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靖难攻略_分节阅读_第847节
小说作者:北城二千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3.03 MB   上传时间:2024-09-10 11:53:14

  一些工人回怼着那些农家子弟,农家子弟闻言也恼怒:“哼,还想着老事情是吧?”

  “别他娘瞎说!”工人回怼,而农家子弟继续道:

  “你们家里不就是被太上皇和陛下流放来的贪官污吏嘛,考不中科举这才来做工人,现在居然还瞧不起我们这些泥腿子了。”

  “瞧不起又怎么样,还不是和我们这群泥腿子在一个工地上干活!”

  “哈哈哈哈……”

  笑声传遍戈壁滩,那群人也觉得脸红,当即便低头不再说话了。

  见他们不说话,那些农家子弟本想乘胜追击,但一看到不远处的监工往这边走来,当即便低头认真干起了活。

  诸如这样的闹剧,在当下的北方十分常见,毕竟北方人口之所以增加那么多,实际与朝廷几次大案有着密切关系。

  要不然,江南的人口占比恐怕会随着火车的通车而越来越高。

  相比较洪武年间江南一京二省占据天下半数人口,而今的江南一京二省在人口占比中已经下降到了天下人口的四成了。

  秦岭淮河以北的北方人口有四千万之多,而西南云桂川黔则是有一千五百余万人,湖广及广东、交趾、南洋等海外地区则是两千万左右。

  在铁路、医疗、惠民政策的普及下,大明人口的增长速度远超这个时代任何一个国家。

  要知道在大明隔壁的日本被郑和所率舰队威慑并加入宗藩体系时,总人口已经达到了一千二百万。

  在后续的二十余年时间里,日本还在与大明的粮食贸易中,解决了许多饥荒问题。

  但即便如此,当下的日本人口也不过在一千三百万左右,二十几年时间人口增长不过百余万。

  相比较之下,大明三十三年间,人口起码增长了四千多万,尤其是随着医疗与惠民政策不断普及,大明的人口增长速度也越来越恐怖了。

  人口带来的战争、经济潜力,不免让许多官员自视甚高,而这种态度在中洲还没有问题,但在海外就很严重了。

  二月中旬,锡兰宣慰司传来消息,早前朝廷派遣的一些官吏激起了民愤,上百万土人在有心人的煽动下开始叛乱,而驻守锡兰宣慰司的刘永诚仅有五千六百兵卒。

  “加快设府县,另外对激起此次叛乱的官吏严惩!”

  拿着手中奏疏,朱瞻壑以监国的身份坐在了武英殿金台下的主位,微皱眉头教令七位殿阁大学士。

  他没有去讨论这些官吏是谁举荐的问题,也没有追究举荐人的责任问题。

  这并非他善心大发,而是真的要论罪,那作为宣慰使的刘永诚也要被论罪,而是自己手下的将领,况且刘永诚早早汇报过当地官吏行事不法的事情,殿阁没有处理是殿阁的事情。

  于情于理,这也怪不到刘永诚头上,毕竟他没有直接裁撤宣慰司官吏的权力。

  杨荣等人沉默不言,因为闹事的锡兰宣慰司官吏是他们举荐的人,这种时候安静点比什么都强。

  “刘永诚能不能镇压下叛乱?”

  朱瞻壑将目光投向王骥与陈昶,陈昶作揖道:“刘永诚作战骁勇,麾下也有五千余锐卒。”

  “此次叛乱土人虽多,但却不是他的对手,从他奏疏中未要求小西洋、西海等卫支援来看,他应该有把握平叛。”

  “好!”朱瞻壑将目光看向王骥,王骥虽是文人,但某些时候却比武将的杀气还要重。

  面对朱瞻壑的目光,王骥作揖道:“锡兰蛮子叛乱已经不是一次两次,臣翻阅卷宗,锡兰蛮子二十余年间大小叛乱五十四次,都追求复国,可见他们对朝廷极其不认可。”

  “臣以为,当派遣小西洋、西海卫驰援刘永诚,并下教令刘永诚将叛乱者格杀。”

  “唯有将蛮子杀的畏服,朝廷在锡兰的统治才能长久!”

  王骥这话说的许多人皱眉,但从朝廷的角度来考虑,这也是最有效管理锡兰的办法。

  这点,即便是少民出身的江淮也无法否认。

  “既然如此,那便下教令,秘密告知刘永诚,让他把蛮子杀的畏服。”

  “此外,今岁的囚犯,不论数量多少,先发往东山府开荒,东山府已经寻到金矿了。”

  朱瞻壑三言两语间,又将一个好消息公之于众。

  不过对此众人并不觉得奇怪,皇帝看山点矿的手段已经是整个大明都知晓的事情了。

  尽管从南京回来后,皇帝一直呆在大明宫与太上皇等待东北和漠北开春,但每日处理的奏疏依旧要送往大明宫供他阅览。

  思绪此处,众人各有心思,而这个时候,急促的脚步声也从殿外传来。

  一名年纪三旬左右的太监走入殿内,对朱瞻壑作揖道:

  “殿下,苏州乡试闹起来了!”

  “闹什么?”朱瞻壑与群臣皱眉,但心里有了不好的预感……

  “今天下人口倍增,官员数量更是远胜太祖高皇帝时期,然尸位素餐者甚众,而科举每年不过选材三百,何其不公!”

  “不公!不公!不公!”

  同一时间,在西北百姓还在庆幸能吃饱饭,能多赚几枚工钱而高兴。

  在海外土人叛乱不止,惹得朝廷准备挥舞屠刀的时候,江南却真正意义上的闹了起来。

  这种闹的方式,与曾经儒生们跪拜官府,文武官员跪在乾清门、武英广场的闹不同,而是以游行的方式开始闹腾。

  一开始只是十余名乡试落榜学子在闹,后来闹得人越来越多,最后直接演变成了数百人的一场游行。

  数百名落榜学子叫嚣不公,一边叫嚷,一边朝着苏州府教谕衙门走去。

  这样的举动,很快引来了兵马司的阻拦。

  数百兵马司将长街两头堵住,将落榜学子包围起来。

  一时间,整条长街鸡飞狗跳,兵马司百户官也走到队伍面前怒叱道:“谁让你们聚众闹事的!”

  “我等并未闹事,只是觉得世事不公,倘若我等不开口,那朝廷何时才能知晓我等底层学子的苦楚!”

  人群之中,一些人叫嚷着所谓的苦楚,百户官见状也不打算严厉追究只是呵斥道:

  “现在速速散去,倘若不散,在场之人,每人先打十棍杀威棒!”

  “我们都是有功名在身的生员,尔身为武官,谁准许你私自用刑的!”

  人群里传出声音,百户官闻言也脾气上头,直接抬手道:“就凭《大明律》!”

  眼看他真的要动手,一些学子也动摇起来,纷纷低头沿着街道两边小巷离去。

  不过几个呼吸,闹事的学子便少了一半。

  剩下的人一看走了那么多人,当下也心虚的准备离去,而人群之中依旧有人叫嚷道:

  “正因尔等怯懦,故此朝廷才多年不改科举,何其不公!!”

  “截娘头,给老子把喊话那人抓出来!”

  听着叫嚷的声音一直是同一个人,百户官当下便指挥兵马司的兵卒强行撞入学子队伍中。

  推搡之间,人群骤然乱了起来。

  那叫嚷之人也趁乱开始逃跑,而兵马司兵卒搜捕了一队人,声音却怎么都对不上。

  无奈之下,百户官只能将这件事情上奏南京,而南京也觉得无法定夺,直接上奏了朝廷,这才有了刚才的一幕。

  了解前因后果后,朱瞻壑显得十分头疼,这件事情是人为煽动的,故此他将目光第一时间就投向了杨士奇。

  杨士奇低垂着眼眸,若不是还时不时眨巴眼皮,朱瞻壑都以为他是一尊雕像。

  “殿下,此事需要严查!”杨溥为了洗脱嫌疑,率先开口希望严查此案,闻言的朱瞻壑略微有些迷糊。

  事情发生在苏州,若说这件事情与三杨无关,他却是怎么都不会相信的。

  相较于朱瞻壑的不相信,江淮反倒相信这件事情与三杨无关,毕竟江南铁路还在修建,三人不会无缘无故闹事,这对他们并无好处。

  只是这件事情的背后一定有推手,而且势力注定不会小。

  “殿下,臣愿请命调查。”

  江淮作揖行礼,不过朱瞻壑闻言却不准备直接处理此事,而是开口道:

  “兹事体大,这件事需要上奏陛下才行。”

  闻朱瞻壑要将这件事上奏皇帝,众人心里瞬间一紧。

  让皇帝来处理这件事情,这就有些闹大了。

  “殿下,若是事事劳烦陛下,那我等臣子还有何颜面在此理政呢。”

  “臣愿意请命调查此事!”

  “殿下,臣也愿意请命调查此事。”

  一提到朱高煦,杨士奇与杨荣乃至薛瑄等人纷纷站出来表态。

  虽说他们都知道皇帝不会那么快催动大案,但谁又知道皇帝会不会趁机动手呢。

  “十日,十日内若是查不清楚,那我便只有上奏陛下了。”

  朱瞻壑扫视一眼长桌左右站着的众人,眼底流露出了些许不满。

  他起身走向了偏殿,而群臣见他离去,眼神交流下,杨士奇率先开口道:

  “当调派大理寺、都察院、刑部三司前往调查。”

  “善!”众人颔首,而江淮则是见状持着笏板跟上了朱瞻壑的脚步。

  他跟随朱瞻壑走入偏殿的举动被众人瞧见,不等他们跟上,便见江淮与朱瞻壑走入了偏殿内。

  走入殿内,江淮这才作揖道:“殿下,此事恐怕与三杨无关。”

  “苏州乃江东,不与他们有关,难不成与你有关?”朱瞻壑话里的火药味很浓,但江淮并不慌乱,而是作揖分析道:

  “虽说三杨与江东有关,但三杨主要还是以江西为主,江东与浙西主要经营海外,昆仑洲的十六家商帮便基本出身此地。”

  “故此臣以为,此事恐怕与海外宣慰司设府县有关。”

  “设府县不好吗?”朱瞻壑紧皱眉头,江淮颔首道:

  “对朝廷来说,这件事极好,对海外宣慰司百姓来说,此事也极好,可对于海外的商帮们来说,那便不算好了。”

  “臣刚才仔细想过,海外设府县一事,陛下之所以同意,恐怕并非为了整顿海外吏治,而是为了压缩海外商帮的生存空间!”

  江淮没想过当初皇帝为什么会那么容易的就答应自家殿下所谓的海外宣慰司设府县一事,站在当时的角度来看,海外宣慰司设府县只是东洲引起的官吏贪腐问题。

  可如果站在整个大局来看,东洲对大明朝来说固然重要,可昆仑洲呢?

  “去岁,根据满剌加海关所收关税来看,小西洋民营贸易区的关税达到了四十三万五千余贯,若是按照朝廷的税率,那就是四百三十五万贯的市场。”

  “其中,日朝及各藩国上交的黄金数量为二万三千六百余两,根据税率推算就是二十三万六千余两。”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992页  当前第847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847/992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靖难攻略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