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_分节阅读_第648节
小说作者:三秋空城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41 MB   上传时间:2024-09-10 11:55:34

  括弧,大众也没给一汽、上汽多少技术。

  外国车企躺着赚了几十年钱。

  后来咱们痛定思痛,还是自己搞研发,才让国产车慢慢站了起来。

  这是一段很多人忽视的历史,毕竟大部分人不可能去关注企业史或者商业史。

  说回眼下,李谕知道日本早晚会去搞汽车和飞机产业,阻止不了,也没必要阻止,只要稍加干预就是。

  二战前日本的汽车完全就是山寨,厚着脸皮硬抄欧美,拿它没辙。

  飞机这方面,二战前小鬼子下的功夫比汽车多,重视程度也要高(原因又要牵扯到日本陆军和海军的马鹿之争)。

  李谕能搞点小套路到时候坑小鬼子一下,而且还是高端坑。

  李谕在国内的汽车和飞机产业,就比较正统,谁叫自己不缺专利,根本没必要玩损招,——话说以民国政府的水平,也很难通过政策大力保护本土企业,更别提挤走外资。

  宋子文拿着一摞文件走进李谕的房间,对他说:“盛家答应了,会按照我们的要求提供钢材。”

  “辛苦。”李谕说。

  宋子文喝了口水:“幸亏我在汉冶萍公司工作了一段时间,混了个脸熟。”

  实际上他因为“情伤”的缘故,并不想再去盛家;盛家最终也是看在李谕与盛宣怀的关系以及盛宣怀临终的嘱托才答应的。

  李谕随口问道:“现在汉冶萍公司的效益怎么样?”

  宋子文说:“非常不错,可惜盛家继承人太不当回事,也没有顾全大局的本事。”

  李谕听后心中一惊,宋子文的口气中满是对盛家继承人盛恩颐的不屑,多年后,他说不定又会动了吞并汉冶萍公司的想法。

  在李谕插手后,民国政府并没有把汉冶萍公司作为抵押物向日本借款,所以汉冶萍还在国人手上。

  但这也就无形中给宋子文扫清了障碍。

  李谕感觉有些头大,一时之间不知道以后怎么办,果然蝴蝶效应防不胜防。

  宋子文见李谕没有回话,继续说:“汉冶萍下辖的大冶铁矿生产出来的矿石质量非常好,其中一部分出口到了日本八幡制铁所,日本人也赞不绝口。”

  “他们不止赞不绝口。”李谕说,后半句没说出来:其实日本人更加垂涎欲滴。

  历史上,日本通过借款手段控制汉冶萍后,对大冶铁矿进行了长时间的掠夺性开发。日本国营最大的钢铁厂八幡制铁所,早期大部分的原材料都是从大冶铁矿掠夺而来,数量可能有几百万吨。

  钢铁产业对重工业有多重要不必多说,后来都成了侵略中国的器具。

  对于兴建亚洲第一个汽车工厂,宋子文表现出了极大热情,他后来是国党中很早就表现出对日本态度强硬的高官,在这方面与老蒋发生过很多矛盾。

  想到李谕说的将来可以向日本出口汽车,宋子文就异常兴奋,“日本人做梦也想不到,他们搞不定的事情,我们可以做到。”

  李谕笑了笑说:“商场如战场,日本人在商战方面很毒辣,有时会调动政界力量,不可小窥。”

  “会长说的是,”宋子文肃然道,然后说,“我这两天联络了上海商界的一些大人物,不管是虞洽卿先生还是朱葆三先生或者其他人,全都支持我们的产业,纷纷表示在公司成立时提供资本金入股,帮助工厂成立。”

  李谕说:“上海商界支持对我们是一大利好,以后你和刘鸿生两人在这边和他们处好关系。”

  宋子文说:“互相扶持是与洋人对抗的最好办法,我们一定严格执行会长的要求。”

  刘鸿生则说:“将来咱们干脆自己做个码头,又能省一笔停泊和管理费用。至于运输,有虞洽卿的船队,也用不着日本人。”

  李谕笑道:“就按你说的做,不过我对码头不了解,你多多费心。”

  “我的煤业生意本来就需要个码头,一举多得。”刘鸿生说。

  有他们这种商界大腕出手,加上李谕的专利,汽车工厂的后续运营并不需要担心,可能更应该担心的是做大了怎么办……

  另外,想到日本没了汉冶萍,可能会从别处找掠夺的口子,李谕当晚又给负责潜入满铁公司的邹容发了一封电报。

  从他的回信得知,日本果然又在东北成立了一家满洲钢铁公司鞍山钢铁厂,以满足扩充军备的需要。

  这件事更加显露了日本狼子野心,他们联合大汉奸于冲汉成立了中日合办振兴铁矿无限公司,但说是中日合办,其实完全被满铁控制。

  日本人立刻就对总面积达上万亩的数座矿山进行了无节制开采。

  要不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经济危机和停止扩充军备,给日本钢铁工业造成了沉重打击,在东北的掠夺规模可能会提前很多年就达到极为恐怖的规模。

第六百二十八章 不还

  上海的工厂相关事宜交给刘鸿生和宋子文问题不大,李谕正好与回国的任鸿隽一同北上天津。严范孙和张伯苓准备在南开学校的基础上创建一所大学,邀请李谕去一趟,顺便在天津劝业场组织一场演讲。

  新文化运动这场风从1916年就开始吹,已经让越来越多人知道“德先生”与“赛先生”。

  “德先生”推广起来有难度,毕竟让军阀搞民主,多少属于“难为”他们。

  而“赛先生”的发展就没什么阻力,不管是学理科的还是学文科的、搞政治的还是搞军事的,没有人会质疑科学技术对国家发展的重要作用,关键是科技发展不会招惹军政界,他们没道理阻挠。

  听说是请到李谕来演讲,劝业场当天挤满了人。

  严范孙说:“疏才兄弟的号召力一如既往得强,大家都想见识见识当今学问第一人的风采。”

  李谕笑道:“可惜我不是个仙气飘飘的白胡子老头。”

  张伯苓说:“顺便给新大学预预热,我们以理工科为主,疏才兄弟太契合了。”

  严范孙说:“前段时间我在劝业场做了一场关于数的演讲,接受程度还不错,今天疏才就按着这个主题继续讲下去吧。”

  “没有问题,”李谕讲啥都问题不大,“单纯科普的话,数理是不错的选择。”

  张伯苓说:“很多人可能还是更想听进化论,但已经讲过太多次,没有新意。”

  李谕笑着说:“要是他们知道人类不仅是从猴子来的,可能还有更加原始的祖先,我估计会被骂个狗血淋头。”

  “那还是别讲了,”张伯苓说,“凡事讲究个循序渐进,太激进的东西不能讲给普通听众,否则会消化不良。”

  “这样的招数很多人在用,”李谕有些感慨,“好在科学最讲究逻辑推演,一层层递进,太深奥的东西没有基础无法理解,不至于犯什么大错。”

  严范孙也笑道:“我知道疏才兄弟不想做神棍。”

  几人来到劝业场演讲台,李谕放眼看去,有学生、教职工、商人、军人,更多的则是普通民众,与以往演讲的对象不太一样。

  李谕名头响亮,不用做过多介绍,站到前面时,就有很多人开始欢呼。

  清了清嗓子,李谕开始说:“大家好,很高兴来到劝业场。严范孙先生刚才告诉我,希望继续讲讲关于数的一些内容。我觉得这是个很好的选题,数学可能是人类最早接触的科学门类,它完全来源于人类的逻辑认知,神秘但不玄奥。

  “不用讲什么复杂的数学内容,今天我只和大家聊聊数中最基础的素数。

  “它简单到在座的每一个人都明白,同时也复杂到能难住最优秀的数学家。

  “一位生活在260多年前的法国数学家梅森曾经对素数做出过总结,他研究了很久2的n次方减1的数,看看哪些是素数。

  “他的工作牵扯到一个古老而又新颖的数学问题,如何寻找素数。

  “他凭借一支笔就计算得出了n≤257的大部分情形,我们称其为梅森素数。

  “各位可能没有什么概念,当n=100时,这个数字的位数已经达到很可怕的量级。”

  李谕在黑板上写了写,刚想继续说,台下有个人不乐意了:“这就是所谓的数学?原来只不过是麻烦点的算数,还以为是什么了不起的东西。这有什么意义?”

  李谕早就猜到有人这么说:“这就是我讲素数的原因,因为这就是数学,如果你觉得它没有意义,我不会反驳,但这是你自己给自己设下的牢笼。”

  台下那人说:“老夫前朝举人,不懂数学照样活得好好的,还牢笼?哪门子牢笼?”

  好家伙,原来讲数学无用论的人一百年前就存在,而且似乎更顽固……

  不过也算从科学无用论进展到了具体的数学无用论。

  李谕说:“对你来说数学没有用,不代表数学没有用,这是两码事,难道阁下分不清楚?”

  台下那人冷哼道:“如果让我学怎么算这些无聊的东西,我宁愿去喝茶听曲。”

  李谕笑道:“您看我拦着您了吗?”

  李谕直接把他怼到没法反驳,省得白费口舌。

  见对方不再言语,李谕才接着说:“这个叫做梅森的法国人生活在明末年间,他本人甚至还是一名神职人员,之所以研究数学,完全是喜欢。

  “我故意讲点看似枯燥的东西,就是想说,数学的趣味是非常高级而又独特的。人类中自然有很多喜欢数学之人,过往的科举制度压制了国人的选择,才让我们在数理研究上落后,其实一直有喜欢数学研究的人。如今没有了这种桎梏,我几乎已经可以预想到一个辉煌多彩的未来。那才叫百家争鸣不是?而非费尽唇舌去讨论自己不了解的一样东西到底有没有用。”

  李谕说完,严范孙带头热烈鼓掌。

  “院士先生说得好!”

  “一个前清举人,连加减乘除都不明白,来听什么数学演讲?你想羞辱别人,只能自取其辱!”

  “就是!人家李谕院士还是前清进士哪!”

  ……

  演讲效果还不错,当晚,严范孙与李谕等人前往酒楼一起吃饭,同桌的还有冯国璋的儿子冯家遇。

  冯家遇说:“在下也在国外学习理工学科,深感院士先生所言极是,可我实在看不到先生所说之未来。”

  李谕很想说你孙子能看到,但这么说怪怪的,于是回道:“赛先生发展到什么程度,还要看德先生。陈仲甫说的很到位,两者缺一不可。”

  冯家遇脑子转得快,立马说:“先生的意思是,真正被阻碍的,是德先生?”

  李谕说:“冯公子,你在官场上混过,不会不明白吧?”

  冯家遇说:“其实我已经不想再随着家父在官场行走,最近因为与日本人的借款问题,家父与段总理正忙得不可开交,但我看到日本人嚣张的态度就无法平静。”

  李谕说:“我更无法平静。”

  冯家遇提到的就是段祺瑞执政时期的西原借款。

  段祺瑞通过西原龟三,与日本人签订了多项借款合同,总额达到1.45亿日元。

  日本人对这次借款的态度非常积极,几乎是主动找段祺瑞,希望给他贷款。

  前段时间日本刚换了内阁首相,新首相寺内正毅相比提出“二十一条”的前任首相大隈重信,在对华态度上要温和一些。

  但他绝不是心地善良,无非就是换了个更加阴险歹毒的软刀子。寺内正毅想通过给民国放贷的手段,对民国进行经济殖民、经济捆绑,从而达到兵不血刃控制民国的预期。

  此后日本内阁一直希望推行这种政策,只是后来日本军国主义思想太盛,军方强行主导了侵华战争,反而让自己加速了灭亡。

  一战时期日本自然也赚了不少钱,国内工商业暴增,导致通货膨胀出现,有大量热钱亟需找个投资渠道,减轻国内通胀压力。

  对日本来说,中国是最佳选择,寺内内阁也想借此挽救日本消极的国际形象,缓和国际矛盾;同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无暇东顾的真空期排挤其他国家在东亚,尤其是中国的势力范围。

  总之,西原龟三与段祺瑞一拍即合。

  西原龟三在中国考察过几年,知道民国经济基础薄弱,要是日本可以提供贷款支持,从而扶持大量亲日力量,对日本的好处会非常深远。

  这一招有点后来美国对欧洲经济支持的马歇尔计划。但马歇尔搞成了,日本却弄得一塌糊涂。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744页  当前第648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648/744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