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风雨大宋_分节阅读_第371节
小说作者:安化军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7 MB   上传时间:2024-10-19 21:11:38

  说完,也懒得与重元争吵,示意卫士,强行让重元更衣上车。这些卫士是萧革特意安排的,当下拥了重元再次入殿,换了衣袍。再次出来,不由分说,把重元塞进了备好的车里。

  重元只是辱骂,萧革只当充耳不闻。带了三千兵马,开了南门,急急向南去了。

  怀仁县外,宋军探子见了萧革南下的队伍,问了正是自己等的人,急急上马,飞奔入山禀报。

  朔州西边的山里,一处背风山洼处,赵滋和贾逵一起坐在帅帐,心急如焚。从偏头寨出发,到朔州一路山路,行军不便。两军合军一处,一共八万多人,绵延成几十里的队伍,沿着山谷一直络绎不绝。萧革再不带兵南下,他们实在等不起,要直接带兵攻出去了。

  一骑快马奔来,到了帅帐前下马。骑士快步冲进帅帐里,叉手道:“太尉,探子刚刚来报,萧革已经带三千兵马南下,明日就应该到朔州了。大同府萧革令外安排将领镇守,好似不管了。”

  赵滋猛地站起来,道:“再探再报!此事要紧,万不可有任何差池,不然提头来见!”

  骑士叉手称诺,急急出了帅帐,翻身上马,重新安排人刺探消息。这些日子,宋军建立了一个简易的情报体系。哪里有人查看,得了消息递到哪里,哪里汇总,都派得有人手。

  赵滋对贾逵道:“萧革明日就可以到朔州城里,我们等不得了。我现在集中本部兵马,先到朔州西边山里,等明日晚上围城。你带本部,先集中兵力在山里,到时伺机而动。若我攻朔州有困难,便到城前助我攻城。若我已经入城,你便带本部去取马邑。此次朝廷方略,是取朔州和马邑两城,不必多生事端。”

  贾逵称是。赵滋急急出了帅帐,招呼本部将领,开始集结部队。

  从偏关寨到朔州,一条长长的山谷,道路非常狭窄。赵滋所部在前,贾逵所部在后。不过由于两军的后勤没有合并,在中间的部分两部混在一起,显得格外杂乱。

  等到赵滋带军前进,到了离着朔州不远的山谷里集结,贾逵招集自己所部兵马,向前移动。暂时先隐蔽在山里,看接下来两日赵滋所部行动。

  看着前边的朔州城,萧革长出了一口气。命令属下去叫开城门,大军入城。在此之前,萧革便就调换了朔州守将,换成了自己心腹,一切都井井有条。

  进了城池,到了官厅,萧革道:“一路上辛苦了,去请陛下,今夜为陛下接风!”

  不一刻,卫士带了耶律重元进来,行礼告退。

  耶律重元指着萧革厉声道:“你是要反了么!强行带我来此,置大同府于不顾,是何居心?”

  萧革道:“陛下,大同府眼看已经不保,陛下千金之躯,如何能居险地?朔州远在数百里外,是安全地方,正可落脚。一时胜败不足虑,且在朔州将息些日子,再与洪基争一时之短长。”

  耶律重元道:“我为契丹天子,弃都城而逃,天下如何看我!朔州小城,守在这里,岂不是死地!”

  萧革道:“陛下这些日子过于劳累,心绪不宁,且先歇息吧。今夜命城里设宴,为陛下接风。”

  说完,示意卫士,把耶律重元拥了出去,到安排好的地方去休息。要不是宋朝看重重元,萧革怎么会费这一番心思,把他带来朔州。现在朔州城里,都是萧革人马,哪里还会在乎重元。

  回到自己住处,萧革写了一封信,命人送去并州。告诉庞籍,自己愿降,可以派兵马前来。

  赵滋带着自己五万兵马,躲在朔州西边山里。探马不时来报,萧革等人到了哪里。一直听到他们进了朔州城,赵滋出了口气:“一切顺利。最好明日攻城,萧革能开城归降,不要出了乱子才好。”

  庞籍已经到带兵到了雁门关,当日傍晚,便就接到了萧革来信。看罢了信,笑道:“萧大王倒是个守信的人,却不知本朝早就看中了朔州,一定要夺到手中。我若回信,等到信到了萧革手中,只怕赵滋和贾逵已经攻破朔州。罢了,让送信在在这里歇息一晚,我们明日先夺了谷口。”

  雁门虽然称关,实际上是一处隘口。代州和朔州之间是雁门山,一条山路连接两地。雁门关就位于这条山路的隘口上,为宋朝所有,是两国的分界线。为了防备宋朝,契丹在山路出山的地方有城池。

  庞籍此来,就是要彻底打通这些山路,把代州与朔州连接起来。如果耶律洪基南下来攻,可以从代州运物资过去,支援朔州。朔州以西全是山地,从那里补给,就太不方便了。

  按顿了使者,庞籍命令属下,今夜早些休息。明日一早,三更造饭,连夜出发,清早进攻山下的契丹城池。先把道路打通,让萧革明白,他实际只有投降一条路了。

  这一夜,萧革在朔州城里摆下酒宴,为耶律重元接风。西边山里,赵滋厉兵秣马。南边的雁门关则有庞籍,带着大军枕戈待旦,战事一触即发。

第129章 取朔州

  第二天一早,萧革正在府中高卧,卫士就匆匆来报。不情愿地起了床,萧革走出了卧房,对卫士厉声道:“天还没有亮呢,什么事情这么着急!”

  卫士叉手:“大王,外面宋军围城!”

  萧吃了一惊,一时之间竟没有完全反应过来。过了一会,才道:“是哪里的宋军?有多少人?”

  卫士道:“看不出是哪里来的,只见到把城四面围住,人数着实不少。”

  萧革在房里来回踱步,过了好一会,才道:“命守军不可轻举妄动,我去看看。”

  说完,带了自己的随从,快步出了官衙,向城门走去。上了城楼,向外观看,只见晨光中外面围了宋军,也看不清楚多少人。目光所及,有宋军正在架炮,像是要攻城。

  猛地转过身,萧革对身边的守兵道:“宋军什么时候来的?你们守城,怎么如此不济!”

  守兵尴尬地道:“回大王,夜色中看不清楚。一有天光,就见到宋军围在外面——”

  萧革知道必然是守兵夜里偷懒,现在骂也没用。转身看着城外的宋军,一时不知道该怎么办好。自己联系的最初是韩琦,韩琦回京之后就改为庞籍,也不知道他们有没有安排好。这些宋军,不知道是从哪里来的,为什么突然围这里,更加不知道有没有韩琦和庞籍的安排。

  赵滋在城下,看着城楼上亮起火把,道:“想来是萧革得了禀报,到城头来看了。且稍等一等,天光亮了,派个人进城。若是萧革真像韩相公讲的一样,开城归降,那自然最好。若是不降,那可就没有办法了。我们必须以最快的速度攻下朔州,防止耶律洪基大军南下的时候,还没入城。”

  一边的副使冯靖道:“若是洪基来的时候我们还没入城,那可就糟了。前有坚城,后有大军,只能够撤兵。不在此时攻取朔州城,以后再来,就要与敌战于雁门关了。”

  赵滋点了点头:“是啊,这是最好的时候。最好还是萧革归降,省却我们许多力气。”

  萧革在城楼上看了一会,晨光中,只看见宋在布置炮位,忙碌忙碌,一时之间竟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过了好久,才对守将道:“你们看着城外宋军,他们一有动静,便就到官衙报我!”

  说完,下了城楼。回到官衙,越想越觉得不对。自己昨日才到朔州,宋军今天早晨围城,必然是早就蓄谋已久的事情,不然不会时间刚刚好。自己已经答应了降宋,宋军这样做是什么意思?想来想去,百思不得其解,一时间烦躁无比。

  太阳还没有升起来,天已经放亮。赵滋对冯靖道:“萧革是耶律重元手下第一实权人物,非其他人可比。太尉,要么你进城一趟,与他详谈如何?”

  冯靖叉手道:“既是太尉吩咐,在下便就到城中一行。不管如何,等我出城再说。

  ”

  赵滋答应,派了几个亲信的卫士,随着冯靖一起进城去。说不是保护冯靖,最少给他信心。

  冯靖回营卸了甲,带了卫士,到了城门下,命人高声叫城门。

  萧革正在官衙中坐立不安,听守将来报宋军叫城,急忙问道:“来的有几个人?若是开城门,宋军能不能趁势冲进来?守城不是儿戏,你们要仔细查看!”

  守将叉手道:“大王,此事重大,还是你亲到城楼去的好。”

  萧革起身,随着守将到了城楼上面。看下去,只见下面一员宋将,身后六个卫士。后面的宋军离开有三百余步,估算一下,放这些人进城,宋军应该来不及攻进来。

  心中一横,萧革厉声道:“开城门,放宋使进来!命城上守军做好准备,若是宋军攻城,立即闭了城门!朔州南边可是宋境,我们退无可退,丝毫马虎不得!”

  守将听令,向城外伸出头,高声对冯靖道:“外面的宋使听着,大王允你入城!开城门时,后边的宋军不得有丝毫异动!否则,立即闭了城门,取了你性命!”

  冯靖命人回答同意,便就在外面静静等候。不多时,城门缓缓打开,一小队契丹兵马出来,迅速围住了冯靖一行。一个将领看了看南边宋军军队,见没有异动,才上前请冯靖入城。

  看着城门闭上,宋军并没有动作,萧革才长长出了一口气。自己谋划了几个月,投降宋朝之后依然可以有一世富贵,可不想在这个时候出现意外。

  冯靖随着契丹将领,进了城门。出了瓮城,见朔州城里非常安静,并没有紧急动员作战的意思,便心中有数。萧革带着重元到了这里,已经没有退路,想来会顺利献城。

  到了官衙,冯靖见萧革已经坐在那里,上前行礼道:“定西军副都指挥使冯靖,见过大王。”

  赵滋的定西军这几年立了不少军功,在这一带颇有名声。一听是他们,萧革心中大定。冯靖是定西军副都指挥使,本是内侍,做过河曲路的走马承受,后来转为此职。作为内侍,冯靖带有监军性质,是河曲路军中的惯常做法。对于萧革来说,内侍与皇帝关系亲密,更加可以信任。

  请冯靖坐下,萧革道:“不知太尉此时入城,有什么指教?”

  冯靖道:“听闻洪基大军已经逼近大同府,大王退到了朔州,已经穷途末路,何不弃暗投明?本朝求贤若渴,若得大王,必然重用,以后富贵享用不尽。”

  萧革道:“我在官封王爵,权力无限,又怎么能够弃国?”

  说完,见冯靖眼睛一直在看自己周围的人,满眼的警惕之色。心中明白,冯靖是怕自己控制不住朔州城,这里有其他,说话不安全。道:“太尉有话直说无妨。这里都是我的亲信之人,最是信得过。”

  冯靖笑道:“若是如此,我便直说无妨。

  本朝韩相公和河东路庞相公,一向钦慕大王。这里有他们的两封信,在下带在身上,且请大王过目。”

  说完,从身上取了两封信出来,送给了萧革。

  萧革听了大喜,急忙命人取来自己观看。这些日子,一直都是与韩琦和庞籍联系,对于其他人着实有些信不过。听说有他们的信,想来这都是安排好的。

  拆开信,看了内容,萧革心中大定。韩琦和庞籍说的内容差不多,都介绍已经安排了赵滋所部前来接应,请萧革安心献城就是。庞籍的信里多提了一下安排,说自己带兵已到代州,只要萧革献城,可以立即带兵来朔州。有宋朝大军支撑,不必惧怕耶律洪基。

  把信放下,萧革对冯靖拱手:“原来你们围城,是韩、庞二位相公安排好的么?”

  冯靖道:“回大王,确实是相公安排好的。代州有雁门关阻拦,庞相公前来不易,是以命我们从偏头寨出发,早来朔州。只要大王献城,我们扫荡周边,庞相公就可以从代州来。”

  “最好,最好如此!”萧革听了大喜。“太尉用过饭没有?且用些酒饭,此事从容准备!”

  冯靖拱手:“大王,大军在城外,诸多不便。不如早早开了城门,迎赵太尉入城,大家欢饮可好?”

  萧革一时有些犹豫。一开城门,以前的一切便就去休,自己从此入了宋人之手。虽然现在实际已经没有退路,萧革还是留恋这有权有势的时光,能拖一刻总是好的。

  想了又想,萧革心一横,道:“太尉如此,也是对的。这城里人马,都是我的心腹手下,这便让他们开城!太尉与我一起,去迎城外的赵太尉!”

  冯靖听了大喜,急忙起身道谢。此战如此结束,实在是再好不过。宋军虽不怕打仗,可这仗最好还是不打。能够不战而下坚城,结束了战事,就是最大的军功。

第130章 大包围圈

  枢密院里,杜中宵正在仔细考虑后续的军改安排。富弼急急进来,举着一封公文道:“太尉,萧革开城归降,赵滋已下朔州!”

  杜中宵起身,接过公文看了,点头道:“萧革已无去处,只能归降。此事虽然知道如此,一日没有取朔州,就终有些担心。攻下城池最好,安排各军,准备与洪基作战吧。”

  富弼道:“太尉以为,耶律洪基会带兵南下,与本朝交战?”

  杜中宵道:“新统一契丹,不与本朝战上一场,耶律洪基总会甘心?不打不相识,总要打过,他才会老老实实。打了五年,契丹已经支撑不起与本朝长期作战,短时间总是可以的。”

  说完,命士卒把代州一带的地图取来,铺在桌上。

  看着地图,杜中宵道:“本朝对外的情报实在是过于疏漏了。这幅地图,还是我在河曲路的时候派人绘制的,过了这么多年,还是原样子,没有详细多少。”

  说完,命士卒去请田况、张昇和曾公亮,一起商量朔州战事。

  不一刻,三人到来,看杜中宵和富弼趴在桌上,正在详细研究地图。田况道:“杜太尉到底是前线打过仗的人,以前枢密院里,哪里有战时看地图的习惯?众大臣只知道大致地理,古书记载,可不会详细研究地图。不知地理,怎么打仗?”

  杜中宵直起身笑道:“太尉说的不错,不知地理,怎么指挥作战?以前的地图,只有大略方位,道路远近,甚不详细。真正指挥作战,其实用处不大。将领不亲自查勘,其实只有个大概。我们以后作战可不是那个样子了,都要地图,依照地图,做出作战计划。”

  说完,请了那几个人到了桌子旁边,指着地图道:“雁门关向为天险,自古以来就是用兵之地。朔州这里,史上第一次留名,大约就是马邑之谋吧。赵滋占朔州,贾逵带兵去占马邑,想来不会有什么意外之事。耶律洪基南下,应该就是在马邑县城,两军作战。”

  田况道:“马邑小县,不如放弃,让契丹兵到朔州城下来。依托朔州坚城,契丹必然无作为。”

  杜中宵摇了摇头:“赵滋五万大军,贾逵三万多人,再是坚城,也放不下这么多军队。只是坚守朔州城,只要万把人就足够了。这一次我们八万多人,还有刘几五万人在山中,威胁契丹的后路,应该在马邑好好战上一场,让他们长长记性。”

  田况道:“耶律洪基统四十万大军攻重元,纵然不会带全部兵马南下,最少也要有二三十万人。赵滋和贾逵一共八万余人,是不是他们对手?”

  杜中宵道:“太尉,为何我们一路兵马,是设定为五万人?因为依现在兵器、军制和作战方式,五万就是极限,人再多,也没有用处。契丹不管是三十万,还是四十万,要打的时间足够长,前线损耗的人员足够多,才真正有用处。耶律洪基哪有这个时间?此战就是短时间的战事,八万多人足够了。”

  富弼道:“太尉说的不错。马邑这里,右边是大山,左依灰河,战线其实不长。八万人就足以封住路线,让契丹不得不战。两军兵马,应该是足够了。”

  田况、张昇和曾公亮都对河曲路不熟,听了一时间面面相觑,有些不信。

  杜中宵道:“军队阵形,一里路有多少兵马,其实是有定数的。超过了人数,帮不了前线,只能不断轮换,把对方拖垮。所以此事赵滋和贾逵两军的兵马足够,再有刘几在后面虎视眈眈,足以让契丹知道厉害。汉武欲用兵于匈奴的时候,最开始就是马邑之谋,想诱匈奴人进入此地,四面包围灭其精锐。耶律洪其不会不知道这个故事,带大军到此地,总要防着同样的事情。”

  田况点了点头:“这一带到底是山谷之中,如果大军被封住了归路,确实是死地。”

  马邑之谋的马邑,当然不是现在的马邑县城,不过大致就是这一带。军臣单于提前发现,最后带兵全身而退,汉武帝的计划落空。当时的地形,跟现在略有不同,最重要的是那时人口稀少,道路也不像现在畅通,两者情况,不能够一概而论。不过大的地形未变,耶律洪基如果带大军南下,真被宋军堵住了归路,几种大军围上去,后果堪忧。

  杜中宵决定取朔州,也是因为这里地形。向北有大道通大同府,如果契丹大军来攻,宋朝可以从三面威胁敌军,相对比较好防守。朔州越过了雁门,为以后进攻大同府打好了基础。

  几个人围着地图,议论了一会。田况道:“看来守住朔州,并不是难事。庞籍带了河东路兵马三万人,也过了雁门关,准备进驻朔州。几路大军,加上北边的刘几和杨文广,契丹应当下不了决心,与我在朔州一带长时间作战。如若不然,刘几可以堵其归路。”

  杜中宵道:“关键是我们的兵力充足,耶律洪基只要不发疯,就不会死攻朔州。这一战最重要的不是怎么开始,而是怎么结束。如果赵滋和贾逵击败了洪基,我们到底要占哪些地方。”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470页  当前第371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371/470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风雨大宋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