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纯美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被皇帝偷看心声日志后_分节阅读_第12节
小说作者:三傻二疯   小说类别:耽于纯美   内容大小:812 KB   上传时间:2024-10-04 19:24:15

  ·

  接连吃了两个大瘪之后,使臣再也不敢多嘴,只能老老实实谈正事。那些递交文书与觐见流程的繁文缛节,穆祺基本一窍不通。但他坚持坐在原地旁听,还让系统打开录音功能,详细记录双方交锋的每一点细节。

  以穆祺的本性而言,即使如何的郁闷憋气,也不至于和使者斤斤计较到这种地步。但现在情况实在大不相同了,若以史书的蛛丝马迹判断,那这一次朝贡互访,恐怕是与数年后的骤然爆发的倭寇之乱颇有瓜葛,由不得他不小心戒惧,乃至于刻薄尖酸了。

  初步的会谈谈了一个下午,礼部设宴款待,而后各自回府。刚刚拐进一处小巷,跟在身后的闫东楼便策马追了上来,在他身侧小声提醒:

  “穆兄,我看这外藩使者有些不大对头!”

  穆祺愣了一愣:“请小阁老指教。”

  “会谈闲暇时,我和几个通汉话的使者聊了一聊,却越聊越是奇怪。”闫东楼低声道:“穆兄不知,按礼部旧档的记载,无论高丽还是倭国,国中都甚是贫困,即使是彼国的显贵要人,衣食住行也不过平平而已。但我冷眼看这几个使者,吃穿上却颇为讲究,与档案实在不符。”

  穆祺眨了眨眼。闫东楼还只能从档案判断,他却很清楚两国的底细。当然知道在农业时代这两块地到底是有多么的鸟不拉屎,但以此来甄别异常,还是太武断了吧?

  “可能这些使臣本就出身豪富呢?”他委婉道:“再穷乡僻壤的地方,也总有几个富人嘛。”

  “要是生来就富贵,那也正常。”小阁老道:“但这几个人的举止,却分明是久贫暴富,天降横财,掩不住的一股子土气……”

  所谓三代豪富,才知吃穿;骤然暴富的新钱,在用度上终究无法与底蕴深厚的老钱相比。某些见识广博的人物,也能从行止中隐约觉察出两者的区别。而小阁老天生捞钱圣体,火眼金睛稍一留神,立刻就看出了这群外邦货色的底裤来。

  当然,只看出一点底色,还显不出小阁老的本事。他为穆祺简单解释了几句,从使者的衣着习惯分析到饮茶喝酒的品味,再统合中原对外贸易的流行风格,精准判断出了这些人暴富的时间——最多也就是这两三年才发的横财,而且多半是毫无缘由的暴富,所以才挥霍无度,毫无节制。

  对于这样专业而精深的判断,穆祺是五体投地,绝无疑虑。但他也很不解:

  “这样的横财,是从哪里来的?”

  “那就难以揣摩了。”闫东楼摇头:“哼,这些人挥霍起来,就连剔牙的签子都是银的。将来再这么骄奢无度,怕还要闹出事情来。”

  按理说小阁老绝没有资格指责别人骄奢,但穆祺听到一个“银”字,却不觉心中一动。他默默策马回转,脑中思索万千,竟忘了吐这个大槽。

  ·

  当天晚上,飞玄真君清妙帝君万寿帝君沐浴更衣已毕,照例打开了天书,准备再次窥探兵解的奥秘,顺便吃一吃不知从何处挖来的大瓜。但他只看到了一行字:

  【倭国应该已经发掘出了特大银矿】

  飞玄真君:??!!!

第16章 会面

  【海豹吃我一矛:你说小日子已经挖出了大银矿?那不是五年后才开采的矿藏么?】

  【穆小七:多半不错。】

  【穆小七:穿越之初我就一直在留意倭国银矿的消息。如果按后续史料的观点,这种特大银矿的出产甚至强烈影响了整个中西方海外贸易的格局,当然必须掌握在手里。只不过等了几年毫无消息,直到昨天才突然醒悟——东瀛历来池浅王八多,地方割据力量强势得很,历史又写的是一塌糊涂。搞不好地方上已经在挖掘白银,只是幕府暂时还不知道,史书也无从记载罢了。】

  【穆小七:这就可以解释倭国使者的暴富,以及高丽人微妙的态度了。老道士对倭人很是厌烦,平常根本不愿意搭理这些货色,朝贡赏赐也只是敷衍而已。这些倭人多半是大笔掏银子收买了高丽贵人,才能混在使节团中一齐上京,有彼此谈判的渠道。】

  【海豹吃我一矛:卧槽,居然能把高丽人都收买得动心,有这么多钱么……】

  【穆小七:也不算多,大概只相当于中原如今开采白银的两倍而已;其余的金矿、铜矿,也比较可观——我先前为防备倭寇,曾经搜集过一点资料。】

  【海豹吃我一矛:……等等,这和倭寇有什么关系?】

  【穆小七:金银既不能吃又不能穿,以倭人那点贫弱的生产力,也只有在中原才能满足消费欲。但问题是,二十年前倭人使者在沿海闹事,被老道士怒而重谴,大大压缩了朝贡贸易的规格,能进口的东西少得可怜。顶着这样的贸易制裁,当然只有求上国宽宥。不过,小日子的做派你也知道,如果恳求不得,那接下来的下作手段,就可以想象了。】

  【海豹吃我一矛:……走私?】

  【穆小七:恐怕如此。】

  草草打出这两个关键字,穆祺也不觉暗暗叹息。以历史记载,十年后的倭寇之乱,正因走私而起,但直接缘由,却始终扑朔迷离。但以而今观之,这骤然而起的倭寇之乱,恐怕恰与东瀛银矿的开采紧密关联。白银利润丰厚至此,已经足够让海盗与走私商神魂颠倒,丧心病狂了。

  他穿越以来挣扎三四年,除了在老登面前费心劳力之外,大半精力都用在了防备将来的倭寇之乱,为此装疯卖傻,在所不惜。眼下危机的引线隐约露出痕迹,当然让他心悸。

  刘礼显然也知道他的心思:

  【卧槽,这么说倭寇战乱的关键点已经要到了?老七你准备好没有啊?我记得你为此还特意保了几个文人,叫什么‘七谏’的来着?】

  这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噎得穆祺嘴角抽搐。当初闫党围攻“戊中七谏”,声势虽然凌厉,其实也与他无关;可闫党疯狗打蛇随棍上,竟然要大肆清除七人党羽,那立刻就触动了穆祺的逆鳞——这七人倒无甚所谓,但他们教过的学生里,可有一个姓戚!

  为了后来的抗倭大局着想,穆祺也只有撕下脸皮不要,当众打滚撒泼卖颠,拼命转移朝堂视线;他当时还已经打定主意,要是闫分宜冥顽不化非要追究下去,自己就猛扑上去飞身一脚,将他的心肺肠子一齐踹出,用穆国公府的免死金牌和闫党来个极限一换一。

  虽然最后没有走到那一步,但他的名声也算是一败涂地,人人侧目了。哪怕穆国公世子不在乎名利,想起来也依旧被尬得咬牙切齿,脚趾抠地——要不是老登不通人性,他用得着这样撕自己的脸么?

  穆祺咬着牙转移话题:

  【废帝搓麻呢?她不是说好今天要拜访宗府,设法给我们看宗相公的照片么?】

  【海豹吃我一矛:赵菲?听说她又遇上了点什么麻烦,可能要迟一会吧。】

  ·

  虽然竭力在为倭寇之战做准备,但以穆祺的本心,还是百般的不希望牵连入战火之中。倭国当然恶心;但以当今海防的涣散软弱,骤然挑起战事,实在是危险之至。如果真能以贸易麻痹敌人,争取时间,其实也不是不可以考虑。

  可封贡大事,却不是小小一个世子可以左右;礼部因循守旧,怕也只有圣旨才能扭转局势。就大安现下的生产力而言,海上贸易当然有说不尽的好处,可考虑到老壁灯那种略通人性的神经脾气,穆祺也实在没啥信心能说服他,只能走一步看一步,尽力而已。

  第二日他们照旧与使团会面,半路却碰上了去驿馆传旨的太监。司礼监秉笔黄尚纲特意命人停下马车,笑嘻嘻与两人见礼,很殷切的向他们道喜:

  “诸位在礼部的事情办得非常妥当,万岁爷很高兴,说是要厚赏呢!”

  两人连道不敢,却又不觉彼此对视了一眼。要是派别的太监传旨也就罢了,黄尚纲黄公公的身份可格外微妙。黄公公是从小伺候皇帝的贴身奴仆,自湖北家中带来的铁杆心腹,负责的都是织造买卖皇店经营之类替圣上捞钱的要紧事务,外号“得宝太监”。这种专掌小金库的大管家,怎么会无缘无故的关心起礼部的事情了?

  他知道礼部的门往哪边开么?

  在仓促的茫然之后,还是小阁老反应迅速。他向黄公公简要汇报了昨日会谈的进展,并着重强调了谈判后自己观察到的细节:这些使节在会面时装的是两袖清风凛然正气,什么“出使至今,素丝不染,只饮一杯水而已”;但会后却是三五成群到处撒钱,把驿馆内寄卖的贡茶、绢帛都给倒腾空了。

  这样的两面嘴脸,他们在清流身上也是见得多了,丝毫不足为奇。但黄公公却敏锐捕捉到了小阁老想要强调的重点:

  “他们买的是贡茶?”

  “回公公的话,正是。”

  黄公公微微一愣,随即便露出了笑意——驿馆的贡茶虽然冠着个“贡”的名头,但实则只是飞玄真君及诸位大太监逐一挑剔之后无人问津的二流货色;因为沾上“贡”字由皇家垄断经营,卖出的价格还要比同等的好茶贵上三四倍不止。什么样的逆天大冤种,才会心甘情愿的挨这么一刀?

  当然,礼部虽然负责兜售贡品,但大儒们十指不沾阳春水,对详细账目从来知之寥寥,任由小吏上下其手而已。也就是小阁老接手后实心办事,一一整顿,才从账目看出的猫腻。

  不用心办事也没法子,小阁老可还盼着从贡品里分成呢,不搞清楚账目怎么捞钱?

  与聪明人说话就是不费力。仅仅一个问答之间,黄公公便立刻领悟到了小阁老试图传递的真意,霎时笑逐言开

  ——这些外邦货色是真·人傻钱多,不下手还等什么?

  当然,黄公公的笑意只浅浅显露片刻,便随即消失。毕竟飞玄真君清妙帝君四季常服不过八套,他们这些做奴婢的又怎么能表现得太过于铜臭呢?不仅如此,他还得郑重提醒二人:

  “两位请记住了,咱此行来只为宣示天恩,与银子是没有关系的。主上的圣旨也只为安抚外藩,和银子是没有关系的;礼部的职责是上下协调,和银子更是没有关系的——两位明白了没有?”

  ·

  黄公公到驿馆传旨,主要是看在高丽人的面上。毕竟是高祖皇帝亲赐姓名的外藩,子孙不能不给这个体面。他抑扬顿挫的念完翰林学士起草的诏书,命人送上了皇帝预备的赏赐:每人一盒金丹。

  “听说诸位喜欢御制的青词,圣上闻之不胜欣悦。”他笑容满面,温声向神情呆滞的使节们解释:“这是圣上仿照《外丹要旨》炼出的仙丹,珍贵无匹,特意赐给尔国国王受用。”

  使节们木然片刻,还是只有行礼谢恩。闫东楼在旁侍立,闻言却不由大觉钦佩:皇帝的耳目果然时时刻刻都盯着礼部,分毫不差的接收到了穆国公世子的马屁;而这样润物无声、着眼题外的舔法,才是天下第一等的功夫,不比他们父子硬嗑金丹来得轻巧?

  黄尚纲赏赐已毕,正要回转,站在众人身后的倭国使节楠叶西忍突然上前,向黄尚纲恭恭敬敬行了个大礼,再开始叽里咕噜,长篇大论的发言。穆祺站在一旁,只是听了数句,便不由皱起了眉——这楠叶西忍的汉语虽然颠三倒四,口音不少,但大致也算流畅;哪里是先前一窍不通,非得通事翻译传话的样子?

  果然是倭人惯用的恶心手腕,都舞到他面前来了!

  倭人使节显然对中原朝廷的权力架构非常熟悉,知道只要将皇帝贴身的太监奉承得高兴,由这样口衔天宪的人物随口发一句话,下面的官员便只有瞪眼了事。这些人入京以来装了几日的憨货,就是为了今天搞突然袭击,所以一篇奉承的谀词,说的是天花乱坠,滔滔不绝。

  太监最喜欢马屁,更何况还是罕见的外邦人拍的马屁?黄尚纲高兴得眼都眯了起来,一时颇有些飘飘然。但尽管如此,当他听到使节试探着问:“我国恭顺上国已久,可否广开朝贡之门”的时候,仍然迅速醒转了过来。

  朝贡不朝贡他不懂,但皇爷昨日调来倭国档案后拨的半天算盘珠子,他可是听得清清楚楚。被皇爷拨过算盘珠子的事情,谁还敢胡乱插嘴?——没看到皇爷算盘拨到最后,连眼珠子都是红的么?

  再说,朝贡的事现在是由小阁老与勋贵们协管。其余也就罢了,穆国公世子可是京中有名难惹的颠公,他干嘛要招惹这样的疯批?

  黄太监果断开口了:“这些事自有职官统管,咱家也不能回复尊使。”

  司礼监已经表态,冷眼旁观的穆祺立刻接话。他冲使臣微笑:

  “尊驾居然也颇通人言!”

  楠叶西忍愣了:“什么?”

  “夸赞使者的汉学功底而已。”穆祺面不改色:“使者一心要扩大朝贡,不知有何缘由?”

  楠叶西忍道:“我国心幕中华,向化之诚,不比高丽、琉球差什么。上国为何宽大彼等,却对我国吹毛求疵,处处挑剔?”

  穆祺在心中默默翻了个白眼。他对老登的意见数不胜数,吐槽三天三夜也说不尽,但唯独赞赏老登对倭人的态度:

  “尊使说东瀛心幕中华,但迄今为止,为祸江浙一带的海盗,大半都是倭寇,与高丽、琉球可没什么关系。”

  高丽虽是年年都借朝贡敲竹杠,偶尔还要嘴一嘴建文皇帝来恶心朝廷,但在倭国的恶心嘴脸面前,却绝对可以挺胸抬头,理直气壮的自称为上国孝子。连老道士都没法子多说什么。甚至某种程度上,高丽的“恭顺”印象,就是由倭人衬托出来的。就算朝廷对高丽再有不满,只要往东边看一看一衣带水的另一个藩国,那往往也就只能算了。

  这个指责极为犀利,但使节显然也早有准备,振振有词的回驳:“敝国之民,有善有恶,敝国也不能一一管束,难免有失察的时候。难道上国就没有盗贼逆恶?不教而诛,有负圣人的教导。”

  要是礼部的大儒们在现场办公,大概又会陡起精神,立刻打点腹稿,专心与使节辩论圣人的教导。但穆国公世子却没有这个心肠,他面无表情,直接顶了回去:

  “听使者的意思,东瀛的官吏居然连盗贼都难以约束?要是软弱无能到这个地步,那朝贡之后往来频仍,中原的海商岂不要大大的受害!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圣上以仁孝治天下,怎能让百姓们往来于无法无天的蛮夷之地?”

  楠叶西忍正欲辩解,穆祺却一气呵成,不容打断:“夷狄之有君,不如有夏之无也!东瀛连个盗贼都约束不住,正是蛮夷性重,王化不足,才会这般好乱乐祸,僭越犯上。我且问使者,东瀛是不是有个狂僧周凤,声称以日出之国为神国,去我朝敕封之王号,不奉今上之正朔?所谓“东皇、西皇”、“中日并尊”等大逆之语,我都不忍再说!这不是蛮夷本性,心怀狡诈,又是什么?”

  楠叶西忍目瞪口呆,刹那间汗流浃背,几乎控制不住表情——东瀛国内的确有自尊自大、与大安分庭抗礼的思潮在暗自涌动;但迄今为止,也不过是在上层秘密传播,影响不大。这样隐秘难言的风声,又是怎么跨越重洋,流布至此的?

  周凤和尚的确是幕府的顾问,名气颇大的高僧。但私下对弟子宣讲的言论,上国官吏怎么会知道得这么清楚?!

  楠叶西忍越想越怕,嘴角不由抽搐。他到访之前就做足了功课,知道穆国公世子是京中出名的纨绔,号称不可理喻的癫公,所以精心筹备的重点,一直是闫阁老的儿子闫东楼。但现在寥寥几句话,却真是冷水泼头,难以言喻。对方了解得这样的深入细致,可绝不是浅薄无知的货色!

  是穆国公世子在扮猪吃老虎,还是上国的情报厉害到了这个地步,就连纨绔子弟都能查知东瀛的底细?

  楠叶西忍强行移开目光,去看其余负责接待的官吏。却见小阁老与黄公公以眼观鼻,表情都是一水的漠然沉着。在座的哪一个不是人精?光看一看东瀛使节那种见了活鬼一样的表情,就知道世子所言不虚。私下里议论也就罢了,如今公然面对东瀛狂僧这大逆不道的言论,又怎能不愤君父之慨,表现出义正词严、绝无商量的态度?

  当然,黄公公面色虽然沉着,内心却是大喜过望,深感不虚此行。昨天下午飞玄真君清妙帝君万岁爷陛下命他检视朝贡事务,话里话外云山雾罩,虽然照例是阴阳怪气不说人话,但作为皇帝从老家带来的亲随,黄公公还是立刻听懂了主上的暗示:

  他将来可能要弄一弄倭人,需要太监们出马,先悄悄找点发难的由头。

  黄公公兼管着东厂,自是义不容辞。但这事情也很难办。他们搞官员得心应手,只要不是活圣人下凡,那手下的探子搜罗一番,基本上想整什么黑材料就整什么黑材料(当然,日后在海刚峰处踢到铁板,则是万万出乎黄公公的意外了);但现在倭国使节初来乍到,东厂蕃子也没几个懂倭语,这黑材料就实在难整。

  难道还要公公们带着翻译去找倭国使节的下人,说私密马赛,瓦达西东厂密探得死,你们要是不招实话,就统统死啦死啦滴?

  正在一筹莫展之际,天上居然就掉下来了这样的馅饼。听听,听听,什么“中日并尊”、什么“东皇西皇”,那是人能说得出来的话吗?把这几句话报上去,那不就是天大的把柄?

  当然,东厂办事虽然狠辣,往往也是要讲证据的。如今仅凭穆国公世子的一张利嘴,以及倭国使节的一点表情,似乎还不能定罪;需要派人再查一查才是。但黄公公犹豫片刻,到底还是扛不住甲方工期的压力,决定立刻上报,顾不得核实了。

  ——不过没有关系,就算是真搞错了事实,他也有法子处理;黄公公早让人查过了记档,知道倭国风俗奇特,即使犯下了天大的过错,当众鞠个躬便能平白无事。黄公公从善如流,也决定入乡随俗,就算冤枉了倭人什么,大不了自己苦练几日倭语,当着他们鞠躬道歉,说几句什么“红豆泥死你妈塞”就好了嘛!

  这可是东厂大太监的道歉,建议倭人不要不识抬举。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25页  当前第12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2/125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被皇帝偷看心声日志后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