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军刚炮击加的斯的时候,加的斯城内的西班牙军队就知道不可力敌,直接死守加的斯和直接给楚国人送人口也没啥区别。
而在后续的楚军炮击中也证明了这一点,那铺天盖地的大口径舰炮的猛烈炮击,根本不是人力可以抵抗的,至少西班牙人暂时没有找到抵抗的办法。
所以西班牙人老早就开始撤退了,后续从周边地区紧急增援上来的西班牙人军队也没有盲目前往加的斯,而是到了一个名为哈凯斯堡的地方和加的斯退兵进行了汇合。
后续几天里,西班牙人的兵力以及大量的物资源源不断的从周边地区汇集而来,很快就在哈凯斯堡一带汇集了超过三万人的兵力。
这三万人也是非常典型的西班牙的新建陆军。
也就是装备燧发枪,新式火炮为主,采用线列战术为核心战术的新式军队。
步兵是清一色都是新时代的遂发线列步兵,半数燧发枪都还是楚国人出口的燧发枪,半数是西班牙自造的燧发枪。
炮兵装备了一百五十多门的前装滑膛炮,这些滑膛炮性能其实也不错。
可不是三十年战争时期的那种老古董,基本都是最近二十年比较流行的新型野战炮,十二磅火炮的有效射程可以达到上千米,并且发射木制弹托木制圆盘引信榴弹的的那种……要么是楚国出口版本火炮,要么是西班牙人仿制的楚国的出口版本火炮。
榴弹这东西,楚国倒是没有出口过。
但是这玩意的技术含量也不高,欧洲国家手工打造也能打造出来,只不过因为弹壳工艺不行,爆炸威力小,破片少而已。很多时候这些欧洲土著国家搞出来的所谓榴弹,哑弹特别多,哪怕爆炸了也很容易直接炸成两半,无法有效的形成大量破片。
某种程度上来说,因为大楚帝国的出现,欧洲地区的军事水平对比原时空,至少提升了五十年以上……而且在火炮领域里,至少提升了上百年。
原时空里木制弹托和木制圆盘引信,可是要到十九世纪中期才大规模使用呢……这玩意技术含量其实很一般,主要是一个思路的问题。
当然,因为基础工艺的不行,欧洲人看似弄出来了新式榴弹,但实际威力不咋地,可没办法和原时空十九世纪中期各国搞出来的榴弹相提并论。
光是一个弹壳的制造加工工艺,就得把他们给难倒了。
但是对于欧洲国家而言,威力差一些总比没有好不是。
如今的西班牙在加的斯以北大概七公里外的哈凯斯堡一带,汇集的这三万兵力基本上可以算是目前欧洲地区地方主流陆军了,不管是武器装备还是战术都具有高度的代表性。
而这样的西班牙陆军,能够挡得住楚国大军吗?
对此,印度人哈莱尔同尉表示很悲观……甚至为对面那些无知无畏的西班牙人感到悲哀:这些傻货,真的是无知者无畏啊!
但凡见过楚国新式正规军使用后装线膛枪炮打仗的样子,都不可能在楚军面前临列出如此整齐而密集的步兵方阵!
这除了送人口,还有啥用?
第885章 最后一个印度人战死之前帝国绝不屈服
作为在大航海时代崛起,先后在世界众多地方都占据了大片的殖民地,尤其是在美洲地区拥有大量殖民地的西班牙,在面对战争的时候不得不说是有一种底气或者说自信的。
当大楚帝国大规模炮击并登陆加的斯之后,西班牙人并没有和隔壁的葡萄牙人一样,只是面临了小小的战败就举国投降。
西班牙人反而是采取了主动退出沿海地区,在内陆地区集结兵力进行顽抗的策略。
三万大军,这就是西班牙人在面临楚军侵略之后,短时间所集结起来的军队。
他们既有来自加的斯地区的原驻防兵力,也有舰队里上岸的水手,不过更多的还是周边地区赶来增援的西班牙援军。
这些军队里其实有一些也并不是西班牙方面国控直接掌控的军队,不少都是附近贵族的地方军队。
这年头的欧洲,还保留着传统的分封制度呢,国王也不过是最大的贵族,下头还有一大堆乱七八糟的贵族,这些贵族们也拥有军队,并且在战争时期为国王效忠上战场。
但是今天,他们都聚集在加的斯港口以北七公里外的哈凯斯堡一带。
这个在昔日里不值一提,在历史上没有留下任何名字的小村庄地带,在今天却是因为西班牙人以及楚军的陆续到来而注定要名留青史。
承顺三十七年九月初四,初秋的天气非常的清爽,没有遭到任何工业污染的天空湛蓝无比。
当天早上,作为楚军先锋部队的印度第三师下属第九步兵团最先抵达哈凯斯外围地区。
不过并没有立即发动进攻,而是在外围停留。
在印度第九步兵团的侧后位置,是印度第三师下属第七步兵团。
至于印度第三师的另外一个步兵团,也就是第八步兵团并没有出现在战场上,而是加强了印度第三师炮兵营,骑兵连组成了一个混成团,朝着西北方向进军。
根据前期的骑兵侦查报告,楚军在这一方向里发现了大批西班牙援军的踪迹。
这个印度第八混成团的任务就是拦截这支西班牙援军,不让他们出现在哈凯斯方向,也是避免他们绕过前线大队,直接偷袭到加的斯这个后方大本营。
因此此战里,印度仆从军第三师的主力只有两个步兵团,实际上这两个步兵团也不满编,因为过去的西非战事里,印度第三师先后留下了不少兵力驻防西非各港口,虽然每个港口留下的兵力可能就只有数十人,百来人,但是汇总起来留下的兵力还是比较多的。
因此这两个步兵团汇集起来的兵力只有四千多人的规模!
然后再加上印度第三师师部的少量数百人。
此外印度第三师的辎重营,则是留守在加的斯,承担当地的基本守备任务。
一万多人的印度第三师,经过一系列的作战以及抽调后,实际上出现在哈凯斯堡战场上的兵力,已经只剩下四千多人了。
在印度第三师两个步兵团的后方,是大楚帝国陆军第五十三师骑兵团,这个骑兵团即是在监督,掩护前方的印度步兵部队,同时也是作为第五十三师主力部队的前锋部队而存在。
五十三师骑兵团的后头,才是五十三师的大批主力,包括两个步兵团以及一个炮兵团。
至于五十三师还有的一个步兵团,这个步兵团也被拆分了,在丹吉尔留下了一个小混成营,在加的斯也留下了一个营。
还有一个营之前被派遣到了葡萄牙那边,目前驻防在里斯本一带。
第五十三师辎重团,大部分人手都还在加的斯守备,组织运输物资,辎重团后续也不会直接参与前线战斗,而是以保卫后勤中转站,维护后勤线为主。
因此第五十三师出现在哈凯斯堡战场的兵力,也不是很多,只有两个步兵团,一个骑兵团,两个炮兵营,总计约九千多人。
印度第三师以及五十三师加起来,总计兵力一万四千人左右,光对比人数兵力的话,还不到对面西班牙人的一半。
但是只是人数上的对比而已,如果你要对比技术装备的话,那么楚军可是能吊打西班牙人。
楚军里的后装线膛枪炮,足以抹平这种兵力上的差距,并取得巨大的火力优势。
上午十点许,楚军主力抵达,随后博建安陆军中将下令继续进军,骑兵团开始前出进行武装侦查。
不过骑兵团的前出并没有遭到西班牙人的反击……虽然西班牙的阵列中明显有着大量的骑兵部队,但是他们并没有贸然派出骑兵进行反击或驱逐,而是看似无动于衷一样继续留守后方。
这种情况下,五十三师骑兵团虽然看似没有交战,也就没有取得什么杀伤战果,但实际上却是轻轻松松的就把敌人的主力部署方向都给试探了出来,并回传给了后方的博建安陆军中将。
完成了他们在战场上的主要任务!
上午十二点,印度第三师第九步兵团接到命令,开始向东北方向挺进,十五分钟后,印度第七步兵团开始向西北方向迂回。
这两支印度军队的左右两翼迂回,按照博建安的命令其实并不是真的要进行迂回进攻……让他们进行侧翼迂回,一方面是让他们绕开主力战场,拦截可能突然出现的敌军援军部队,同时也是为了封锁敌军的溃逃方向,为后续半包围敌军创造有利机会。
另外一方面嘛……到了此时此刻,印度军团第三师的任务其实已经完成的差不多了,他们作为前锋主要是为了给主力探路,免的楚军深入人生地不熟的地方被敌人打了埋伏。
既然敌人主力已经出现,战场已经抵达,那么印度第三师继续留在正面战场上,其实都会影响到五十三师的作战。
因为印度第三师依旧是一支装备火帽击发枪,采用线列战术为主要战术的仆从军部队。
他们的作战方式和楚军如今采用后装线膛枪炮的主力部队是格格不入的,在战场上配合作战,非但起不到帮助作用,反而还会拖累主力部队的作战。
博建安中将为了避免麻烦,干脆让印度第三师的两个步兵团往两侧机动,给主力部队让开作战位置。
省的他们添乱!
但是对面的西班牙人却是不知道这一点啊,他们一看见楚军的两个步兵团开始朝着两翼机会,还以为楚军要搞迂回进攻,攻击他们的两翼呢。
当即连忙调兵遣将,派遣部队向两翼展开,做出拦截印度第三师的姿态。
博建安陆军中将一看,这感情好啊,对面自己都开始分兵了,等会正面进攻的压力也就更小了。
当即也不再犹豫,开始让部队展开战斗队形,并让炮兵部队做好准备。
这一战,炮兵部队依旧会是绝对的主力,随军上来的两个七十五毫米炮兵营一共三十六门的主力部队,将会承担绝大部分的作战任务。
至于步兵……哪怕是装备了后装线膛步枪的五十三师的步兵们,其实也是给炮兵打下手的。
如今五十三师炮兵团的编制有些打乱了,因为先后抽调了六门七十五毫米野战炮留守丹吉尔,六门三十四年式七十五毫米山炮派遣到葡萄牙人地区,西非过来的路上又在加纳留下了两门七十五毫米山炮。
因此最终抵达加的斯的火炮,其实一共只有二十八门三十四年式七十五毫米山炮,十二门七十五毫米野战炮……然后又有三门七十五毫米野战炮掉进了大海里,现在还没打捞出来呢。
加的斯那边的留守部队,也留下了四门七十五毫米野战炮以及两门七十五毫米山炮。
最后,被博建安陆军中将带到战场上的七十五毫米火炮,只有二十六门三十四年式七十五毫米山炮,十一门七十五毫米野战炮。
而一路上的机动里,七十五毫米山炮的表现一如既往的好,因为只有三百六十公斤的行军重量,机动起来非常的方便。
相对来说三十二年式七十五毫米野战炮因为一点六吨的行军重量,搞的机动比较麻烦。
这玩意射程是远,精度也高,但是一点六吨的重量对于海外地区而言依旧太重了,平日里也看不出来,但是到了交通设施严重落后的土著控制区里,机动非常的麻烦。
很多土著修建的桥梁根本就无法让这种火炮快速通过,只能是让工兵进行加固甚至干脆修建浮桥后才能让这些火炮通过。
同样的问题还出现在了楚军里大规模使用,并且一直都觉得很不错的四轮重型马车。
四轮重型马车是楚军里的重要后勤运输工具,其一吨多的载重也是楚军后勤部队引以为傲的。
然而马车再加上一吨多的载重,然后再加上拉车的四匹马……这汇总起来可是一点也不比七十五毫米野战炮轻多少,对道路以及桥梁的要求都是比较高的。
因此这一次北上行动,看似楚军没啥问题,但实际上在火炮以及辎重运输上却遇上了不小的挑战。
这也是让博建安更加下定了决心,回头就给金陵参谋部那边递交报告,请求进一步增加海外驻防部队里的轻型火炮,如三十四年式七十毫米步兵炮,三十四年式七十五毫米山炮的装备数量。
至于三十二年式七十五毫米野战炮虽然有六千米的有效射程,但还是太重了。
至于什么一百二十毫米轻型榴弹炮这些更加沉重的火炮……随便弄点作为军级支援火力就行了,完全没有必要配属给师旅级部队,更不需要伴随步兵作战……它也没办法伴随步兵作战。
在后勤运输上也是如此,在部分道路良好的地方,采用四轮重型马车还勉强凑合,但是在道路条件严重落后,同时己方也不熟悉的土著控制区里,四轮重型马车的使用将会受到极大的局限。
相反,载重看似小一些双轮运输马车以及双马挽拉的轻型四轮马车还要更加适用。
在海外作战和在本土作战,那是完全两个不同的概念,其中辎重后勤运输、炮兵机动能力是必须纳入重大考量的问题。
要不然就会出现西班牙战场上的一面,楚军主力看似气焰嚣张的一路杀过来,但实际上在沿途遇上了诸多的麻烦。
区区七公里左右的路程,但是工兵部队忙前忙后,光是浮桥就架设了三座之多……顺带还采用爆破的方式扩宽了一段山路……西班牙人那群土著王八蛋,修路一点都不积极,其中的一段盘山路竟然非常的狭小,马车想要过去非常困难。
楚军的工兵部队实在看不下去,直接给它来了大规模的爆破开路,硬生生的在山口位置炸出来了一条宽敞一些的山路。
就现在……第五十三师的工兵营,除了继续紧急施工修建港口设施外,还有一部分兵力都还在后头修路铺桥呢。楚军大老远跑过来打仗,敢情是给西班牙筑路修桥顺带修建港口来了……
这些都是让博建安陆军中将深感无奈……当对手差到一定程度后,楚军所面临的最大挑战并不是敌人能不能打,而是当地严重落后的交通设施。
这好不容易抵达了哈凯斯堡后,看着对面一大片密集的西班牙兵力,博建安陆军中将已经下定了决心:尽可能的把这支西班牙人的有生力量消灭在这里!
他可不愿意带着大军和戏班人玩捉迷藏,更不愿意满西班牙转悠!
甚至到了现在,他连马德里都不想去了……
这一路过去五百公里的直线距离,实际路程还得更远,己方一万多大军杀过去,沿途得修多少浮桥,开多少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