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风雨大宋_分节阅读_第83节
小说作者:安化军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7 MB   上传时间:2024-10-19 21:11:38

  “鞣制毛皮,需经浸水、削里、洗、鞣制、回潮、刮软等步骤,其中只有鞣制、刮软等少数几步需熟手匠人,其余不过配制药水、出力而已。匠人自己鞣皮,都要亲力亲为,大多时候徒耗力气。我们在货场鞣皮,则可把人力集中在那几个关键步骤上,其余用厢军即可。如此做不只是节省人力,而且用的水池更大,药水配得更好,鞣出来的皮子也比发前不知多了多少。”

  夏竦听杜中宵讲得有道理,连连点头。杜中宵讲的办法,其实就是用工厂化代替小手工作业,哪怕是同样的人力,生产效率也不可同日而语。特别是浸水、鞣制等环节,规模大了生产率立即就提升上去。

  听杜中宵讲完,夏竦道:“此事关键,还是在那些匠人身上。他们到货场轮差,自家生意必然受到影响,若是补偿不多,转运使必然说我们苛待小民。再一个,鞣皮生意都移到货场那里去了,就相当于夺了这些人的衣食,也要想办法才好。”

  杜中宵拱手:“相公所说极是,卑职已经想了办法。匠人到货场轮差,便用从毛皮商人那里赚的钱给他们发钱粮,不让其吃亏就是。至于以后,并州城真成了毛皮生意的集散地,只有生意做不过来,并不会夺哪些人的衣食。说不定对这些匠人来说,以后的生意会更好。”

  夏竦点了点头:“你既已考虑妥当,此事尽管去做就是。河东养兵近十万,处处需要钱粮,你能想办法赚到钱,便是大功一件。”

  杜中宵拱手应诺,见夏竦没有再谈的意思,便起身告辞。

  回到自己的住处,杜中宵把冯原三人找来,对他们道:“你们已经看见,并州这里的毛皮货场,不几日就能建起来。现在缺的,就是你们这些毛皮商人。左右你们的毛皮已经熟制了,不如便返回雁门寨那里卖掉,再进些生皮来。顺便知会熟悉的货商,向这里贩货。”

  冯原有些犹豫,道:“官人虽然安排得妥当,但那里现在还是一片空地,八字没有一撇,我如何说服别人来做生意?贩运毛皮不是小事,生意人担不起风险。”

  杜中宵道:“员外何其痴也!你们以前贩运皮毛,从雁门寨到中原,往来千里,一年也只能做一两趟生意。现在只需把毛皮贩来并州,数日之间就可以来回。同样的本钱,现在有数倍利息。这个时候不赶紧多做生意,占住先机,瞻前顾后,白白浪费了机缘。若不是不许官府回易,我便着州衙吏人,自己拿本钱去贩毛皮了。员外,你们助我成事,以后必有好处。”

  冯原与其余几人商量了一会,咬牙道:“好,便依官人,我们明日便动身!”

  看着冯原等人离去,杜中宵发了一会怔,才转身坐下。说实话,杜中宵很讨厌做这种无本生意。因为没拿出本钱,时间赶得又急,明明是为别人做好事,反倒成了自己求别人。要不是官员在辖区内经商有限制,杜中宵都想让陶十七和十三郎带着钱,到雁门寨自己做生意了。自己官小位卑,在朝中又没有靠得住的人脉,轻易不敢犯禁。现在的转运使施昌言,便就是因为在庆州犯禁,被朝廷知道之后,怀疑是通判陈湜告发,互相攻讦,以致被贬。又过了多年,才重又做到转运使的位子。

  晶晶端了盏茶进来,行个礼,放到桌上。

  杜中宵见晶晶瑟瑟缩缩,问道:“你莫不病了?身子怎么有些发抖?”

  晶晶道:“哪里病了,是没想到并州如此寒冷。这才八月,晚上便冻煞个人,全不似我们在江南的时候。虽然行礼带的有袄,却不是这个时候穿的。”

  杜中宵笑道:“冷了便就穿袄,还要看日子么?等到城里的毛皮货场建起来,我也给你买件裘皮穿在身上。到了北地,衣着和习惯自然就该中原不同才是。”

  晶晶摇头:“我一个女使,若是穿裘皮,岂不是让人笑话?”

  说着,转身出了房门。

  看着晶晶的背影,杜中宵摇了摇头。自己可没有这个时代人的主仆观念,晶晶和小青在自己家里虽然做着奴仆的事,却不是奴仆的待遇。不但吃饭衣着没亏待了她们,每月还有零花钱。

  站起身来,杜中宵到了门口,看着夜色。自己其实有许多在这个年代赚钱的办法,可受法规限制自己置办不了产业,为朝廷赚钱又处处受到掣肘,其实有些郁闷。好在有夏竦这个知州支持自己,不然事情更加难做。杜中宵现在的地位,也只有赚钱攒政绩这一条路,其他的更加艰难。

  从自己中进士到现在已经三年了,从选人推官到京官签判,杜中宵升官之快,让许多人羡慕。但在杜中宵自己看来,现在还只是一个幕职官,升到知州还不知何年何月,难免有些丧气。自己拥有的知识和见识,注定了只有独当一面才能更好地的发挥出来,为别人打下手能有什么出息呢?

  可此时与党项和谈,契丹更是数十年未有冲突,一个和平的年代,想立大功都没办法。

第13章 不知道自己干吗的

  寿宁坊的空地上,洪福通和崔立言袖着手,看着不远处指挥厢军挖池子的柳进,面色阴沉。

  杜中宵让齐孔目从本城鞣皮匠人中选了些手艺高超的,自己一一谈过,最后选了柳进,让他当这处货场鞣皮的主管。凡是在这里当差的鞣皮匠人,皆归柳进所管,包括工场布置,也是他说了算。

  看柳进在秋风中忙个不停,崔立言恨恨地道:“衙门在这里建这处场务,不是夺我们生意?可恨柳进这厮,竟然帮着衙门做事!就连我们几个行首一起去劝他,也是不听!”

  洪福通道:“衙门给他一个月五贯钱,还有三石米,他如何不卖命?就柳进那处铺子,一个月也没几个客人,赚不到什么钱。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衙门肯掏钱,自然就有人做事。”

  崔立言冷笑道:“哼,等到场务建起来,匠人轮差,柳进也没用处了。到那时我们再看!”

  洪福通摇了摇头,没有说话。他是祖传这门手艺的,从柳进指挥着建的场务格局来看,这事情只怕不简单。现在这里挖大池,还办齐了各种器具,明摆着是个大型工场,可不是自己店里那样的小作坊。突破小作坊的格局,做大了赚更多的钱,洪福通不是没有想过。不过他一个平民,在这个年代做那样的事情可不容易,资金、雇人、货源、市场,都有解决不了的难题。但衙门出面,那就不一样了。

  柳进是并州城里手艺最好的鞣皮匠人之一,只是这人脾气不好,生意一直做不大。特别是跟几任行首的关系一直不好,衙门科配重差总是落到他头上,好处一丝没有,生意做得艰难。本来崔立言还跟以前一样,杜中宵一说派差,便摊他家里。却没想到被杜中宵相中了,成了这里的主管,一下翻身。

  这么个人,有衙门做靠山,几位行首一点办法没有。齐孔目日日在一边盯着,只要来当差的工匠敢耍一点花样,轻则鞭笞,重则罚金。所有人只能按照柳进的吩咐,老老实实干活。

  看了一会,崔立言心烦,对洪福通道:“洪员外,这样干下去可是不成!等这处场务建起来,谁还到我们店里去?我们都唯你马首是瞻,想个办法才是。”

  洪福通叹口气:“有什么办法可想?衙门决心要做这件事,我们哪里阻挡得了。”

  崔立言想了想,跺脚道:“衙门要做生意,可不能光靠人力。要不,我们把城里的芒硝买光,让他们把场务建起来,也开不了工,如何?”

  洪福通摇了摇头:“芒硝这些东西,衙门的库里想来是存不少的。再说这本就是药材,药铺里都有卖的,你怎么可能买光?崔员外,还是不要动这些脑筋了。”

  崔立言无奈,但终究不甘心,突然灵光一闪,道:“员外虽然说得有道理,可有一样,城里芒硝就那么多,突然多了这么硝皮的,芒硝必然紧俏。员外以为,会不会涨价?”

  洪福通猛地转过身来,看着崔立言道:“你这话有些意思。我们买不断芒硝,但多存一些,静等涨价总是行的。那位杜官人一心想着建什么货场,我可没听说他储存芒硝。嘿嘿,等他这里开张,市面上的芒硝不够的时候,我们提前存下的货,涨价不是天经地义的么——”

  崔立言连连点头,顿觉心情舒畅了许多。柳进是他那里的行户,现在货场里风光无限,让他觉得无限憋屈。能够给这件事添些堵,崔立言便觉得舒服,赚钱倒还在其次。

  与齐孔目一起坐在棚子下面监工的是厢军梁都头,懒洋洋地靠在交椅上,看着柳进带人忙碌。

  齐孔目看调来的厢军做事懒散,不时还有人打骂轮差的匠人,对梁都头道:“都头,这些差来的匠人都是良民,官人吩咐发钱粮的。你吩咐一下军士,不要动辄打骂。”

  梁都头满不在乎地道:“不严加管束,这些人如何肯用心做事?孔目不要担心,这些事情我是做惯了的,断然不会出乱子。你只要一边看着,我定会把事情做好。”

  都头好歹是军官,不是齐孔目管得了的,听梁都头如此说,只好暗暗叹气。其实从杜中宵吩咐自己的话推测,调这一百厢军来是做事的,并不是监督工匠,应该是他们听从柳进指挥才是。可梁都头带了自己的一百人来,可不是这样想,做事懒懒散散,对来服役的工匠倒是盯得紧。

  柳进更加搞不清楚自己跟厢军的关系,还得处处陪着小心,指挥工匠做事。

  杜中宵料理了衙门的公务,到了下午无事,带了陶十七和十三郎,到了寿宁坊。

  一到工地,便就见到一个厢军小军官,手里拿条鞭子,打一个挖池的工匠,口中骂道:“天杀的贱坯,一时不打,你们便就偷奸耍滑!似你们这般做事,官人的差事怎么完得成!”

  看到这一幕,杜中宵的脸刷地就沉了下来,带着陶十七和十三郎快步到了棚子下现。

  齐孔目一眼见到杜中宵过来,急忙起身行礼。一边的梁都头正在喝酒,却没看到杜中宵来。

  杜中宵扫了一眼梁都头,指着那边举着鞭子的小军官,对齐孔目道:“孔目,那是怎么回事?匠户前来当差,说得的发钱管饭,好生招待,哪个让你又打又骂?”

  齐孔目有些尴尬,叉手道:“回官人,小的也是如此说来着,只是梁都头——”

  到了这个时候,梁都头才注意到了来的杜中宵,却不认识,只是看他穿了官服。站起身来,大喇喇地道:“洒家是这一百厢军的都头,不知来的何人?”

  杜中宵沉着脸,冷声道:“本州签判!”

  听了这话,梁都头才清醒了些,却不十分在意。并州是河东路首州,衙门众多,签判也不是什么大官。而且签判是幕职官,并不管军,管不到自己头上。

  看梁都头吊儿郎当的样子,杜中宵沉声道:“都头,你知不知道我调厢军来做什么?”

  梁都头道:“这些差来的匠人,惯会偷奸躲懒,自要有人看着。”

  杜中宵气得脑壳发疼,厉声道:“看着匠人,州衙里面没有公吏么?要你们来看!我禀过了知州相公,调这一百厢军来,是帮着匠人做事的!那些匠人都是手艺人,让他们挖坑填土岂不是可惜?所以才要厢军来做活。这本来是给你们的好处,在这里做活,你们的钱粮照发,货场建起来了,还会给你们另发工钱。你们却不知好歹,看那边的兵士,懒懒散散,哪里有人动手?这且不说,还敢鞭打工匠!”

第14章 恶人还须恶人磨

  听了杜中宵的话,梁都头发了一会怔。

  并州是军事重地,禁军厢军都不少。厢军诸番号中,壮城专管修缮城墙,作院工匠则隶属于州作院等工坊,梁都头的宣勇军是用于作战的。当然,这个年代使用厢军做杂役是常见的事情,并不局限于哪些番号。但在梁都头看来,匠人是社会地位很低的人群,没有道理让自己给他们打下手。现在听杜中宵的意思,却是让他们这些厢军来做杂活,让他诧异不已。

  杜中宵不理梁都头,对齐孔目道:“此事我已禀过知州相公,是因货场这里欠缺人手,调些厢军来补充人力。这样吧,今天你把各级军官遣散回军,只留军士就好。如何做活,听工匠吩咐。”

  齐孔目叉手称诺。听了这话,梁都头不由瞪大了眼睛:“这是洒家的兵,我不在这里看着,哪个能用!官人既是如此说话,我便带了本都兵马回去,你能如何?”

  杜中宵淡淡地道:“知州相公吩咐下来的事,哪个敢把兵带走!都头若是不听,我自去找本城张都监。都头若是非要都监军令,倒也不难。”

  梁都头冷哼一声:“我们军人,当然以军令为准。官人先去取军令来,不然,这里就我说了算!”

  杜中宵摇了摇头,心中烦躁。从自己要在并州做毛皮生意,便事事不顺。从毛皮商人,到城里的鞣皮匠人,处处作对。现在就连调来帮忙的厢军,也吆三喝四,不听吩咐。

  强行压下心中怒火,杜中宵对齐孔目道:“既如此,只好去找张都监了。孔目,你看住这里,不要出了乱子。时间紧争,吩咐工匠们拖延不得。”

  齐孔目唱诺,杜中宵带着陶十七和十三郎,大步去了。

  看着杜中宵离去的背影,梁都头啐了一口:“一个签判,又不管军的,也来指手划脚。若是惹得爷爷性起,手起刀落,哼,哼——”

  齐孔目不敢说话。与党项作战八年,边境地区兵骄将悍之风复兴,军中多桀骜不驯之辈。特别是战事一停,军费降低,军人的收入比以前低了不少,兵变可不是稀罕事。

  见齐孔目不敢吭声,梁都头冷哼一声,依然坐下饮酒。近几年多次发生军队作乱,各地方官府对驻军多行安抚态度,梁都头有恃无恐。

  到了晚上,梁都头唤了几个小军官,把今日的事情说了,惹得众人哄笑。并州城里高官众多,大家躲着也就罢了,一个签判也敢说三说四,哪个受得了。几人喝得大醉,浑不把杜中宵当一回事。

  第二天一早,梁都头在帐里沉睡未醒,不想张都监带了亲兵到了货场。

  看着无精打采歪七扭八的厢军兵士,张都监心中怒火升腾。昨天晚上杜中宵去找夏竦,夏竦立即把张都监召来,让他严加管束手下兵士。而且依杜中宵建议,撤回所有军官,只留兵士以供役使。

  看了看梁都头的军帐,张都监道:“来呀,把那厮给我拎出来!”

  两个亲兵应诺,大步到了梁都头帐里,劈头拖了出来,掼在张都监马下。

  梁都头睡得正香,发觉被人如此对待,破口大骂:“哪个杀才,敢来撩拨爷爷!”

  张都监扬起手中鞭子,劈头乱打,口中骂道:“我抬举你,来帮着衙门做些事情,没想到你如此不晓事,把这里搞得乌烟瘴气!今日不剥了你的皮,难消我心头之恨!”

  梁都头抱着头,看是张都监来了,一句话都不敢说。张都监可是西北战场上厮杀过,立过战功,不是自己小小厢军都头可比。看他带的亲兵如狼似虎,哪里敢与他作对。

  打了几鞭,出了口气,张都监才道:“把这厮押到牢城营里使唤!这里队正以上,全部回到本军中去。兵士留下,一切听齐孔目吩咐。这是知州相公钧旨,哪个犯,军法无情!”

  说完,让手下亲兵去把现场的军官全部集结起来,一起带回。

  梁都头瑟缩在一边,见张都监杀气腾腾,不敢吭声。按照以前习惯,自己做的并不过分,都监不应该发这么大火才是,这次不知中了什么邪。却不知夏竦以前就是陕西路经略使,张都监等人本就在他的手下,杜中宵有夏竦撑腰,不比其他官员。夏竦统军极为严酷,一向奉行严刑酷法,别说梁都头,就是张都监自己,一个不小心惹到夏竦,推出去斩了也没处喊冤。

  看着张都监带着亲兵,押了一众军官离开,齐孔目长出了口气。他的地位,张都监正眼都不会瞧一眼,只管转述了夏竦的话,让军士听从齐孔目,便就自顾离去。至于后边齐孔目怎么管,还有兵士不听话怎么办,就不是张都监操心的了。

  待张都监离去,齐孔目见所有的工匠和兵士,全都看着自己,一时手足无措。想了又想,只好把工匠们招集过来,依着人数,每人配给数名士卒打下手。并再三叮嘱,凡事要商量着来,万不可再发生争吵打闹之事。慑于张都监之威,一众厢军唯唯诺诺,齐孔目说什么就是什么。只是前边还威风八面,一转眼就成了工匠的下手,大多数人转不过弯来,只是消极怠工而已。

  直到中午,杜中宵才带了陶十七和十三郎来,站在一边看了一会,到了齐孔目的棚子里。

  齐孔目急忙上前行礼唱诺,把早上张都监到来,如何处置梁都头等人,说了一遍。

  杜中宵听完,淡淡地道:“那个梁都头自己作死,怪得谁来?孔目,这处货场,可是知州相公极在意的事情,半点马虎不得。十天之后,必须一切准备完毕。如若不然,商人从北地贩了毛皮来,却无法硝制,事情便就办砸了!那个时候,孔目的下场,只怕也比梁都头好不了哪去!”

  齐孔目吓得一激灵,急忙拱手道:“一切遵签判吩咐,小的定不辱使命!——不过,签判看那些留在这里的厢军,多出工不出力。他们都是军汉,打骂不得,小的有心无力啊。”

  杜中宵道:“昨夜我禀明相公,从军资库里借了些钱粮来,供你使用。你把人员编排整齐,每日里按着出力多少,分为三六九等。做得好的,有肉吃,有酒喝。做得不好的,只能吃饭。孔目,管人不一定非要打骂,只要奖惩分明,一百多人还管不好吗?”

  齐孔目称是,谢过杜中宵。这一百厢军,杜中宵是当作货场的普通工人用的,并不是杂役。在这里做活,管吃管住,还会发工钱,以奖励为主,只是被梁都头那个蠢才搞坏了。

第15章 初具规模

  在使院都厅处理完了公务,杜中宵走出门来,迎面撞上知录沈士龙。沈士龙与杜中宵差不多,本身是京官,官称便就成了知录事参军事,其实职责与录事参军并无二致。便如杜中宵,因为是京官,官称是签书判官厅公事,实际做的还是判官的事。

  行礼毕,沈士龙道:“签判料理完公事了么?不如一起出去饮杯酒。”

  杜中宵道:“我要到寿宁坊去看一看,还是改日。——知录有何事,尽管直说。”

  沈士龙不好意思地笑了笑:“现在正是收缴秋税的时候,数目报上去,转运使司便要调粮。永利监那里存了几十万斤盐,实际无用,却在账上。签判若不帮着销了这笔账,只怕本州的粮调出去,到时钱粮不足,许多麻烦。这是我们州院和使院共同的麻烦,还望签判关注一下。”

  杜中宵道:“我在寿宁坊建了一处毛皮货场,若是顺利,永利监的盐都可以用起来,知录不必为此事操心。几十万斤盐听起来不少,其实不足万贯,并州大州,不致伤筋动骨。”

  沈士龙连连摇头:“话不是这么说,万贯可不是小钱,几千石粮呢。州里军兵众多,一旦缺粮,不知就闹出什么事来。签判,等到闲了,我们一起细说。”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470页  当前第83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83/470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风雨大宋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