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风雨大宋_分节阅读_第301节
小说作者:安化军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7 MB   上传时间:2024-10-19 21:11:38

  蒙主管道:“员外,十之八九是要打高昌了,不然何至于十万大军聚集。我们有商队正在高昌备货呢,如此一来,一不小心就被宋军围了,事情可是不好办。”

  金三来来回回踱步,想不出办法来。铁路就是现在最快的交通工具,偏偏河州到伊州的铁路现在是军队使用,并不允许平民上车。实际上西域商队是从高昌出发,新的铁路也没有客源。如果走以前商队的路线,到高昌要数月时间,仗早就打完了。

  金三是西域的粟特人,跟高昌关系密切,与黑汗也熟悉,自然偏向他们。再者说了,他到胜州已经过两年,却跟几位重要官员没有什么接触,自然疏离。宋朝不是西域小国,金三的地位,不是杜中宵必须接触的级别。在宋朝,政治地位离着商人很远,金钱并不能直接转化为权力。

  想了很久,实在想不出办法来,金三只好叹了口气:“算了,只能够听天由命。蒙主管,如果宋军占了高昌,以后西域商路,必然是从伊州坐火车到胜州。以后的日子,你多与管火车站的官员亲近,用到的时候,他们要好说话。如若不然,以后的生意可不好做了。”

  蒙主管答应。金三主要是与上层人物打交道,包括契丹和党项的人,以胜州为中心,打造一个属于他的商业帝国。胜州城里的小人物,自然就是蒙主管这些人,日常跟他们打交道。

  杜中宵带大军离开胜州,进军西域的消息,两三天后才传遍胜州城。西域胡商惊慌失措,倒是中原来的商人幸灾乐祸,意识到自己的机会来了。宋朝攻占西域,商业机会必然留给自己人,粟特人的势力就被逼回河中。甚至站队错误的,就此一蹶不振振也有可能。

  伊州城外新建的车站,杜中宵和富弼走下火车,赵滋和陈友朋早带了本地官僚迎接。见礼毕,杜中宵看着一边的州城,道:“这里是西域要地,城池看着有些破了。以后的西域,要从这里进中原,城池该收拾一番才好。——这里是朝廷的脸面啊!”

  陈友朋连连称是,甚是恭谨。

  进了城,把杜中宵和富弼迎到州衙,各自坐定,杜中宵对陈友朋道:“听说你意欲把这里的家业全部卖了,到京城与父亲一起生活?现在处理得怎么样了?”

  陈友朋道:“回节帅,除了房子,其他财物都已经卖了。父亲在京城的住宅是朝廷恩赐,这里的房子便留下来,交给朝廷处置吧。其余财物,都已经处置好了。”

  杜中宵道:“如此,那就谢过你家了。朝廷答应一两个月后,就派人来出任伊州知州,那时你就可以去京城了。现在伊州通了火车,去京城并不难,用不了一个月就到了。”

  陈友朋道:“自通了火车,下官曾经坐过一次,真是极快!以前奔马也能跑这个速度,却只能较短时间,哪里像火车一样,能够一直跑。而且拉的货物又多,十万大军在伊州,感觉也不是了不起的事。”

  杜中宵道:“十万大军,朝廷有多少十万大军哪。到了伊州,必然是要干事情的。依诏旨,我此次带兵来伊州,要的是高昌。城主以为,应该怎么打才好?”

  陈友朋道:“下官愚昧,曾未见过你们这样的军队,怎么打仗都不知道,又哪里能说得出要怎么攻高昌呢!不过,高昌和交河州号称二十二城,他们未料到节帅来得如此之快,还未点集军兵。节帅要攻伊州,当兵贵神速,越早出兵越好。不然等高昌点集起兵马,有无数烦恼。”

  杜中宵点头:“我也是这样想的,越早出兵越是好打。不过大军从数千里外来伊州,还要布置上几天,才能出兵作战。这几日,便先在城中安歇。城主妥善做安排,让百姓不必惊慌。”

  陈友朋应诺。这些日子不断有军兵进入伊州,现在西到鬼谷口,北到天山深处,到处都是新来的宋军,伊州百姓早已经习惯。张岊的五万大军,基本是全员到伊州,在附近驻扎,算是主力军团。赵滋留了一万人在河州和居延,加上分散出去的大量侦骑及小股部队,只有三万人。

  这八万人的部队,就是杜中宵进攻伊州的主力,其余只是辅助。西域已经有百年时间未见过这种规模的部队了,高昌那里根本就不信,依然认为伊州只有赵滋的数千人而已。七百里的距离,中间又隔着近百里的鬼谷口风区,高昌对伊州的事情一无所知。

  兵贵神速,杜中宵的打算,就是布置好了之后,立即带大军过鬼谷口,进入高昌。如果高昌要抵抗的话,那就狠狠打一场。不敢抵抗,那就立即分兵占领彰八里和仰吉八里,控制西域北边的商路。

  问过了城中事务,杜中宵道:“今日便就如此吧,我和富副使先去歇息。”

  陈友朋忙道:“下官在后衙备了晚宴,为节帅接风洗尘,万望前来。”

  杜中宵道:“好,劳烦你们了。到了晚上,我和副使必定前来。”

  说完,站起身来,与富弼一起出了官厅,由卫兵带着,到住处歇息。居延到伊州一千五百里,一路坐在车上,是不容易的事情。当然,比起从前的日子,这已经非常好了。

  到了住处,换了便服,杜中宵到了客厅,亲自冲泡茶水。不一刻,富弼过来,在对面坐了。

  给富弼倒了茶,杜中宵道:“伊州本地五千人户,先前赵滋报,已经统计完了。依我的意思,这些民户各自集中,分到下面的州县里去。看各地条件,从中原调营田务的人来,不要少于本地民户,进行营田开垦。本地民户原来的日子,过得并不富裕,集中之后,三年免税赋,应该不会反对。”

  富弼道:“自晚唐时候起,伊州便就不在中原的治下。其间虽有归义军,势力到这里没有多少的时间。本地民户,还有多少人知道中原朝廷,可是难说。集中居住是个办法,不过还是要以中原来的营田厢军为主才是。一地民心,不是那么容易得到的。”

  杜中宵点了点头道:“确实如此。对于很多人来说,日子过得好了,也未必会感激我们。得人心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慢慢来吧。现在最重要的,是以最快的速度占领高昌城,让西域的人们知道,当年战无不胜的大唐重新回到这里了!现在想来,高昌迟迟不奉使称臣,其实并不稀奇。在他们看来,朝廷大军要兵临城下,不是短时间可以做到的,拖上几年没什么。他们愿意拖,我却不愿意拖!”

  富弼道:“节帅已到伊州,要不要派出使节到高昌去,让他们知道朝廷意思?”

  杜中宵摇头:“不必了。朝廷大军比任何使节都有用处,还是过几天直接兵临城下吧。”

  不教而诛,不应该是中原王朝做的事情。可杜中宵没了耐心,他只想用最短的时间,解决掉西域这里的事情。高昌两三年没有派使入京,已经表明态度了。

第162章 布置

  伊州城内,杜中宵的临时经略司,是此次进攻高昌的指挥部。本在纳职的张昇回到城里,与杜中宵等人一起,第一次合议与高昌作战的事宜。

  张昇指着桌上的地图道:“过了鬼谷口,数十里内无人烟。进高昌的第一座城,即是蒲昌城。那城不大,城池不甚坚固,我们带来的炮应当即可攻破。过了蒲昌,沿火焰山以南,再过宝庄、柳中两城,就可到高昌城下。宝庄和柳中两城,与蒲昌城相差不多,俱都是小城,不必做过多布置。唯有高昌,是前朝留下的重地,城池高大,城里人口重多。而且那里是到契丹商路的起发地,城内富商众多”

  杜中宵道:“那就是说,只要过了鬼谷口,可以直进高昌喽?几座小城,既然挡不住火炮,可派小股部队先行围住攻取,后面大部队直进即可。此次作战,以占领高昌城为第一要务,其余都是细枝末节。”

  富弼道:“过了鬼谷口到高昌,将近四百里路,距离不近啊。要保障四百里路的物资,最少要有一两万人,而且牲畜充足。如此看来,能够参与围攻高昌的部队,至多也只有五六万人。”

  杜中宵笑道:“哪里能用那么多人!高昌城里,据报只有不足万人,哪怕他们临时征召,也不过是两三万人而已。高昌的主力部队,就在高昌城和交河州里,其余的都在焉耆前线。此次我们突然进军,焉耆前线的部队肯定来不及回调,情报也没有报告他们调回高昌。对一万人,三万人足够,其余部队做其他的事情就好。此次进军,除了进攻蒲昌、宝庄和柳中的部队,大炮全部归攻城部队。”

  富弼调到河曲路的时间晚,对军队的战斗力没有直接的认识,听了这话,便闭口不说。

  张岊道:“节帅欲用三万人攻高昌,不知用哪些人?”

  杜中宵道:“你所部五万人,除攻占高昌周围的各城之外,另派兵占白水城,封住由北庭和彰八里救兵的来路。再派一部南下,封住焉耆回援的道路。赵滋的三万人围高昌。”

  张岊听说由赵滋部攻高昌,有些失望,还是叉手唱诺。

  杜中宵道:“此战高昌,很可能重要的仗不是在高昌城打,而是在外面安抚民众。高昌的回鹘人大多从军,其余各族皆为百姓。最重要的事情,战争过程中民心要稳定,不要让民众自己组织起来,跟朝廷来的大军为敌。张岊所部的五万人,是我们能不能以最快的速度夺取高昌地区的关键。”

  张岊听了,叉手高声道:“节帅放心,末将必不辱使命!”

  杜中宵道:“这几天你辛苦一些,带着本部人马,仔细拟定作战计划,交给经略司。西州又称二十二城,也就是说高昌周围有二十二座城池。当然,这些城池,在内地只能算堡寨,真正的大城,只有高昌和交河州城。以最快的速度攻破高昌,其余地区民心安定,是我们此次的作战目标。数万大军前来,要不出差错地完成任务,才算胜利。”

  众将一起叉手唱诺。

  杜中宵道:“高昌全国兵马,不超过三万人。除了高昌和焉耆之外,其余各地兵马皆不多。此次我们攻高昌,隔绝焉耆,本就是以强击弱,不能给敌人以翻身的机会。我估计兵到高昌城下,他们还未必能反应过来。各部拟定作战计划,不应以难、险为目标,而应尽量细致。”

  赵滋道:“节帅,我带兵围高昌,是不是要路上急行?”

  杜中宵道:“不错。你部应先以骑兵部队在前,蒲昌、宝城、柳中等地皆须绕城而过,在其他部队之前到高昌城下。到了地方之后,先不攻城,只在外面威胁高昌城中,让他们不敢出城。高昌派出来的救援人员,一个也不要让他们跑出去才好。”

  赵滋道:“节帅如此布置,不有些视高昌守军如无物吗?先头部队,派多少合适?”

  杜中宵道:“此次十万大军入西域,本就是要彻底解决西域问题,一个高昌,出其不意进攻,本就不是什么劲敌。你部轻装部队,约五千人为数,全员骑马,过了鬼谷后先行,直去高昌。后边的重装部队随在张岊所部先锋之后,他们围蒲昌、宝臣和柳中,你部绕城而过,到高昌去围城!”

  赵滋叉手唱诺,有些跃跃欲试的样子。在居延一年多,兵不血刃入伊州,已经太长时间不打仗。此次攻高昌,是以强击弱,最容易战功的时机。赵滋入杜中宵手下六七年,到了调换晋升的时候了。

  杜中宵对李复圭道:“伊州到高昌,约七百里路。此次出兵一共约七万人,我们带着本部兵马守伊州。这么长的距离,这么多的部队,保障他们衣食无缺可不容易。还有,攻高昌要用大炮,保障弹药畅通无阻极为重要。军中能不能做到?”

  李复圭想了想,叉手道:“虽然不容易,但属下一定做到!”

  杜中宵点头:“好!此战过后,必给你计大功!——说实话,高昌一战,与在河曲路时的其余几战都不能比。那时候我们以弱击强,挡者披靡,有一往无前气概。现在我们是以强击弱,但是却没有了以前那种气概了。战场上,你们能不能打出精气神来,让西域的人看一看,现在朝廷军队如何,我心里没底。”

  赵滋和张岊听了,一起叉手唱诺,表示绝不辱没了河曲路大军的名声。

  杜中宵摆摆手,道:“坐吧,我们坐下仔细说一说。此战是大军整训之后的第一战,战果如何,不只是对我,也对朝廷以后的决定有重要影响。”

  几个人分宾主落座,杜中宵道:“大军整训,京城禁军被张岊所部打得大败。自从京城派了几人到武都军校来,他们回去之后,朝廷再没有其他的动静。怎么说呢,可能朝廷也看得出来,原来的禁军与河曲路大军并不相同,要想完成整训,绝不是几年内的事情。就是河曲路大军自己,因为后来补入的大多是禁军,也不如从前了。不是说禁军不行,而是他们参军已久,绝大部分的军中习惯已经养成,想改过来可不容易。军中的军官多是从禁军中选调而来,虽然入军校中学习,一时又怎么学得好?”

  说到这里,杜中宵对张岊道:“张将军便就是如此,由河麟府路调来,入军校中多次学习,自己应该清楚。现在带兵作战,应该是没有问题的,因为我们对面的军队,实在差得太多。如果以后有跟我们一样的军队在对面,与之作战,到底有没有把握呢?我看,这可难说的很。”

  张岊叉手:“属下自知还有许多学的地方,以后必然用功!”

  杜中宵摇了摇头:“不是不信你能学,而是因为现在没有人从前的环境。除非战淬炼,或者军中一切正常,不然很难再有随州时的日子了。这是没办法的事,也不必失望,只要国力还在,一直有人不断补入军中,一切就都不是问题。此战你们尽力就好,不管战果如何,都是以后朝中借鉴的。”

第163章 过蒲昌

  蒲昌城头,守军看着城外的宋军呼啸而过,沿着大道直向西而去,不由目瞪口呆。

  守着望楼的士卒揉了揉眼睛,对身边的人道:“那是什么军队?从哪里来的?最近有军队要从我们这里过吗?为什么不进城来?活见了个鬼!”

  旁边的士卒道:“速去报城主!你哪这么话啊!”

  秦先朋看了看不远处的蒲昌城,冷笑一声,猛催跨下马,直向西而去。

  大量宋军进入伊州城的消息,高昌还没有得到,完全没有防备。在他们想来,居延到伊州有一千五里之遥,大举进军,总要一两个月才到,不可能没有消息。哪里想到,铁路修到伊州之后,仅仅几天的时间,赵滋的数万大军就到了伊州,紧跟而来的是杜中宵带领的张岊所部五万人。

  高昌境内还一片歌舞升平的时候,大量宋军过了鬼谷口。先行的是赵滋所部的五千人,各自带着十日粮,一人两马,一切不管,直向高昌城而去。紧随其后的,是张岊所部的一万余人,带着轻火炮,准备围攻蒲昌、宝臣和柳中。再后面,才是赵滋的大股部队,带着大炮,直向高昌城去。

  听到禀报,蒲昌城主阿马里猛地站起来,瞪大眼睛道:“什么军队?最近高昌无战事,伊州已经献与中原大官家——等等,莫不是中原军队进入高昌了?”

  来报的士卒哪里知道?只是道:“看来的队伍极是庞大,怕不是有过万人!到底如何,城主亲自去看就是。中原一向礼仪为先,若是进高昌,应该先派使节来才是。”

  阿马里不敢怠慢,急急带了卫士,随着报信的士卒,到了城中的望楼上。此时赵滋所部的队伍已经过去一半,阿马里定睛观看,就看见了旗帜上的“宋”字,对士卒道:“你们不识中原文字,难怪不知来的是什么人。看他们旗帜,来的定然是中原宋军了。”

  士卒道:“中原宋军,怎么会突然到高昌来了?城主,要不要出城问一问?”

  阿马里怒道:“他们根本没有停下来的意思,问什么问?——速速关了城门,不许出入!”

  旁边的士卒应诺,急急吩咐城外的人进入城里,把城门关了。关了城门,阿马里才觉得心定,仔细想了想,道:“作怪,没有半点消息,怎么有大股宋军入境?”

  蒲昌城在中原只算寨子,不但是小,而且城墙多年不修,倾颓不少。周围是农田,一马平川。此时是麦子成熟的季节,收获已经到了尾声,许多农民正在田里收麦子,傻傻地看着大量军队经过。

  有的人明白过来,急急忙忙向城里赶,却发现城门关闭,在城外叫门,一时城门外乱糟糟的。

  阿马里在望楼上来来回回踱步,口中道:“如何是好?如何是好?城中只有不足一百兵马,难道要阻拦来敌?还是不管,派个人去报高昌?”

  一边的士卒道:“城主,那些人只是路过,并不来攻城。你看,他们都是一路向西去。”

  阿马里不耐烦地道:“我岂看不出来?向西是高昌,他们摆明了要去夺高昌!我们怎么办?难道等他们占了高昌,再回来对付我们?”

  周围没有一个人说话,一时望楼上显得非常寂静。

  阿马里心中烦燥异常,一时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城外的宋军,一看就是大队人马,最少也有几千人,自己城中几十兵马,怎么敢去迎战?不如躲在城里,看他们如何作战才好。可宋军去攻高昌,后边难道没有人来攻自己?总不能伊州的宋军全军而出,置自己不管。

  一直过了大半天的时间,宋军的队伍才完全过完,周围再见不到一个影,刚才仿佛是一场幻梦一样。

  阿马里看着外面,过了好一会,才道:“速速命令城中的人,出城把未收的麦子收了,那是我们的军粮!收了粮食,闭城而守,这是坚壁清野之策!任宋军怎样,我们只要不开城门就好!”

  旁边的人称好,飞跑着去传令,一边吩咐开城门。被堵在城门外的人已经被刚才的军队吓傻了,只想着进城里躲避,哪里肯听命令去收麦子?城主府的人跟收麦子的人吵作一团。

  阿马里回到城主府,越想越是觉得不对。打来心腹,派出了十几个人,到鬼谷口那里打探,看宋军来了多少人。如果只有刚才的那几千人过去,自己不管即可,一切麻烦都是高昌的。如果后边还有宋军大队,那就要小心谨慎,及早封闭城门。

  张岊所部随在赵滋前锋的后面,行军时吩咐侦骑四出,分布于大军之前十里。十里范围之内,只要见到人,一律先关押,等到战后再仔细处置。自归入杜中宵的军中,这是张岊第一次指挥大战,格外小心谨慎。过了鬼谷口,便急速行军,让先头部队尽快围蒲昌。

  李梁带着本组人马,飞奔在前面,一边搜索目视范围的目标,一边奔向蒲昌城。正前进间,一个士卒突然道:“快看,那里来了五六骑,好似是高昌人的探子!”

  李梁定睛一看,前面的五六骑好似发现了自己,速度慢了下来,在两里外的距离逡巡。不由大喝一声:“两边绕上去,把这五六个人擒了!将军吩咐,侦骑出来,不许敌人侦骑看我动静!”

  旁边的人高叫得令,一边分出十几个人,向前方的高昌侦骑行去。李梁吩咐剩下的二十多人,放慢速度,向前方行进。希望前边的高昌侦骑,为了探听虚实,不要急急退去。

  这里已经离蒲昌城不远,如果敌军后退,李梁的人很难追上。不过那样一来,他们也就侦察不到宋军来了多少人,后面的大部队没有暴露。

  典拔达干看着前方的宋军,停住了马匹,对手下的人道:“前面来的,必然是宋军了,看他们的装束,与刚过去的军队相似。我们人少,不要靠得近了,远远看他们就好。”

  话音刚落,就看见对方分出人来,从两面向自己这边包抄过来,不由吃了一惊:“来的宋将真是个猛将,将然派人围过来了。如何是好?不如退去。”

  旁边的士卒道:“一见敌军就退,回去不好跟城主交待。”

  典拔达干道:“若是不退,落入他们手里,岂不是要更糟?我们先退,只是不入城就是。”

  看对面宋军约有五十人,这些高昌侦骑本就心虚,听了典拔达干的话,不再坚持,慢慢后退。

  李梁看见,对身边的人道:“这些高昌探子,知道打不过我们,开始退了。只是还心存侥幸,想继续侦察我们。走得慢一些,等旁边的人先上去断了后路,我们冲上去一举成擒!”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470页  当前第301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301/470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风雨大宋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