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统至正德年间,内阁中枢决策的权位愈发巩固,权力也开始超过六部,内阁首辅开始出现,其地位与作用也日益显著。】
陈曦露出一个滑稽的表情:【所以说,朱元璋又搞了一个弄巧成拙的事情了。】
第205章 第二百零五个老祖宗很骄傲
明初的朝堂一片寂静。
一时间众人竟然不知道要怎么来说话好了, 生怕说的一个不对,朱元璋就能直接把他们给噶了。
朱元璋直接气笑了。
“老四啊,你倒是很会倒反天罡啊。”
朱棣快哭了。
他发誓他没有这个意思, 他最多就是干的累了想找几个人来帮自己忙罢了。
一个丞相的话可能会出现那种问题,但是这么多人的话就不会了吧?
不过听天幕这个意思, 后面的内阁首辅权利看起来也和丞相差不多了……
【朱棣说到这里也差不多了。
其实在我们后人讨论大明王朝的时候,经常会有人惋惜完美的懿文太子朱标。
因为他为人宽厚,对弟弟们十分友爱, 处理国家大事上也十分娴熟。
虽然经常和朱元璋产生分歧,但也是因为他希望实行“宽通平易之政”。
所以总有人在想,如果是朱标继位的话, 会不会比朱棣做得更好。
但事实上,历史已经发生,就不容假设了。
无论朱标如何优秀, 继承皇位的是朱棣, 而朱棣也确实是皇帝之中做的比较好的那个。】
【当然了, 朱元璋朱棣这父子俩开历史倒车的事情,也是让人扼腕。
如果当时明朝能和汉唐一样, 哪怕是和宋一样对外联络频繁点,而不是一味自大,也没有后面错过的那么多遗憾了。
不过……】
陈曦叹了口气,【想想明朝那些奇葩皇帝, 也确实没什么能担得起来的。】
朱世珍急了:【你这话说的, 俺家重八和俺孙子都不是你说的什么奇葩啊,怎么又是……】
陈曦:【别急, 这才说到哪到哪啊,才刚开始。】
朱世珍:【……】
他还是有点着急, 因为其他的朝代涉及到前几个皇帝的时候基本夸赞的比较多,怎么到他们家重八这里就骂的这么多了?
朱世珍倒是很想数一数陈曦说他儿子不好的地方比之前的皇帝多了几个字,但是……
其实他已经把之前陈曦的话忘得差不多了,就是感觉说他儿子不好的比较多。
*
陈曦感应不到朱世珍的那些小九九,她已经继续开始下一个皇帝了。
【朱棣驾崩之后,是他的太子,也是皇长子朱高炽继位的。
这位和朱标相比,受宠爱的程度虽然够不上,但是在权利方面却是差不多的。
我们后世戏称朱高炽是大明的常务副皇帝。
前面我也说了,朱棣这个人,虽然后来是当上了皇帝,可是还是很喜欢出去打仗。
动不动就御驾亲征。
当然了,他的御驾亲征和宋朝某些皇帝的御驾亲征不是一个水准的,但有一个问题还是很明显的。
那就是皇帝跑了,谁来监国?】
【这个时候基本上就是当时身为太子的朱高炽来监国了。
朱高炽生性端重沉静,言行识度,喜好读书,十分受到自己祖父朱元璋的喜爱,
成年之后,是被朱元璋钦定为燕王世子的。
在靖难之役中,朱棣带病在前面冲锋陷阵,而他北平的大本营,便是朱高炽给他守着的。
北平周边据点如涿州、雄县等虽被朱棣征抚,但限于兵力,燕军并未重点布防,因此李景隆不费吹灰之力便抵达北平。
因为朱棣已经将大军带走去攻打朱允炆了,所以这个时候朱高炽手中的也都尽是些老弱病残。
李景隆在城外安营扎寨,将北平城围得水泄不通,并集中兵力猛攻北平九门。
虽说多少有点攻击老弱病残的意思,但是不得不说,李景隆走的这也是一步好棋。】
【但是朱高炽并不是靖康之耻时候的那两个皇帝,他早在李景隆尚未围攻北平城之时,就已经积极为此准备,
他不分昼夜督治守备事务,注重安抚城中军民,故而北平城内“人人欢悦”。
这个时候的朱高炽也并没有端什么太子的架子,不但礼贤下士,积极咨询老于兵旅及才识的文吏,和他们共同商议准备,推诚待之,北平城内众人都很尽心。】
【朱高炽也不是那种站在高处指点江山但是自己什么都不做的人,他以身作则,每天四鼓就起床,二鼓才休息,
手下的人都认为世子朱高炽过于疲累,朱高炽却认为,身为君父的朱棣尚且冒着艰险在外,此时岂是做人子的可以懈怠安逸的?
且北平是燕军的根本之地,是李景隆军必须要夺取的,岂能不做好防备。
而凡有大事要施行,必先禀命燕王妃徐氏。
朱高炽本就遇事冷静,不轻易自乱阵脚,再加上徐氏的协助,北平城人人斗志十足。】
【李景隆发现北平抵抗居然十分顽强,一时难以攻破,全无之前进军般顺利,无奈之下,只得继续围困北平。
然而居于弱势的朱高炽反而应对的非常积极,多次趁夜遣人开门袭击敌营,
李景隆军惊慌中自相残杀,李景隆等围城久攻不下,兵士夜晚又时常受到燕军骚扰,难以休息,只得退营十数里。
不久,远去大宁的朱棣率领挟持宁王朱权而来的军队返回,攻击驻扎城外的李景隆军队,
朱高炽亦乘势出城与其父形成内外夹击之势,李景隆“狼狈大败散走”。
朱高炽以万人之军成功地阻挡了建文帝的大将李景隆的50万大军,保住了北平城。
这一战役对整个靖难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可以说,如果不是朱高炽坚守后方的话,靖难之役也可能不会成功半路被偷家。
这是朱高炽在靖难中最耀眼的一笔。】
朱元璋对这个孙子还是很宽容的,毕竟这不是直接造反的人,朱高炽也只是跟在朱棣屁股后面罢了。
而且听到这个孙子这么能干,比朱允炆强多了,朱元璋就更开心了。
“老四啊,你这个儿子还不错。”朱元璋欣慰的说。
朱棣喜笑颜开:“多谢父皇夸奖,儿臣也觉得不错。”
【不过这么能干的太子,其实并不受朱棣的喜欢。】
朱元璋:“……”
朱棣:“……”
朱元璋意味深长的说:“你也觉得不错?”
朱棣也一脸懵逼。
他这个儿子也刚出生没多久,甚至还不会说话呢,但是他喜欢的要命。
因为这可是徐氏给他生的长子,为什么会不喜欢啊?
【因为朱高炽的脚有点问题,是天生的跛足,而且他实在是过于肥胖了。
据记载,他的体重甚至达到了三百多斤,走路都需要两个人来搀扶。
所以朱棣其实并不是很喜欢他,朱棣更为喜欢的是他的次子和第三子朱高煦和朱高燧,并常常带他们去参加征战。】
刘煓摸了摸下巴,这个桥段他熟啊!
这不是他儿子和刘盈的翻版吗?
【难道这次子和三子的母亲比较受宠?】
就跟吕后不得刘邦喜欢,他更喜欢戚夫人一样,所以想要将戚夫人的孩子立为太子。
子凭母贵嘛。
【哦,这倒不是。】陈曦摇了摇头,【虽然朱棣也是有着著名的宠妃,还能被后人们提个所谓“深情皇帝”的名头,
不过朱棣的情况比朱元璋要强多了。
他和仁孝皇后徐氏也是有名的恩爱了,朱棣有四子五女,除了幼子幼女母不祥之外,几乎都是徐氏所出。
对比一下也是被称之为深情的朱元璋,那后宫里面孩子满地跑,二十六个儿子十六个女儿。
不过还是那句话,徐皇后早逝和生了这么多孩子,也脱不了关系。】
说到这里,陈曦露出了疑惑的表情:【当然了,徐皇后留下的信息也仅仅是开国功臣徐达的长女,朱棣原配皇后。
至于姓名,那依然是没有的。
就很好奇,既然你们给女子起名字都不用,不让其他人知道,那起这个名字有什么意义呢?
还不如索性就叫一二三四五呢,没有意义后人也就不会为徐皇后感到遗憾了。】
【毕竟徐皇后作为徐达长女,自幼被徐达夫妇悉心教养,不但饱读诗书,更能参与军事,披甲守城。
论文,徐氏饱读诗书,记忆力超群,读书时过目不忘,一览成诵,连她的老师都感到十分惊异,因此博通载籍,每每读到古人的美德与言行,都会深思效仿。
因此,徐氏自幼便有“女诸生”的美誉。
——在明代,“诸生”可是受过传统儒家教育,工于经史的生员!】
【论武,在靖难之役中,朱棣起兵谋事,徐氏也参与其中,多有辅佐谋划,
朱高炽留守北平,凡是部署防御之事,大多受命于徐氏,徐氏就相当于北平守备军的总指挥。
敌军猛烈攻城,情况十分危急,面对城中兵力缺乏、敌众我寡的局势,
徐氏沉着冷静地与朱高炽及守城将官一起谋划、部署守城各项事务,号召全体守城将士誓死守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