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风雨大宋_分节阅读_第175节
小说作者:安化军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7 MB   上传时间:2024-10-19 21:11:38

第106章 自来火

  聂茂出了厂区,看着西天上挂着的那个红彤彤的太阳,出了一口气。他很享受这种生活,一切都井井有条,不管是工作还是生活,都按部就班。自己不需要考虑太多,只要安心做好工作就行。

  加工钢管他最终还是想出了办法,不在刀杆里面打孔,而是在外部开几道分布均匀的沟槽,里面装水管,用来给钻头降温。钻孔的钻头非常粗,前面的刃部也很短。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刀杆的刚度。钻的速度并不快,钻一个孔的时间往往以天计。

  刀杆上开槽并不容易,要保证均匀一致,刀杆平衡,加工的精度要求非常高。不过到底是在外部加工,用铣的办法即可,没有散热的问题。

  看着西边的太阳,聂茂伸了个懒腰,向厂外走去。将要走到门口的时候,见到伍德在前面,不由呼道:“伍家哥哥,若是得闲,出去饮一杯酒如何?”

  伍德转身看是聂茂,道:“好,好,左右无事,我们便去饮一杯。”

  聂茂听了,快走几步,与伍德并肩出了工厂。

  走在路上,伍德对聂茂道:“哥哥满面春风,不知有什么喜事,要去饮酒?”

  聂茂道:“没有什么。最近上头吩咐做件事情,许多日子都不知道怎么做,今天终于想出办法,不免轻松。我们这些人,日日尽心竭力,一有所得,自然就得意。”

  伍德笑道:“确实如此。今日我也解决了一个难题,正要跟人分享。”

  伍德是另一支厢军,最早分去挖煤,因为学得好,被招到了铁监来炼焦。他们这些技术人员,经常在一起学习,与聂茂结识。两人年纪差不多,又都是孤身一人,在铁监无亲无故,走得近一些。

  走了一会,聂茂忍不住问道:“哥哥不知解决什么难题?你那里炼焦,日日煤火烧灼,着实不易。”

  伍德笑着从怀里掏出一个方方正正东西,献宝一样地给聂茂看了一眼,道:“就是此物。”

  聂茂看这方方正正的东西是用铜打造而成,金光闪闪,自己从未见过,不由问道:“哥哥,这东西做什么用?手掌大一块铜,可是不便宜。”

  伍德微笑,把一个盖子打开,放在聂茂的面前。手指钩住旁边的一个机关,猛地用力,只听一连串脆响,发出一阵火花。那火边如连环闪电一般,把前边的一个灯芯点着,火燃起来。

  聂茂看得目瞪口呆,看着火苗跳跃,问道:“哥哥,这是什么东西?好生神奇!不用火镰火石,竟然就能生起火来!这种东西,岂不是宝物!”

  伍德得意地把上面的盖子啪地一声扣住,火便灭了。重新打开盖子,再一次扣动机关,火星四射之中,又点着了那灯芯。显摆了一会,伍德才道:“这叫做自来火,名字是运判官人起的。看着神奇,其实还是要用火石。这里有一个钢轮,你看见没有?我这里扳动机关,钢轮就打着火石,出来火星。最要紧的是那灯芯,里面连着下面一个棉球,泡了炼出来的火油,才能一下点着。”

  聂茂看着神奇不已,把自来火要过来,不住地打着又灭,灭了又打着。

  这就是打火机。炼焦的时候出来很多副产物,杜中宵安排了人,不断地用各种办法分馏,一步一步越来越精细。从最初利用风道自然降温,到后面利用利用各种熔液控制温度,分成区段。前些日子,除了煤气,已经能够分馏出好多种油来。

  杜中宵并不知道分馏出的各种油中,哪种是汽油,哪种是煤油,甚至说不定还有柴油。反正这个时候没有其他用处,轻一些易燃烧的,就当灯油。最轻的一种,就起了个火油的名字,因为极易燃烧,就想办法让手下的人制打火机出来。

  这个年代的火石是燧石,跟后世的合金火石无法相比,必须大力。直接用手扳动钢轮,不说很容易手指劳累,对于四体不勤的人来说,皮肤娇嫩,也受不了那个罪。手指粗糙的人,用不起这个东西。便就做了个机构,扳动下面的扳机,带动钢轮旋转。折腾了些日子,才被伍德制了出来。

  其实打火机比火柴容易制作,特别是安全火柴,对化学的要求还是很高的。打火机则简单得多,只是对燃料有要求,只要有易燃烧而不易挥发的液体燃料,就很容易制出来。不过相对来说,打火机的制造成本和使用成本比火柴高得多。

  现在制出来的打火机,是明显的奢侈品,实用价值并不太高。杜中宵只是心血来潮,尽量把焦煤分馏的产物利起来,扩展铁监的产品种类。

  钢铁工业会带动大量下游产业,但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杜中宵任期有限,当然尽最大力量,把产品线延长出去。不然,不但自己的政绩有限,铁监还容易因为产能大于市场需求走向萧条。

  这些小东西,跟机床机器那些重工业不同,很容易被民间仿制。有依赖于铁监的大量民间作坊和工厂,才是铁监蓬勃发展的保证。他们扩大市场的能力,可比官营的铁监大多了。

  工业发展的动力,最终还是要靠市场,靠赚钱的能力。单单靠军事工业,用途太过单一,很难形成规模。没有长长的产业链,钢铁产能搞得再大,最终也会萎缩。

  把玩了一会伍德的自来火,聂茂道:“这是好物,家里有这样一个,生火再不是难事。不过此物看来价值不菲,若是到外面卖,不知要卖多少贯钱?”

  伍德道:“这我哪里知道?不过,估摸着,总要一二十贯。”

  聂茂吓了一跳:“这样一个小小物件,只是打火之用,就要一二十贯钱,哪个肯买?”

  伍德大笑:“兄弟,你不知道,这世间有钱的人如过江之鲫,不知道有多少!我们觉得几十贯钱是好大数目,在有钱人眼里,根本不值一提!左右不过取火,贫穷人家用火镰火石,也能打火,怎么会买这个东西。你看外面包的都是铜,这本就不是贫穷人家用的。”

  还有一样伍德没说,这里面用的油同样价值不菲,穷人买得起,也用不起。这些小东西,要想成为民间的日用品,必须整个工业体系发展起来。以现在的形势,铁监出来的产品,大部分都是奢侈品。别说结构这么复杂的,就是大量生产的搪瓷制品,一个脸盆,对普通百姓都是家里的大件。

  重要业打下基础,但没有轻工业的发展,培育出市场,终究是空中楼阁。

第107章 超出想象

  杜中宵和苏颂带着一众官员,看着路口。头上红日升起,不由焦燥。

  修通了铁路,铁监对来帮着修路的各州民夫出手大方,引起了各州主官的注意。包括转运使司,也觉得现在铁监财力雄厚。退役的拉纤厢军还在陆续到来,以后的安置重点以邓州和襄州为主。遂由转运使司组织,主管京西南路的副使李铖出面,召集涉及到的州军主官,和杜中宵一起在唐州集议。

  汝州知州赵及已经年迈,铁监又本是汝州地盘,没有参加。其他前些日子出民夫的四州,许州知州宋祁、蔡州知州柳植、颖州知州欧阳修和陈州知州晏殊,在郾城会合之后,一起来铁监。

  苏颂已升为柏亭监知监,柳涚为判官,杜中宵慢慢淡出铁监事务。与四位知州会合后,杜中宵和苏颂与他们乘火车,前去唐州。营田务的事务更加繁重,苏颂离开,会再补一位主管公事,一位勾当公事。

  四位知州,无一例为都是朝廷重臣,可以想见这一带的重要性。相对来说,欧阳修的资历最浅,也是曾经做过知制诰的。柳植做过翰林学士和御史中丞,贝州之乱,知州张得一丑态百出,因为柳植是张得一的举主之一,被贬官,依然是给事中的大两省官。宋祁做过翰林学士,因为反对册封张贵妃,被贬出京来。他与欧阳修一起修《唐史》,离得近了比较方便。晏殊不用说,长期为宰相,朝臣中资历极深。

  杜中宵登第不满十年,四人之中,除了欧阳修未登第前有些许交往,其他人都是只闻其名。跟这些人打交道劳心劳力,杜中宵有些抗拒。以他现在的政绩,已经不需要别人提携了。

  反倒是苏颂,因为父亲苏绅的缘故,跟这些人熟识。小的时候,就已经见过他们。

  直等到将近中午的时候,才由许州知州宋祁,带了本州兵马,与其他三人一起到来。

  杜中宵带着一众官员,迎上前去行礼。柳涚交接文书,让许州兵马返回,改由铁监兵马护送。

  一行人走不多远,就迅速没了人烟。路两边没有庐舍,看着甚是荒凉。

  晏殊看着澧河的南岸,满是芦苇沼泽,不知荒弃了多少年,对杜中宵道:“运判,离此不远的孟寨镇人烟辐辏,怎么进了铁监境内,如此荒凉?两地相邻不远,不该相差如此之大。”

  杜中宵道:“每到夏季雨水时节,澧河暴涨,泥沙又多,多坏农田庐舍。一二两百年来,沿河两岸就没有什么人家。自铁监开矿冶铁,这里不多的几户人家,都搬到南边山中采矿的地方去了。”

  宋祁道:“这里土地平旷,又离河不远,荒着岂不可惜?营田务到处开田,何不安排些人来?”

  杜中宵道:“水害不除,这里的土地开了出来也不长久。铁监正准备人手,在上游的地方,筑坝拦水,变水害为水利。等到水坝建成,自然会有人来此开荒。那个时候,这里也会稻桑遍地。”

  四人点了点头,也不多说什么。这一带因为地理和气候的原因,夏季雨水集中,南边山里的河溪暴涨,根本无法种田。那大片的沼泽芦苇,就是这个原因形成的。铁监的菜园,就是筑了水坝,才能够在南岸开出田来。没有那个水坝,澧河南岸基本无法种田。

  从郾城一路行来,众人都已疲惫,一路无话。走了二十里,澧河上一座石桥,是前朝古路,众人过了澧河,继续前行。又走十多里,便就开始逐渐有了人烟。

  看着路两边的马铺客栈,柳植道:“这里人烟多起来,莫不是已经到了铁监?”

  杜中宵道:“这一带就开始有铁矿了,又有远处来的客商,有人开了店铺赚些钱财。”

  柳植和晏殊对视一眼,不由心里打嘀咕。来之前,人人都说铁监这里如何繁华热闹,结果走了二三十里路,还是一片荒凉。铁监可是有两万多户人家,一县之地,应该人烟稠密才是。

  又走了几里路,突然一条铁轨挡在路上。每隔不远,便有几辆小车联在一起,几个汉子站在小车上面,扒着车帮,看着好不惬意。车里装的都是矿石,想来是从山里采出来。

  柳植看见,忙问身边的杜中宵:“运判,这就是修的铁路?那上面跑的,就是火车?怎么跟刘都监说的不一样?他说是吐着气的机器拉车,长长一列。”

  杜中宵道:“给事,这一段也可以算作铁路,不过并没有火车在上面跑。蒸汽机极难制,铁监虽然多用人手,依然不敷使用。这里的矿车,要人来推的。装了矿石,是从高处下来,是以可以自行。等到以后蒸汽机多了,倒是可以跑火车,那时就不需这么多人运了。”

  众人纷纷点头。他们都曾听闻过火车的样子,最重要的特点就是前面吞云吐雾,声音巨大。甚至有的人因为火车头云雾不断,说是仙魔之法,铁车自行,说得极是玄乎。

  过了这段轨道,不多久就到了铁监的菜园。里面有人耕耘,有人浇水,有了烟火气。

  又走不多远,就是一处巨大的营房,整齐的房屋绵延不绝。此时一座比较大的州城,也不过是几千户人家,不会这样密密麻麻住在一起。见了这个场景,几位知州都被震撼住。

  此时正是上工时间,只有孩子女眷偶尔走在街道上,整个营区宁静而又详和。

  走了好一会,都没有走到尽头,欧阳修忍不住问道:“运判,这里想来就是铁监了。如此大片的营房,整洁有序,就是开封城里,也没有这种景象!”

  杜中宵道:“不错,开始进入铁监了。这一带是年后来的拉纤厢军,南边是新建的冶炉。他们来得晚了,只能住在外面,现在有些不方便。日子久了,也会慢慢热闹起来。”

  “这还是铁监外面?!”欧阳修吓了一跳,下巴差点掉下来。

  杜中宵道:“不错,要到铁监衙门,还有几里路呢。只看河对面,热闹起来,才到地方。”

  众人看澧河对面,零零散散几户人家,多是客栈和货场。到了这个时候,众人才明白为什么路上那么荒凉。铁监这里人口集中的程度远超出他们的预料,绝大多数人口都集中在核心区。

  对于杜中宵来说,这没有什么。几千户人口,不过是后世一个大村子。整个铁监两万户,全部集中在一起,也不过是个镇子而已,远谈不上什么繁华。但在这个时代,数万户住在一起,天下根本没有几这么繁华的地方。哪怕是有数的几个大城,人口虽然多,面积也大,密度远比不上这里。

  过了菜园,便就逐渐热闹起来。河的南岸营房离着官道都有一段距离,铁监不许沿街建房,一路清静。河的对面就不同了,一家接一家,都是客栈和货场,各种招牌飘扬。

  又走不多远,就见前面房屋林立,人流如织,各种叫卖声此起彼伏。河的对面,更是店铺林立,几座酒楼拔地而起,甚是气派。众人心道,这个景象,才配得起他们听说的铁监衙门。

第108章 想法不同

  四位知州站在铁监的大门外,静静地看着河的对面。不到一年的时间,那里早已经换了面目,酒楼店铺一家接着一家,路上的行人熙熙攘攘。

  前些日子,乘着枯水期,澧河上面架了一座桥,方便往来。随着铁监生产的东西越来越多,对岸商贾云集,桥上装货的大车一辆接着一辆。铁路开通,除了东边的几个小地方,没人再用船运。都是过河到车站,用火车或北运襄城,或南运唐州。北边入汝河接入汴淮水系,南边则入汉水进入长江水系。

  欧阳修踏了踏脚下铺的炉渣,赞道:“好一幅繁华景象!就看这桥的对面,店铺林立,一天不知道卖出去多少货物。有这许多商贾,不知收多少商税,铁监哪里还会缺钱!”

  一边的宋祁道:“永叔,你可想得差了。这些商贾前来,本就是买铁监的货物,税才多少?卖出去货物收到的货款,才是大头。看这个样子,铁监一年岂不是要收过百万贯的钱?”

  柳植道:“前几个月,铁监冶了铁出来卖不出去,粮米尚要别州周济。我们几州,可没少发米到这里。现在他们赚钱了,也要周济我们才是。”

  其余人听了,一起大笑,都道应该。

  一路荒凉,路上他们还有些疑虑,铁监是不是没有外面传的那么厉害。等到了地方,只看了看气派的衙门,这处大门,就知道自己想多了。四州之中,陈州最繁华,但那里的州衙门也比这里寒酸。单看外面宽阔的铁门,这条铺着炉渣的宽阔道路,哪一州负担得起?

  这道铁门,让几位知州羡慕不已。用铁板制成,底下带着轮子,不用多大力就能拉开。若不是宽度有限制,礼仪等级不可逾越,还可以开得再宽一些。

  这样大的铁板,还不是生铁,看着就让人觉得震撼。外面买,要多少钱?

  杜中宵站在一边默不作声。这次集议,明摆着大家要来分铁监的钱了,拦也拦不住的。前面几州帮了很多忙,这次只怕要连本带利收回去。事前杜中宵就与苏颂商量过,铁监不要做铁公鸡,该给的好处要主动给别人。不过坚持一条,给东西可以,不能给钱。

  对于铁监来说,现在市场还在快速增长中,跟不上生产的速度,几乎每种产品都有积压。给东西出去,减少了铁监的库存,不是坏事。钱是未来扩大生产的资本,到了铁监手里,每一文都要有用处。背靠工厂,铁监的钱是要生出钱来的。

  看了一会周围景致,杜中宵道:“后衙备了酒筵,为诸位相公接风。天时不早,还请入席吧。”

  几人心情很好,兴致勃勃进了大门,随着杜中宵到了后衙。这里是负责工厂的铁监衙门,柏亭监的衙门并不在这里,布置极有特色。跟其他衙门的后衙不同,这里没有官员住的地方,而是在外面建有专门的官廨。后衙的建筑,是会议室、教室、仓库等等,当然还有食堂。院子很空旷,没有池塘假山,没有大片的花草树木,而是搭了一个大草棚,做为官吏平时休息放松的地方。

  此时棚子底下,摆了一桌酒筵,几个士卒静静立在那里。

  分宾主落座,杜中宵道:“铁监新立,周围没有什么像样的酒楼,也没有过得去的歌妓。相公们将就用些酒饭,莫嫌寒酸。”

  这里的一切,都跟其他地方不同,听了杜中宵的话,大家不说什么。

  杜中宵又道:“相公们来之前,铁监制了些新东西出来。下官特意准备了两样,略表心意。两天之后,我们便乘火车到唐州去。这两日可以逛一逛,看有什么心仪的,随意采买。”

  四州离铁监最近,有什么新产品,他们很快就知道。四位知州前来,每人都有个单子,是家里人叮嘱要买的东西。如搪瓷制品、糕点酥糖、蜂窝煤炉,不一而足。最讲究的晏殊家里,甚至还列了厨房用的各种刀,剪布剪纸甚至剪指甲的各种剪刀。

  不是杜中宵小气,不肯给他们送礼,实在是四人一起来,事情不好做。有的人要这样,有的人要那样,货物不同,价格不同,数量不同,一不小心反而得罪人。不如送同样的礼,其他各人自己去买。

  吩咐兵士捧了五个小小的木箱来,四位知州一人一个,剩下一个摆在杜中宵面前。

  杜中宵打开木箱,提了一盏油灯出来,拿起箱子里面的玻璃灯罩罩上。口中道:“前些日子,我请了几位琉璃工匠来,试了许多次,烧出这种透明玻璃,制成罩子。油灯点起来,用这罩子罩上,既可以防风,不拘多大的风,都不怕吹灭,还可以防油烟刺痛眼睛。”

  说到这里,杜中宵又把灯罩取下来,摸出一个打火机,道:“这是新制出来的自来火,只要扳一下这个机关——便是如此——就能把火绒引燃。此物虽与火镰火石相差不多,却好用多了。”

  说完,用火机把油灯点头,把罩子又罩了上去。

  给众人演示完了,杜中宵收起打火机,用手拧灯上的一个旋钮,口中道:“用手拧这里,可以调灯芯伸出多长,灯的明亮自然就不一样。越亮油得越快,暗一些烧的时间就久一些。灯里的油,和自来火里的油,都是铁监炼焦时制出来的,不可混用。这种灯油不只是烧起来明亮,而且无烟无味,胜过蜡烛。”

  口中说着,杜中宵把灯调到最亮。此时太阳已经落山,夜色朦胧,油灯果然比蜡烛还要亮。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470页  当前第175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75/470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风雨大宋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