治心中估计很得意。
有这么三个女子为自己争风吃醋,好像他很受欢迎一样。
不过这三人对他的爱情程度我觉得可以打个问号,最重要的还是, 深宫之中,有了帝王的宠爱, 才有活下去的资本。
不然光看那些踩低拜高的小人,就很难生存了。
毕竟在宫里也是要花钱的。】
【在永徽五年的时候,武则天产下长女安定思公主。
小公主一个月左右的时候, 王皇后前来逗弄小公主。
这里这件事其实很值得讲一讲,一讲呢,就又要说到宋代这个丢人的朝代了。】
赵匡胤:???
唐朝的事情, 跟他们有什么关系?为什么提到他们就说丢人!
【为什么我会这么说呢?
因为关于小公主这件事,其实很离奇。
刚刚武家先祖已经说了,小公主在王皇后去看过之后, 便离奇去世了。
到底是不是王皇后杀的, 这一点存疑, 毕竟我们每个人都不是当事人,当时也只有王皇后和小公主在, 甚至武则天和李治都不在。
所以如果小公主当真是非自然死亡,王皇后下手的可能性很大,但如果小公主真的只是因为体弱而亡,那王皇后这就是无妄之灾。】
【这件事情上, 李治和武则天除了是一对伤心的父母,
这点从小公主去世之后的殡葬礼仪上就能看出一二。
李治下诏追封其为安定公主,谥号为思, 于德业寺以亲王葬仪隆重迁葬于崇敬寺。
在后面武则天逐渐掌权的日子里,她的政敌是以各种方式来攻击她的。
但是从来没有人针对这一点说武则天不对, 包括刚刚我提到的骆宾王,
他在写《讨武氏檄》的时候,里面对武则天批判的那叫一个淋漓尽致,甚至编造“弑君鸩母”这样离谱的谎话,可是其中却并没有说武则天杀女之事。
是想,以整个社会对女子的高要求来说,杀女绝对是一个女人最大的过错之一了,如果当真有这样的事情,骆宾王估计能洋洋洒洒的写一个《讨武氏杀女檄》了,他会只字不提?】
【而且这样的记载最早是见于《新唐书》,说:“昭仪生女,后就顾弄,去,昭仪潜毙儿衾下,伺帝至,阳为欢言,发衾视儿,死矣。又惊问左右,皆曰:后适来。昭仪即悲涕,帝不能察,怒曰:后杀吾女,往与妃相谗媢,今又尔邪!由是昭仪得入其訾,后无以自解,而帝愈信爱,始有废后意。”
《新唐书》则是北宋时期宋祁、欧阳修、范镇、吕夏卿等合撰的一部记载唐朝历史的纪传体史书,属“二十四史”之一。
除此之外,对此事绘声绘色描述的,还有《资治通鉴》:“会昭仪生女,后怜而弄之,后出,昭仪潜扼杀之,覆之以被。上至,昭仪阳欢笑,发被观之,女已死矣,即惊啼。问左右,左右皆曰:皇后适来此。上大怒曰:后杀吾女!昭仪因泣诉其罪。后无以自明,上由是有废立之志。”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奉宋英宗和宋神宗之命编撰的一部编年体通史。
对此事更早的记载,则是《唐会要》:“昭仪所生女暴卒,又奏王皇后杀之,上遂有废立之意。”
《唐会要》成书的时间比较长,在唐德宗时期的大臣苏冕便已经开始编撰了,一直到宋太祖建隆二年成书。
至于成书于后晋开运二年的《旧唐书》则是根本没有记载这个事情。】
【那这个时候,问题就来了。
越在前面的史书,对于武则天杀女一事没有记载,甚至对于小公主之死没有记载,反倒是在后面的史书,就能够绘声绘色的记载了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