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后出城,大臣纷纷上疏请求用重典。
朱瞻基却阻止了, 并且将群臣弹劾奏摺展示给朱高煦。
朱高煦顿首言:“臣罪万死万死, 生杀惟陛下命。”
朱瞻基命朱高煦写书, 召诸子同归京师。
罪止牵连至倡谋数人,其余城中被胁迫者一律释放, 至于王斌等则是被逮捕下锦衣狱。
之后,朱瞻基令薛禄等人巡抚乐安,改乐安州为武定州。】
【至于另外一个谋反的藩王,赵王朱高燧, 当然这个时候也被提起来了。
就在处置完朱高煦班师回朝的路上, 户部尚书陈山在跸献县迎驾,并进言应当乘胜移师向彰德, 袭击赵王朱高燧。
因为他和朱高煦共谋逆很久,若不捉拿朱高燧, 他日赵王也可能谋反,给朱瞻基制造麻烦。
不过朱瞻基还是犹豫不决,正如昭襄王所说的,这帮明朝的皇帝们对自己的亲戚那是相当宽容。
朱瞻基说:“先帝和二位叔叔甚为友爱。汉王谋反,朕不敢赦免。但赵王没有谋反迹象,朕不忍心辜负先帝。”
后来朱高煦至北京,亦说尝试遣人与朱高燧通谋。
户部主事李仪及尚书张本请求削赵王护卫,朱瞻基不听。
次年,朱高燧放弃常山中护卫及群牧所、仪卫司官校。
朱瞻基倒是收回了护卫,但没有收回仪卫司。】
【不过这两个从朱高炽时期就开始谋夺皇位的人,也就在这里落下帷幕了。
接下来便是朱瞻基的时代。
在平定汉王朱高煦叛乱之后,政局趋于稳定。
宣德三年二月,明宣宗立皇长子朱祁镇为皇太子。
嗯,自从秦始皇这第一位皇帝开始到最后一个皇帝溥仪之中最恶心的皇帝在这个时候被立为太子了。】
众老祖宗:【???】
众皇帝们:???
这样的评价,就算是在说宋朝那几个窝囊皇帝的时候都没有过,所以这个朱祁镇到底做了什么让人天怒人怨的事情。
竟然都比得上宋朝的靖康之耻了?
【陈姑娘,虽然知道你肯定会继续说下去,但是老夫已经有些等不及要听这个朱祁镇了。】
李昞长叹一声道。
不能现在就听,真的是他的损失啊……
朱瞻基本人这个时候看着自己的太子也很懵逼。
他现在还觉得朱祁镇挺好的,不然也不会直接将其立为太子了。
这什么情况?
朱祁镇也很懵逼。
朕英明神武,怎么就是最恶心的了?
这天幕对我大明的恶意到底是有多大!
朱元璋这个大明开国皇帝也显得很茫然:“不是,我老朱家的后人到底是做了什么,得到了这样的评价?”
从元朝末年的水深火热里摸爬滚打出来的朱元璋实在是想不到,还有什么人能比这宋元的皇帝更让人愤慨的。
哪怕是金人皇帝没有细说,都没有这个评价呢。
朱元璋恶狠狠的看向朱棣:“你看看你的后人!”
朱棣冤枉。
他现在不光看不到自己这个重孙子,就连孙子他都没看到呢,就开始说他是不是有点过分了?
不过……
他实在很好奇,这个后人到底做了什么,能让陈曦有这样的评价。
【虽然儿子不行,但是朱瞻基本人其实很有朱棣的风采。
宣德三年八月,朱瞻基亲自率军巡视北边。
九月到达右门驿,适逢兀良哈侵掠会州,朱瞻基亲自率领精骑三千人前往。
出喜峰口,于宽河大破兀良哈部。
朱瞻基亲自射其前锋,射死三人,两翼军并发,大破兀良哈。
兀良哈望见黄龙旂,下马请降,明军斩杀其首领,之后朱瞻基班师。】
【这倒是当真有他祖父和高祖的风采啊。】嬴稷感慨道,【都是上马能战的。】
虽然嬴稷也开疆拓土了,但那纯粹是白起的功劳,和他自己没什么关系。
这点自知之明,嬴稷还是有的。
【是这样的,朱瞻基的庙号是宣宗,也是一个很好的庙号了。
从他刚登基就御驾亲征就能看出来,朱瞻基其实是很像自己的祖父和高祖的。
他多次与臣下分析探讨前代帝王为政的得失,以此为镜鉴,反复告诫朝臣及沿边守将:
“天下虽安,不可忘武”,“毋谓已安,虽安不可忘危”,“今国家无事,边塞无警,可以安逸。然居安虑危,乃保邦之道”。
只有常保戒虞之心,武备不弛,才不会招致祸患,国家与社会的安宁才能得到长久保障。】
【宣德三年二月,朱瞻基颁布了《御制帝训》,里面明确写了:
善于统治天下者,安不忘危,治不忘乱,因为祸乱常常起于不测,不戒不虞,就无法应对危机从而维护好政权。
故而自古“圣人致严于武备,为之城郭,为之关防,严甲兵以守其国,规画精密,训练有方,强御以遏,兆民以宁”,
由此才能达到“天下久安”,这是“长治之道”。
如果沉迷于太平盛世,不修武备,一旦祸乱猝兴,必将政权不保。】
【也就是说,朱瞻基的居安思危思想还是很充足的。
他主张要做到三点:一是储将,即所谓“简拔勇智,优加禄秩”,
也就是要选拔智勇兼备的优秀将领,给予丰厚的待遇;
二是养士,即所谓“休息保爱,以时训练”,
也就是要爱护抚恤将士,定期按时进行训练;
三是广储蓄,即所谓“重农节用”,
也就是要重视农业生产,节约开支,多多积蓄财货物资。
三者具备,便足以“安内而攘外”。
朱瞻基一方面强调加强武备对保邦安国的至关重要性,但另一方面也反对无缘无故兴兵,滥用武力。
他曾对汉武帝因好大喜功以致“海内虚耗”和唐太宗“恃其英武而勤远略”造成丧师甚众的行为,提出了批评。
在朱瞻基看来,“兵以御侮”,“穷兵黩武,亦非帝王盛德事”。】
被提到的汉武帝刘彻:“?”
听得好好地突然被踹一脚是怎么个事?这种事也需要来带一下你老祖宗是吗?
唐太宗李世民:“???”
你爹还以朕为榜样呢,你就搁这儿开始说朕的坏话了?
这人的格局也就那样吧。
两人纷纷对朱瞻基打出了差评。
倒是嬴政淡笑一声,觉得有点意思。
虽然这个皇帝说的是那两个皇帝的缺点,但是他为什么不说别的皇帝呢?
说到底,其实还是这两个皇帝厉害罢了。
所以后人才愿意多提一提。
而他们是和自己相提并论,并且在自己之后的,那自己在后人之中的定位还是很明显的。
这个发现也不是第一次了,但是每一次重新认识,还是让嬴政感到心情愉悦。
【在治军思想上,朱瞻基也基本是承袭了朱元璋和朱棣的想法。
他提出了“训练有方,统驭有法”,主要包括勤习武艺、爱恤士卒、严明军纪、公正赏罚等。
为督促勋臣子孙勤习武事,提高军事素养,朱棣首先从精神上勉励他们以“武事既精、忠孝兼备”的古代名将赵充国、郭子仪、岳飞等人为榜样,谋求建功立业,流芳百世。
榜样的力量其实是很伟大的,很多人在危难的时候都会想着自己的偶像,然后爆发出来巨大的力量。
不得不说这一点真的是很有远见了。】
【其次朱瞻基从制度上采取措施,明确规定:各卫应袭军职之武官子弟平日要赴教场操练,弓马技艺务使精熟;
当袭职之时,必须遵照先朝定制“严加比试”,比试不合格者不得袭职。
已经袭职者亦须比试武艺,初试不中“且定限令回习熟”,如果再试不中,则予以治罪。
这一点其实是在改善治勋臣子弟疏于武技的问题,对于勋贵来说有些麻烦,但是对于国家来说是件好事。
除此之外,朱瞻基也很注意抓紧对军队的训练。
他认为当今“国家无事,正须训兵练将”,只有平时精练武艺,战时才不致进退失措,
因此多次下令选调各地卫所军队赴京校阅操练,以保持和提高战斗力。】
【虽然这小子口气不小,但是这些想法倒是不错。】李昞微微点头予以认可,【这小子是个知道为士兵考虑的。】
作为一个将军,他对这些当然是最有感触的。
多得是那些对军事一窍不通却喜欢指手画脚的皇帝了,朱瞻基这种真的能让武将痛哭流涕了。
【是的,除了继承之外,朱瞻基还要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