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_分节阅读_第401节
小说作者:三秋空城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41 MB   上传时间:2024-09-10 11:55:34

  美国公使康纳说:“院士先生不要推辞,我们对你是最信任的,否则我们不知道后面的工作如何推进。”

  李谕明白不能拒绝了,于是回道:“在下尽力而为。”

  康纳又说:“我们正在思索给学校取什么名字,院士可有何建议?”

  李谕扶着晕乎乎的脑袋,不假思索说:“水清木华,自然是清华学校。”

  梁敦彦对这个名字同样满意:“朝廷有意拨皇家园林清华园给游美学务处使用,帝师看来也知道这个消息,清华的确是个好名字。”

  康纳同样很满意:“很好,我喜欢清华二字。”

  梁敦彦又说:“监督之任与国禄(唐国安字)的总办同行校长之权。”

  “校长?清华校长?”李谕一听,感觉酒都醒了几分。

  梁敦彦纳闷道:“疏才兄弟为什么如此惊讶?”

  李谕说道:“这可是清华啊!”

  梁敦彦更有些莫名其妙:“我知道啊,你刚建议的名字,我们都采纳了。”

  李谕有些语无伦次:“我是说清,清,清华!”

  “你喝多了吧?怎么又重复一遍?”梁敦彦笑道,“我们的宗旨是建一所偏于新学中科学一道的学校,而帝师作为科学巨匠,别说在国内,就是在洋人那边,也是第一流的大师,让你做监督不是很正常吗?”

  李谕都不知道说什么了。

  美国公使与梁敦彦一起拍板:“事情就这么定下了!”

  梁敦彦不忘加一句:“帝师放心,不会耽误你自己的事。”

  李谕只能回道:“好,好吧!”

  袁世凯不忘推了一把:“希望将来我们也有如牛津剑桥般的大学堂。来来来,为了监督一职,再敬新郎官一杯!”

  李谕说:“哪能让大帅给我敬酒。”

  袁世凯说:“你是新郎官,今天你才是最大的。”

  这些军旅之人酒量大得很,直接把李谕喝到酩酊大醉。

  宴席散后,回到卧房,吕碧城已经等了很久,她笑盈盈端过了两杯酒。

  李谕问道:“还,还要喝?”

  吕碧城说:“这是合欢酒,是规矩。”

  李谕端起酒杯,和她喝下后,彻底醉倒,倒下就死沉沉睡了过去。

  ——

  宴席上吕凤翼和严凤笙几乎没有说话的机会。

  吕凤翼是彻底见识到了李谕能量的强大,顿时心中有点害怕,害怕吕碧城会借着这个实力颇强的夫君来找自己报复。

  吕凤翼见到端着水盆的严氏后,堆着笑脸说道:“嫂嫂,过去的事还是让它就过去吧。”

  严氏冷冰冰道:“过去的事?你可以忘记,我也可以忘记。”

  吕凤翼大喜:“嫂嫂果然是通情达理之人。”

  严氏话锋一转:“但碧城忘不忘、坤秀忘不忘、美荪忘不忘、惠如忘不忘,我可做不了主。”

  这四个女孩就是吕碧城四姐妹。

  吕家的两个男丁去世后,吕碧城的父亲就对自己的四个女儿非常疼惜,教她们读书写字,俨然当成了男孩养。

  后来吕惠如和吕美荪、吕碧城都以诗文闻名于世,号称“淮南三吕,天下知名”。

  不过旧社会女人就是没有地位,即便如此,他死后,家产还是被族人抢夺,自己的四个女儿竟然没有一点容身之地,被逼得都随母亲跑到娘家。

  卧房的门打开,吕碧城接过脸盘,准备给睡死过去的李谕洗洗脚,突然听到已经十年没有听见的声音:“碧城,这么多年不见,你已经成了一个水灵的大姑娘。”

  吕碧城抬起头,看见了叔父吕凤翼,身子一颤,冷哼一声:“叔叔,实际上我根本不想见到你,你还是赶紧回去吧。”

  严氏立刻道:“听见了吗?你还不快点走?”

  吕凤翼并不死心:“我们好歹是叔侄血亲,血浓于水。”

  吕碧城强压怒火:“叔叔,这是我最后一次这么叫你,也希望是最后一次见你,十年前我们就恩断义绝。”

  吕凤翼似乎有点难处,说道:“碧城,淮西还是你的家,有时间就带着李谕过去看看,我们可以提供盘缠和银子。”

  吕碧城根本不买他的账:“请你快走,别忘了,这里现在是我家,再不走,我可要赶人了!”

  吕凤翼见吕碧城如此坚决,只好带着哭腔说:“好好好,叔叔走,”然后拿出一个红包,“这份祝福,碧城你们收下总不过分。”

  吕碧城见他真的掉眼泪,于是接过来说:“谢谢,送客!”

第四百零八章 延恩侯

  第二天吕碧城给李谕看了吕凤翼留下的信,大体就是说他们现在家族中已经没有人做官了,几个月前朝廷又下旨废除科举,以往举人还能有点赋税上的优待条件,现在什么都没了,所以家族财政出现了一些困难,希望李谕可以帮助云云。

  吕碧城斩钉截铁道:“我和他们已经没有关系了,他们想怎么办就怎么办。”

  李谕摊摊手,只能装作不知道。

  按照此时的规矩,婚宴会摆两三天,来者不拒,第二天大都是街坊邻居,但辜鸿铭却也是今天来的。

  辜鸿铭的理由很有道理:“昨天不是大官就是皇室子弟,来了说不定连口汤都喝不上。”

  李谕笑道:“我怎么会亏待您。”

  辜鸿铭毕竟是民国几大喷壶之一,轻易不要多得罪。

  辜鸿铭还带来了一个人,对李谕说:“介绍一下,这位是延恩侯朱煜勋。”

  “延恩侯?”李谕脑子一蒙,并没有听过,但既然是侯爵,应该不是什么小人物,只是眼前这位延恩侯衣着普通,不像一位侯爷。

  辜鸿铭说:“延恩侯是朝廷恩赏的前朝朱家子孙,特意设置了世袭罔替的爵位。”

  好嘛,原来是老朱家的。

  不过实际上清朝入关时,对明朝皇室大肆屠戮,不仅直系子孙,就连其他朱姓诸王遍布全国各地的王子们,也几乎没有谁逃过大浩劫。

  但民间思明的情绪一直很重,江南那些士大夫们又都是墙头草,一旦有谁能打赢几场仗,或者郑成功及郑经一扫乾坤,这些人大概率又会倒向明朝。

  康熙年间还有层出不穷、真真假假的“朱三太子”,号召力不可谓不强。

  另外,康熙年间准格尔又逼近过北京城,乌兰布统一战几乎葬送大清,差一点复现当年俺答汗的壮举。

  话说很多人看《康熙王朝》这一段时,只记得康熙和宝日龙梅的野战了,根本没怎么关注这场战争咋回事,似乎是稳赢的局。

  其实大清已经是背水一战,康熙爷御驾亲征时把所有八旗以及包衣奴才都带上了,打输了不用回北京城,直接回东北老家就行了。

  那段时间南方的朱三太子们也挺活跃。

  后来是雍正想明白了,与其让民间打着各种口号反清,不如自己扶植一个听话的朱家后裔。

  这一招真的狠辣。

  雍正在军队中找到了一个叫做朱之琏的人,此人据称是朱元璋第十三子朱桂的后裔。

  朱之琏的祖上在与清军作战时被皇太极俘虏,归顺了清廷,编入了汉军镶白旗。

  但据后世清史专家的考证,发现他的身世存疑,是不是真的朱元璋子孙还不一定。

  不过这都不重要!

  清廷说他是就是。

  雍正赐予他一等延恩侯的爵位,还把他全家抬了旗,进入了上三旗中的正白旗。

  反正清廷要的就是一个听话的明朝后裔。

  历代延恩侯只需要每年去按时祭拜明朝皇陵,就可以享受清廷的俸禄,和犬豕无异。

  可怜当年崇祯宁可吊死煤山都不投降,后来竟然出了这么个不肖子孙。

  ——额,是不是子孙也说不定,也谈不上不肖。

  传到此时这位第十二代延恩侯朱煜勋时,已经家徒四壁,没什么钱了。想想很容易理解:爱新觉罗们都自顾不暇了,哪还管的着什么延恩侯。

  关键就连革命党人都没看上延恩侯,压根没想到他,连当个枪使的想法都没有,一点利用价值都没有,实在是悲哀。

  朱煜勋抱拳道:“帝师大人,在下有礼了。”

  对方虽然已经只是个无权无势的侯爷,但好歹是“主家正统”,李谕道:“侯爷请进。”

  朱煜勋拿出一个卷轴:“本人没啥东西,一幅先祖的字就当做贺礼吧。”

  明亡后,王族大都隐姓埋名,也的确出了一个非常牛的书画家——八大山人朱耷。

  李谕先入为主,以为就是他的字。即便朱耷以画闻名,但字也不算差,何况朱耷本人名气够大,冷眼看世界,是李谕比较喜欢的风格。

  李谕接过来,轻轻打开卷轴,顿时傻眼。

  只见上面写了三个巨大的字“思无邪”,书法不错,但落款是崇祯岁次著雍摄提格。

  我晕,竟然是崇祯皇帝本人于崇祯十一年(1638年)的亲笔书法。

  李谕仔细想了想,算起来,这一年洪承畴刚与孙传庭挫败了李自成,但皇太极已经再一次入关,不知道写这三个字时他是什么心情。

  不过这三个字的艺术水平还是可以的。

  如果单论帝王的书法水平,崇祯可以排进所有皇帝前十名,他的大字称得上荡气回肠的评语,只不过他的字与他给后人留下的形象反差巨大。

  不用怀疑,这幅字上面必然也有乾隆的印章。

  乾隆以及后来的雍正对这幅字挺喜欢,崇祯的书法水平与雍正不太好评判高下,但比乾隆绝对好了不少。

  李谕说道:“这么贵重的东西,送给在下是不是有点不合适?”

  朱煜勋搓了搓手说:“确实贵重了点,如果可以……”

  李谕立刻会意,不等他说完就回道:“我明白,回头会让人送上2000两银子。”

  朱煜勋高兴道:“都说帝师是全天下第一的聪明人,比洋人都厉害,果不其然!”

  看得出,朱煜勋是真的有点走投无路,朝廷的俸禄已经越来越少,甚至时断时续。

  当一个公司长年拖欠工资的时候,说明真的有大问题了。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744页  当前第401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401/744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