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靖难攻略_分节阅读_第85节
小说作者:北城二千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3.03 MB   上传时间:2024-09-10 11:53:14

  他虽然不能出去,但通过王俭和林五六、武章一等人,一些寻常的消息基本都能被他知晓。

  这样如果都能被称为禁足,那傅友德和冯胜他们恐怕就是囚禁了。

  “十天了,还是没有消息……”

  坐回书房的椅子上,朱高煦一手拿字帖准备练字,一边脑中不断思考。

  他有预感,他恐怕很快就能离开南京城,或许是这次禁足解除后不久。

  “宝钞的涨势太快了,这绝不是朱允炆能做到的……”

  朱高煦脑中浮现了朱元璋的身影,因为只有他能做到这样的事情。

  现在的情况,很像后世股市里的股票,区别在于一个是股票,一个是宝钞。

  朱高煦研墨练字,同时在心底分析时局。

  “秋收快到了,苏松二府这次以钞抵税,起码能抵去二三百万贯。”

  “以当下江南的宝钞体量,这二三百万贯宝钞恐怕早就已经凑齐了,那些大的富户乡绅估计很快就要停手,如果他们停手,那……”

  朱高煦笔锋一顿,他大概知道了后续会发生什么,握笔的手也不由紧了些。

  “收宝钞咯!一贯抵四百零六文!”

  忽的,院外传来了叮当声和吆喝收宝钞的声音。

  那声音一开始很大,但似乎是见到了院门的兵卒,因此在路过门前时小声了些,直到走远才重新大了起来。

  “又涨了……”

  朱高煦略微皱眉,他实在没想到老朱会在自己的《钱钞法》上进一步想出现在的办法。

  “郁金香危机……”他不由想到了二百年后的荷兰郁金香金融危机。

  在郁金香陷阱中,荷兰商人利用从东方获得的郁金香贸易来获取利润。

  这样的贸易一开始还很正常,但是随着荷兰商人大规模囤积郁金香球茎,郁金香也成了当时最紧俏的商品,价格暴涨,郁金香商人赚得盆满钵满。

  当有一个人开始赚钱,其它人便会纷纷眼热,随后更多的人将会入场,卷入这场大投机中,希冀跳上一夜暴富的马车。

  只是几年时间,荷兰全国都开始为郁金香疯狂,更有甚者不惜倾家荡产购买郁金香球茎。

  在一个三百荷兰盾就能够满足一家人全年开销的年代,一株名为“永远的奥古斯都”的稀有郁金香,售价竟高达六千七百荷兰盾,而这笔钱可以买到阿姆斯特丹运河边的一幢豪宅。

  投机者们认为,郁金香无论多昂贵都值得,因为它十分美丽,并且未来可期。

  在郁金香价格持续快速上涨的幻景中,几乎没人能拉住投机逐利的缰绳,一个类似于现代期货市场的交易应运而生。

  为了方便郁金香交易,阿姆斯特丹证券交易所开设了固定的郁金香交易场所,之后鹿特丹、莱顿等城市也相继效仿。

  刚刚形成的“期货”市场由于没有明确规则,对于买卖双方没有具体约束,使得商人更加便利地买进卖出、翻云覆雨,让已经吹得很大的郁金香泡沫继续膨胀。

  疯狂成了郁金香市场上随处可见的情景,但疯狂过后便是崩溃。

  在郁金香市场达到巅峰的时候,这个市场在没有任何预兆的情况下开始崩溃。

  有人开始将自己的郁金香合同倾售一空,而这一举动就像是倒下的第一张多米诺骨牌。

  当第一张多米诺骨牌倒下,更多人开始抛售手中囤积的郁金香合同,郁金香价格坠崖式崩盘。

  一星期后,郁金香的价格平均已经下跌90%,投资者们血本无归。

  最终,荷兰政府不得不下令终止所有郁金香合同,但这个时候大部分的荷兰普通家庭已经被这场经济危机卷走了大部分身家。

  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而眼下的大明宝钞倒是有几分低配版“郁金香危机”的模样。

  现在看来,大明宝钞似乎是涨价了,可问题在于市场上的宝钞数量依旧没有变化,只不过是流通起来,集中到了苏松二府的富户、乡绅和大量百姓手上。

  如果朝廷按照原先制定好的规则将宝钞收上去,那民间就不会遭受利益损害,真正遭受损失的只有户部。

  可一旦户部不按事前说好的来做,那苏松二府连带目前收敛宝钞的大部分江南百姓都会遭遇无妄之灾。

  不过这并没有什么问题,因为朱高煦最开始提及“以钞抵税”的时候,就是为了回收宝钞,让宝钞真实价值回升。

  至于户部遭受的利益损失,也能通过云南和九华山的金银铜矿弥补。

  只是,面对涨势迅猛的宝钞,朱高煦还是止不住的有些心虚。

  哪怕有宝钞面值兜底,但他还是担心自己会把‘以钞抵税’的政策玩崩,毕竟他前世哪有这机会对一国实施自己的经济手段。

  以眼下的局面来看,一旦‘以钞抵税’政策崩盘,自己将会成为苏松二府人人唾骂的恶贼……

  想到这里,朱高煦就有些后悔自己当初的莽撞。

  如果他当时没有提出“以钞抵税”,恐怕现在他就不会有那么多事情缠在身上。

  一边要保住冯傅二人,一边还要警惕宝钞经济崩盘……

  这样的压力让朱高煦心情沉重,但他也知道,如果这关过去了,那日后便很难有事情能压垮他。

  长叹一口气,朱高煦擦了擦额头的细汗:“算是长了心眼,日后不能再给自己找事情做了。”

  说罢,他看向了书房内的角落。

  在那里,摆放着前几日被人送来的三个大箱子,里面装着价值数百贯的金、银、铜钱。

  送东西的人是上次见过面的东宫李带班,在东西送抵之余,他还为朱允炆传了话,那便是朱允炆会竭力在老朱面前替自己说好话,劝自己不要着急,用不了多久他就能出去。

  对于朱允炆派人传来的话,朱高煦只是一笑而过。

  朱允炆为他说好话他相信,但朱允炆绝对不是纯好心。

  就眼下的情况来看,自己那‘看山点矿’的本事才是朱允炆要救自己的原因。

  可即便如此,朱允炆依旧不喜自己。

  不过这也不奇怪,毕竟如果不是自己,眼下傅友德恐怕已经下了黄泉,自己那好三伯也等同被斩了一臂。

  想到这里,朱高煦表情古怪,情不自禁的搓了搓手:

  “我爹要是知道我帮了我那三伯,恐怕会气的拿棍子追我满院跑。”

  一想到朱棣拿着棍子追着自己打的画面,即便朱高煦是穿越来的,但前身保留的记忆还是忍不住让他打了个寒颤……

第102章 西南欲乱

  “事情如陛下预料一般,苏松二府的许多大富户和乡绅都购入了大量的宝钞,据下面的兄弟们粗略计数,恐怕不下三十万贯……”清晨,乾清宫内……

  当熟悉的武官跪在地上与拔步床内穿着中衣准备入睡的朱元璋禀报时,朱元璋也用手中的一本奏疏在腿上拍打了两下。

  “三十万贯……”朱元璋沉吟:“看来他们的生意做的不小,田地也没少买,居然要准备这么多宝钞来抵税。”

  “是!”武官低头回禀:

  “据所里的兄弟们清查,加上二府《鱼鳞图册》对照,苏松二府的田地有四成都为城中乡野的富户乡绅所据,另有一成土地归卫所,剩余五成田地才归百姓耕种。”

  “二府内,依附于他们的佃户不下万人,身份难以查明。”

  武官的话,道出了苏松二府的经济常态。

  由于刚刚开国,大明的土地兼并情况还不算是特别严重,但如果放任不管,那富户们还是能在十几年内将大部分农民的土地给全部兼并的。

  不过,朱元璋并不担心江南的土地兼并,比起江南,他更担心北方,这也是他为什么采用朱高煦“以钞抵税”建议的原因。

  当今之世,南北方经济侧重不同,所遭遇的问题也不同。

  如果以“银钱”抵税,那南方商品经济发达,百姓手中有闲钱,自然民心大悦。

  但北方商品经济疲软,百姓手中没闲钱,宁可缴粮或者去白干活,也不想交钱。

  当然,他们也并非是真的不想交钱,而是因为是真的没有钱。

  这个“钱”不是指他们穷,而是指他们没有银子和铜钱。

  正因如此,朱元璋才会想要大力推行宝钞。

  只可惜,他的宝钞并没有取得他预期的成果,反而在不断的被百姓抵制。

  原本他是想不通的,但这样的不解随着朱高煦那日的‘钱钞法’而被疏通。

  想到这里,朱元璋看向了殿内的一角落。

  在那里,有关朱高煦对‘钱钞法’的看法被眷写,更是被朱元璋令人裱着挂了起来。

  朱高煦的话,给朱元璋提供了不一样的思路,而眼下宝钞价值不断回升的局面,更是让他眼前豁然开朗。

  按照他那孙子的说法,宝钞贬值是因为宝钞发的太多,而朝廷又没有对宝钞定下什么相关的税收政策,导致宝钞只能放在百姓手里,越堆越多,最后面额与价值不相符。

  只要让宝钞流通于朝廷与民间,那宝钞的价值就会开始回升,直到人口增长到宝钞价值平稳,那它就会成为一种新的货币。

  不得不说,他那孙子对钱钞的脑筋还挺灵活,在这方面自己不如他。

  想到这里,朱元璋嘴角略微上翘,不由询问道:“那小子这十天来都在干嘛?”

  “那小子……”武官愣了一下,但很快反应过来朱元璋在询问朱高煦的事情,因此连忙回应:

  “二殿下这段时间在院中练习书法,偶尔也会注解兵书。”

  “注解兵书?”朱元璋倒是没想到朱高煦坚持了那么久,所以不免有几分好奇。

  “你明日差人去给我取几本他注解的兵书,我闲暇时看看。”

  “臣遵命!”武官应下,朱元璋也将话题带回到了苏松二府‘以钞抵税’的政策上。

  要说到以钞抵税,其根源还是得说到矿山上,毕竟宝钞的利润没了,那就只能指望矿山了。

  “云南的矿山寻的如何,都尽数找出没?”

  朱元璋缓缓坐起,将床头的茶水端起来润了润嗓子。

  “回陛下,眼下已经找到三座金银矿,六座银矿和十二座铜矿。”

  “矿匠们勘察后,认为仅九华山便能出铜钱十余万贯,云南等处铜矿能出上百万贯……”

  “其地金银,若是有足够的人力,每岁可向应天府输送金三万两,银六十余万两。”

  武官的话让朱元璋手上的动作一顿,显然这数目远超他的预想。

  要知道这些东西不是宝钞,而是真金白银。

  仅云南一地日后出产的金银铜矿,其价值便接近二百万贯,这样的价值让朱元璋呼吸沉重。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992页  当前第85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85/992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靖难攻略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