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靖难攻略_分节阅读_第441节
小说作者:北城二千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3.03 MB   上传时间:2024-09-10 11:53:14

  “我说老二出手大方吧?”

  瞧着张氏说不出一个所以然,朱高炽也趁机显摆了一把,并进而说道:

  “老三这次有苦吃了,我们也不要耽误,等什么时候云南那边来了消息,我们就趁早去就藩。”

  朱高炽看向殿门,带着几分感慨:“这京城可不好待啊……”

  他的话像是一阵风,直接吹向了城外。

  南京外城麒麟门外,一辆马车与二十余名骑马的便衣兵卒停在了官道旁的乡道上。

  虽然已经是十月末,但此刻官道两旁四周的耕地却依旧有不少人在劳作的身影。

  在后世的农村,除了少部分地区以外,冬季无疑是农闲时刻,尤其是农历的十月尾巴,很多农民都会赋闲在家。

  相较于后世,古代的农民可以说是全年无休。

  “看样子还得忙到冬月中旬……”

  朱高煦的声音在马车内响起,熟悉江南农务的他只是一眼便知道了百姓们在忙碌什么,需要忙碌到什么时候。

  冬季是农民整修农田和耕牛的最佳时机,他们往往会利用冬至这一节气的休整期,对农田进行整地修整,清除杂草并翻耕土壤,以便为明年的春耕做好准备。

  同时,他们还会检查耕牛、骡子、挽马的体况,给予适当的养护,使它们在来年的农田作业中发挥最佳效能。

  如今的耕田间,便充满了修整耕地的农民身影,以朱高煦的经验来看,这些农民起码要忙碌到十一月中旬乃至下旬。

  以朱高煦的体感来说,他觉得明初的气温要比后世冷,因此等到十一月中下旬,兴许江南一带也已经进入零度以下了。

  届时这些百姓为了修整农田,少不了会在手上留下一些冻疮。

  等入了腊月,他们还不能休息,等抓住时间将收获的粮食加工为成粮,同时制作酱料等食物。

  一些家境不好的,还会在家里编织草鞋、簸箕等商品,以此赚取额外的收入。

  看着他们的情况,朱高煦倒是没有打扰,而是默默记下这一切,同时拿出了一本文册记录。

  在这本文册上写明了各省的田亩数量,以及人口数量,还有需要缴纳多少税粮,平均每亩税粮食多少斤等数据。

  大明的田赋是定额,随后根据百姓的上、中、下三户身份平均分配定额的田赋。

  这样的好处是从纸面来看,百姓的负担都不大,但坏处就是一旦执行起来会有许多可以偷奸耍滑的地方。

  把上等水田改为旱田,把上户身份改为下户都是小儿科了,过分些的直接把上等水田改为山地,甚至伙同地方官员,勾结他们把本该属于自己头上的赋税转嫁给毫无背景的平头百姓。

  站在朱高煦的角度,他是希望不要弄得太繁琐,而是一刀砍下,直接定为十赋一。

  但是治理国家不能凭借个人想法,还得根据现实情况来进行更改。

  田赋十赋一、商税十税一的政策已经在山东施行了,可由于官员数量不足,永乐元年的山东税收情况并不如朱高煦预想的那么乐观。

  朱高煦翻到了代表山东的那一页,其中写了许多关于山东的税收,由于朱高煦废除了山东的杂项税收,因此整页纸上十分干净简短。

  【山东布政使司有田五千七百四十六万二百余三十七亩六分地,实缴田赋四百五十二万三千四百六十七石半,商税三十六万四千七百二十五贯三钱四厘。】

  今年山东缴纳了四百五十二余石税粮,相比较洪武年间二百八十五万的税粮,直接增加了一百六十七万石。

  看上去百姓的负担加重了,但实际上是减轻了,因为山东并没有进行徭役,也没有征收各类人丁丝绢的杂项,只保持了在各县城门收取的商税,数目也十分可观。

  但即便如此,它却并没有达到朱高煦的预期。

  因为按照山东的亩产来说,田赋起码能收到六百万石以上,商税也不应该这么少。

  这比他预期的少了近一百五十万石,原因就在于这次完全彻底按照十赋一和十税一进行的,只有青州、登州、莱州这三个州府的百姓,以及三个州府的所有县城。

  离开了官员最多的这三府后,另外的济南、东昌、兖州三府想要贯彻这个政策就开始困难了。“保持一比四百左右的官民比例就保持基本收税,不过还得考虑吏治问题……”

  朱高煦呢喃着,他算了一笔账,就是他在山东投入的官员数量,以及在青、登、莱三州投入的官员数量。

  在老朱的制度下,正常一个县是五名职官搭配二十到七十名不等的胥吏。

  胥吏的俸禄在洪武十三年定下标准,此后几乎再无大变。

  其中,一、二品衙门的月俸二石五斗,从上到下依次递减,到了六品衙门则是月俸一石,并不算太低。

  在册上的吏为五万五千余人,但没在册的却有十余万人,而这群人的俸禄则是地方衙门拨给。

  在这样的制度下,曾经的青登莱三府的地方官员数量不到二百人,胥吏一千二百余人。

  他拿下青登莱三府后,又调渤海一千四百余名吏目加入其中,因此当地官吏数目为二千八百人,百姓则是在迁移之下波动较大,但也保持在一百八十万左右。

  算上税务司的三千官员中的一千五百人,今年的三府赋税收取中动用了整整四千三百官吏。

  在这样的局面下,三府两千余万亩的耕地缴纳了二百八十万石,接近改制前山东全省的税粮缴纳情况,而掌握另外大半田亩的济南三府却只缴纳了一百七十二万石。

  “得更换地方胥吏成自己人才行。”

  大致算了一下用人成本和税粮收取情况后,朱高煦便决定了要调渤海毕业的学子南下山东。

  今年渤海会在腊月毕业两万学子,而这也是渤海学子毕业浪潮的巅峰。

  当这批洪武三十年就学的学子们毕业后,渤海平均每年的毕业数量会下降到一万人,而辽东的学子还没完成五年学业。

  不过只要撑到永乐三年结束,等洪武三十二年入学的十余万辽东学子毕业,那自己手上的人就足够了。

  届时不管是对山东大兴教育,还是把山东基层胥吏全部换血都足够。

  至于今年毕业的这两万人,朱高煦也不准备全部投入南下为官的队伍中。

  他想要从中选出一些优质的人才,专门投入到数理化的研究中,毕竟科学才是生产力。

  为此,他早早就让亦失哈将他自己所出的数理化考卷印刷,提前两个月运往了渤海。

  等到年末毕业考的时候,只要有人能脱颖而出,那他们就会被朱高煦投入课题研究中,根据朱高煦提供的思路,向着各个方向去研究,去完善基础数学、物理和化学,同时发明改进一些现有和没有的科学产物。

  朱高煦不是全知全能,他只能给出他知道的方向让人去研究,具体能否成功他也不知道。

  他真正的战场还是得解决大明的弊病,例如毕业的这两万学子。

  “眼下辽东有五千官员维持局面,但明显不够用,先留一万在当地吧……”

  朱高煦呢喃着,同时将这件事情记录在文册上。

  过后,他又稍微计算了一下,如果加上在山东的渤海胥吏和税务司官员,再加上可支配的这一万学子,那就是一万四千四百人。

  如今整个山东人口是五百万左右,因此将这批人完全作用到基层的话,那基本能实现对山东从下而上的掌控,山东也能作为新政策的试点运行,并在成功后推广。

  想到这里,朱高煦也将最后一个字写完,放下了手中的文册,推开了马车的车门。

  “殿下……”

  两名百户官围了上来,朱高煦却摆手:“随我去田间走走,称呼我为主薄便可。”

  “是!”二人作揖回礼,而后跟着朱高煦顺着小道走入田间,只是他们刚刚到来便遭到了驱赶。

  “那边的那三个,没长眼啊,来我田里踩什么?!”

  远处,一个老农朝着朱高煦他们吆喝着,同时还举了举手中那老旧的铁锄。

  “老丈莫要生气,我是江宁县的主薄,特来询问你们的难处。”

  带着二十几个骑马的男丁,朱高煦只能为自己扯上官身。

  尽管只是江宁县的主薄官身,却还是那让原本吆喝的老农连忙丢下农具,跪在田间用力磕了几个响头。

  “草民不知道主薄来了,居然还敢向主薄吆喝,请主薄恕罪!”

  老农用力磕头,满身泥土的同时,也让四周的农民知道了江宁县主薄的到来,纷纷放下了手中农具,如待宰的羔羊般纷纷下跪,茫然无措。

  “都起来,我也是农民的孩子。”

  朱高煦上前扶起那老农,并向四周人吆喝,这才将他们叫起。

  不过即便站了起来,他们却也还是唯唯诺诺,坐立不安。

  也就是此时,那老农才看出朱高煦的高大,不由得缩了缩脖子。

  换做旁人被他如此叫嚷,可不管这里是不是他的田,先打一顿再说。

  “老丈,我来城外,就是想问问你们,今年没了蠲免,衙门派出的胥吏和粮长与你们收粮时,可曾为难你们?”

  朱高煦扶着那老丈坐在一旁的田埂上,百户官见状也连忙将带来的马札放在田里,朱高煦也坐在了马札上。

  只是片刻,他又觉得这样有些不妥,因为他生得高大,坐在马札上比起坐在田埂上的老农高大太多,因此不免有一种官员审犯人的感觉。

  他将马札放倒,坐在放倒的马札上,虽然坐着舒服,但这感觉反倒对了。

  “没有为难,没有为难……”

  老农重复着这句话,但他的言行举止却出卖了他,显然有人交代过他们这么说。

  “老丈放心,我这次出来没人知道,只要你们不说便没人能为难你们。”

  朱高煦安抚着老农,可老农却直接跪下来:“主薄大人,您就别问草民了,到时消息走了,您倒是可以回到县里,可草民还要讨生活。”

  老农的话让朱高煦语塞,不由想到了前世许多电视中主角为百姓或配角做主,张口就是能保护他们的话。

  可现实与电视不同,没有哪个主角能一直坐镇当地,为当地的百姓做主。

  他们做完了一件事便走了,似乎一件事便能解决所有事情。

  自己的询问也是如此,如果他没有办法保护这群村民,那询问他们便是害了他们。

  “这样吧老丈,你把事情原本告诉我,若是那里长与粮长都有猫腻,我便派人把他们拿了,从我贴身人中选人当里长与粮长,但凡遇到事情都有他们庇护你们。”

  朱高煦做出承诺,那老农与四周农民闻言面面相觑,似乎很想说出心中想法。

  “我绝不是来套话的人,也不是骗子,不信您往那边看。”

  朱高煦示意他们看向官道上的马车和兵丁,果然他们见到后也大胆起来,人群之中纷纷叫嚷。

  “赵南和李勇那两个狗东西拿的不是官斗来收粮,还说我们的粮食不好!”

  “对!!”

  “历年都是交十二斤粮食,今年那斗大了,我们足足交了十五斤米!”

  “还有……”

  有了朱高煦的保证,人群便再也按耐不住,纷纷道出苦楚。

  “老丈,他们说的可是真的?”

  朱高煦低头看向那老农,老农也频频点头:“都是真的,收了田赋还要我们帮他们服徭役。”

  “不止是帮他们服徭役,他们还把自己亲戚的徭役免除,让我们去帮他们服,一旦我们不愿意,他们就在每年夏秋收税的时候收拾我们。”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992页  当前第441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441/992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靖难攻略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