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朝廷也对你们的口供做出了调查,所以所有判决都是有真凭实据的,若是你们有异议,那我也可以让人将证据送到你们面前。”
话音落下,不给二人准备的机会,郑和便继续开口道:
“朝鲜军队在陛下所绘画边线驻扎,这诚然不对,但日本率先进攻朝鲜也是事实。”
“经本使判决,日本交出所有朝鲜俘虏及昆仑奴,并退出朝日边线,此外对战死的朝军将士,以每人三两黄金的价格赔付抚恤。”
三两黄金便是三十贯,这样的抚恤价格已经不便宜,但朝鲜遭受的损失远比这抚恤要多。
对此郑和他们也没有办法,毕竟朝鲜连和日军长期交战的实力都没有,他们即便来拉偏架,朝鲜自己也站不起来。
打铁还需自身硬,大明可不会为了朝鲜而在昆仑洲将梶井义承等日军解决,毕竟日本也是大明第二藩属国。
当然,这一仗传开后,日本恐怕会取代朝鲜成为大明第一藩属国。
“你们有异议吗?”
郑和质问二人,梶井义承见状作揖道:“我们手上有七千多朝鲜俘虏,其中有两千多是商人。”
“至于昆仑奴我们并未俘虏,城池打开后他们便逃遁了。”
“荒唐!”听到梶井义承睁眼说瞎话,金宗瑞忍不住叱责,仿佛有了主人撑腰的宠物犬。
“天使,我句句属实。”梶井义承作揖行礼,根本不理会金宗瑞这个手下败将。
如果不是大明来人,再给他半年时间,他就能把金宗瑞和他手中的几千人留在昆仑洲这片土地上。
一个手下败将也敢在自己面前狺狺狂吠,等天使走了,看自己怎么收拾他。
二人争吵的画面令人直皱眉头,郑和冷声道:“天朝已经调查出结果,你们将昆仑奴放在了大地町西南的几个矿区里。”
“没错!最少有五……十万昆仑奴!”金宗瑞狮子大开口,梶井义承却根本不理会他,只是低头作揖道:
“天使大人,我们是在野外抓到的他们,按照陛下定下的规矩,所抓捕昆仑奴均为抓捕其主所有。”
梶井义承想要钻空子,然而郑和根本不管他,只是冷声道:“还三万昆仑奴给朝鲜!”
郑和知道朝鲜被抓走了五万昆仑奴,但是他不可能让梶井义承什么好处都捞不到,所以三万昆仑奴便是底线,其余的便当做他的缴获了。
“知道了……”
梶井义承心里很不服,但却不得不低头。
郑和见状颔首道:“你们二人已经不适合继续在昆仑洲担任要职,汝二国国王也发了谕令。”
“过些日子,你们便离开昆仑洲吧!”
如果说前面的判决还能让二人心平气和,但现在的这个判决就让二人脸色惨白了。
昆仑洲的金矿繁多,在这里担任要职每年都能通过职务便利获取数百上千两黄金。
如今眼看采矿渐入正轨,他们却要被驱逐出昆仑洲,这谁能忍得住。
“天使!”
金宗瑞和梶井义承分别加重了语气,杨展直接呵斥道:“怎么,对判决不服吗!”
“没有……”二人眼看杨展动怒,他们只能低下了头。
杨展和皇帝的关系,以及他的身份,都不是他们能招惹得起的。
但凡杨展和皇帝稍微说几句,便连他们的国家都有被灭的可能。
惹怒他,并非一个明智之举。
“行了,我会派遣官员监督你们交接的,不要想着耍滑头。”
杨展目光锐利扫视二人,二人的头低得更深了,几乎快埋到胸膛中去。
“退下吧!”
“下臣告退……”
随着杨展吩咐,二人只能毕恭毕敬的退出大帐。
在他们走出的同时,杨叡也跟上了他们,显然在判决前,杨展便已经知会过杨叡了。
有杨叡在,梶井义承和金宗瑞也不敢耍什么花样。
眼看他们渐渐走远,郑和这才皱眉道:“朝廷在昆仑洲的兵力还是太薄弱了。”
“嗯!”杨展附和点头,同时说道:“西洲的西夷,昆仑洲的商贾家丁,诸国军队……”
“这些势力在昆仑洲渐渐站稳脚跟,朝廷若要管好,得布置足够的军队才行。”
“这次远洋回去后,我便上疏朝廷,请朝廷增设二卫兵马。”
昆仑洲当下仅有四千兵马,正因如此,梶井义承和钱廖等人才敢那么大胆。
当然,戚昇如果真的要打,那也绝对可以凭借四千人击退他们,不过最后的死伤便很难说了。
正因如此,面对戚昇被钱廖等人从麻林地逼退海上这件事,不管是朱高煦还是郑和、杨展都不觉得他有问题。
凭借四千人,又要封锁昆仑角,还得调解日本和朝鲜矛盾,监督暹罗等南洋诸国,最后还得应付钱廖。
戚昇已经把事情做得很好了,但大明朝在昆仑洲的实力确实太薄弱了。
各国在昆仑洲的扩张速度很快,这次郑和带来了许多锦衣卫和西厂力士,经过他们这一个多月的奔走,基本掌握了昆仑洲的情况。
本地势力暂且不提,光是南洋联盟和日本、朝鲜这些藩属国加在一起,兵力便不少于三万。
这还是刚刚结束战事的结果,等日本和朝鲜得知消息并加大投入,他们在昆仑洲的兵力兴许能达到五万左右。
能支持他们在昆仑洲有那么多兵马的前提条件是大明朝的船队在锡兰、帖木儿等国不断进行官营粮食贸易。
尽管成本很大,但在昆仑洲开采金矿的利润远远超过成本。
这些人的贪婪与疯狂,便是郑和与杨展都感到后怕。
算上大明商贾的昆仑洲民营区,被他们所抓捕的昆仑奴数量不低于二十万。
要知道大明朝在遍地黄金、白银的东洲,也不过才雇佣了三十五万东洲矿工,而这群人却在短短十几年时间抓到了二十万昆仑奴。
不仅如此,他们还在昆仑洲修建城池,开垦农田,兴修水渠。
这些做法,无疑代表着他们想在大明准许他们开采金矿的这片土地上长期扎根。
杨展和郑和为此而感到后怕,所以他们才会建议加强昆仑洲兵力。
二人意见统一后,很快便各自写了一封手信,命人往北京送去。
如果平缅的战事结束,那大概只需要两个半月就能送到北京,如果没有结束,那大概需要三个多月。
不管怎么说,昆仑洲的事情算是告一段落了。
除了在雨林中流窜的钱廖及其同伙没有解决,其它的事情都已经结束了。
相比较他们这里,大明朝的经济转型却才刚刚开始。
五月中旬,反应过来的杨士奇主动上奏《江南革弊疏》,其中对江南的贪官污吏,经济和各类情况都有提及。
除此之外,徐硕也重新上奏《西南革新疏》,其中内容包括了王回奏疏中提及的许多轻重工业。
例如现在消耗量逐渐加大的橡胶种植及配套的橡胶工厂,此外还有对有色金属的加工,钢铁工厂的落地和产量提高等等。
虽然不如王回的奏疏来得全面,但徐硕所提及的事情也可圈可点。
面对这三本涉及整个北方、东南和西南的经济变革奏疏,朱高煦也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准奏。
这三份奏疏将在未来十年耗空大明朝的国库,但同时这些奏疏落地后的政策也将会使得大明朝的财政收入不断增加。
“十年后……”
朱高煦叹了一声气,在心中希望自己能见到那一天。
“陛下,太子求见。”
殿门处声音传来,朱高煦颔首示意召他进来。
呼吸间,朱瞻壑走入殿内,却带来了一条不太好的消息。
“父亲,刚刚曹国公府来报,曹国公于辰时四刻薨逝,年六十二。”
“……”朱高煦沉默了,他没想到自己在洪武年间最后一个熟知的勋贵也落下了帷幕。
此刻他的脑中,是当年他在南京大校场与李景隆相见的画面,久久没有回过神来。
“父亲?”
朱瞻壑小声开口将朱高煦从回忆中唤醒,朱高煦也振作道:
“把这件事告诉陛下吧,另外追封曹国公为西宁王,谥武顺。”
“是”朱瞻壑应下,但同时继续道:“曹国公虽年六十二,然其长子不过十六岁,是当下承袭,还是等到及冠后再承袭?”
朱高煦倒是没想到李景隆居然还有儿子,他记得历史上李景隆只有一个女儿。
“及冠后再承袭吧。”
思虑过后,朱高煦吩咐一声,随后便示意左右退下,他想要一个人安静会。
瞧着众人离去,望着空荡荡的偏殿,朱高煦的眼神也渐渐浑浊起来……
第556章 人老心不老
“李九江也走了啊……”
戈壁之上,随着一声感叹,朱棣缓缓收起了由北京送来的加急信件。
此刻的他骑在马背上,面前是一片平原戈壁,以及成片陡峭的土山。
这里的地貌呈风蚀剥蚀形态,遍布砾石、碎石和流沙,石漠广袤。
这里广漠、空旷、无垠,似海茫茫,故此在唐代被唐人称为“大沙海”。
此地是古代敦煌与高昌(哈密)、车师(吐鲁番)之间最近的一条道路,所以这条道路也被称为大海道。
大海道的开通和使用始于汉代,唐代以后由于气候不断恶化而停止利用,故此也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成为停留于历史记忆中的丝绸之路古道。
朱棣来到这里,只是想要看看曾经陆地丝绸之路的通道罢了。
“六百年前的时候,听闻这里还有泉井出水,只是味道略苦咸,而今却是连苦泉井都没有了,只剩下了茫茫石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